陕西仓颉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doc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57056 上传时间:2018-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仓颉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仓颉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仓颉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仓颉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仓颉中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仓颉中学 2017 届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30 小题,共 60 分)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 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 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 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 ) A行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 “一个王室”、 “宝塔式的几级封君”、 “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 “,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 国的意思。本题选 C。 2.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

2、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答案】 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齐其家 ”“孝、忠 ”“家国同构 ”“清明节祭祀 ”的信息可以看出这与宗法制重视亲族、血缘关系密切相关,故 A 项正确; BCD 项与材料信息不服,故排除。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 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

3、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 B 【解析】 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不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A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 C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 D 项错误。 B 项正确,分封制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 4.赵翼 廿二史札记载: “ 自古皆 封建诸侯 ,各君其 国 ,卿大夫亦世其 官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 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 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答案 】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4、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反映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反映 了世卿世禄制被破坏,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答案为 C。分封制开始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 A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 B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无关。 5“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答案】 D 【解析】 为加强皇权,明太祖遂于洪武十三年 ( 1380)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

5、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 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 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A 项。内阁取 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 D 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

6、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 7.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厂主曾浪漫地想着:“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 工厂得忙上数十年!”然而鸦片战争 10 年后一个叫米契尔的英国人在中国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情形:“在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起去梳棉、纺纱和织布。这个国家 9/10 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棉布到最细的本色布都有。生产者所用的成 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上述材料反映了 ( ) 英国商人想用经济手段打开中国大门 传统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品的顽强抵抗 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场 英国由此展开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A B C D 【答案】 A

7、【解析】 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英国人想打开中国国门的疯狂的想法;鸦片战争后很长的一个时间英国商品销售的不好关键在于小农经济的抵制,这也决定了英国商人很难通过正常的贸易打开中国的市 场。因此 ABC 均正确。 D 项明显错误,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描绘的明显是鸦片战争以后的情景。 8.罗荣 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 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 (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8、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 条约签订后 【答案】 D 【解析】 “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 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那么“在此以后”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9.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数量 ( 万元 ) 80

9、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比重 (%) 82 5 28 1 44 2 37 3 75 5 68 1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A 项错误,表格中列举的数据是投资数量及比重, 1895 年 1911 年英国比重下降但投资数 量并没减少; C 项错误,1937 年 1945 年美国所占的比重高达 75.5; D 项错误, 1945 1949 年美国投资份额下降; 1895 年 1911 年投资比重只占

10、28.1 显然丧失了绝对优势,故选 B。 1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辛丑条约中规定 ,禁止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 ,体现了“以华制华” .太平天国运动中 ,英美组织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 ,体现了“以夷制华” .在洋

11、务运动的影响下 ,北洋舰队使用的武器属于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物 ,甲午战争的失败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体现了“以夷制夷” . 11.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 ,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首先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

12、厂,所以 C 正确; A 指的是鸦片战争; B 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 D 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 文中所说的 “ 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 指的是 A 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13、政府的专制统治,结 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可知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因此B 符合题意;而 ACD 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 B。 13.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 1840 1864 年; 1864 1901 年; 1901 1919 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

14、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 1840年 -1919年)”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相关内容 学习西方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D 三项的表述具有片面性,明显不符合史实和题意,不正确;而 B 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 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14.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 :“国共两党 ,一个关注上层 ,一个关注下层 ;一个重视军事 ,一个重视民众 ;一个注重枪杆 ,一个注重笔杆 ;一个擅长武斗 ,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

15、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A 【解析】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党内合作,中国共产党重视组织群众运动,忽视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造成了大革命的失败。 15.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 ?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 最 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16、【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 “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 ” 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而巴黎和会又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 思想的传播,故本题选择 D 项。 来源 :Zxxk.Com 16.雅典城邦的民主制有那个时代的特点 ,以下对雅典城邦“直接民主 ”成因的正确理解是 A 古希腊农业经济繁荣 B 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C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 答案 】 B 【解析】 雅典城邦“直接民主”成因有地理因素: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易于

17、形成相对隔绝的城邦政治。政治因素:奴隶制文明、城邦制度的确立、贵族制取代君主制,是民主政治形成的政治条件。 B 正确。经济 因素:形成了以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成的海洋文明培育了雅典人自由、进取、平等的民主精神。 A 错误。思想因素: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相对独立和自由意识。个人因素: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D 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错误。推动因素: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成为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原因。 C 错误。 17.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

18、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 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内容看,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采取的是地域取代部落,从而有利于打破贵族对政治的垄断。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和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 A, B。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排除 D。正确答案为 C。 18.悉尼 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 假如我们给英雄

19、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 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 答案 】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妨碍民主的关键措施是实行陶片放逐法,从而防止专制维护民主。所以选 C。 19.“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

20、表 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的特点不包括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涉及内容广泛庞杂 C重视诉讼程序 D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 答案 】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它的本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的一个工具,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里,十二铜表法当然不可能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涉及内容广泛庞杂、重视诉讼程序、重保护私人财产”在材料中均有体现并且和材料的主旨也是吻合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 20.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

21、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来源 :学科网 【 答案 】 B来源 :学科网 【解析】 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 “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 ,在价款付清之前 ,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 ”。这一规定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 A、 C、D 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 21.钱乘旦指出:经过 18 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 政客们去处理 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

22、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C.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D.国王凭手中的权力转嫁责任 【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 18 世纪正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材料正是这一制度的反映,国王处于无权地位,就无所谓“犯不犯错误了”。 故选: A 22.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 “ 施舍 ” 过活的 “ 乞丐 ” ,是一个 “ 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 。这个 “ 怪物 ” 是指 A. 中国晚清政府 B. 美国邦联政府 C. 法

23、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 D.德国联邦政府 【 答案 】 B 【解析】 邦联政府时期权力很小 ,主要依靠地方 .美国三权分立同时地方权力大可解释为头脑听四肢的怪物 23.下列表格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造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1688 年 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中的作用 B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C 美国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1787 年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 答案 】 A 【解

24、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32 年议会改革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故 A 项不正确,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 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CD 项表述正确,故排除。 24.美国 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A 人民主权原则 B.分权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 答案 】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 .这是因为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规定联邦制下地方各州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权,故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原则。因此选择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