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华高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三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 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 2 分。 1.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设立五个租界 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 D中国自开商埠 2.南京条约中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内容,但民国成立 后一直到 20 年代后期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对 鸦片战争的影响,主要是从“鸦片烟泛滥”方面来论述。这表明当时中国的史学界认为鸦片
2、战争 A 对国家权益的破坏有限 B 未能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C 最大的危害是烟毒泛滥 D 未能促进中国 社会变革 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称:“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 ” 西方历史学家评述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蒋廷黻评述中国近代某一对外条约的签订说:“ 北京驻使,内地游行,长江通商,这是双方争执的中心。”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 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
3、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 李鸿章 请求美国 调停。美国回复说: “ 美国抱严正的中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日本。 ” 美国驻华公使 田贝 说: “ 战争是中国坚持在 朝鲜 的宗主国地位引起的,过在中国。 ” 这表明美国 A.主张以武力解决争端 B.对中日争端无能为力 C.漠视文明与野蛮界限 D.默许或纵容 中日 战争 7.记 录片复兴之路说到: “ 20 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 20 世纪
4、的第一年所遭 受的国耻。 ” 这 里的 “ 国耻 ” 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日本全面侵华 8.下表是 中国 近代参加某一 不平等条约 的签订的部分代表名单。该条约最有可能是 大清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大西钦差驻扎中华全权大臣葛络干;大英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萨道义;大日该国钦差全权大臣小村寿太郎;大俄钦命全权大臣内廷大夫格尔思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之后 A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列强拉开瓜分中国 序幕 C清 政府成为列强统
5、治中国的工具 D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 10.晚清外交史认为清廷外交的条约体系历经“执行条约”、“保全和局”到“完全屈服” ,对帝国主义“有求必应”,列强由此 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 列强借助清廷“完全屈服”获得的 一项权益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 在华战略要地 进驻军队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1.1911 年 10 月 13 日,大公报刊 文 称: “ 吁嗟!革命。吁嗟!川乱(指四川保路运动)何苦以满腔颈血,为肉食者升官发财之材料乎!噫,可以休矣 !” 这反映出当时的 大公报对辛亥革命的立场是 A.中立 B.保守 C.仇视 D.赞誉 1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 为什么 19
6、11 年的革命不能建立 西方式的新中国呢 ? 中华民国向西方借鉴 ,通过立宪议会和内阁而组织政府的想法 ,是同中国的政治传统脱节的 。 ” 在此 , 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A.应该继续实行传统制度 B.建立民主政治的时机尚不成熟 C.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立宪议会和内阁未能组建政府 13.1919 年 5 月 9 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14.
7、“ 这是五四学生运动很值得反思的地方,一些学生打着 爱国 的 旗帜公然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就这样以群众狂欢的方式,学生开始打砸抢,并且火烧了赵家楼 。 打砸抢的对象则指向汽车与房屋等私有财产 ”与文中的“反思”相符合的是 A性质正义的行动可以不择手段 B国民的正义行动可以超越个人自由 C必须反对打着爱国旗号的行动 D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捍卫国家权益 15.“在红军的主力红一方面军, 1934 年 4 月时,农民出身的占到了 68,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 77。据统计,整个苏区时期仅赣南参加红军者,便达到了三十万人。”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B根据地建设的发展 C农村革命根
8、据地的壮大 D土地革命不断深入 16.“红军即将展开的突围行动,其方向几乎不言自明。北面是国民政府核心区,向北无异自寻绝路。东面濒临大海,也无出路,南面陈济棠虽不愿与红军作战,但保境欲望强烈,向南难免陷入粤方和宁方夹击之中,以此看来,向西几乎是唯一出路。”文中的“突围行动”是指 A.八七会议后的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余部的迅速撤退 C.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反围剿失败后的战略转移 1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出现在 A淞沪会战之后 B太原会战之后 C徐州会战之后 D武汉会战之后 18.1938 年 7 月 26 日 ,蒋介石在 日记 中写道: “ 对防守武汉不作无谓之牺牲,应保持相当兵力,
9、一为待机应用,作最后胜利之基础 ” 。据此可知,蒋介石 A极力为武汉会战失利而辩护 B积极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C消极抗战为中日和谈 做准备 D 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19.不同时期的中国教科书对美国有不同的解释,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抗战时期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是 A西方列强,积极侵华 B政治典范,民主楷模 C战略伙伴,强大盟国 D霸权主义,超级大国 20.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 胜利 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21.国共内战某一战
10、役后,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 巴达维 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 与这一报告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19 世纪 20 年代的法国, 辛勤劳动的 人 没有得到什么报酬,领取各种奖赏并受到尊重的 ,全是 “ 游手好闲 ” 的特权阶级 。圣西门由此指出“ 在形形色色的行业中,都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着有才能的人,没有道德的人支配着善良公民,大罪犯惩罚犯了小错的人 ”。 圣西门的话意在引导人们 A进行阶级
11、斗争 B反对专制统治 C追求社会公平 D实现共同富裕 2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观点 A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C提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 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24.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引言, 卡片 中的“ 观点和意图 ”对无产阶级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A肯定了阶级斗
12、争的重要作用 B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C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 D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25.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 还有人 认为 它是 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 的 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 该历史事件是指 A 巴黎公社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十月革命 26.在 5 月 9 日的公社会议上,决定 “ 取消供市政厅使用的豪华轿式马车 ” 。大多数公社委员都是步行上下班,因公外出需要 交通工具时,也只坐普通马车或骑马。即使是因公外出乘车,他们也是再三斟酌,而且还要自己掏钱,不在公费中报销。 这反映出巴
13、黎公社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 B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D企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7.沙皇军队连夜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 5 人,在彼得格勒市中心和交通要道上布满了军警,在屋顶和角楼里架起了机关枪。 从俄国革命的过程来看,这一叙述中可以确认 A二月革命爆发 B四月提纲发表 C七月事件发生 D十月革命爆发 28.1917 年 俄国 二月革命 以后,有政治家认为“国家摆脱了千百年来的压迫,整个氛围渗透着自由和人民政权的理想”, 列宁 也认为“俄国 是最自由的国家 ”“ 现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 俄国这样的自由 ” 。 这表明 A.列宁支持临时政府的各项政策
14、B.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C.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D.临时政府代表了俄国人民的利益 29.1917 年 4 月 21 日,布 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在讨论列宁的 建议 时,只有 2 人投票赞成, 13 人表示反对, 1 人弃权。 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看,最有可能导致 当时 的 布尔什维克内部出现分歧的是 A. 四月提纲 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 法令中的方案 30.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称:“七月流血事件后,临时政府正式的侦查结果把该事件定性为布尔什维克受德国指使挑起的暴动, 其目的是破坏俄国的军事努力以有利于德国及其盟国。 ” 临时政府如此
15、定性该事件主要 基于 A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民众公开夺权 B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C工人士兵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布尔什维克党公开反对临时政府 第卷 (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 分) 材料 杨志本、许华在从甲午海战北洋海军的覆灭看中华海权思想一文中,分析了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思想及其海上战争实践,首次提出了中华海权思想衰落是造成甲午海战失败的深刻原因。该文指出:中国清朝政府创办的近代海军虽然拥有在远东居于较强地位的作战实力,但它缺乏 战略理论,缺乏在战略理论指导下的战略战役指挥艺术,一言以蔽之,就是它缺乏的是海权思想;这样一支海军舰队,先败于
16、东海、再败于黄海的悲剧命运,是难以避免的。许华在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一文中,结合海权理论,对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概括:中国近代海军的起步并不迟于日本,中国当时完全具有与日本同等的在亚洲崛起的历史机遇。可惜的是,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缺乏那个时代所必需的海权意识,没有为争夺海权而积极发展海军的意识,而是企图将一个产生并服务于资本主义的新军种纳入封建主义的陈腐轨道,企图用代 表和体现着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坚船利炮去维护和拯救已经濒临死亡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论 19 世纪下半叶中日两国的执政者们对海权的重大战略价值是否有共同的认知,但他们在海军战略方面的实践,特别是甲午战
17、争及其结局,已经最终充分证实并检验出海权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摘自闻达甲午战争史百年研究综述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海军走向覆灭的关键战役及影响。( 10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海战北洋海军覆灭的原因。( 10 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20 分) 材料一二月事件是在“打倒战争”而不是“打倒沙皇”的口号声中发展起来的。在一部分情绪激进的首都工人提出“打倒沙皇”的口号后,仍有很多工人对此并不确定,甚至愿意支持君主制度。 君主制的思想在农民中具有更深的根基。虽然彼得格勒卫戍部队士兵大量参与二月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民对沙皇的忠诚已经动摇,
18、但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失去对沙皇的信任。 材料二 通常认为,二月革命后政治局面的基本特点是两个政权并存。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本质的特点是无政府主义泛滥。因此,与 其说是出现了双重政权或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还不如说是在空前的无政府主义情况下存在着两个政治中心,因为实质性的问题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多了,而是政权的权威不够或者就是没有有效的政权。 材料三 有一种观点认为,临时政府只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压力下才被迫作出了政策让步,但实际上临时政府还是希望结束旧制度残余、建设新社会的。但问题在于,自由主义领袖及其领导的政府对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认识和判断是不正确的,因此其政策中有很多政治上幼稚的、
19、不切实际的东西。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 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以上材料均摘自沈志华历史性的转折: 1917 年俄国革命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月革命期间工人和农民对待君主制的态度以及二月革命后俄国政治局面的特征。 ( 10 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俄国 临时政府倒台的原因 。 ( 10 分) 文华高中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三月月考 高一 历史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20、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31.( 1) 战役及影响 ( 10 分): ( 2)原因 ( 10 分): 32.( 1)态度( 4 分): 特征 ( 6 分): ( 2)原因( 10 分): 2016 年 广水市文华高中 高一 3 月 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B B D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D D D D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1、 28 29 30 答案 C C D C A B A B A C 31.( 1)战役及影响:黄海大战,北洋海军失去黄海制海权;( 2 分)辽东之战,旅顺军港沦陷,北洋海军失去掎角之势;( 4 分)威海卫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渤海海防丧失。( 4分) ( 2)原因:海权思想衰落;缺乏 战略理论与战略战役指挥艺术;封建统治者海权意识不足;君主专制制度腐朽。( 答对 3 点得 10 分 ) 32.( 1)态度:反对推翻君主制。 ( 4 分) 特征: 两个政权并存;无政府主义泛滥;缺乏有效的政权。 ( 6 分) ( 2)原因:抛弃了传统的君主制;两个政权并存制约了临时政府的实效;自由主义制造不切实际的压力;临时政府政治经验不足未能兼顾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答对 3 点得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