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红楼梦把字句研究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一研究目的与相关概念现在基本上认为红楼梦是由曹雪芹(约1715约1763)及高鹗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120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则由高鹗补上)。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唐山。而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说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
2、独特的感悟。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几乎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也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有极大地研究价值。从整个汉语发展史来看,近代汉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不仅因为它承上启下,而且因为从7世纪初到18世纪中,中国的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动,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汉语发展迅速,变化纷繁。研究近代汉语,不但可以使我们对汉语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更多的了解,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语言发展变化的普遍性规律,从而对普通语言学的研究作出贡献。毫无疑问,我们必须明白的是要读懂先秦两汉的文献资料,就必须懂得古代汉语;要读懂现
3、代中国的文献资料,就必须懂得现代汉语;同样,要读懂唐宋直至清初的接近口语的文献资料,就必须懂得近代汉语。为此,我们必然要对近代汉语做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而红楼梦处于有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近代汉语阶段,本质上说2拥有了所有近代语言发展的特点。再加上红楼梦基本是以白话文的形式叙述,其间又夹杂了文言小说的特点,可以说汇集了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双重特点的小说,如能全面地掌握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对于近代汉语的语法现象的研究也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另外由于红楼梦作者的不同,使其语言也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这就使得系统了解其语言表现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也使其具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
4、色的句法结构形式,因而也是语法界研究的重点。虽然说对于把字句的研究,也可追溯到1924年黎锦熙的“提宾”说,至今也已经经历了七十余年,当然,毫无疑问的是,这之间对其研究的论文也是层出不穷的,然而前辈学者对其的研究多集中于把字句的形成与发展,而在“史”的角度上未免就有所缺失,而我们认为只有集中每一个角度去探索研究其特点,才能更深入地明白他的意义,对于今后的研究才能做到启发的效果。近几年来也相继出现了一些论述是研究红楼梦、水浒传、歧路灯、拍案惊奇、元曲选、醒世姻缘传、“三言”中的把字句的特点的,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某一程度上是刺激了文学界对专著论述的研究的。但是,就整体而言,其突破性却仍旧不
5、大,与前辈先生们的论著有一定的依附关系,另外,就其与艺术特色方面的研究比较而言,其研究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二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也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近百年来,人们对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很多成绩。但有关把字句的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争论,从句式类型上看,以王力的“处置说”与吕叔湘提出的“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谓语复杂”说为分界点,形成了两方向的研究发展。从分类上看,“以”字来源说和三类处置式(即甲型、乙型和丙型)各有来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另外在语义、语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争论性,也是今后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二、主题部分一把字句的句式特点3黎锦熙先生最早在新
6、著国语文法中对把字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宾”说,认为中国语之用把提宾,文学上之影响也,修辞上之需要也,实用上之演变也,非其素质然也。”之所以“提宾”,是因为“第一,形附多,则宾语繁复而宾势重,故宜以把提之于动前以醒耳目;第二,副附多,则动词繁复两动势亦重,故更不得不以把提其宾于动前以示鹄的。”1王力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发表的中国语法理论中将把字句解释为处置式。王力先生说“中国语里有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用助动词把(或将)字,把目的语提到叙述语的前面。”“大致说来,把字所介绍者乃是一种做的行为,是一种施行(EXECUTION),是一种处置。在中文里,我们把它称为处置式。”就在王力提出
7、处置说的前后,吕叔湘先生发表了把字用法研究,在里面对动词的意义限制、宾语的性质、动词前后的成分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当全面地研究与分析,认为从全句格局观察,动词前后的成分具有积极性质,也就是后来的“行为动词”说;宾语代表无定的事物,不能用把,可是宾语代表有定的事物,却不一定要用把。这一说法也就是后来的“宾语有定”说。另外他还认为把字的句子是因为动词的后面紧接着一些成分,不容许宾语插在中间,或是动词前头有特殊性质的副词,他们非放在宾语之后不可。2也即后来的“谓语复杂”说。王力的“处置说”与吕叔湘的“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谓语复杂”说提出以后,语法界以这两种观点为理论依据,开始朝着两个方向前
8、进,研究成果也愈加丰富了。二把字句的来源研究自从王力先生提出“处置式“一说后,也有很多学者赞成这一理论。祝敏彻(1957)做了一个更详细的论述,在她的文章中提到了“将”和“把”在初唐以前都是有实义的独立动词。南北朝以后,“将”经常出现在连动式句子中。在第八世纪间,出现了下列两种连动式(一)动词“将”名词(“将”的宾语,也是后面主要动词的宾语)及物动词;(二)动词“将”名词(只是“将”的宾语,后面主要动词有它自己的宾语)及物动词名词。4这两类句子中的“将”都虚化了,因为这两类句子中除了“将”以外,还有另一个作为句中主要叙述词的动词,将只是表示一种无关紧要的辅助动作。语言中的某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
9、这里指的是行为)如果不甚显著的话(因句中另一行为表示的意义更为显著),那他所表示的意义就容易在人们的印象中逐渐消失掉,这样,将就由实而虚,新的工具语和处置式就这样产生了。之后她又认为“把”的虚化比“将”晚,是在中唐以后。也有两类(一)“把”名词外动词。这是处置句。(二)“把”名词外动词名词(非间接宾语)。这是工具语。赞成这一看法的还有王力,王力(1958)通过三个句子的比较,得出结论处置式是由“将”和“把”虚化而产生的。PABENNETT(1981)提出了一个看法古代汉语中的“以”字结构是把字句(处置式)的前身。主要可分两种形式加以讨论(1)“以”字结构可以用在双宾语结构中,可以放在动词前或动
10、词后;(2)“以”字结构也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工具,同样可以放在动词前或动词后。他还对“把(将)”的虚化和“把字句”(处置式)的产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把(将)”从表示“持”义的动词虚化为表示工具的介词以及处置式中的宾语标志(OBJECTMARKER),都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把(将)”处在连动式中前一个动词的位置上,但后面那个动词在意义上比他重要;而正如洛德(CLORD“SERIALVERBINTRANSITION”,STUDIESINAFRICANLINGUISTICS41973)所说“意义上不大重要的成分常常变得在句法上也不太重要”,所以它虚化为表示工具的介词。他还认为“把”字句(处
11、置式)的产生是重新分析的结果。贝罗贝(APEYRAUBE)(1989)不同意那种“认为把字句是从古代汉语的以字句透过同类现象(BYANALOGY)发展来”的观点。他说“我不相信词汇替换可以很好地解释汉语历史上的新形式的出现。”他认为把字句是通过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而产生的。具体过程是先有过共时的变化(SYNCHRONICDERIVATION)主动1“把”(“将”)宾1动2宾2主动1“把”(“将”)宾动2,条件是宾2宾1;然后历时的变化(DIACHRONICDERIVATION)才发生,通过语法化的过程,动词“把”变成介词“把”主动1“把”(“将”)宾动2主介“把”(“
12、将”)宾5动。梅祖麟(1990)则是按照结构类型来分的,他认为三类处置式各有自己的来源甲型处置式在先秦有“处置(给)”、“处置(作)”,汉代出现了“处置(到)”,到后来,“把、将、持”替代了“以”字。也就是说,甲型处置式源于“以”字句,后来的发展,是虚词的替代。乙型处置式是受事主语句前面加上“将/把”而成的。丙型处置式是连谓式发展而来。他们的具体分析不同,但都认为处置式不是单一来源。蒋绍愚(1994)则认为通常所说的“以”字处置式都是“广义处置式”,包括“处置(给)”、“处置(作)”、“处置(到)”三种格式。宋代以后,把字句与动补式结合在一起,逐渐产生了“把”的宾语为施事的把字句。蒋绍愚199
13、9认为有些“把”的宾语是施事或当事的把字句来源于“将/把”引进工具语的连动式。冯春田(2000)提出另一种看法。他认为“处置介词以同样是来源于动词以(用义)的,它与表示工具的以其实是同一介词,只是由于句子语义关系的制约,才有表工具或表处置对象等的不同。”“以”字句只限于处置“给”、“作”、“到”三类,“但汉语的处置句式在古代汉语里已基本形成。”后来的“将”、“捉”、“把”、“拿”等,“在一定程度上是汉语不同时期内处置介词的替换。”“进入唐代以后,将字处置句的语法意义扩大,突破了处置给、作、到的范围。”简言之,他认为所有的处置式都是由“以”字句发展来的,只是经过了处置介词的词汇替换和处置式的功能
14、扩展。他不赞成“将/把为连动式前一动词虚化说”,他说“自上古到近代处置介词就有以、将、捉、把、拿等,”如果说这些介词都由连动式前一动词虚化而来,“事实上似乎不可能这样一律。”吴福祥(2002)也把处置式的发展“一以贯之”。他说“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这个看法虽与冯春田的不大一样,但其共同点是把处置式看作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认为不同类型的处置式是有同一来源的、逐步发展而成的,并且强调工具式到处置式的发展关系。刘子瑜(2002)却持着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一)表处置的“将”是由6连动式直接虚化而来,中间并不存在一个由工具语到表处置的虚化过程。(二)“以”字
15、结构不是处置式,“以”字结构与“将/把”处置式不是一种结构,无论是语法意义还是句法结构,二者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关于把字句的来源,如PABENNETT的说法古代汉语中的“以”字结构是把字句(处置式)的前身;梅祖麟认为的三类处置式各有自己的来源;吴福祥认为的“连动式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致使义处置式”这样的一个连续发展过程;刘子瑜认为的“以”字结构不是处置式,而表处置的“将”是由连动式直接虚化而来。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把字句来源的研究也是较为繁盛的。三把字句的分类方式太田(1958)就曾把处置句分为六类(1)有两个宾语(直接、间接)的;(2)表示认定、充当的;(3)比较、比喻;(4)改变;(5
16、)命名;(6)一般处置句。梅祖麟(1990)对唐宋的处置式及其来源作了全面的考察。他把唐宋时的处置式分为三类(甲)双宾语结构VBO1V于/与O2这种类型的处置式包括“处置(给)”、“处置(作)”、“处置(到)”。(乙)动词前后带其他成分。(丙)单纯动词居末位VBOV,并认为这三类处置式各有自己形成的途径。就比如他认为(甲)型是从古代的“以”字结构发展而来的,(乙)型是由受事主语句前面加上“把(将)”而来的。(丙)型是由连动式发展来的。钱学烈(1992)对用计算机统计全唐诗中的把字句所作出的数据进行了一个分析。他认为,在全唐诗中动词前带状语和动词后带宾语的处置式把字句都是在八世纪后半期到九世纪上
17、半期出现的,“处置式把字句中复杂形式的出现晚于简单形式。”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吴福祥(1996)研究了敦煌变文中的处置式,把处置式分为三类(1)广义处置式,即梅祖麟(1990)所说的“甲型处置式”;(2)狭义处置式,即梅祖麟(1990)所说的“乙型处置式”和“丙型处置式”;(3)致使义处置式,这类处置式在结构上,“去掉介词后,所剩的部分是可以独立的一般施事句。”在语义上,“与由使役动词构成的兼语式语义相近。”曹广顺、遇笑容(2000)指出,在东汉的汉译佛典中,可以用“取”表示7处置。他将此分为四种形式A、取OV之是时狱卒取彼众生,大椎碎其形体,或取脊脉剥之。B、取OV是时目连即前捉手将至门外,还
18、取门闭,前白佛言。C、取OADVVC正使王今取我身体碎如芥子,终不退转。D、取V之设住吾境者,当取闭之;设他界来者,当取杀之。朱冠明(2002)指出,在中古译经中有一种“持”字处置式。其中广义处置式较多,有32例;狭义处置式5例。另外吴福祥(1996)曾唐代有“捉”字处置式,但数量不太多。把字句的分类,可以按照结构语义类型来分,如梅祖麟的甲、乙、丙型处置式,吴福祥的广义、狭义和致使义处置式。也可以按照使用的虚词来分,如“以”字句处置式,“将”字句处置式等。后世也基本是朝着这样的分法来研究的。四对相关著作的“把”字句研究崔希亮(1995)对红楼梦和一部当代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把字句作了穷尽性
19、的调查和分析,他的结论是红和男中的把字句分两类(1)结果类(VPVR或包含VR)符合薛凤生的解释的在86以上,薛凤生的解释适用;(2)情态矢量类(VPV/VV/V一下)符合薛凤生的解释的在14以下,薛凤生的解释不适用。陈昕(2003)以白话小说红楼梦为基础,同时参阅明、清其它几部白话小说,对红楼梦中出现的单纯动词作谓语的处置式、谓语中动作的指向、由动宾词组词组充当的谓语、以“不”为常例的现象分析、“把个”句式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分析。王珏(2005)依据功能主义的核心与外围理论,以红楼梦前80回为例,建立把字句的的核心句式与外围句式,并分别从多方面进行了描写与解释。张蔚虹(2008)认为歧路灯“
20、把”字句可分为工具式、处所式、处置式、否定式等几类;融合式“把”字句、“把”共管多个宾语及“把”后谓语动词的消失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歧路灯里用于表处置的“把”字句占绝对优势,而且多用于口语中。“将”字句已经或即将从当时8口语中退出。张春燕(2009)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几个特色“把”字句。通过对兼语、“把”字合用情况的分析发现,这种合用可分为三类兼语在前,“把”字结构随后;“把”字结构在前,兼语随后;兼语省略的连用形式。同时讨论了“把个”句,不完全“把”字句和主语空省现象。认为“个”不是单纯表示“一个”的意思,“把个”句所表达的都是一种出乎情理之外或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张春燕(2009
21、)从句式语义出发,结合形式表达,运用归纳、统计、描写与对比等方法,对红楼梦把字句及其英译的对应表达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和对比分析,并总结了红楼梦把字句的英译特点。余舟(2009)从句法结构方面,看到了老残游记中处置式的句法结构的灵活;语义类型方面,老残游记中处置式的语义类型丰富;从数量、语体分布、句法结构类型、语义类型及表达功能等五个方面看,“把”字处置式和“将”字处置式是有区别的,并总的体现一种趋势,即表示处置义,“把”字处置式占优势,而且多用于口语中;“将”字处置式已经或即将从当时口语中退出。对于“把”字句在近代著作中的研究,虽然研究人员较多,研究著作近年来也在不断更新中,可是多集中在“把”字
22、句句式中的研究,对于相关著述中把字句的语法及语用上的研究明显不多,而这也将是未来把字句的研究重点。三、总结部分在“把”字句近百年的研究中,前辈学者提出了诸多建议,除上述论到的句式、分类等研究外,还有诸多研究,像把字句与被字句、兼语句、使动句等句式的比较研究等。而就目前把字句研究而言,句式上的研究始终贯穿于把字句研究中,其中的“处置式”与“三说”论的提出,虽有一定的年代,但其理论有极大地可追述性,且近年来不断被学者加以补充研究,因而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至于把字句的语义研究,因为对他的研究缺少稳定的形式化标志,存在着9一定的困难性,所以至1944年的王力之后,就出现
23、较长一段时间的空白期。其间虽然也是出现过一定的研究,但是在研究上各家说各言,无法达成一致的认识,许多基本问题都没有解决。而把字句句式语义研究往往是与把字句研究相联系的,任何一个语法形式的研究都离不开其语法意义的支撑,而任何一个语法形式的应用都要以其语法意义为基础,因此把字句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以其句式语义为突破口。毫无疑问,由于语义上发展的不完备性,使得目前把字句在语用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缺乏理论依据,而我们相信,随着语义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语用方面也一定会有所发展的。四、注释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P35372、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P179182五、
24、参考文献1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3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4余光中,植田均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5王力汉语史稿第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6陈昕“把”字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47余舟老残游记处置式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58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539刘明黎锦熙先生的“把“字句和语法化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0荣雪“三言”“把”字类处置式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411陈明富,张鹏丽论古汉语
25、中的处置式,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4512张春燕特色“把”字句分析,新人新作200931013刘培玉把字句研究评述,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4解玲把字句研究述评,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15吕叔湘把字用法研究,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4816刘培玉,黄敏关于“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研究评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217王宗华,刘海涛常规型“把”字句的HPSG分析,贺州学院学报20091218孙颖亮“把字句”宾语研究综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19徐姗姗处置式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20王珏把字句的核心与外围以前80回为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21张春燕把字句及其英译对比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22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河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