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但并不是让学生操作了,就一定促进了思维发展,那种只把操作活动当成是一种形式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反而会起到一些负面影响。怎样让操作更有效呢?一、跳出配套学具限制,讲究开放性?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选择操作材料的主要标准,要看操作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抽象的认识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和接头,直接进行框架的搭接。我提供了一些有长有短的小棒,长度有5种之多,每组小棒的总数也远超12根,要求学生从这些小棒中挑选一些做出一个长方体。如果某种小棒不够,可以从老师这里再拿。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发现,必须把4根相等的小棒作为一组对边,3组这样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长方体;有些学生发现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和另外4根同样才的小棒也能搭成一个长方体。但也有学生发现,老师给他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