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单元测试( A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 100分,考试时间 90第卷(选择题 共 48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5分,共 48 1.骆驼刺是一种原生于沙漠中的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叶子,与这些特点相关的生态因素是 (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 答案: A 解析: 骆驼刺是一种耐盐碱的植物,它有发达的根系和细小的鳞片叶,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 2.(2005北京东城二模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 100只鼠笼,捕获 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
2、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点放置了 100只鼠笼,捕获 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 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 306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习方面的试题,考 查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异同点。在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而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3.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的是 ( ) A. B. C. D.
3、答案: C 解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生物呼吸作用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 氧化碳和水。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蒸腾作用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4.如图 17-1所示,反映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是 ( ) 图 17-1 A.A B C B.B A C C.C B A D.A B C 答案: A 解析: A种群的年轻个体多,年老个体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B种群各年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C种群的年轻个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越来越
4、小 。 5.(2006重庆高考理综, 1)图 17-2 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 17-2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此食物网中有五条食物链,丁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戊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戊接受的 能量并不等于所固定的太阳能;丙可利用的总能量要远远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使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6.柽柳是一种生活在炎热干燥环境中的植物 ,在清代 ,爱国将领左宗棠在我国的新疆地区大量地种植柽柳以防风固沙
5、 ,因此柽柳又被人们称为“左公柳”,请推测柽柳可能具有 ( ) A.深绿色的大叶,叶两面有大量气孔B. C. D. 答案: D 解析: 生活在炎热 干燥环境中的植物体容易失水,为了保存水分,叶片进化成为小而厚的且有少量气孔的叶片,这样叶内能储存水分,并且通过气孔蒸腾散失的水少。 7.图 17-3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甲、乙、丙各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哪种组成成分 ( ) 图 17-3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只有生产者才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故乙为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有机物都通过 分解者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进入无机环境,所以丙为分解者。 8.(2005天津二模 )自
6、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型增长曲线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一般的,种群密度愈大,种内斗争加剧导致死亡率升高,种群增长率下降,反之则升高。 9.有些植物的种子成 熟后,即使有适合萌发的条件也不能萌发。例如有些植物的种子秋天成熟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这类植物最有可能是自然分布在 ( ) A.低纬度地区 B. C.低降水量地区 D. 答案: D 解析: 审题注意关键语“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才能萌发”,而低纬度、低海拔的温度都不如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低降水量跟低温没有直接关系。
7、10.(2005湖北黄冈中学一模 )下列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受水影响的是 ( ) 非洲肺鱼夏眠 蛾类在夜间活动 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 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洲肺鱼夏眠受水分的影响,蛾类在夜间活动受光照影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受温度影响,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受水分影响。 11.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 答案: D 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复杂、生产者越多越稳定。 12.(2006广东高考, 3)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 (如下表
8、)。 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 林 冻原 分解达 95%所需时间 (年 )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 答案: D 解析: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温度较高,气候湿润,分解者较多,能够快速地分解枯枝落叶;而冻原生态系统也含有大量的水,但温度较低,分解者数量非常少,很难将残枝落叶分解。影响分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13.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 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 ) A
9、.种内互助 B.种间互助 C.寄生 D. 答案: D 解析: 全孢螺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一旦分离,二者可能都不能生存。 图 17-4 14.(2005四川成都二模 )如图 17-4 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 b B.a为恢复力稳定性, b C.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B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15.东北某林区,山顶是冷杉林,中部是红松林,山底是落叶阔叶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
10、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 答案: C 解析: 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多种,其中阳光、温度和水分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三者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阳光能决定植物的分布和生理,温度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分布,温度对植物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如梨北橘南,是由于高、低温的限制;而垂直方向上温度差异决定了山上山下植物种类的不同,如寒冷地带的森林中,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的森林中,阔叶林植物较多。水则对陆生植物分布的影响重大。 16.当一只凶恶的狼捕食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后,从生态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完成了物质循环 B. C.藏羚羊不能适应环境 D. 答案: D 解析: 狼捕食藏羚羊只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网)进行。 17.如图 17-5 所示,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 活在一株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形应该是 ( ) 图 17-5 答案: C 解析: 此题要求回答的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体数量的塔形,这与能量金字塔是不同的。能量金字塔是对生态系统中(也可能是某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