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0 年古诗鉴赏复习资料导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一、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复习要求:积淀、规律、关注鉴赏点、迁移联想。第一章: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 为汉乐府民歌、建安 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 为李白、李 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的想
2、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1、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 军功的、反映 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北宋诗词重义理。*南宋诗词重抒爱
3、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 义。元明清是我国杂居、小说繁盛 时期,但 诗歌创作也有一定的成就,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1)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政治诗。送别诗 是古 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 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 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古 诗的主 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 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
4、立功业的心情,同 时 ,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2边塞 诗大都以描写 战争为主题,表 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思乡诗 往往和 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咏物言志 诗 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借景抒情 诗 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 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闺怨 诗一类 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谈禅 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 诉之于笔下, 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2)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
5、、抒情诗、哲理诗。时代格律分类:古体诗(古风、乐府体等) 、近体 诗(唐及以后的律 诗、绝句)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概括评价诗歌内容的常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采用(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
6、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4、诗歌鉴赏的关注点:借助 题目、作者、注释、背景。借助诗 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借助身 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 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借助诗 歌鉴赏试题要求,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借助母本迁移、联想,在新的 语境中寻找鉴赏突破口。3第二章: 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及方法示例格式 1:抒发了什么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格式 2:概括诗歌德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一、挖掘
7、诗歌主旨的方法诗歌主旨即: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所抒发的感情:1、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的诗,诗的后两句或凝聚深情,或孕育哲理,往往是诗歌的主旨所在:例: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三四句道出了怎样的哲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风貌?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体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类似的诗歌还有:虞世南的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苏轼的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朱熹的观书有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于谦咏石灰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杜甫江汉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白居易赋得古原草
8、送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龚自珍已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对写景抒情的诗,注意把握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技法,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旨:例: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此诗写了什么景?(大漠、燕山、月夜)*此诗抒发了什么感情? (1)所托之物(字面意思):马儿想上战场奔驰。(2)所言之志(深层意思):借马抒发自己急欲有所作为的豪情壮志。3、理解诗歌典故,帮助理解诗歌主旨:例: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注:长恨歌:唐天宝年间,安史乱起,唐玄宗与杨贵妃逃蜀,途经马嵬驿,陈玄礼的部下不肯西行,
9、迫使唐玄宗处死杨贵 妃和杨国忠。白居易的 长 恨歌写及此事。银河:取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聚的典故。石壕村:用杜甫石壕村诗之典故。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一语。*此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 比起战乱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老百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44、利用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等介绍,帮助了解主旨:例: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此诗写于永州。柳宗元曾积极参与王叔文、刘禹 锡倡导的变革,任礼部 员外郎。但变革不久失败,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才改 为永州刺使。*此诗的主旨是什么? 借在人鸟绝迹的雪野寒江上独钓的渔
10、翁形象,表达自己在遭受打击之后深感孤独而又不屈的情绪。5、利用标题、序言和注释,可以帮助了解诗歌主旨。例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岁月多,种松皆作老龙鳞。注:凡鸟:是“凤”的分写,吕安访嵇康不遇,嵇康兄出迎,吕安在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康兄是“凡鸟” 。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吕逸人的敬慕之情。再如:琵琶行中的“序言”的作用。6、由景物、氛围悟出“象外之言” “言外之音” ,揭示其深刻寓意或象征意义,也就揭示了诗歌的主旨。例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
11、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人少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早雁:象征饱经离乱的百姓。*但反映在对某一首诗歌的总体鉴赏与评价时,应注意全面考虑,综合分析。附:古代诗歌的内容重点反映人民疾苦 评价历史事件现 实 题 材 抨击社会现实 历 史 题 材 凭吊历史古迹 怀古伤时 以古鉴今表现社会理想 追慕历史人物征夫思妇之怨 爱情友情之笃热 点 题 材 离情别绪之苦 寄情山水之趣 爱国情感之深 思乡怀古之情从军报国之志 怀才不遇之闷咏物言志之格 托物讽喻之妙附录(1):探究 诗歌主旨比 较难的是对诗歌典故的了解。这里请同学们务必了解中国古诗词中部分常用的典故,以增加积淀,形成
12、涵养。*用典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 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5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
13、雨”,还有“ 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
14、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附(2)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 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
15、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 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具体分析,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4、折腰:宋书隐逸
16、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而弃官归隐。 “折腰 ”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 “雁足”、“ 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
17、晏殊 清贫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6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 “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 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 “青鸾”“青鸟”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 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 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
18、书。”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 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简析颔联、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比作,又将比作,表这了诗人和对友人的。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
19、“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 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阅读许浑谢亭送别,回答后面的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第二句的“ 急 ”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2)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 ”成为送别地
20、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 、“阳关”。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 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
21、骚。”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阅读李货南园,回答后面的问题。(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7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 ”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 八声甘州:“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
22、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 ”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回答后面的问题。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
23、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 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 、词中“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 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3 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
24、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 杜康” 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
25、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 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是“可怜” 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 相思子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 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30 关山月乐府曲
26、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之二)831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32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33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
27、淮)34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 ”,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35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 从军北征)36、 “凡鸟”是“凤 ”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 到门不敢题凡鸟 ”,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37、 “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
28、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 “讽啸良久” 。而此诗 “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9附录(3)探究诗歌主旨跟踪训练 1:姓名 分数: 1、简要叙述刘邦大风歌的思想感情。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答:102、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民歌,简要阐明诗歌的主旨。汉乐府民歌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 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答:3、阅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回答后面的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29、,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问题:你认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与别的送别诗比格调所高何在?答:4、读王翰凉州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 上催。醉卧沙 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问题:由诗歌的最后两句,你能 设想征人具有怎样的胸怀?答:5、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回答后面的问题。芙蓉楼送辛渐汉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借“玉壶冰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襟怀?答:6、阅读郑燮的石竹回答问题。石 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问: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试作简要分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