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论,陶东风,阅读答案 陶东风 文质论 陶东风 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抱负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留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旧是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冲突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主动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肯定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 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