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陆丰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自 评 报 告根据国家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督20123 号) 、 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教督办20145 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意见的通知 (粤府办201332 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 (粤府教督201413 号)等相关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陆丰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经过多方努力,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照广东省人民
2、政府教育督导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修订)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请审核。 一、我市经济社会、教育情况陆丰地处粤东沿海碣石湾畔,介于深圳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全市陆地总面积 1687.7平方公里,总人口 17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03.88万人。1995 年撤县设市,现辖 20个镇、- 2 -2个农场、1 个经济开发区,337 个村(社区)。境内交通方便、通信发达、水电充足、资源丰富。长达 116.5公里的海岸线,密布着乌坎、碣石、甲子、湖东、金厢 5个港口。历史悠久,唐武德五年(公元 622年)置县。文化底蕴丰厚,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皮影戏、英歌
3、舞、钱鼓舞、滚地金龙、八音、渔歌等文化风情独特;古迹众多,文物荟萃,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蜚声海内外的宗教旅游胜地碣石玄武山、 “神海沙石”四者兼备的金厢观音岭海滨旅游区、佛教古刹清云山定光寺、岬角风光甲东麒麟山,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素有“粤东明珠”之称。陆丰市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完善教育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组织开展了教师住房建设、老区破危学校改造、CD 级危房改造、学校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学校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4、、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创强工程等一系列教育攻坚战,有力地推进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市现有中小学校(含分教点)526 所,其中普通高完中14所、中职学校 4所、初中及九年制学校 72所(公立 52所) 、完全小学 219所(公立 169所) 、小学分教点 133个、幼儿园95所、特殊教育学校 1所。在校高中生 29336人、中职生- 3 -7373人、初中生 63574人、小学生 115327人、在园幼儿22868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4410人,留守儿童7108人。公办学校教师 12832人。特殊教育学校现开设 12个班,在校学生 105人。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情况 (一)义务教育学
5、校办学基本标准情况全市 169所公办完全小学、52 所公办初中及九年制学校和 8所完中的办学基本标准 100%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体育活动场地、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班额、师生比、教师学历达标率、生均公用经费等 11项核心指标中,除个别学校在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和体育活动场地两项不达标外,其他 9项均 100%达标。(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异情况我市对 8项指标的综合均衡差异系数进行了评价,结果为:小学综合均衡差异系数为 0.44826,低于 0.65的标准,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 0.40855,低于 0.55的标准,
6、符合要求。 从具体情况看,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为 5.08,差异系数为 0.36;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 7.08,差异系数为 0.79;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 651.08元,差异系数为0.16;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7.55台,差异系数为0.45;生均图书 22.5册,差异系数为 0.22;师生比为 0.07,- 4 -差异系数为 0.4;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 0.06,差异系数为 0.49;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为 0.04,差异系数为 0.72。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为 5.0,差异系数为 0.37;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为 5.4,差异系数为 0.93;生均教
7、学仪器设备值为 917.31元,差异系数为 0.12;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7.25台,差异系数为 0.34;生均图书26.84册,差异系数为 0.13;师生比为 0.07,差异系数为0.28;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为 0.03,差异系数为 0.55;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为 0.03,差异系数为 0.54。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1、保障入学机会均等。(1)着力解决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为解决好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的跨越发展,我市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认真贯彻落实非户籍人口子女与我市城乡居民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将外来工子女全
8、部纳入公办学校就读,同时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与本县户籍中小学生一样,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目前,非我市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 4410人,入学率达到 100%。(2)着力建设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我市把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阶段的相关资助政策,足额配- 5 -套资金,规范操作,准时拨付资金,使贫困生真正享受国家助学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社会力量助学作用,推动助学体系多元化健康发展,为贫困学生编织一张助学保障网。(3)着力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我市建立了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着
9、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各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留守儿童“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了“教师大家访”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形成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合力。此外,还充分利用乡村文化室、乡村图书馆、镇文化活动中心等开展各种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4)着力解决“三残”少年儿童关爱教育。我市把特殊教育纳入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构建满足特殊儿童健康平等发展的特殊教育体系。我市于 2001年 9月创办了特殊教育学校,构建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
10、系,积极开展康复教育和训练,基本满足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2014-2015 学年度、2015-2016 学年度,我市三残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为 91.5%、97.5%。2、建立完善保障机制。(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 6 -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市政府切实承担办学的主要责任,制订并组织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陆丰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实施方案等
11、一系列文件,每个年度都将教育工作用大幅写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进行督办。市委常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就各个阶段教育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视察调研,现场办公,为学校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人大、政协也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学校视察,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市直有关单位、各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协调联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
12、由市委书记、市长和镇委书记、镇长亲自挂帅,成立市、镇两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议事和决策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教育工作。落实了市、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责任,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列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工作的领导。- 7 -(2)健全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在确保教职工工资津贴按时足额拨付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增强了教育发展后劲。坚持实行中小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坚决杜绝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
13、种教育资金现象。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本级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类教育经费进预算,切实做到“三个增长”:20122014 年,全市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值比上年分别增长 25%、23.6%、17%,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比上年分别增长 49.68%、63.19%、58.75%,初中分别增长 38.78%、34.5%、39.9%;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分别增长 82.06%、50.24%、81.33%,初中分别增长54.40%、6.71%、72.48%,呈逐年递增态势。20122014 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21,99%、23.12%、2.11%;预算内教育经
14、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 0.06%、1.55%、2.44%。(3)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机制。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结合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育创强工程的实施,致力建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标准化)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力促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共投入资- 8 -金 11.9亿元,在顺利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的基础上,对照规范化(标准化)学校的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扩宽校园、扩建校舍、建设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室) 、完善师生配套生活设施和现代化教育装备,尤其是“班班通”信息化工程、农村中小学校教育装备配置,为我市创建广东省教育
15、强县和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安排过程中,对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给予倾斜,学生数不足 100人的学校按100人计算安排公用经费,确保学校正常运作。(4)规范使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市按省的要求,每年都安排省财政给予我市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 43%(1210 万元)用于教育,补充因税费改革形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缺口。(5)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其运作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年度公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断完善特教班师资和教育资源的建设。2014 年、2015 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生
16、均公用经费小学生为 7600元、9200 元,初中生为 12400元、15600 元,均远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我市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分配,在普遍提高教师待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 9 -的工作。根据省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 (粤人发200959 号)和陆丰市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关于印发陆丰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全市中小学在职在编工作人员,从2011年 1
17、月起实施绩效工资,同时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 ,近 2013年-2015 年,教师人均月工资分别为3300元、 3603 元、 4722 元,略高于公务员人均月工资。(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我市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变化等情况,科学合理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通过公开招聘形式补充紧缺学科教师。2013 年以来,我市共面向社会招聘 1665名教师,其中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教师 1419名。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专任教师 8224人,100具备教师资格,其中小学专任教师 4455人,初中专任教师 3769人。教师学科配备合理,
18、满足专业对口学科教学需要。目前,小学师生比为 1:20.87,初中师生比为 1:16.94,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比均达到省定编制标准。(3)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落实教师培训经费。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等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市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并按要求全面组织实施中小学新任- 10 -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等培训项目。2013年,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实施细则 ,我市明确学历提高培训的总体要求,同时加大投入,三年来,我市通过省“强师工程奖补资金”市财政拨款、学校公用经费等三个渠道筹集教师培训经
19、费 1500多万元,落实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的补贴。2013 年到 2015年,市财政支出教师培训经费分别为 25万元、40 万元、40 万元。(4)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力促骨干教师校际均衡。为了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我市不断加大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力促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际间均衡合理配置。对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行定期校际交流。一是从城镇优质学校中选派优秀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充实教研力量;二是积极开展镇域内校际间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交流;三是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组织全市中青年教师开展跟岗学习和挂职锻炼。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城乡教师工作作风的转变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我市城乡教师队伍均衡、协调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目标。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377人,汕尾市名教师 22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 17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