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用微课提高全校学生预习及作业实效的行动研究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信息时代,许多新兴教学技术不断涌现,微课便是其中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微课是指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特性。柯桥区实验中学在“立德树人”要求下,提出了“规范立校、精准减负、灵动提质”十二字教学方针,根据浙江省教
2、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搭建了学校课程体系,修订了各学科建设方案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基础类课程分层走班,并通过微课助学、自主作业等补充,让 3000 余名学生走出机械、被动的学习,逐步学会主动学习,培养科学、创新精神。微课,因此成为学生在信息化背景中“量身定制”教学理念指导下学习的生动实践。(二)研究的意义学校教学调研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自我进行课前预习时,往往感到茫然,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却进度很慢,掌握有限,便慢慢放弃了预习,课堂上进入状态也延缓了许多。同时,学生完成回家作业时经常碰到一些难题,虽然苦思冥想,却因思路、方法不对,又没有人及时指点,便胡做一气,有的甚至通过
3、同学 QQ 群传抄答案。当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微课”在点拨、帮助、促进学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微课”是一个有控制性的实践内容,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全天候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 “微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通道,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的特殊需求。它可以让学生无数次“回放”研究课堂的难点和重点,能有效解决2学生在“预习、作业”两个端口出现的问题,可以为学生解疑释惑。因为需不需要看微课,看哪些微课,什么时候看微课,怎样借助微课进行有效学习?选择权都在学生手里,
4、所以,微课具有明显的“定制”色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各地实践也证明,微课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学校适时推出微课。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学生主体理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长期以来被无数的教育专家研究验证的科学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理论、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创建了“发现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点。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取得的研究成果“生本教育理论”,强调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二) “教学
5、发展五阶段”理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阶段中,教学论专家江山野把初中阶段定性为“相对独立学习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已经基本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体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同时也对这个阶段的“教”作了质的规定:需要老师教的也就是 50%左右。如果老师硬要教 100%,那么学生 50%的独立能力就要丧失掉,教师的教就不是促进学生发展,而会阻碍学生发展。(三) “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教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赖自己,而是让学生摆脱对自己的依赖。 三
6、、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目前,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不断升温,如:“微课堂” 、 “微视频”等。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本出于老师自发的原因,3全校性的应用研究和成熟模式较少,基本处于应用探索初期阶段。在国外,较为成功的是将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 、 “电子书包” 、 “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将微课单独运用于全校学生的预习和作业尚处于空白状态。 四、研究的切入点与主要研究内容(一)研究的切入点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借助“微课” ,通过“
7、定制”学生学习(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把它放到手机公众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找到个体所需的教学资源,在不断习得的体验中后,逐渐培养起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并形成思考,进而解决疑难的能力。(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顶层设计微课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课平台。2. 以“教师制作微课、学生选看微课、家长严格管理”为指针,使全校教师学会制作精品微课,全体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教师培训的有效策略、指导学生的有效策略及如何科学制作微课。3. 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结合“走班分层”教学,研究各学科各章节中每堂课的难点、重点,
8、提高微课实施的效益。4. 构建具有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各学科校本作业体系,结合“分层作业” ,探索分层“微课” 。5.充分发挥微课的效能,禁止教师讲评校本作业,尝试作业整理、中午自修时间进行“楼层管理” ,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减轻教师的负担。6.探索微课制作、使用的有效评价标准,正确评价微课、教师及学生。7.探索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合适的改进,把微课纳入相关教师工作量,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五、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借用微课呈现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拓展点,帮助学生解开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过程中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9、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4(二)预期成果1.各学科尤其是数学、科学每一节课都制作高质量微课,形成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课资源库。2. 形成可供借鉴的微课管理制度,制订微课制作、使用的有效评价标准,正确评价微课、教师及学生。3.让学生借助微课自主学习。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以学定教”的能力和运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5.优化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形成具有“普适”意义的微课管理、使用模式,带动省、市、区兄弟学校由“教”到“学”转型,为上级教学研究机构提供一方实践的“试验田” 。6.形成结题报告、相关的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六、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一)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
10、17 年 10 月)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1)初步探索阶段(2017 年 10 月):拟订研究计划,初步开展研究工作。(2)深入研究阶段(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0 月):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如搜集资料、发动家长、专家讲座与培训、精英论坛、撰写论文及其他研究交流活动等,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3总结推广阶段(2018 年 11 月):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着手课题结题后的成果推广与后续研究工作。(二) 人员及分工组长:董建康(项目总负责人,负责确立项目科研计划,组织和实施项
11、目科研工作)成员:施伟木(参与实施项目科研工作,负责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等)沈志勇(负责微课开展各项事务,抓好日常管理及评价工作)5叶利萍(负责学校该项目具体实施、调研等工作)沈叶祥(负责学校该项目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工作)七、研究的条件分析作为浙江省“轻负担高质量”示范学校,我们十几年如一日,围绕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科学的方法” ,从提升教师理念、优化集体备课、细化学法指导、构建学习团体、探索反馈机制、保障教育科研、强化过程考核等多个方面来构建“学为中心”思维课堂,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教师的“教”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尝试自主学习、激活思维、生发创造力、释放潜能、体验成功,最终提升学习的能力与品质。课题负责人董建康校长是绍兴市名师,曾主持过多个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由其主持的国家级课题开发本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研究获一等奖。2017 年 2 月,由其主持的浙江省规划课题初中学科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已顺利结题并正在评奖。近两年,由其撰写的论文教与学:从“统一”迈向“定制” 、 一堂“以学定教”的数学课等已发表在教育家杂志、教学月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