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漳州市“十三五 ”防震减灾 专项规划2017 年 10 月 2 目 录一、发展现状.5(一)“十二五 ”主要成就 .5(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8(三)“十三五 ”面临的形 势.8二、发展战略.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发展目标.11(一)总体目标.11(二)具体指标.11四、主要任务.13(一)提升地震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13(二)提升地震灾害预防能力.14(三)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15(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17(五)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18五、重点项目.18(一)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项目.18 3 (二)地震应急通讯保障项目.19(三)
2、地震应急队伍建设项.19(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项目.19(五)地震监测体系建设项目.19(六)地震安全示范建设项.19(七)建设数字化地震科普馆建设项目.20(八)地震应急救援场所建设.20六、保障措施.20(一)加强组织领导.20(二)健全政策法规.21(三)完善投入机制.21(四)注重队伍建设.21(五)推进科技创新.22 4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在国家、省防震减灾规划和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指导下,充分考虑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实
3、际和面临的新形势与需求,全面提升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建设“ 机制活、产业优 、百姓富、生态美” 的新漳州提供 强有力的地震科技支撑与安全保障,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一)“十二五”主要成就“十二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得到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的充分肯定,连续4年荣获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连续5年荣获全省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考核先进单位、全省地震政务信息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评比一等奖等。1.监测预报水平逐步提高。新增 2 个 GPS 观测台,辖区内共建有 10
4、个强震台、6 个测震台、8 个 GPS 观测台、5 个地下流体、13 个烈度速报台、1 个台阵、13 个流动地磁、33 个流动重力、5个水准跨断层观测场地、20 个流动 GPS 观测点和 36 个地震宏观测报点,为震情跟踪和年度地震趋势研判提供科学依据。配合省地震局开展跨越台湾海峡陆海联测,对科学认识漳州深部构 5 造和孕震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2.震灾防御能力稳步增强。 漳州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于 2014 年评审通过,为漳州城市防灾建设和灾后救援提供规划和决策依据。严格抗震设防要求,全市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均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区划图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主动为漳州万科城、漳州天然气(LNG)项目
5、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服务。主动协调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 “十二五” 期 间,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30 个。3.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开展新一轮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共修编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 630 多个、学校应急预案 1200 多个、医院应急预案 26 个、企业应急预案 45个。调整充实市县两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高效应对漳浦县大铺新村山体塌方等突发灾害。推进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共组建17 支救援队伍,其中市级 5 支,总人数达 600 人。加大军地协作,投入
6、2300 多万元为武警、消防和军分区配备地震应急救援车及其它装备,提升部队对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参与度。开展地震应急桌面推演、抗震救灾综合演练、重点部门专项演练、地震系统应急演练,组织参加“ 闽动-2014” 联动演 练,承办“闽动-2015”县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跨区联动演练,坚持推进学校紧急避震疏散演练。建成 115 处符合至类要求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6 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 105 处的建设任务。4.防震减灾宣传成效显著。加快防震减灾宣传阵地建设,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馆 1 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8 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15 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33
7、 所。成立防震减灾宣讲团,常年配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利用防灾减灾日、 “728”唐山地震周年纪念日、科普日、国际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段,通过“六进” 活动以及编印科普挂图、发放宣传材料、编写宣传图册、科普读本等多种形式,借助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短信等载体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以及地震科普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5.科技支撑能力持续凸显。建成城乡快速评估系统、地震快速反应系统和地震灾情信息管理平台,极大提高我市地震震情、灾情发布效率,实现我市及临近台湾海峡地震信息实时发布、灾情实时反馈、地震信息实时可视化管理,有效
8、提升我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6.防震减灾工作不断创新。2011年全省首创确定5月为“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月”,在 闽南日报、广播电 台开辟专栏,年年集中火力、上下联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宣传活动,得到中宣部的表扬与肯定,并在华东五省一市防震减灾工作交流会上作经验介绍。2015年全省首家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各县(市、区) 7 政府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市县防震减灾工作。组织赴台湾、四川、大连、秘鲁等地考察学习。县(市、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逐步健全,防震减灾能力有较大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十二五” 期 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虽然取得 较大的成绩和进展,但与严峻的震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9、相比,防震减灾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1.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有待提高。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观测手段和仪器设备仍需不断优化完善。对地震孕育及发生的规律认知仍未取得突破,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不高,地震烈度速报等信息服务能力亟需提高。2.地震灾害预防能力有待加强。 “农村不设防” 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民居、石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改造不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提高。3.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地震基础救援能力不足,应急避难场所、救援队伍建设等都需进一步加强。4.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尚需健全。还未完全建立起统筹协调、稳定投入的保障机制,县(市、区)级地震工作机构不健全,能力与监督水平有差
10、距,军地协作机制还有待于提升。(三)“十三五”面临的形势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十八大报告提出:“加 强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 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 8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也明确要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预知、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水平”。这充分体现防震减灾事业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充分体现党中央对防震减灾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漳州市面临复杂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市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境内有长乐诏安、政和海丰、九龙江、上杭云霄断裂带,以及白云山、天宝大山、圆
11、山三组断裂带在漳州盆地交汇,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1185年、1445年分别在市区北郊发生6 级和6 级破坏性地震,是福建省陆地上6级以上地震12 14集中地。新修订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于 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我市96%乡镇(街道)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0g(相当于地震烈度7度)以上,龙海的港尾、隆教和漳浦的佛昙、赤湖、前亭5个乡镇达到0.20g(相当于地震烈度8度)。我市还紧邻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台湾地震带,时常遭受台湾强烈地震的波及和影响。因此,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刻不容缓。3.社会和民众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12、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逐年提升,人民对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9 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 生命至上、震情第一” 的观念,坚持以防 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切实提高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地震
13、安全服务和保障。(二)基本原则 1.坚持融合发展原则。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促使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等三大工作体系协调推进,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2.坚持目标导向原则。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政府、社会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地震安全需求,努力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3.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地震灾害监测预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等预防工作作为重点,坚持“防、抗、救” 相 结合, 综合推 进防震减灾工作的落 实。
14、 10 4.坚持统筹协调原则。注重各地防震减灾工作的差别和特点,统筹部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全面完成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 年)和福建省防震减灾规划(2001-2020 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富美新漳州提供地震安全服务。到 2020 年,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体系效能显著,公共服务体系优质高效,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基本完成,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有效提升,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具体指标1.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方面。新建 5 个宏观观测点,加强对已建 92 个监测台点的管理和维护,更新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设备,实现华安汰内水氡点仪器改造,建成地震监测信息数字化集成系统,整合漳州各类监测数据及信息,实现观测资料实时反馈及可视化管理,提高监测信息报送效率,提升地震监测能力。依托省地震局“ 十三五 ”建设项目,建成与省局互 联互通的市县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实现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5-10 秒发出预警,1-3 分钟给出城市烈度速报结果,5-10 分钟内给出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图,2018 年实现为民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