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77667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及它们的证明,并学会加以初步运用(2)通过本节内容的引入与命题的构造、完善、论证过程,对学生进行观察、实践、猜测、联想、分析、论证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具制作用两个矩形铁丝框架焊制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的模型(如图 1),并在两个平面的交线 CD 上取点 B,在点 B 处焊上两个用铁皮卷成的插孔 BM、BN;再备两个可以插入插孔的粗铁丝段,使插入以后可以表示二面角 CD 的平面角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面角、直二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等概念(为了本节课“引入”的需要,特地把“”的概念移至上节课),今

2、天我们学习“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板书课题后,随即出示小黑板,引入命题)意取其中两个作前提,另一个作结论构造命题,能构成几个命题,并判断其真假”提出问题,引起思维学生画图形,搭模型用课本、桌面作平面,铅笔作直线,积极思考,相互议论;教师巡视,及时给予以个别启发、指导估计学生能构成三个不同的命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判断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善时,教师给予及时引导,点拨二、证明定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先板书,再演示教具,印证“猜测”)师:对于命题(1)欲证 ,须判断二面角 CD 为直二面角,为此须作出其平面角(图 2)(在教具模型上,再插入线段 EM,即在 内作 BECD)这样,得到二面角

3、CD 的平面角ABE,从而由 ABE=90 证明了 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模型进行观察、分析后提出猜想,并在议论和印证中发现了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暂且还未揭示)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中的发现因素和探索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接着,在学生思考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模型,考察命题(2)师:(指着模型)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探究命题(2) 的真假(图 3)(学生摆弄手中自搭的模型,观察思考着“由 , 内的直线 a 能与平面 垂直吗?”)生甲:“不能!”生乙:“不一定能!”教师肯定了后者,a 不一定垂直于 ,如图 3 中直线 a,故命题(2)不真接着,激励学生进一

4、步探究的结论成立呢?(学生在各自的桌面上用书本、铅笔构造模型,摆弄 a 在 内的各种位置后,进行讨论并提出猜想)生:增加 aCD 的限制条件后,即能判定 a即师:现在,我们给出命题(2 的证明师生共同活动完成证明过程再次结合教具,插入线段 AN(图 2),表示aCD ,为利用 CD 为直二面角的条件,从而添置辅助线,插入线段 EM 图2),即在 内作 EBCD,一方面 ABOD,另一方面由ABE=90 ,得到ABBE ,从而 a这里揭示了命题(2 的形成过程:在处于命题(2) 的阶段是初露端倪,经过分析、对比、猜想、抽象、印证,形成了命题(2这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不讲过程,不

5、讲背景,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呆板此外,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关键不在于频繁的提问,而在于“创造问题的情境”,如本段教学中出现了命题(2)不真的矛盾,如何使其“真”,并再证明其真,这就创造出一种使学生能够积极思维的环境有了完善命题(2)的经验和乐趣,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完善命题(3)的实践中师:由摆弄模型(包括学生自搭的)可知,由 ,a,显然 a 不一定在 内,如图 4 中直线 a为了达到 a 的结论,需要增加什么条件?生:a 须经过 内的一点 P(图 4)(教师板书)师:对于命题(3 的证明,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证明直线在平面内常用什么方法?(估计学生会回答:“同一法”或“反证法”)师:

6、我们不妨用同一法试试(教师简述“同一法”证题的三个步骤:符合结论的作图,图形符合条件的证明,“唯一性”的说明接着启发、诱导)师:如何就本题的条件证明“a ”的结论呢?(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生:在平面 内过点 P 作 b 垂直于平面 、 的交线 c,由命题(2 判断b(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的严密思考,继续允许学生再发表意见,并启发学生另一种证法:师:从不同的“唯一性”为出发点,证明了命题(3至于“反证法”的证明,同学们课外去思考“ 同一法”的三个步骤由教师扼要表述,这是教师给予学生在知识上的必要的铺垫,以减少思维障碍,使学生的议论、猜想、证明得以顺利的进行师:(画龙点睛地) 通过构造命题,探索真

7、伪,猜想论证,得到了三个正确的命题其中命题(1)用来判断 ,故称它为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命题(2、(3 称为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现在请同学们完整而确切地表述刚才获得的三个定理(学生表述,教师点拨,接着要求学生打开课本,阅读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充分发挥课本作用,引导学生看书、消化、回味、思考,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三、巩固练习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解答课本中总复习参考题 A 的第 2 题:“如图 5,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 C 是圆周上的任意点求证:PAC 所在的平面垂直于PBC 所在的平面”要证明平面 PBC平面 PAC,应该找线面垂直关系(让学

8、生思索、议论启发学生找出一条在平面 PBC 内的直线 BC 且与平面 PAC垂直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教师边复述,边写出证明过程)师:还有其他证法吗?生甲:可以通过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证明二面角 BPCA 的平面角是直角,从而证明它们互相垂直因为ACB=90,而它又是这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平面 PAC平面 PBC(教师板书此学生的想法,然后让大家议论这证法有否问题)生乙:这里ACB 不是这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 PC 不垂直于 AC,所以这证法不对师:对,不过这个问题是肯定可以用定义证明的,关键是 APCB 的平面角如何作,同学们课后研究解决留有悬念,并把课内引向课外(小结、作业均略)教案说明(1)

9、课本中“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一节教材仍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学参考资料的参考意见安排三课时,但在内容上作这样安排:第一课时即本课授课内容;第二课时以课本习题为依据进行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训练;第三课时进(2)本课的结构为: “创设问题模型实践猜想探究指导论证归纳升华应用实践示意图如下:(3)本课教学在 “三论”(即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指导下,首先输入一个贯穿全课的信息源,熔“判定”与“性质”为一题,然后在教师的主导下,师生共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在自成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因而信息传输的过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及时的矫正,促使教学系统的各子系统实现最佳的组合笔者把这一教学方法称之为“三论”指导下的“引导探究法”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