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12009 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哲学常识(四个专题)高中哲学常识以世界观为主线,围绕“人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讲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内容。哲学常识的第二轮复习即按照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四个专题来进行。哲学常识知识网络图:专题一辨证唯物论一、知识网络:二、重难点分析: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内容 : 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
2、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3)错误倾向 : 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3、)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3规律是客观的原理 w.w.w.k.s.5.u.c.o.m(1)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2)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4、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我们既要反对否定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
5、义观点:又要反对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三、学科内综合:1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1)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国企改革、及如何解决“三农”问题。(2)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 意识 从实际出发、重视精神作用运动运动有规律 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辩证唯物论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 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发展原理实践的特
6、征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马 哲 基 本 观 点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2说明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生产的发展。(3)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说明发展经济。2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1)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分析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人生的意义;分析树立正确理想的重要性。(2)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分析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本单元与政治学的综合: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的各项政治
7、制度的制度及作用。四、典型易错内容:1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3规律无好坏之分,也不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专题二 唯物辩证法一、知识网络:二、重难点分析: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2)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
8、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2)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3)错误倾向 :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
9、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3)错误倾向 :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 4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1)原理内容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错误倾向 :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
10、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3)错误倾向 :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唯 物 辩 证 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普遍联系的原理 具体分析两类联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发展的原因、状态、途径和趋势普遍性原理特殊性原理主次要矛盾矛盾主次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形
11、而上学 否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问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3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 6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
12、成长, (3)错误倾向 :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7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
13、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14、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
15、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8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2)方法论: 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3)错误倾向 :反对一点论、片面性、绝对化的观点。 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弱点。这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w.w.w.k
16、.s.5.u.c.o.m(1)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变化的。 (2)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地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我们认识事物时,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的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
17、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1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2)方法论: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3)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12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18、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系。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3)错误倾向 :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错误倾向。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2)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
19、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3)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14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5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
20、要准备,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一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错误倾向 :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二是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贻误时机。 16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通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
21、中有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第一,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第二,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第三,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满腔热情地支持社会主义事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错误倾向 :运用这一原理应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把事物发展的道路设想成一帆风顺,从而盲目乐观;又不能看不到事物发展的光明前途,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 17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
22、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5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3)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三、学科内综合:1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三
23、大产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与国企改革的关系。(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国企改革的前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用抓主要矛盾原理,分析我国的国企改革。( 5)用内外因原理,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分析扩大内需与对外贸易的关系。(6)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分析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及适度消费。(7)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分析如何搞好国企等。2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1)用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物质与意识、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理想与现实、
2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的不断发展。( 3)用内外因原理,分析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3本单元与政治学的综合:(1)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我国单一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及港澳台与中央的关系。(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国家职能的调整与完善、政府的机构改革、人大制度的完善及外交政策的调整。(3)用矛盾主次要方面原理,分析“一国两制”下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性质。( 4)用内外因原理,分析国家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关系。分析搞好扶贫开发,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途径。(5)用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分析加强党的建设,反腐问题;分析和平与
25、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四典型易错内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2新发生的事物并不一定是新事物。3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区别。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并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5“质变根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量变根源于事物的外部矛盾”这种说法是错的。6质变并不一定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专题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知识网络:二、重难点分析:1.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w.w.w.k.s.5.u.c.o.m(1)原理内容 :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不能单独
26、存在,它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第二,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它们或者从这个方面表现着本质,或者从另一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 (2)方法论: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不能脱离现象凭空地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2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原理 (1)原理内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一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
27、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第二,要经过思考作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大量的个别现象中抽象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来。即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 3.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的原理 认识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实现的条件认识的发展实践的特征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践的主体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6(1)原理内容: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领域内的认
28、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因此,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从认识的层次上说,不断地深化认识;从广度上说,不断的扩展认识;从进程上说,把认识向前推移.(2)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认识的过程中,使认识深化到事物更深的层次,扩展到更广的空间或领域,并注意使认识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向前推移。 4.实践具有一定特征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第三,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5.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的原理 (1)原理内容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实
29、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都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生产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实验的作用集中在提高物质生产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并自觉投身到当前的经济建设中和改革中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6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原理 (1)原理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
30、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要把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原理 (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捏;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
31、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工农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 (3)错误倾向: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三、学科内综合1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1)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分析股份制;用认识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党对我国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认识对实
32、践具有反作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真理、科学理论,对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作用。(3)用实践第一性观点,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的重要性。2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1)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价值观、人生观是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 (2)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都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的统一。3本单元与政治学综合:(1)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作用及“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作用。(2)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分析美国一贯宣扬“人权”的实质及台独言论。(3)用认识的发展的原理,分析邓小平理
33、论、“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4)用科学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反对封建迷信和反对邪教。四、典型易错内容:1感性认识不一定错误,理性认识不一定正确。2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相互制约的。3区分认识的任和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7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专题四 价值观、人生观一、知识网络:二、重难点分析: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对
34、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杜会存在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和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从人的需求方面来说,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最高
35、标准,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以便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完成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同时使自己得到发展与完善。 4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 行为选择上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集体主义的内容:(略)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
36、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再次,它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错误的。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w.w.
37、w.k.s.5.u.c.o.m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首先,要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要尊重入,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其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再次,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7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自我价值(索取)和社会价值(贡献)。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基本前提和条件。(2)方法论:既不
38、能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从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然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它是自我价值的基本标志。它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错误倾向:片面强调其中的一个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价值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私有制公有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私有观念奉献精神现实 理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8方面而忽视另
39、一个方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如近年来一些人单纯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不讲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他们提出了“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客观为别人,主观为自己”,以及“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等错误观点。也有些人在看待二者关系时不分主次,等量齐观。 8人生价值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原理 (1)原理内容 :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是第一位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也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才能实现自
40、我价值。 (2)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不能仅仅以他从社会取得多少东西来衡量,而主要地应以他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要求我们把自己与社会,与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 10理想与现实辩证关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 :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2)方法论 这
41、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3)错误倾向: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鹜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三、学科内综合:1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1)经济发展必须在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不能为了地方利益而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这是违反集体主义要求的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
42、集体主义,渗透着市场主体的目的和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知识分析按劳分配及“正确对待金钱” 。2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1)人生价值的真正实现要求坚持集体主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3本单元与政治学的综合:(1)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义务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表现。 (2)用人生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四、典型易错内容:1.提倡集体主义并不是要否定个人利益。2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并不是坚持个人主义。3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并不都是起促进作用。4贡献与索取并不是对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