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 科 语文 课 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 型 新授知识能力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过程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按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
2、生动性。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2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在文学家的眼里这些都是美的意象,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读(学生据个人
3、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多媒体出示问题)(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
4、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学生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季节之美及不同季节的特点。学生自由朗读,同时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学生举手抢答使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初步感知物候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并对什么是物候产生疑趣。训练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及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以及准确而快速地提取信息的能力。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3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
5、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明确:第一部分(1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 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质疑提问:把这几段顺序打乱,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明确:(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 逐个板书)描述物象 现象作出解释 逻辑 推究原因 顺序阐明意义 本质
6、四精读课文 610 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1 自由读 6-10 自然段,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2 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举手回答解说这些因素。3 质疑提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
7、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学生找出各部分内容的起止,并回答。学生思考并回答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及采用这种顺序的好处。自由读 610 自然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举手回答解说这些因素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理解由主到次以及由空间到时间转换的逻辑顺序。体会连接性词语使用的好处,体会文段层次井然的特点。训练学生准确划分段落层次的能力,并体会文章条理清晰的特点。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理解四部分内容之间的内
8、在联系,并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精读 610 自然段,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因素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打基础。训练学生能依据关键词语来理清各层次之间的主次关系使学生理解由主到次以及先空间后时间的逻辑顺序,体会运用逻辑顺序的好处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4(板书)纬度差异 首先 主 经度差异 第二高下差异 第三 空间古今差异 此外 次 时间 逻辑顺序4 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 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9、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见课后习题大林寺桃花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练习 2 梅 花 北周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明确: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
10、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学生回顾说明方法,并找出在 610 自然段中都有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齐读全诗理解诗意思考并回答,诗中的物候现象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此段说明方法典型易懂,因此在此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更好的强
11、化说明文知识点。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巩固加深对课文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中的物候现象。56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练习 3 竹下残雪 唐罗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明确:墙下竹子的浓阴里有一片残雪,而高险的小山上为白雪环绕。夜里解冻的东风虽然很急,但环境的严寒酷冷却一点也没有减。 “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形象地反映了高下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 六 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
12、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第二课时一 、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 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 1960 年迟 10 天左右,比1965 年迟五六天。(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
13、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 、 讨论:题目改为“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好不好,原题目好在哪里?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种地;布谷梳理本课的课堂要点,整体理解说明顺序及作用。学生看屏幕。读句子。思考或讨论。回答。思考并讨论。回答。
14、使学生明了本课学习要点,整体把握逻辑顺序,再次体会本文条理井然的特点。练习巩固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不仅是准确严谨。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文题生动的特点。7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象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8们交流思想一样。因此,本文用这个题目(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比起其他“什么叫物候学”等一类题目,更富有感染力。3 、 赏读文章第 1、2 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学生齐读 1、2 段。(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
15、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明确: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有感情地美读 1、2 段,具体说说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明确: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特点: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夏天“植物孕育果实”;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准确恰当,生动传神,(1)“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2)“次第”贴切地
16、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3)“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4)“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5)“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比喻拟人等修辞格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前句说“传语” ,后句说“暗示”显得生动活泼,极有情趣。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1、多媒体显示: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 8000 多只虫。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 120 公里。燕子善于辨识方
17、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齐读 1、2 段。思考,讨论。比较不同。回答有感情朗读 1、2段思考、讨论并回答。读资料。通过比较,让学生总体感受文章开头两段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通过品析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掌握生动表达的方法,为下个环节写作练习铺垫。9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2、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3、学生构思写作。4、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示例: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
18、120 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 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
19、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 8000 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三、 课堂小结: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听要求写作
20、练习练习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加深对本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观察生活。10作业设计1、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2、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在转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向日葵”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请以为什么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解释向日葵向日之谜。提示:关于葵花向阳的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一个小儿子,觉得总在天上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
21、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了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这时,他又觉得天上好玩,后悔极了。他想再回到天上去,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植物学家发现,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的照射,就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换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相关链接链接一 :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
22、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链接二: 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节选)萧柯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声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