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宜 章 县 土 地 利 用 总 体 规 划(2006-2020 年 )( 2012 年 修 改 )宜 章 县 人 民 政 府二 一 三 年 十 一 月宜章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总 则 1第一节 指导思想 1第二节 规划目的 1第三节 规划原则 1第四节 规划依据 1第五节 规划范围 2第六节 规划期限 2第二章 区域概况 3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3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4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 土地利用特点 4第三节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第
2、四节 土地利用潜力 5第四章 土地利用战略 5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5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5第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5宜章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第五章 规划目标 6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6第二节 土地利用主要目标 6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原则 7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7第七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 9第一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9第二节 土地用途分区 9第一节 农用地布局 12第二节 城镇用地布局 12第三节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13第四节 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布局 13第五节 交通用地布局 1
3、3第六节 水利设施用地布局 13第七节 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13第八节 生态用地布局 13第九章 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4第一节 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14第二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措施 14第三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4第十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5宜章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II第一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15第二节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15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与压覆矿产评估 15第一节 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6第二节 中心城区压覆矿产查询与评估 16第十二章 乡(镇)土地规划控制 17第一节 乡(镇)级土地利
4、用规划目标调控 17第二节 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控要求 17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8第一节 加强土地规划的法制建设 18第二节 完善规划体系 确立规划权威 18第三节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18第四节 改革和完善土地利用的经济运行机制 18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土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18第六节 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配套措施 18第七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政府目标责任制 18第八节 增强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能力 19第十四章 附则 19附表 1 宜章县 2005 年和 2012 年土地利用结构表 1附表 2 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主要控制指标修改方案 2
5、附表 3 宜章县 2006-2020 年土地 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3宜章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IV附表 4 宜章县 2006-2020 年耕地保有量目标分解方案 4附表 5 宜章县 2006-2020 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分解方案 5附表 6 宜章县 2006-2020 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分解方案 .6附表 7 宜章县 2006-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分解方案 .7附表 8 宜章县土地用途分区面积统计结果 8附表 9 宜章县 2006-2020 年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 10附表 10 宜章县 2006-2020 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 13宜章县土地利
6、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1前 言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 现行规划”)经郴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强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受当时编制背景的限制,对“ 郴州市加快城市建设,推进郴 资桂一体化发展战略”考虑不足,致使 现行规划相关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宜章县(以下简称“本县” )经济发 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的通知(湘政发201129 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210
7、 号)及相关文件精神,本县人民政府组织对现行规划进行修改,编制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012 年修改)(以下简 称规划)。规划是引导本镇域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规划以 2005 年为基期年,2012 年为修改年,2020 年为目标年。规划范围为本县域内的所有土地。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合理供给的关系,构建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集
8、约利用,以增强土地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协调人口、资 源、 环境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 态效益,保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规划目的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快推 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 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宜章县建设成为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2“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粤港澳的后花园” ,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保护耕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
9、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宜章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编制本规划。第三节 规划原则1、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结合县域实际, 认真落 实“ 五个统筹”基本要求。2、切实保护耕地,重 视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共生共融。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融入“9+2”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体系和郴州“ 半小时 ”经济圈,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合理安排各项用地,使土地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4、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5、构建土地管理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
10、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四节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湖南省实施办法5、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二、政策文件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 号)3、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054 号)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3三、技术规范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土地利用总体
11、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3 号)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 号)5、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明确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几项具体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规办法200915 号)6、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5114 号)7、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规范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程序的意见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0666 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 号)9、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
12、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发201210 号)四、相关规划1、郴州市 2011-2015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规划2、郴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3、宜章县 2011-2015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规划4、宜章县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6-2015 年) 5、宜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年)6、宜章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7、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大 纲8、郴资桂“ 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第五节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宜章县行政管辖范围,土地总面积 2117.84 平方公里,包括 1
13、1 个镇、 16 个乡。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4第六节 规划期限2012 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限为 2012-2020 年。宜章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5第二章 区域概况宜章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端,南岭山脉东段的北麓。地处东经1123735 1132029、北 纬 24533825 4153之间。东与汝城县和广东省乐昌市毗邻,南与广东省阳山县、乳源县交界,西与临武县和广东省连县相连,北与苏仙区、北湖区、资兴市接壤。境域南北长 90 公里, 东西宽 71 公里,土地总面积 2117.84 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 0
14、.98%。县域地理位置独特,区位 优势明显,为湖南交通要冲之地,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 G107 国道均由县域入境广东。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县域地处南岭山区,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等类型并存,山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72.22%,而平原比重甚小,仅占 10.25%。各类地貌的分布,大体上从南、北部向中部,从西部向东部,形成中山中低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的逐级过渡、梯状分布的格局。县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南部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 18.3,1 月平均气温 7.1,7 月平均气温 28.1,10积温5728.8,多年平均降水量 1393 毫米,热、水、光同季集
15、中,资源组合较好,农业 利用有效性高,为湖南省气候生产潜力较高的地区之一。境内河流众多,有策水河、武水河、长乐水、玉溪河、章水河、渔溪河等大小河、溪 276 条,其中属于珠江水系的 259 条,属湘江水系的 17 条,全 县多年平均径流深 855.4 毫米,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575,水资 源总量 28.56 亿立方米。境内土壤以红壤为主,土质肥沃,适宜耕种。县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 56.45%,生物资源丰富。县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铅、锌、 锡等矿产 36 种,其中钨、 锡 、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 、煤及部分建材原料矿产储量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地和全国重点产煤县。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12 年,全县辖 11 个镇、16 个乡, 总人口 585342 人。2012 年,全县实现 GDP1095600 万元,占郴州市总量的 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