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并结合目前消极心理学取向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目标片面化、实践形式多样但整合度不够等问题,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框架下提出了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包括丰富和深化积极的个人体验、挖掘和塑造积极的个人特质、创建和营造积极的学校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着力点。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修订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作了具体阐释: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纲要字里行间为心理健康教育所指明的积极的发展趋向清晰可见,但是长期以来,在以消极取向为主流的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健康心理学教育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种种问题。基于此,积极心理学相关概念的引入,必将以新的视角,弥补先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为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注入不竭动力。?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率先倡导,该理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