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浅析老舍语言幽默特质及原因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种阅历有利与他创作幽默风格的形成。1924年之后五年旅居英国的生活,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大量阅读了外国文学作品,其中狄更斯的作品对他影响最大。在英国生活的这五年,帮老舍打开了他的眼界,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的兴趣。1926年写成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创作了另
2、二部长篇赵子曰(1926年)与二马(1929年),作品中幽默俏皮的语言一下收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到30年代中期,其创作进入鼎盛时期。期间最出色的作品骆驼祥子(1936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此外,还贡献了猫城记(1932年)、离婚(1933年)、牛天赐传(1936年)等长篇巨制,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以及断魂枪、月牙儿等短篇小说。老舍是多产作家,一生共写了一千多篇作品,约七八百万字。纵观老舍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一贯的幽默风格始终贯穿他的整个创作生涯,用曹禺的话说就是“他的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那么崇高的地位,那么
3、我们的老舍先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矛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特别是他的幽默特质,在现代作家中别具一格。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老舍说“北平人,正像别处的中国人,只会吵闹,而不懂什么叫严肃”,“北平人,不论是看着一个绿脸的大王打跑一个白脸的大王,还是八国联军把皇帝赶出去,都只会咪嘻咪嘻的假笑,而不会落真的眼泪”。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
4、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幽默看成是生命的润滑剂。这样,老舍作品的幽默就具有了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创作中,老舍曾为此而深深苦恼,以至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
5、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逐渐克服了原有的单纯性质,产生了戏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总之,当我们深刻认识了老舍幽默的特色,就完全可以毫不含糊地说老舍的幽默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白花园中的一株不朽的鲜花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他的研究一直在拓宽和深化,笔者就新时期以来对老舍的研究作个简单地梳理,其中着重对老舍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特质进行梳理并阐释自己的观点。受新时期兴起的文化热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老舍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上进行研究。王晓琴的文化精神的求索
6、老舍与20世纪论之二1对老舍文化精神的求索历程进行了深入考察。作者站在老舍与20世纪的高度,在分析了文化在老舍心目中的地位以及老舍的多重文化人格的基础之上,以世界眼光、人类意识进行文化精神求索的独特历程,从而使老舍构建的文学世界,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满族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是作家本体研究深入的一个表现。关纪新从旗人、文人、北京人三个角度进行综合的深入的评析,从而得出了更为全面的、更为深刻的结果。在他看来,辛亥革命后满族地位的骤然跌落以及社会上风行的反满思潮对老舍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使得老舍一生始终关注和书写北京及各地满族同胞的命运,由此在其内心形成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情
7、结。在这种情结支配下,老舍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既充满规箴又不失严肃的笔触,坚持不懈地去捕捉、解剖与针砭东方“老民族”的文化旧习和心理症结,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极其深刻又极具价值的民族文化启示录。从女性主义角度审视老舍也有不少新颖的发现。程丽红的反映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人性悲剧的真实性谈老舍对妇女解放、婚恋自由的价值思考2的价值在于注意到了老舍小说中很少出现的爱情主题,并借此分析了老舍的婚恋观。张丽丽依靠对具体作品的细读来探究作家主体的意识,她的从虎妞形象塑造看老舍创作的男权意识3,从虎妞外貌上的“老”、“黑”和心理上的贪婪和淫荡,探析了舍意识深层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对其国民性批判和启蒙精神的探讨一直是个
8、热点。孔庆东的文章则从国民精神的角度着眼,发掘了老舍作品与老舍自身国民精神的独特性。他认为老舍的视角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贫苦市民的,另一方面又是受过西方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这样“他眼中的国民精神是全面的、发展的,从简单的善恶对立发展到辩证的交错组合。他笔下国民精神的主流是他舍尽心血描写的大量平凡而又复杂的中间人物。”在对于老舍具体作品的研究中,骆驼祥子、离婚、断魂枪、茶馆等名篇仍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力。例如陈思和对骆驼祥子的文本细读,既有对文本中经典形象的深刻剖析,又有整体上对老舍启蒙精神的深入反思。再如一些研究者对茶馆等名剧的研究,既有对剧本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又有对老舍创作得
9、失的总结以及老舍对如今已举步维艰的话剧创作所具有的启示性意义。老舍俗白凝练的语言一直是老舍研究的关注点,而长期以来研究者却仅仅把语言作为纯粹的形式问题,而忽视了语言与作品内涵,与整个社会文化语境血肉相融的关系。而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的传入,许多研究者认识到“语言系统只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对语言材料作连续的语境分析,语境之中包含着语境,每个语境具有一种功能,充当更大语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语境都包容在文化语境之中。由此把对老舍语言的研究与其文化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从而使两方面都得到深化。”4像牛鸿英在跃动生命情感的语言追求老舍小说语言的文体和心理分析5中认为老舍的小说语言在平实中透出深沉,俏
10、皮里蕴涵严肃,既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又成就了自己的文体风格。赵莉的适应语境老舍作品人物语言描写的基本原则6从老舍的人物语言描写人手,从语用学的角度,分地域情韵、时代特征、人物性格三方面论述了老舍根据语境选用语言的艺术成就。并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老舍在其作品的人物语言描写中是如何以适应语境为基点,根据具体语境来选用语言的,从而探讨老舍先生迷人的修辞艺术的魅力。在老舍研究中,同时值得重视的是比较文学方法的大量运用,较有代表性的如成梅的专著老舍创作比较研究7蝉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运用比较文学范畴的接受研究方法,通过对老舍跨文化文学接受的个体心理和创作契机的描绘与闸释,独到而精细的个案比较分析,对
11、老舍小说创作价值的比较分析以及对老舍小说艺术世界独特魅力的阐释,有发前人所未发的新颖见解。特别要强调的是,老舍作品的美学品格特别是其幽默品格一直是研究热点,也是笔者要着重梳理和评述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从三十年代起,就有很多知名的作家开始关注老舍文章中幽默的特质了。比如学者朱自清先生指出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两部作品的主要特点在于“讽刺的情调”和“轻松的文笔”,然后把它置于中国讽刺文学的传统中加以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朱自清先生认为从个性描写上看,老舍的作品近于儒林外史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从文笔论,与其说近于儒林外史,还不如说近于“谴责小说”,因为如写老张之流行为的可笑,就“太扩张了些,
12、或者说太尽致了些”但是,朱自清先生又明确地指出,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绝不同于“谴责小说”,因为“它们不是杂集话柄而是性格的扩大描写”,两部作品“都有一个严肃的悲惨的收场”。8赵少候则在论老舍的幽默与写实艺术(评)9一文中,以离婚为例,集中论述了老舍的幽默的产生和特点。他指出,老舍的幽默并非低级趣味的笑话可比,他的小说“绝非如此的肤浅,他的幽默也不完全靠字句上的安排,他是能找到一些沉痛的故事作书的骨干的”。他还认为作者的长处并不如一般人所想,是长于写幽默文章,他的长处乃善于捕捉到人类的幽默而老老实实的写下来。这种幽默常常是令人微笑之后,继而悲苦的。此外,为了说明真正的幽默与笑话不同,赵少候还把离婚
13、与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作了比较。他认为,“这笑(指离婚)与那笑不同那是狂笑,这是微笑;那是欢呼的笑,这是噙着眼泪的苦笑;那是笑完即忘的笑,这是永远萦回于脑里的带点心酸的笑”。常风结合离婚和其他作品指出“老舍固是近日的一位幽默家,但是他的幽默的分量远不逮讽刺的。所有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常遇到的不是幽默的含蓄而是讽刺的夸张。作者因喜用讽刺,所以他的文章,愈磨炼,愈尖刻,愈轻快,因而欠缺精澈的深度”。10尹雪曼在评离婚时也认为,“我们可以说老舍和十九世纪的狄更斯一样,是一位很幽默而又注意社会改革这一问题的作家。但是他的幽却远不逮他的讽刺”,在老舍的作品中,与其说是“幽默的含蓄,倒不如说是讽刺的夸张”。11与
14、常风、尹雪曼的看法接近的是李长之。他认为,“与其说老舍的小说是以幽默见长,不如说是讽刺。更恰当地说,是他的幽默是太形式的,太字面的,不过为作讽刺用的一种表现方法”。他指出,老舍有很多机智俏皮字眼能生出“清新的爽脆之感”其“讽刺出之以幽默”,幽默不过是“讽刺的外衣”。老舍的作品“智的成分多于情绪”,而“他的幽默,是在他的智慧里”12他在评论猫城记时,还从作品表现的讽刺特点上与鲁迅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二人讽刺“所注意的对象是非常相似的”,所不同的,只是在表现的作风。“同是讽刺,鲁迅的是挖苦,而老舍的是幽默。鲁迅能热骂,老舍却会俏皮”。1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老舍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幽默,前人己经留下了丰
15、厚而又宝贵的研究成果。在老舍创作初期,研究者就敏锐地发现他小说中的幽默特色。一开始他们把老舍小说的幽默特色定位为讽刺的情调、夸张的文笔,而思想内容却是肤浅的。在老舍小说创作中幽默特色的稳定性、整体性达到一定高度后,研究者也看到老舍的幽默绝非简单的文字安排,而是关于人生的幽默。文化大革命以来,研究老舍较早的孟光来教授得出了后来具有普遍性看法的结论“老舍在写社会悲剧时,往往从中发掘旧势力在新时代扮演的喜剧或闹剧”。随后的研究者也多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研究老舍及他的幽默艺术。八十年代的研究者在研究老舍小说的幽默形态时,大都是把幽默放在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相融合的框架中。黄循洛在试论老舍的幽默
16、14中,他首先将生活与艺术中的幽默加以比较和区分,指出生活中的本身就有婉而多讽的幽默感,而老舍的小说就是以生活为根据的。而在老舍的嬉笑怒骂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对社会人生的精辟见解老舍的幽默浸透了辛酸的泪水、流露出对弱者的同情。他首先揭示了老舍的幽默来源自生活,在老舍幽默的背后,则看到了老舍幽默中辛酸的泪水,对弱者的同情等等,他的看法还很直观,但对后来的研究者深化他的理论提供了基础。与黄循洛观点相似的陶长坤在老舍幽默探源15一文中认为“寓庄于谐,含泪微笑。暴露下层人民的不幸命运,将辛酸的泪水浸入笑声中”。李冰霜则在笑的艺术16中认为老舍的幽默特征是“笑中藏怒,笑中藏悲,笑是为了表
17、现悲苦”,总之,这阶段的研究者认为老舍的幽默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悲剧是老舍小说主要的类型。研究者表达的是惟有悲剧因素,方显老舍幽默的深刻。幽默中包涵的事是老舍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不幸命运人们的同情。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多将幽默定位为创作风格,并深入研究了幽默产生的创作主体老舍的个性气质、中西方文化影响、个人经历、历史时代、天赋等。近年来,古世仓、吴小美把老舍作为创作幽默这样的美学风格的主体来研究,指出幽默是一种悲喜交融的心态,老舍的幽默是“主客体”的统一,具有内在生成性,并指出幽默是反映了老舍与现代革命的关系的隐射。宋青林等研究者则指出了老舍小说中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而构成老舍艺术的幽
18、默景观。王延希则把老舍的幽默艺术称之为“含泪的微笑”,17并且把悲剧性作为老舍幽默艺术的第一个特征。王晓琴在老舍与中国现代幽默思潮18中把老舍幽默的特色定位为内倾,发现了老舍对幽默的超越在于创作意识上对讽刺的接受;对幽默客体的终极关怀和浓重的悲剧意识。孙洁在世纪仿徨老舍论19中指出幽默的内核是悲郁。悲郁体现在老舍对国事难堪、文化思索、虚妄感的人生质询,以及老舍对国民劣根性的焦虑“老舍对猫人的亡国灭种的情景的描绘则将其对中国国民性的忧虑的思考与忧虑表达的最为淋漓尽致”。孙洁具有代表性地跳出前人把老舍幽默的对象认定为市民阶层的传统看法,将对象指向了更广意义的国民性。以上都是近年来老舍研究者具有代表
19、性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日本的渡边武秀在论文老舍幽默作品里的“悲剧”考中则认为老舍幽默作品存在让好人做坏事的悲剧。日下恒夫认为老舍前期的小说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幽默诙谐,自猫城记后则转向严肃,写国家大事。法国李正宣细致分析了老舍幽默艺术的来源及其在长篇小说中的表现。她认为,老舍幽默的来源于中国民间滑稽文学、老舍故乡北京城的文化、作者自己民族满族文化中崇尚艺术又富幽默感的特征和老舍广识西洋古今幽默文学,如当时英国盛行的一些幽默作品。法国学者巴迪认为,老舍作品中处处可见诙谐幽默,语言运用的风趣俏皮,哀而不伤的情绪,婉而多讽的风格,都与满人气质有关。美国学者夏志清看重老舍早期的作品,
20、认为是喜剧性的。骆驼祥子艺术价值很高但从它以后因抗战作用,作品趋于简单。此外,对老舍小说幽默研究具有特色的吕若涵的“论语派”论和王润华的老舍小说新论两部著作中模糊地指出了老舍小说中的幽默研究除去历史、意识形态的刻意遮蔽,而存在着的“新”的方向和角度的可能。杨义在老舍与21世纪文学指出老舍的幽默是包含着“人文关系”的,确立了老舍的幽默研究还可以一种“人生态度”向着以“人”为核心的幽默审美和创作机制过渡的可能。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综上所述,老舍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呈现出系统化、体系化的趋势和规模,这是老舍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成绩。另
21、外,在对老舍幽默的创作风格及其原因方面的研究也有突出表现。但是在老舍独特的幽默艺术品格的论述上,有些仅仅从艺术手法角度论述,而有些仅仅把幽默放在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相融合的框架中进行论述,而最近的研究者多将幽默定位为创作风格,这些论述的角度似乎都割裂了老舍幽默的整体性。笔者认为,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艺术风格呈现一贯的温暖、健康的艺术感染力,而这力量的来源绝非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手法。老舍不仅写的是时代的、社会的喜剧,而且写的是在社会中文化的关节点“个体”的喜剧。人的可笑,根本在于其的精神的追求与作家心中理想的“人”的个体审美价值相违背的不协调。但对于老舍来说,幽默地表现个体的理想的文化精神状态,是他一贯
22、的追求。幽默是来自于他对个体精神问题的探索和关注。他笔下的喜剧展现的是一个个混沌的个体精神,而老舍用幽默拨开他们精神上的“瘴气”。此外,对于老舍小说中存在幽默因素这一原因的分析上,前人己经做得很有成就,总结起来大概如下一出身寒微,对下层市民生活很熟悉,能真切体会到穷人在困境中挣扎的不易,生命无法掌握的悲剧。二性格原因,受他母亲影响,自尊,自强,刚毅,乐观。三时代大的变更,使旗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而影响其命运的促变,作为身历其境的作家,以一种复杂,且带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旗人的文化。三旗人本身具有的幽默乐观的天性。四西方作品对其小说喜剧性的影响。五儒家文化忧民忧国的悲观意识。六是外敌入侵
23、,中华民族本身的苦难加重,国家政局的黑暗动荡。这些原因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偏重,并从主客观方面来说,都基本分析透彻。但通过梳理他们的研究,我认为性格是影响作品风格的主要原因,性格的形成,不外乎遗传,周围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因此,在本文中将按照从重到轻的原则,将其整理出来。对于以上问题,其解决既有赖于整个学术研究大环境的改观,同时也依赖于老舍研究者们的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既能在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之下审视老舍及其作品,又能走进老舍及其作品的深处,与之息息相通。注释1王晓琴的文化精神的求索老舍与20世纪论之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程丽红反映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人
24、性悲剧的真实性谈老舍对妇女解放、婚恋自由的价值思考,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张丽丽从虎妞形象塑造看老舍创作的男权意识,齐鲁学刊,2000(4)。4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5牛鸿英跃动生命情感的语言追求老舍小说语言的文体和心理分析,唐都学刊,2002年(2)6赵莉适应语境老舍作品人物语言描写的基本原则,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7成梅老舍创作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曾广灿主编老舍研究纵览,第89页,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9赵少候论老舍的幽默与写实艺术(评),天津大公报副刊文艺第十八期,1935年9月30
25、日。10常风论老舍,天津大公报1934年9月12日。1112尹雪曼论老舍及其,天津大公报,文艺月刊1936年第9卷1期。13李长之读,众志月刊第1卷第2期,1934年5月15日。14黄循洛试论老舍的幽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3期。15陶长坤老舍幽默探源,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第2期。16李冰霜笑的艺术谈老舍的幽默艺术与狄更斯的创作,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7古世仓,吴小美论“幽默”的主客体统一性,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18王晓琴老舍与中国现代幽默思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8年,第2期。19孙洁世纪仿徨老舍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26、。四、参考文献(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论文1王晓琴的文化精神的求索老舍与20世纪论之二,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程丽红反映社会矛盾的深刻性和人性悲剧的真实性谈老舍对妇女解放、婚恋自由的价值思考,松辽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张丽丽从虎妞形象塑造看老舍创作的男权意识,齐鲁学刊,2000(4)。4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与中国革命,民族出版社,20055牛鸿英跃动生命情感的语言追求老舍小说语言的文体和心理分析,唐都学刊,2002年(2)6赵莉适应语境老舍作品人物语言描写的基本原则,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7赵少候论老舍的幽默
27、与写实艺术(评),天津大公报副刊文艺第十八期,1935年9月30日。8常风论老舍,天津大公报1934年9月12日。1112尹雪曼论老舍及其,天津大公报,文艺月刊1936年第9卷1期。9李长之读,众志月刊第1卷第2期,1934年5月15日。10黄循洛试论老舍的幽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3年第3期。11陶长坤老舍幽默探源,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第2期。12李冰霜笑的艺术谈老舍的幽默艺术与狄更斯的创作,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3古世仓,吴小美论“幽默”的主客体统一性,文艺研究,2005年,第11期。14王晓琴老舍与中国现代幽默思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8年,第2期。1
28、5孙洁世纪仿徨老舍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12页16汤景泰,崔德耀内在对话性的生成论老舍幽默小说的转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17张金朔风格即思想幽默语言与悲剧主题的结合老舍灵魂的宗教关怀,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8张爱辉,王红梅老舍幽默艺术的技巧,文学研究,2006年,第9期。19陈莉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专著老舍老舍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曾广灿老舍研究纵览天津教育出版社,1987年。石兴泽、刘明老舍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刘诚言老舍幽默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张桂兴老舍评说七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孙洁世纪仿徨老舍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