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6130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英文名THEROMANCEOFTHREE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曹操)、蜀(刘备,诸葛亮)、吴(孙权)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矛盾斗争为主线,最后由魏的替代者晋统一全国,国家重归一统。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

2、的政治军事冲突,在军事政治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

3、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它经过了艺术加工。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有2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1798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

4、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

5、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

6、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23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其人物虽然思想性格比较单一,却给人以蕴意丰富耐人寻味的感觉。3长期以来,学术界致力于对三国演义进行方方面面的研究。对人物塑造艺术的研究历来是三国演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因为研究的多,研究的深,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

7、术的研究在产生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分歧。写作该论文的目的旨在采各家之所长,集各家之所言,发表自己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的一些看法。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对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的研究是整个三国演义研究中谈得较多且较深入的课题之一,因为这一课题关系到如何评价这部古典名著的价值问题。然而,六百年来,关于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所取得的成就却众说纷纭,或贬或扬,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以鲁迅先生为代表,对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所取得的成就持否定态度。认为三国演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过于粗疏,人物个性不

8、够鲜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明确指出“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4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又指出“描写过实。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其实这在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一个人不能事事全好,也不能事事全坏。譬如曹操他在政治上也有它的好处;而刘备,关羽等,也不能说毫无可议,但是作者并不管它,只是任主观方面写去,往往成为出乎情理之外的人。”5作为小说研究专家,鲁迅先生的这些论述对后世影响甚大,以至于在一些权威性的教材中都承继了这一观点。4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说“演义在艺术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这就是人物性格缺少发展

9、,好像曹操生来就奸诈,孔明生来就聪明。6第二种以已故的傅继馥先生为代表,在1983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编辑部和文学研究所发起,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傅先生发表了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范本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一文,明确提出三国演义的典型人物是类型化的观点。该文开篇便明确指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是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典型的光辉高峰和不朽的范本。研究它,既可以总结类型化艺术典型的特点和经验又可以从这一范例考察中国古典小说中艺术典型所经历的发展过程,证明由类型化典型到性格化典型是普遍的规律,中国小说的发展历史并没有例外。”傅先生认为,文学中艺术典型的基本形态有两

10、种一种是古代的类型化典型,一种是近代的性格化典型。并进一步提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形象,突出的表现了类型化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第一,“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它表现得非常突出,并在形象内部诸要素中占有决定性的位置。这一个突出的主要特征,就足以支撑起整个的形象。其艺术特色和艺术效果接近于雕塑和戏剧,因为雕塑常集中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定的情绪。”第二,“三国志演义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缺少纵横诸方面的发展变化。处于古典式的静穆状态。即使有某些变化,也不是内在性格的变化。”第三,“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的内部诸因素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形象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罗贯中笔下人物形象的单纯

11、和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二回避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第三种以刘上先生为代表,他在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中提出不同意类型化的说法,而代之以“特征化”并解释了他说的“特征化”是一种从人物个体实际出发而着意突出其某一性格特征的形象塑造艺术,其主要内容包括性格的单一性、稳定性、群体性。并且认为曹操就是这样的典型。黄霖先生他参编的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也谈到。它塑造人物形象5的显著特点,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这些艺术典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

12、一定的类的意义。他们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显得比较单一和稳定,有点像戏曲中程式化、脸谱化的表现,容易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也有点近似乎雕塑在单一、稳定,乃至夸张之中呈现出一种单纯、和谐、崇高的美。三国一书也就成了我国古代塑造特征化艺术典型的范本。7刘先生与黄先生的看法可谓不约而同。第四种以郑铁生先生为代表,在他的著作三国演义叙事艺术一书中在论及“三国演义人物形态的构成及系列人物”时,提出了所谓“四形态”说8。郑先生说“小说家塑造的人物群体中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层次和深度,从而展现了人和人之间复杂的社会联系。其审美效应就更逼近生活的真实。”探讨三国演义人物形态的构成,不能离开小说形态的

13、发展过程,也不能简单地用类型化、性格化,或扁形人物、圆形人物这些框架去套,它是复杂多样的,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结构的组合分为四种形态,即单一型、向心型、层递形和矛盾型。”9接着,郑先生分别为这四种形态在概念上作了界说,为了准确表达郑先生的观点,特引录如下“第一,单一型。人物性格结构只突出一两个主要特征,并且运动的轨迹只是这单一的性格因素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表现,而其他性格素质则被弱化了。三国演义武将的性格大都属于这一类型,如董卓、黄盖、夏侯悖等。”“第二,向心型。围绕着人物的主导性格因素,多侧面多层次地丰富和深化主导性格,形成一种向心力的运转。例如张飞、关羽、诸葛亮,鲁肃等。”第三,递进型。性格结

14、构的变化着重表现在流动上,其性格发展的轨迹逐步演进推移,不仅形成阶段性,而且主导性格素质在不同的阶段增添不同的特点。如司马璐、孙权、关于等。”“第四,矛盾型。性格的动态结构始终是对立的素质互相咬合着,伴随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和碰撞,时而这一方突出,时而那一方明显,总是在确定与不确定、清晰与模糊的统一中向前发展。如曹操、刘备、周瑜等。”6并进一步说明“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分为不同形态,是因为他们的性格结构是由一系列的性格因素组成的,并且组合的方式很不相同。”塑造人物性格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格,否则便成为性格色块的拼接。无论三国演义的哪一种性格结构形态,都遵循了人物创造的整体性原则”。单一性、向心型、递进型

15、、矛盾型的人物形态同时出现在一部作品之中,产生共生效应。只是功能不同,而不是好坏之别。”10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研究方面一个基本的发展脉络。这些观点在学术界具有极大地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在这些观点之间争论。随着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研究的深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上述诸家说法虽有其正确性,但各执一词,有其片面性。三国演义全书结构庞大,共120回,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如果只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片面地评价其人物塑造艺术显然是不妥当的。评价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应该秉承多角度全方位的原则。近年来,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方面的研究取

16、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论文层出不穷,学者们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深刻。除了从艺术理论角度来研究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外,学者们还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来研究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学术界一些普遍认同的观点如下一、历史原型与艺术建构相结合三国演义人物的塑造虽然立足于人物的历史原型,但小说中的人物和历史原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历史是为小说服务的而不是小说服务历史,因此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和创作需要在自己的小说中重新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史传所提供的历史人物原型,只有经过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注入他的审美理想,在全书整体形象系列中为其恰当定位,这个历史原型才能成为有血有肉有情的活生生的文学形象。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不能

17、秉着史学家那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三国世界的缔造者不是别人,正是罗贯中本人。三国世界将何去何从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别忘了小说中人、事并不是真人真事,只是现实的影子,所以缔造怎样一个三国世界受到罗贯中创作意图的影响。罗贯中立足于三国历史,凌驾于它之上,按自己的意图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一大成就。11二、在战争和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形象7罗贯中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加以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去写。不同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典型环境,写法也不一样。如曹操攻打濮阳陷入重围,大火之中正碰到吕郁挺戢跃马而来,曹操用手遮住脸,加鞭纵马从对面闯过去,吕布从后面拍马而柴,以方天画戢在曹操头盔上

18、点了一下,问道“曹操何在”用手指着相反方向“前面骑黄马的就是”,多么狡猾。吕布听了就纵马向前追赶,放过了眼前这个真曹操。曹操轻轻一句便骗过了吕布。在潼关则是另一种情况。马超认出了曹操后,紧追不放,害得曹操“割须弃袍”,没命逃奔。这时,背后马超赶来,厉声大叫“曹操休走”吓得曹操马鞭掉落在地。看看即将赶上,马超从后挺枪而剌,曹操绕着一棵大树躲藏,马超一枪刺在树上,用力过猛,刺得很深,等到把枪拔出来,曹操已经跑远了。在这里,从濮阳之战,使我们看出吕布有勇而无谋;从潼关之战,使我们看出马超精明强悍。再如张飞在巴郡“义释”了严颜,关羽在长沙“义释”了黄忠,同是“义释”但也有不同。张飞“义释”严颜,表现了

19、张飞粗中有细;关羽“义释”黄忠,表现了关羽的高傲自负。同是写一代英雄之“勇”,吕布是勇中带贱,周瑜是以勇显骄,赵云有勇有谋,可见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不一样的。曹操的“割须代首”“梦中杀人”;刘备和单福徐庶关于的芦马的对话,这些描写显示了曹操、刘备的奸诈和仁厚的不同性格。诸葛亮“带病巡营”的描写,突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后主刘禅的“乐不思蜀”的描写,简直把他的昏庸写活了三国演义还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赤壁之战”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在决策准备阶段重点写了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是起过一定作用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

20、代的艺术加工,他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典型人物,成为古今奸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当然小说也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曹操奸诈的性格特征,在赤壁惨败这个特定情境中,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仓慌逃窜险些丧命,但他竟能够三次大笑,笑周瑜、孔明,无智谋,他以笑来稳定军心。但当他逃回到据点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危险,他又仰面大哭,哭谋士郭嘉已死了。哭郭嘉,是说其他军士无能,把战败的责任推卸掉了。“三笑一哭”这一情节把曹操的奸诈和权术刻画得淋漓尽致。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时,喜欢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情节中,这正好应证了文学理论的那一句话“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人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罗贯中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引

21、人入胜而又很特殊的情节。事实证明这是对的。为了表现诸葛亮的智慧,作者设计了“空城计”、“七擒孟获”。在这两个情节中,人物以其行动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一个人。又如为了表现曹操的奸诈,他把曹操放在“磨刀与献刀”和“借头”之中。又如为了表现关羽的忠义,他又把关羽放在“千里走单骑”等情节8之中。这也是三国演义艺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国演义不仅喜欢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而且它善于情节的布置和气氛的安排。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地把书中的主角诸葛亮从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步地扣得极紧。这是三国演义情节表现的一大特点。不管是人物的塑造或者是情节的表现

22、都必须使用各种艺术手法。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读者,其最主要的原因也就在此。三国演义采用艺术手法之多,表现方式的多样是不胜枚举的,同时这些手法也很难说有什么共性,因此无论任何一个人想将其整理归类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问题也只能是举例说明而已。关羽斩华雄这个情节的描写被许多人认为是三国演义的经典之一。为了表现关羽的神勇,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的手法。首先是多层次的渲染,几位大将被诛,诸侯大惊失色,这的确有欲扬先抑的效果。战斗的惨烈也是通过咚、咚的鼓声反映出来。关羽出阵之前的一系列描写无非有衬托的作用,最后,以酒尚温来说明时间的短暂。这可是一大绝笔,以书中人物的行动来说话这又显得很细腻。曹操败走华容

23、这是它的又一个经典。曹操战败逃亡,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奔命,居然有闲情逸志笑“周瑜少智,诸葛亮无谋”,这是出人意料之笔,一连几次,反复描写。最后脱离虎口,转危为安,曹操却放声大哭,这刚好与前面形成反差、对比。一系列的大笑只是为大哭伏笔,妙哉这样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具有形式的美感,具有艺术上的强烈表现效果。12三、在人物描写上的最大特点是“略貌取神”。什么是“略貌取神”“貌”即人物描写上的细腻手法;“神”既指人物精神的气度、精神面貌,又指艺术上的传神效果。这种手法是说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上不追求细致刻画,而是注重人物精神气度的描写。简单说,是指省略了人物的形貌,注重人物的神态,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

24、。这是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依靠粗线条的勾勒,或者环境气氛的烘托,对人物特征作浪漫主义的夸张,使人物气派活现,取得传神的效果。如42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仅仅通过“声如巨雷”的三次大喝,便使张飞威武勇猛的性格活灵活现。又如第5回“关羽斩华雄”,作者没有正面展开战斗场面,也不直接写关羽武艺如何高强,华雄如何被斩,只是从不同方面造成气势,用周围人的反映来作衬托。关羽斩华雄的过程写的比较简略,只63个字。139四、小说塑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在塑造这些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有1、先概括人物的特点,再用传奇性细节塑造人物。如写刘备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的非常言行,曹操少时诈中风以诬叔父,诸

25、葛亮隐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诸葛亮的出场,先通过徐庶、司马徽的赞美、推荐,三顾茅庐而两次不遇,一些亲友的歌吟谈吐,以及山林景色的幽雅清美,层层烘托了诸葛亮的高洁品格和绝世才能。之后通过具体事件、大小战争等详细刻画出诸葛亮忠义与才干。2、反复渲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如写曹操之凶残,连续写了他梦中杀人,杀吕伯奢一家,杀粮官以欺全军;写他的奸诈,就写他不杀陈琳而爱其才,不追关羽以全其志,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写他的雄豪,则写他棒责蹇硕之叔,献刀刺卓,矫诏讨卓,支持关羽斩华雄,

26、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样就把一个专横残暴、阴险狡诈,又豪爽多智、目光远大的古今奸雄中第一奇人写得血肉饱满。3、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类笔墨一般从史书或传说中借鉴而来,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的色彩,虽然不一定能经得起生活真实的检验,但与整体的艺术效果却十分吻合。例如关羽斩华雄一节,文字不多,只听得寨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并没有作细致的描写,最后当关羽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时,只点了一笔,战前酾下的热酒其酒尚温。这四个字,就不无夸张地突现了关羽的神勇。张飞在长坂桥上连吼三声,竟使曹操身边夏侯霸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百万曹兵人如潮退,马似山崩,其勇猛、其气势,跃然纸上。4、善

27、用对比、烘托等手法。寄托着作者主要理想的刘备之仁,就是在与曹操之奸的对比中进行刻画的。曹操与袁绍同为奸雄,一个雄才大略、识见高超,另一个则外宽内忌、多谋少决,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关羽与吕布同样都是武艺超群,一个忠肝益胆,一个反复无信。诸葛亮淡泊宁静,周瑜心胸狭窄五、三国演义战争中描写的陪衬人物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写法。通过一个战役或一些战斗,集中刻画他们的性格特征。而在其它战役、战斗中对这些人物就不用着墨了。如周瑜是孙刘联军的一个统帅,在历史对这一人物是有崇高评价的。小说对他的描写,虽在孙策的领导下,在江东时已屡建战功,但都是一笔带过。一直到赤壁之战时,才集中描写他的谋略和将才,尽力刻画他的坚定

28、果断和谨慎忌妒心理,他那不惧强敌,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周瑜对东吴事业的忠心耿耿,不仅表现在抗曹决战中,而且也表现在他与诸葛亮的智斗中,因他要屡屡暗害诸葛亮不仅仅是忌妒,也是恨诸葛亮不为孙吴所用,所以他要为孙吴除去后患。1410三、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纵观中国小说艺术史,我们发现只有那些创造了不朽艺术典型的作品,才能保持长久不衰的生命力,与世长存。三国演义之所以能赢得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千千万万的中外读者所激赏,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他塑造了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这些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对三国演义人

29、物塑造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三国演义这部不朽的经典。当今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了一些原有的成绩得到巩固和发展,一些新的观点也涌现出来。在总体上,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的研究呈现繁荣的景象,无论是研究的广度上,还是研究的深度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写作本文的目的旨在采各家之所言,集各家之所长,发表自己多三国演义人物塑造艺术的一些浅见。四、注释(根据文中参阅和引用的先后次序按序编排)字体宋体,小四号字,行距15倍123百度百科词条“三国演义”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95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M北京首都

30、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51,3373386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I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31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233,11689郑铁生三国演义叙事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2012610王万鹏人物塑造诸说述评,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111月第1期11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页12申安从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艺术,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3陈其欣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版14陈思赓浅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内蒙古大学学刊2007年第11期五、参考文献1毛宗岗批评本三国志演

31、义,岳麓书社,2006年版2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孟昭连中国小说艺术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4欧阳健历史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5纪德君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6刘博仓三国志演义艺术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7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8李正学毛宗岗小说批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9王丽娟三国故事演变中的文人叙事与民间叙事齐鲁书社2007年版10刘上生试论曹操性格的整体结构及其意义,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11王立王惠丹近年研究综述,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7月第4期12王万鹏人物塑造诸说述评,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1月第1期13沈伯俊金文京中国和日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14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215张燕瑾吕薇芬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