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历史期中复习同步检测 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 两次战争都以英军进攻广东地区为开端 战争期间英国军舰都侵入渤海地区 英军侵入长江流域最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两次战争后共计开辟了 15 处通商口岸 两次战争后开辟通商口岸最多的是福建省 两次战争的性质、根本原因、结果相似 A B C D 2 1848 年,徐继 畬 在瀛环志略中系统地介绍了欧美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这说明 ( ) A “西学东渐”达到新水平 B 要求改变中国政治体制成为
2、知识 界的主流意识 C 徐继 畬 是中国早期维新派代表之一 D 徐继 畬 是鸦片战争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3 与亚洲革命风暴时期 其他 各国的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 建立了强大的武装 B 利用了宗教形式 C 进行了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D 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 案 4 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长技”来实践 ( ) A 机器生产 B 议会制度 C 军事技术 D 科技教育 5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中国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 B 导致了 中 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生 C 壮大了无产阶级队
3、伍 D 难以独立发展 6 “各使馆界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 民 人 ,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由防守。”这一条款出自( ) A 南京条约附件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7 维新变法运动成为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种社会效果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形式反映出来的 ( ) A “公车上书”和康有为的两部著作 B 严复的天演论 C 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D 百日维新颁布的变法法令 8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是因为它 ( ) A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B 提出了政治革命的 目标 C 制定了社会革命的方案 D 阐述了文化 革命的纲要 9 下列属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的是: (
4、 )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 对外发布告各友邦书 禁止缠足 、蓄辫,严禁买卖人口 设立实业部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A B C D 10 1912 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 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新社会,以 竟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以上 材料说明( ) A 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 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公平竞争 C 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 11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主张 ( ) A 民主共和制 B 君主
5、立宪制 C 苏维埃共和制 D 人民民主制 12中国共产党“二大”确立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对军阀,这个“现阶段”是指( ) A组织工人运动时期 B进行武装斗争时期 C国共两党合作时期 D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3 中国近代由革命统一战线创建的武装力量是 ( ) A 太平军 B 湖北新军 C 国民革命军 D 工农革命军 14 1927 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是( ) A北京政府 B广东革命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面对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陈独秀采取妥协退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团结蒋介石参加北伐 B推动北伐战争顺利进军 C 联合
6、国民党共同抵抗帝国主义对大革命的破坏 D帮助蒋介石抵制“西山会议派” 16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应包括: ( ) 党的领导 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统一战线 根据地建设 A B C D 17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当 时扭转时局的关键,其理由不包括 ( ) A 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B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 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合
7、作的序幕 D 它宣告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 19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 ( ) A 推翻国民党统治 B 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C 打败日本侵略者 D 召开政协会议 20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 ) A 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B 确立了 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D 要求全党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21 “一五”期间,我国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 ) A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奠定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的 基础 C 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 的 需要 D 加强了沿
8、海重工业基地 的 建设 22 20 世纪 50 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施政活动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关 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3 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 A 逐步改造 B 多快好省 C 稳步前进 D 高速发展 24 建国前完全依靠“洋油”的我国,实现石油全部自给是在 (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C “文革”期间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5 中国在 1952 年和 1962 年两个年度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相似点是 ( )
9、A 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 B 处于恢复、发展时期 C 处于大幅度下降时期 D 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1 分,第 29 题 11 分,共50 分。) 26下列四条曲线反映了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 回答: ( 1)判断图中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曲线是哪一条 , (1 分 )并指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 分) ( 2)结合史实分 别指出五四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是怎样为当时 中国的社会进步创造条件的。( 6 分) (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把、两种经济形
10、态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同政策是什么?( 2 分)各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4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人在 “七七 ”以前提出了 “复兴民族 ”的口号。 1934 年 7 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 。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 要旨中说: “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 ”。 研究 材料二 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 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 “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
11、,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 生 中国的雏形。 ”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 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 3 分) (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 5 分) ( 3)试结合相关史实概述抗日战争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环球心折” 。 ( 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 1952 年对山西 49 村农民调查:有 10780 亩土地被卖出;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 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 1952 年对
12、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 2 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 20户。 中国近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 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 ?当然,国家在大力帮助 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 材料 三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
13、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材料 四 1955 年 7 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 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 1956 年要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 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 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 “小脚女人 ”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回答: (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据此分析农业互助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6 分) ( 2) 材料四中 邓子恢
14、、毛泽东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哪个人的观点更正确 ?有何证据 ?( 3 分) ( 3)谈谈你对农业合作 化的看法。 ( 2 分) 29实行宪政,建立法治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有识之士奋斗、追求的目标之一。回答: ( 1) 19 世纪中期有哪些先进人物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2 分) ( 2)我国在 20 世纪的早期和 50 年代制定了 哪两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分析其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影响。( 8 分) ( 3)据此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1 分) 参 考 答 案 1 5 AADBB 6 10 CCBCC 11 15 ADCCA 16 20 BCBBD 21 25 CACBB 26
15、( 1) 。 ( 1 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19 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 “一 战” 期间获得进一步发展,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逐渐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一定限度的恢复和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被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 3 分) ( 2)第一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1 分)第二次:使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形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 1 分)第三次:促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形成新文化运动;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 主 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为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
16、 了 阶级基础。( 4 分) ( 3)对采取没收政策。( 1 分)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 分)对采取赎买政策。( 1 分)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2 分) 27 ( 1)共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 ( 1 分) 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 ( 2 分) ( 2)“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 临最严峻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暂弃前嫌,共赴国难。 1937 年 9
17、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极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 ( 2 分) 国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共同抗击日寇的战略态势。 ( 2 分) 国共两党虽有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但主流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直到抗战胜利。 ( 1 分) ( 3)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 开罗会议等 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取消了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等特权,收回了大量民族权益。收回了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彭湖列岛,维护了领土主权的 完整。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国际威望 和国际地位 。( 4 分,回答任意四点即可给分 ) 28 (
18、1) 材料一反映了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租佃、高利贷盘剥现象。 ( 1 分)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资料的短缺、生产力的落后。 ( 1 分)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如果让这一现象发展下去,封建剥削制度就会在农村复辟。( 2 分)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个体分散的经营方式 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只能实行互助合作,农业才能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巩固。 ( 2 分) ( 2) 合作化的速度问题。邓子恢是正确的,材料 三 表明过快的合作化速度已经引起了部分农民的不满,给生产力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 3 分) ( 3)开展农业互助合作 是必要的,但必须使 生产关系 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
19、凭主观愿望瞎指挥 。 ( 2 分) 29( 1)洪仁玕主张以法治国;( 1 分)早期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1 分) ( 2)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分)背景: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 分,或答推翻帝制、 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也可给分)影响: 这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 2 分)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分)背 景: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 分)影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2 分) ( 3)认识: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法制建设是实行政治民 主化的根本保证 。( 1 分,回 答任 一点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