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理工大学招收博士后进站简章一、学校及博士后站点简介(一)武汉理工大学简介武汉理工大学是由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于 2000 年 5 月 27 日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 工程” 重点建设的高校。学校进入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 年亚洲大学前 100 名排行榜,名列第 58 位;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 2013-2014 年度世界大学前 400名排行榜,位居 301-350 位。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 4000 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逾156 万平方米,四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 390 余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 5288 人,其中
2、专任教师 2908 人,专任教师中教授 686 人,副教授 1297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1 人,共享院士 3 人,国家“千人计划”15 人、“ 万人计划”1 人,国家“973计划” 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2 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10 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5 人,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等专家 303 人。学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等门类。现有本科专业 87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7 个,国家重点(培育
3、)学科 1 个,湖北省重点学科 24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5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 个;有 13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普通本科生 37300 余人,博士、硕士生 15000 余人,外国留学生 800 余人。学校在新材料、建筑材料、光纤传感、新能源、交通与物流、机电与汽车、信息和资源环境等领域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23 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 100 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
4、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了 300 余名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客座和名誉教授。2007 年以来,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联合先后批准在学校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关键技术、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等 3 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008 年,科技部批准在学校建立先进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09 年,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WUT-Harvard joint Nano Key Laboratory), 国际纳米材料技术创始人、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 CharlesMLieber任实验室主任;2010 年,学校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建立了新能源
5、材料技术联合实验室;2012 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建立高性能船舶技术联合中心,与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建立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2013 年,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混凝土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建立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2011 年,学校进入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近 10 年来,学校科技研发投入 30 多亿元,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成果。2013 年,学校科技经费 7.189 亿元。学校在“武汉 中国光谷 ”建有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占地 880 余亩。2013 年,学校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 15.96 亿元。建校 60 多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近 40 万
6、毕业生,并在世界各地成立了 65 个校友分会组织。学校与原三校所属三大行业保持了密切联系,建立了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个行业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三个行业的 221 家大型骨干企业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与三个行业互动发展的重大问题。武汉理工大学 60 余载育人实践,形成了 “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的大学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引领三大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卓越人才。“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已成为学校崇高的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武汉理工大人不懈地为之奋斗。(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简介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 10 多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学校的博士后工作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合校之初,学校仅有 3 个流动站,在站人员仅 11 人;到目前,发展到拥有 17 个流动站、在站人数达 134 人的规模。我校立足校情,找准自身发展空间,开拓进取,努力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把作为人才蓄水池的博士后流动站逐渐发展成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高地。建设高水平的合作导师队伍,引领博士后学科研究的方向,让博士后在两年的研究期间迅速成长为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研究人员;探索国际化培养模式 ,依托博士后国际项目、学校自筹经费选拔优秀博士后到国外知名学府,从事项目合作研究;同时,吸纳海外优秀博士生来
8、校从事研究。不断提升在站博士后国际学术视野;注重产学研结合,依托学校建工建材、汽车、交通三大行业董事会,先后与国内 45 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及产业基地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培养了 69 名优秀的企业博士后,企业博士后培养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学校良好的培养环境中,博士后群体日益成为设站学科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后备力量和科研生力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比例和资助等级在稳步提高。近五年来,40 位在站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5 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6 位获得一等资助、63 位获得二等资助。工作联系人:嵇蕴洁联系电话: 027-87161123E-mail:
9、(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是 1989 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站,由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负责建设。建站以来共招收了博士后研究人员 123 人,出站 83 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武汉理工大学特色与优势学科,也是“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198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首批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87 年国家计委批准建设“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1 年重新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89 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7 年被确立为
10、 “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 年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先后设立“ 长江学者”特聘岗位。2000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加工工程”与“ 材料物理与化学”分别于 1986 年和 2003 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 年设立湖北省 “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 材料学”于 2004 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2007 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列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1 年科技部批准建设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形成了研究基础雄厚、内涵丰富、多学科方向、国内领先的学科平台;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基地;建立了材料复
11、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部门开放实验室、湖北省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十个国家、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基地,;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 40500m2,百万元以上仪器设备 60 多台套。这些科研基地从材料组成和结构分析、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性能评价到材料重要应用的工程化研究与工业性试验,装备了功能比较齐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围绕主要研究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哈佛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加拿大燃料电池国家研究院等国际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交流
12、与合作,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 ”,“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和“ 功能薄膜新材料的先进制备技术及工程应用” 两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武汉理工大学 -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等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依托这些重要的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本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 99 人,并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学术队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人、 “千人计划”人选 8 人、“973”首席科学家 2 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8 人、国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 5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者 26人。博士后流动站主要包含为
13、:工作联系人单 位 电话 E-mail黄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027-87651771 周丽华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3720328105 李焰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027-87651851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阮汉霞 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7-87651856 林卉 理学院 027-87651819 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王丽俊 交通学院 027-86581133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郭颖 027-87658481 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张青 027-87651793 027-87859166 土木工程博士后冯坤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027-87651992
14、陈永志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027-86581992 易厚虎 航运学院 027-86581991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李 焰 水路公路交通安全控制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7-86582280 矿业工程博士后 田军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办公室027- 87210029 严晓琴 信息工程学院 027-87291206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 李焰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027-87651851 设计学博士后刘启文 fax027-87651131 027-87651235 P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张刚刚 马克思主义学院 027-87156853 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田军
15、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办公室027- 87210029 工商管理博士后郭颖 027-87658481 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陈永志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027-86581992 安全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田军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办公室027- 87210029 艺术学理论博士后刘启文 027-87651131 027-87651235 P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叶琼瑶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行政办公室027-87216780 王丽俊 交通学院 027-86581133027-86582019 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王先荣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二、应聘流程1. 应聘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含学习、工作经历,博士期间主要学术工作内容,发表论文清单以及获奖等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E-mail 至 ,并注明应聘相关的课题组博士后;2.初选合格者将通过电话或 E-mail 通知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