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23842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微生物农药国际发展态势分析张博 杨艳萍 邢颖 袁建霞 唐果媛 董瑜(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摘要:本报告利用 TDA、TI、Innography、UCNET 等分析工具,从论文、专利以及市场三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农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化整个链条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球微生物农药研究的发展态势和前沿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农药研究的 SCI 论文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1 年后增长较快。在 4 类微生物农药研究论文中,真菌类的发文量最多;其次为细菌类,病毒类排名第 3,线虫类的发文量最少,但均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从研究主题看,真菌类和细菌类主要集中

2、作用靶标研究、重要菌系(株)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机理以及剂型开发上;病毒类主要集中在重要病毒的分类鉴定、作用靶标活性、病毒的致病性等生理生化机理以及病毒的遗传改良等方面;线虫类主要集中在作用靶标、重要线虫种类的分类鉴定、线虫共生菌以及线虫的传染、致病性等作用机理方面。(2)中国、印度、西班牙、巴西和德国最近 3 年来在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非常活跃。美国是开展合作最多的国家,与美国合作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很少。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加州大学是微生物农药领域主要的研究机构。其中,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近 3 年来在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展较快。上

3、述机构间的合作更倾向在同一国家内。在真菌类研究领域,国家层面上,美国和英国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机构层面上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康奈尔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在细菌类研究领域,国家层面上,美国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机构层面上,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加州大学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在病毒类研究领域,国家层面上,英国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机构层面上,加州大学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在线虫类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国家层面上,美国和英国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机构层面上,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俄亥俄州立大学、加州大学和罗特格斯州立大学的研究规模和影响力较强。(3)微生物农药的专利

4、申请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微生物农药技术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其中,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是专利申请的主体,美国和中国是专利权机构重点布局的专利保护地区。在 4 类微生物农药中,真菌类和细菌类专利数量相当,病毒类次之,线虫类最少,并均呈现出增长态势。在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研发领域,重要专利主要涉及了菌丝体、组合物或组分配比、分子克隆和真菌类微生物农药制备方法等方面;在细菌类微生物农药研发领域,重要专利主要集中在杀虫剂组分、真菌/细菌拮抗组合剂、菌株种类、农药载体等方面;在病毒类微生物农药领域,近三年来通过 PCT 途径( WO)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重要专利主要集中在杀虫剂组分、杆状病毒、分子修饰、非感染

5、性病毒的改造等方面;在线虫类微生物农药领域,研究机构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申请主体,其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是申请量最多的机构,重要专利主要集中在线虫杀虫剂组合物、贮存和运输、新小种的分离等方面。(4)从 4 类微生物农药的专利研发热点看,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白僵菌、木霉等重要真菌的鉴定、培养及应用开发(包括协同增效) ”、 “基因表达重组” 、 “重要有害生物的防治(包括白蚁、烟曲霉菌、甲虫幼虫) ”等技术上;细菌类主要集中在:“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杀虫活性、杀虫蛋白及其编码序列” 、 “剂型开发” 、 “细菌培养成分” 、 “链霉素抗生素制备”等技术上;病毒类主要集中在

6、:“重组杆状病毒表达” 、 “编码 DNA 序列” 、 “粉剂制备”等技术上;线虫类主要集中在:“种群优选技术” 、 “线虫类微生物农药的储藏、运输技术” 、 “作物(茄科)有害生物防除方法” 、 “草坪接种”等技术上。(5)细菌类微生物农药无论从销售额还是从产品数量上看,都是第 1 位。在这 4 类微生物农2药中,细菌类微生物农药的市场销售额最高,2012 年达到 6.397.13 亿美元,约占微生物农药市场总销售额的 69%77%。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微生物农药产品的销售额最高,占全球微生物农药市场的 59%63%。从微生物农药 2012 年微生物农药市场共有微生物农药产品 258 个,其

7、中细菌类最多,有 126 个,约占微生物农药总量的 49%,接近一半;其次是真菌类,有 102 个,占比约为39%;病毒类有 29 个,占比约为 11%;线虫类较少,为 1 个。(6)预计未来微生物农药市场将呈增长趋势。拜耳、巴斯夫、先正达和孟山都等一直以化学农药著称的大型跨国企业,开始纷纷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进军低毒、低污染的生物农药产业,微生物农药成为其重点发展领域。关键词:微生物农药 发展态势 基础研究 技术研究 产业化1 引言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一直是危害作物生产、影响粮食安全与食品卫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包括无脊椎动物、病原菌和杂草等在内的有害生物每年所造成的主要作物产量损失大约

8、为27%-42%,如果没有植物保护,产量损失将上升到 48%-83%(Oerke et al., 2004) 。人类在长期的作物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抗性育种等措施。微生物防治作为生物防治措施之一,进入人类生产实践的时间较早。19 世纪 70 年代末,乌克兰微生物学家 Metchnikoff 利用黑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开展了小麦金龟子幼虫的防治工作(Lord, 2005) 。这被认为是人类利用微生物防治有害生物实践的开始,至今已有 130 多年历史。早期,昆虫病原真菌的开发利用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在美国防治麦长蝽与柑

9、橘害虫中的效果受到质疑,其关注度开始下降(Lord, 2005) 。20 世纪初,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iensis,Bt)和乳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opilliae)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利用昆虫病原细菌防治有害生物的实践,并从此主导了整个微生物农药的发展。1929 年,格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 (Stock, 2005)的发现,标志着线虫开始进入微生物防治的舞台。20 世纪后半叶,人类开始了利用病毒防治害虫的实践。随着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等生防微生物种类的相继发现和利用,微生物农药也开始进入商业化时代,其标志是 1938 年法国推出的全球第一个

10、商业化的 Bt 产品。20 世纪 40 年代,有机化学农药因其杀虫谱广、持效期长、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得到快速发展,成为阻碍微生物农药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有机化学农药的大量施用,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显现。学术界逐渐认识到农药作为单一控制有害生物手段的弊端,于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战略,强调多种措施的并用。许多国家也加强了对化学农药的监管,农药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美国为响应公众对更清洁的水、空气和土地等日益增强的要求,于 1970 年 12 月组建了美国环境保护局(US Environme

11、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以管理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环境的污染物问题,其中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受到其监管和控制。在这一背景下,微生物农药又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拜耳、巴斯夫、先正达、孟山都等跨国企业,或通过拓展研发渠道或通过企业并购,进军生物农药行业,其中微生物农药是这些跨国企业进军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方向。2012 年,巴斯夫通过收购美国作物保护公司 Becker Underwood,将业务延伸至生物种子处理剂,并于 2013 年 9 月开始在加拿大出售生物种子处理剂。另外,巴斯夫还与巴西农业研究院签订了长达五年的合作协议,重点开发生物农药。20

12、13 年 1 月,拜耳收购德国生物防治公司 Prophyta,7 月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AgraQuest,将生物农药纳入其研发管道。2012 年 12 月,孟山都扩充了其研发渠道,开始了农业生物制剂的研发;2013 年 12 月,孟山都和诺维信建立了生物农业解决方案战略联盟,两家公司将合作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并将可持续生物产品商业化,为全世界的农民提供崭新的解决方案平台。当前,对于微生物农药的概念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观点。广义的微生物农药是指由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具有农药活性的物质,3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是生物防治的物质基础

13、和重要手段(张兴, 2002; 朱玉坤等, 2012; Travis, et al., 2012) 。狭义的微生物农药仅指活体微生物本身。美国环境保护局将生物农药分成三大类,即微生物农药、植物整合保护剂(Plant-Incorporated-Protectants, PIPs)和生物化学农药(EPA, 2013) ,其中的微生物农药采用了狭义的概念。我国农业部在 2007 年出台的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也将微生物农药定义为以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活体为有效成分(中国农业部, 2007) 。本文的研究采用了狭义的概念,即本文中的微生物农药仅指微生物活体农药。2 微生物农药研

14、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本部分对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表的 SCI 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中挖掘了该领域的研究态势。研究以汤森路透 Web of Science 平台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关键词对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到 13295 篇(检索截至时间为 2014 年 1 月 10 日) ,其中真菌类、细菌类、病毒类和线虫类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的论文分别为 5153 篇、4955 篇、2002 篇和 1645 篇。然后,利用汤森路透的分析工具 TDA 对数据集进行清洗和分析,并使用社

15、会网络分析软件 UCINET 分析了主要国家间及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2.1 微生物农药研究总体情况2.1.1 发文量年度分析微生物农药研究的 SCI 发文量共有 13295 篇,总体呈增长趋势(图 2-1) 。最早一篇出现在1937 年;1991 年之前,发文量缓慢增长,年发文量不足百篇;1991 年发文量跃升至 226 篇,此后发文量基本呈稳步增加的态势,2012 年总体发文量达到峰值,为 936 篇(由于数据库收录论文略有滞后,2013 年的数据仅供参考,下同) 。图 2-1 微生物农药研究相关的 SCI 论文量年度变化趋势2.1.2 重要国家分析(1)发文量前 10 位国家及其近期发文趋

16、势分析4微生物农药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前 10 个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英国、巴西、加拿大、印度、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图 2-2) 。其中美国发文量总计为 3420 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首位;中国以 1086 篇的数量位居第 2 位;英国为 983 篇,位居第 3 位。图 2-2 发表微生物农药研究相关的 SCI 论文量世界前 10 位的国家从这些国家近 3 年的发文量占其总发文量的比例可以看出,中国近 3 年的发文量占其总发文量的 42.5%,在 10 个国家中比例最高;印度、西班牙、巴西和德国分别以 36.6%、29.1%、28.3%和21.4%,排在第 25 位,反映出这 5 个

17、国家近 3 年来在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比较活跃(表 2-1) 。表 2-1 微生物农药研究发文量前 10 位国家近 3 年发文量占其总发文量的比例国家 总发文量 近 3 年发文量(20112013 年) 近 3 年发文量占其总发 文量的比例美国 3420 548 16.0%中国 1086 462 42.5%英国 983 123 12.5%巴西 777 220 28.3%加拿大 718 102 14.2%印度 689 252 36.6%德国 528 113 21.4%日本 507 73 14.4%法国 483 88 18.2%西班牙 409 119 29.1%(2)前 10 位国家合作发文情况利用

18、社会网络分析软件 UCINET(Borgatti S.P., et al., 2002)分析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 10 位国家的合作网络图(图 2-3) ,网络连线的阈值为 30(即图中的线表示两个国家的合作发文量大于 30 篇) 。可以看出,美国是开展合作最多的国家,除日本外,美国与其他 8 个国家的合作发文量都超过了 30 篇,与美国合作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加拿大和英国;中国的主要合作国家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很少;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之间合作比较频繁;日本与其他 9 个国家的合作都比较少。5与 与与 与与 与与 与 与与 与与 与与 与 与与 与与 与 与 与

19、图 2-3 微生物农药研究 SCI 发文量前 10 位国家的合作关系(注:图中节点的大小表示度数中心度,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合作次数超过 30 次)2.1.3 重要机构分析(1)重要机构及发文趋势在发文量排名的前 11 家机构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的发文量(为 904 篇)最高,为排名第 2 位美国加州大学发文量的 3 倍以上;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的发文量分别为 167 篇和 113 篇,排名分别为第 5 位和第 9 位(图 2-4) 。另外,在这 11 个机构中,美国占据 5 个席位且包揽了前 4位;中国占了 2 个席位;加拿大、法国、丹麦和巴西各占 1 个席位。图 2-4 微生物农药研究

20、SCI 总发文量位居世界前 10 位的机构分析发文量排名前 11 位机构近 3 年的发文量占其总发文量的比例(表 2-2) ,可以看出,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以 46.9%位列榜首,其后依次为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以 38.9%和 34.1%。表明这三家机构近 3 年来在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展较快。其他机构近 3 年发文量所占比例均低于625%。表 2-2 微生物农药研究发文量排名靠前机构近 3 年发文量占其总发文量的比例机构 总发文量 近 3 年发文量(20112013 年) 近 3 年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比例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 904 145 16.0%美国加州大学 287 33 11.5%

21、美国佛罗里达大学 245 58 23.7%美国康奈尔大学 216 40 18.5%中国科学院 167 57 34.1%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 154 23 14.9%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133 15 11.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120 12 10.0%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 113 1 0.9%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 113 53 46.9%浙江大学 113 44 38.9%(2)合作分析从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文量前 11 位机构的合作关系图(图 2-5)可以看出,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为合作的核心节点,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最多,尤其与本国的大学合作较多,此外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也有合作;中国科学

22、院和浙江大学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多;其他机构包括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和其他机构的合作较少。总体而言,机构间的合作更倾向于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机构间开展合作。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 与与 与 与 与图 2-5 微生物农药研究发文量前 10 位机构的合作关系(注:连线的阈值

23、为 4)(3 )主题关联分析在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 11 位机构的研究主题关联可视化图(图 2-6)显示,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以及浙江大7学的研究主题相关性较强,共同组成了一个网络,其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另外,丹麦皇家兽医与农业大学和巴西维索萨联邦大学两者之间的主题相关性也比较强。中国科学院、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主题关联比较小,与其他机构的关联性较弱。Cross-Correlation MapAuthor Affiliations (Organiza.Keyword

24、s (authors) (Cleaned)Top links shown 0.75 2 (0)0.50 - 0.75 7 (8)0.25 - 0.50 0 (33) 0.25 0 (5)浙 江 大 学浙 江 大 学美 国 农 业 部 农 业 研 究 局美 国 农 业 部 农 业 研 究 局美 国 佛 罗 里 达 大 学美 国 佛 罗 里 达 大 学巴 西 维 索 萨 联 邦 大 学巴 西 维 索 萨 联 邦 大 学美 国 加 州 大 学美 国 加 州 大 学丹 麦 皇 家 兽 医 与 农 业 大 学丹 麦 皇 家 兽 医 与 农 业 大 学美 国 俄 亥 俄 州 立 大 学美 国 俄 亥 俄

25、州 立 大 学法 国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法 国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美 国 康 奈 尔 大 学美 国 康 奈 尔 大 学中 国 科 学 院中 国 科 学 院加 拿 大 农 业 与 农 业 食 品 部加 拿 大 农 业 与 农 业 食 品 部图 2-6 微生物农药研究领域基于研究主题(关键词)的机构关联可视化图82.2 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研究发展态势2.2.1 发文量年度分析在 4 种微生物农药中,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的发文量最多,为 5153 篇,占微生物农药总发文量的 38.8%,超过三分之一。首篇真菌类微生物农药发表于 1938 年(图 2-7) ;论文数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缓慢

26、上升,变化不大;此后,发文量增长较快,2011 年发文量最高,达到 367 篇。图 2-7 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研究的 SCI 论文量年度变化趋势2.2.2 研究主题分析(1)高频关键词及其分类本部分共筛选出了 100 个出现频次为 20 及以上的高频词,根据功能活性、重要真菌(目、属) 、生理生化、剂型和分类等,对这 100 个词进行了分析(表 2-3) 。可以看出:当前,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的靶标活性主要集中在杀虫、杀线虫、除草以及杀菌等方面。其中,在杀虫方面的研究最多,杀线虫和除草活性次之。在杀虫研究领域,昆虫病原真菌或昆虫寄生真菌是研究人员关注最多的主题;主要靶标有鳞翅目害虫,如舞毒蛾(Lym

27、antria dispar)等,以及蝗虫、蚜虫、粉虱等其他类害虫。在杀线虫研究领域,食线虫真菌是研究人员关注最多的主题;靶标生物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大豆包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另外,真菌除草剂也是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在重要真菌(目、属或种)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白僵菌(Beauveria) 、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 、绿僵菌( Metarhizium) 、拟青霉(Paecilomyces)等目或属中,主要真菌主要有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金龟子绿僵菌(Me

28、tarhizium anisopliae)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 、蜡蚧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lecanii) 、舞毒蛾噬虫霉(Entomophaga maimaiga) 、 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 厚垣普奇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 、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洛斯里被毛孢(Hirsutella rhossiliensis)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黄绿

29、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 、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 粉拟青霉(Isaria farinosa,以前名称为 Paecilomyces farinosus)等。9表 2-3 真菌类微生物农药相关 SCI 论文中出现的 100 个高频词及其分类研究主题 高频关键词(括号内是出现频次)通用词生物防治(1247) 、昆虫病原真菌(851) 、昆虫病原菌(132) 、真菌(135) 、昆虫寄生真菌(58) 、生物农药(38) 、昆虫(33) 、真菌农药(31) 、天敌(31) 、植物内生真菌(29) 、真菌昆虫病原菌(28) 、防治(27)

30、、农药(27) 、真菌病原菌(25) 、杀菌剂(25) 、丝胞菌类(2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24) 、土壤(23) 、昆虫病原线虫(23)昆虫纲(23) 、吡虫啉(20) 、昆虫免疫(20)杀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101)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52) 、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39) 、蝗虫(37) 、蚜虫(33) 、烟草粉虱(Bemisia tabaci) (30) 、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29) 、 家蝇(Musca domestica) (24) 、桃

31、蚜( Myzus persicae) (24) 、鳞翅目昆虫(21)杀线虫嗜线虫真菌(254) 、线虫(81) 、捕食线虫真菌(48) 、根结线虫(42)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7) 、大豆包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20) 、植物寄生线虫(20)除草 真菌除草剂(232) 、生物农药(83) 、杂草生物防治(38) 、杂草(23)靶标活性杀菌 抗菌活性(27) 、真菌寄生菌(20)重要真菌(目、属)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612)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32、(461) 、虫霉目(105) 、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72) 、绿僵菌属(66)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 (56) 、舞毒蛾噬虫霉(Entomophaga maimaiga) (53) 、白僵菌属(52) 、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 (51) 、厚垣普奇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 (49) 、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 (42) 、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39) 、 莱氏野村菌

33、(Nomuraea rileyi) (35) 、 肉座菌目(33) 、 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 (33) 、 洛斯里被毛孢(Hirsutella rhossiliensis) (32) 、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31) 、 黄绿绿僵菌( Metarhizium flavoviride) (30) 、 拟青霉属(30) 、 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26) 、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 ) (21)生理生化毒力(126) 、致病性(110) 、萌发(64) 、几丁质酶(56) 、分生孢

34、子(50) 、温度(50) 、寄生关系(42) 、真菌寄生作用(41) 、孢子形成(40) 、蛋白酶(35) 、侵染(32) 、拟寄生(30) 、死亡率(28) 、芽生孢子(26) 、绿僵菌素(26) 、寄主专一性(26) 、菌丝生长(20) 、丝氨酸蛋白酶(20)剂型 剂型(86) 、生物测定(73) 、持久性(21)分类 分类学(39) 、系统发育学(21) 、分类(20)(2)主题年度变化趋势从真菌类微生物农药 2000 年后的年度高频主题词以及年度新出现主题词(表 2-4)可以看出,自 2000 年以来,高频主题词主要为生物防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

35、ana)等,表明这些相关主题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研究领域。另外,每年都有许多新主题词出现,如2000 年出现的非靶标效应、褐飞蝗和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cridum) ,2006 年的生物除草剂、杂草寄生以及分生孢子生产等,2007 年的社会昆虫、应用后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发生学等,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还在不断发展之中。10表 2-4 2000-2013 年真菌类微生物农药 SCI 研究论文主题词变化年份 高频主题词 新出现主题词2000 生物防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 饲养、新接霉属(Neozygites) 、非靶标效应、物候学、

36、褐飞蝗(Locustana pardalina)2001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 有性世代、他感作用、植物病原菌、米象(Sitophilus oryzae) 、非蛋白氨基酸、水平传染、半活体寄生2002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牧场、太阳麻、虫霉属、栖北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 、温室白粉虱、白僵菌毒素、萝卜地种蝇(Delia floralis) 、 半知菌门、菌株鉴定、多核 NMR、大麦2003 生物防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 厚垣普奇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 ) 、黍子 、 因子分析、可可

37、树、反应曲面法2004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玉米褐鳃角金龟(Heptophylla picea) 、多形白僵菌(Beauveria amorpha) 、土壤基质、乳油、落叶松八齿小蠹引诱剂、接种生产、圣甲虫(Hoplia philanthus) 、臂形草属 、 感染昆虫、peridomestic、亚洲长角天牛、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megidis) 、真菌- 昆虫相互作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杀卵活性、接种2005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干燥、Lecanicillium muscarium、胞外多糖、免疫活性、圆盘菌科真菌、测序、secondary

38、 pick-up 、椿象、刀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 、土壤食物网、蛹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2006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生物除草剂、寄生杂草、分生孢子粉生产、稗草、花椿科、蛇孢菌素、真菌萃取物、欧原花蝽(Anthocoris nemorum) 、异皮线虫属、毒力增强、巨德斯霉(Drechslera gigantea) 、规避放牧、青霉素菌株、穿孔线虫 MTB-9512007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旋花类的植物、稻绿蝽、社会昆虫、施用后生物学、分子系统学、谷象、温室害虫、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

39、um attenuatum) 、内寄生、海洋真菌、环境归宿2008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壳聚糖 、吉丁虫、Phyllosticta cirsii、致死浓度、遗传算法、热击胁迫、生物多样性、降解、营养胁迫、蝎子神经毒素、沙漠蝗虫(Psammotermes hybostoma )2009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表达序列标签、多肽、根内生菌、独角金、红棕象、外切型几丁质酶、瓦螨病、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 全合成、生化分类、枝孢属、溶菌酶2010 生物防治、昆虫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 Metarhizium brunneum、Betula pubescens2011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粗提物、圆盘菌目、甘鹿沫蜂、简单序列重复2012 生物防治、球孢白僵菌、昆虫病原真菌分子内葆森-侃德反应、复分解反应 、几丁质酶活性、小环大环内酯化合物、疟原虫、黑色素、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 、按蚊属2013 生物防治、昆虫病原真菌、 SAR 超类群、农药替代物 、反吐丽蝇(Calliphora vomitoria) 、 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