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标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目的意义邻苯二甲酸酯,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面积最广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 PVC 塑料制品,很容易随着各种塑料制品的制造和使用释放到环境中,对空气、水和土壤等介质造成污染。土壤是邻苯二甲酸酯积累和迁移的重要介质,农膜残留和有机肥的使用是农田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的主要来源。随着农田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日趋加剧,亟需建立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标准,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有效评价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状况提供方法支持。二、任务来源2015 年 12 月 24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
2、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5 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73号),其中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获得批准成为 2015 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153804-T-326,主管部门为农业部,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担起草工作。三、编制过程标准编制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预研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依据以前的工作经验及实验积累的基础,按国家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第二阶段:标准方法的建立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设施
3、农业条件下农膜使用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规律、环境风险评估与调控对策”的资助下,编制组以我国典型土壤为基质并借助标准替代物以及土壤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分析,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现有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同时采集了大量的土壤样品,采用此方法调查了典型设施农业区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并不断继续试验,逐个将实验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解决掉,最终建立了一套可靠、适用土壤类型广、简便的邻苯二甲酸酯分析方法。第三阶段:标准起草首先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将上述建立的分析方法归纳整理并按国家标准的要求编写出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标准草案。编制组内部多次就标准草案内容开会讨论,进一步完
4、善实验,多次修改标准草案中的不合理部分形成了工作组讨论稿。再将工作组讨论稿多方面向有关标准专家及多年从事邻苯二甲酸酯研究的人员请教指正、提意见,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四、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经正己烷-丙酮(1:1)超声提取,采用层析柱净化,定容后溶液采用 GC-MS 进行测定,标准曲线法定量。方法快速、准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贮存方法:土壤样品按照 HJ/T 166 的相关要求采集和保存。样品采集后应保存于已清洗洁净的广口棕色玻璃瓶或聚四氟乙烯衬垫螺口玻璃瓶中,运输过程中应避光、密封、冷藏,尽快运回实验室分析,如暂不能分析
5、,应在 4 C 以下冷藏、避光和密封保存,保存时间为 7 d。2、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提取净化:土壤采用正己烷-丙酮(1:1)提取三次,以充分提取土壤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之后采用层析柱净化,以去除土壤提取液中的其它杂质。3、线性范围:0.12 mg/L,实际测定中可根据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不同调整最佳的线性范围,相关系数 R0.99。4、精密度: 5 家实验室分别对加标浓度为 0.5 mg/kg 和 1.0 mg/kg 的 4 种类型土壤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测定。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分别为 0.3%25%、0.1%17% ;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分别为3.3%23%、 1.8%18%;重复性限分别为 0
6、.09 0.48 mg/kg;再现性限分别为 0.15 0.57 mg/kg。5、准确度5.1 标准参考物质:选择了 CRM 119-100(BNAs - Sandy Loam 6)和 CRM136-100 (BNAs - Clay 1)两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土壤标准物质,测定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测定结果均在证书标准值范围内,方法准确度良好。5.2 回收率实验:5 家实验室分别对加标浓度为 0.5 mg/kg 和 1.0 mg/kg 的 4 种类型土壤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测定。回收率为 65.7% 127%,回收率符合分析测试的要求。五、对标准性质的建议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六、对标准贯彻的建议本标准完成后,将作为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以规范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建议国家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标准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