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广水一中高二语文 梅小玉 考点说明:文言文翻译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三维目标:在对文言文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本考点进行复习总结。重点点拨答题技巧、答题规范,指导学生在理解文言文句子大意的基础上,抓准得分点。1、指导学生答题时务必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掌握文言翻译的常用技巧。3、学会寻找文言句子翻译考查点,再按要求翻译。知识重点:1、指导学生答题时务必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学会寻找文言句子翻译考查点,再按要
2、求翻译。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1、“信 ”。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2、“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3、“雅”。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在文言文翻译中,重点关注“信”、“达”。四、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技巧:1、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3、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例句:“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2、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这一类词很多可以用“单音节变双音节”的方法解释;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例句:“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曾子杀彘)句中“欺”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为“欺骗”;“今、是”属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为“现在、这”。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另一方面得根据自己积累的古代汉语词汇进
4、行解释。23、补“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在文言文中,省略句不少,主要是省略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翻译时应把省略成分补充进去。例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句中“便”前省略了主语“渔人”,“初”前省略了主语“洞口”。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句中“以”后省略了宾语“之(这点)”。4、添“添”,就是有些文言句子,不好说它省略掉什么成分,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例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此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需在“高尚”前加“是”。例句:“虽鸡狗不得安宁。”(捕蛇者说)此句
5、应翻译为“(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需要注意的是,增添的内容一定要必要,二要与语境吻合,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了。5、删“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例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弱篷,为楫,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核舟记)这句话中共有七个“为”字,翻译时只需要保留第一个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译,这样反而显得简洁利落。文言句子中,还有些虚词也是不翻译的,也应该删除。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句中“之”是帮助宾语前置的,不翻译。这种省略原文不翻译的情况虽不多,但也值得注意。6、调“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
6、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谓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例句:“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五、如何抓准得分点:高考中文言文翻译的句子都较典型,赋分除了全句大意外,还要扣住得分点,这样才可能尽量拿到满分。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句得分点设置处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异义如“去”,今常用义是“到去”,古常用义是“离开”、“距离”等。例句:“川渊枯则鱼龙去之。”(荀子致士)(离开)例句:“去村四里有森林。”(距离)2、一词多义如“兵”的多个义项。例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
7、)例句:“项羽兵四十万。”(军队)3、词类活用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虽然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在句子的语法结构上还是基本一致的,即都按“主+状+谓+定+宾”(倒装句除外)的顺序排列,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我们翻译活用的词时,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分,来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例句: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2004 年高考湖
8、南卷)简析: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可以看出“全”和“真”这两个形容词分别处在谓语3和宾语的位置上,根据形容词的特点,我们可以判定“全”是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保全”,“真”是活用为名词,应解释为“真性”,再分析“名后世”的结构,它们构成的是动宾关系,由此,可以判定“名”活用作动词,应解释为“扬名、闻名”。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扬名后世。4、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是
9、”或“不是”的格式,宾语前置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例句: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2004 年天津市高考卷)简析:这是否定性判断句,翻译时应译出这一否定性判断的句式特点。译文:服从命令却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另外,一些固定句式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如何?”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所以”译为“用来的”“ 的原因”“ 的方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世所以不传也。)“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如今人方为刀殂,我为鱼肉,何辞为?)“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
10、徐公孰美?)5、相关虚词用法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 18 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例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 年高考全国卷三)简析:通过辨析,可以看出句中“贤而多财”、“愚而多财”的“而”是连词,与后面的“则”搭配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在翻译时就要用“如果就会”这个表示假设复句关系的关联词来体现。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
11、增多他的过失。以上五个方面均为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而在高考中,一个句子往往会设得有三、四个得分点。再以 2004 年高考江苏卷的翻译题为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本句得分点有四个:“为所”是被动句的语言标志,翻译时要表现出被动的关系;“礼重”是关键实词,单音词要译成双音词“礼遇器重”;虚词“而”属转折关系的连词,要把它译成“但”;“惜之”,从语法分析,构成的是动宾关系,可知“惜”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且这里属为动用法,应译成“为此感到惋惜”。因此译文为:特别被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敏锐地发现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
12、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六、小结七、巩固练习4(一)翻译划线的句子教子不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 顾反,为女杀彘。 2、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二)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
13、,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_ 2、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_ _ _ 参考答案:(一)1、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2、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二)1、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子罕。(提示:本题重点考查不定指代词“或”和兼词“ 诸 ”的翻译) 2、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
14、果(你)把宝玉献给我,(我们)(就)都失去了珍宝。(提示:本题重点考查固定结构“ 以为”的翻译和省略句式) 板书设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雅”“达”。文言文翻译的常用技巧:1、录 2、释 3、补 4、添 5、删 6、调如何抓准得分点:1、古今异义2、一词多3、词类活用4、特殊句式5、相关虚词用法出处5选自韩非子【原文】曾参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
15、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阅读提示】本文以事喻理,说明教育人要言必信,诚实守信,行必果。【注释】 曾子(前 505前 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彘(zh):猪。适:到、去。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特:不过,只是。戏:开玩笑。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待:依赖。子:你,对对方的尊称。而:则,就。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烹(png):煮。反:通“返”,返回。知:通“智”,思考,判断。【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她后面哭。孩子的母亲说:“你回去,回头回家时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往集市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阻止说:“ 只不过跟小孩子说着玩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很单纯,是依靠父母来学习的,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育孩子欺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不能把它作为教育的方法。 ” 于是(曾子)杀了猪煮肉(给孩子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