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科青年科学家论坛暨研究生专业 Seminar 课程系列讲座(二)讲 座 1:多孔芳香骨架材料(PAF)目标合成专家简介:朱广山,男,1971.02,东北师范大学多酸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2006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 年被聘为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 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 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1)分子筛高质量巨大单晶和高有序膜的合成与制备以及在光学微器件、气体分离方面的开发与应用;(2)吸附分离导向的多孔芳香骨架材料的目标合成;(3)MOFs 晶体和膜材料的合成与
2、制备及其储气与分离性能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Commu., Adv. Mater.,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270 余篇,他引 6800 余次,H-index 为 45,申请发明专利 30 项已获授权 14 项。多次应邀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会议,并做大会特邀报告及担任分会主席。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一项。讲 座 2:金属-硫杂杯4芳烃配位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专家简介:廖伍平,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批(2012 年度)国家
3、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及钍清洁分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科院放射化学专家委员会委员。1992 年 9 月-1996 年 7 月在长春地质学院工业分析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97 年 9 月-2002 年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2 年 11 月-2005 年 12 月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无机化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又获得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5 年 12 月中旬回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工作。主要从事稀土分离化学与清洁冶金工艺、高纯稀土分离及核纯钍制备、杯芳烃核簇化合物研究。主持 10 多项研究课题,如重大科学问题导向 973
4、 项目课题、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以及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吉林省和四川省科技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迄今,已在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Coord. Chem. Rev.、Chem. Commun.、Inorg. Chem.、Hydrometallurg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90 多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 16 项,获授权 7 项。2011 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012 年获吉林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人选。讲 座 3:对称性调控单分子磁
5、体能垒的研究及一种归类分子基磁性材料的方法专家简介:郑彦臻,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师从陈小明院士。2007 至 2011 年,先后获德国洪堡及欧盟居里夫人基金资助,在欧洲从事相对独立的研究工作。2012 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学者。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兼“分子磁性与电子强关联材料实验室 ”主任。其研究兴趣主要是以配位化学及磁性物理为交叉的分子磁学,并拓展至与之相关的超分子化学、凝聚态物理及材料科学等领域。迄今在 Chem. Soc. Rev., Coord. Chem.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6、ACS, Chem. Sci., Phys. Rev. B.等著名化学、物理期刊共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 10 篇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H-指数为 33。讲 座 4:液态化学储氢材料专家简介:罗威,男,1981 年 10 月 25 日出生,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2008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9 年至 2010 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2010 年至 2012 年美国俄勒冈大学博士后,2012 年 3 月至今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教授。2012 年入选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2013 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子,2014 年入选“中
7、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第一届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1.以 B-N 化合物为基础的化学储氢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可控可逆脱氢研究;2.金属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催化液态化学储氢材料高效脱氢和燃料电池电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化学和材料的权威期刊 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A, Appl. Catal. B., Nano R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 2012 年回国独立工作后,以通讯
8、作者身份发表 34 篇,影响因子大于 6.0 的 11 篇,5 篇文章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武汉大学优秀拔尖人才等项目,参与了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讲 座 5:含木质素的环境敏感性水凝胶的研究专家简介:谌凡更,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 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 年-2005 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工作。2005 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植物生物质转化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包括:1. 工业
9、木质素的分离和转化; 2. 植物纤维原料的液化以及液化产物的应用;3. 植物纤维基环境敏感型水凝胶的研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 863、973 项目子课题的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SCI 收录的刊物发表论文 30 余篇。作为主要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 10 余项。讲 座 6: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其基因转运研究专家简介:张树彪,1971 年 12 月出生,博士、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为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大连民族大学和大连
10、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 “精细化工”杂志编委、中国化学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和辽宁省生物物理协会副理事长。2003 年至今在大连民族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12 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和基因载体及输送技术。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 “863”子课题 1 项和高等学校自主科研基金 1 项。作为主持人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际合作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共发表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35 篇、EI 收
11、录 15 篇。论文被 Web of Science 引用 1000 余次,担任多种国内外杂志论文审稿人。获发明专利 4 项、申请发明专利 7 项,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 项、大连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 项和辽宁省优秀学术成果奖多项。目前已获得新型药物载体 100 余个,其中,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有 5 个。主讲“物理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等课程,为 “物理化学” 省级精品资源课程负责人。讲 座 7:高性能锂硫电池用碳硫电极材料及设计专家简介:李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工学博士。1995 年南京化工大学( 现南京工业大学)本科毕业,2001 年在中科院金属所获得材料学专业博士学位后
12、,在中科院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 )实验室先进炭材料部,进行从事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用碳基纳米材料及相关器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 Angewandte Chemie, Adv Mater,Adv Fun Mater,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CS Nano, Adv Eng Mater 等发表论文 190 余篇,相关论文被 SCI 论文他引超过 10000 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 项,申请国家专利 13 项,2006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被聘为新型炭材料和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编
13、委,获得 2015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讲 座 8:纳米晶石墨烯薄膜的可控制备专家简介:高力波,2011 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其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石墨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 年入选第六批青年千人,并于 2015 年 3 月全职加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自 2007 年以来,一直从事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备、表征及其物性等方面的研究。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发表 Nature 正刊、Nature Communications、JACS、ACS Nano 等多篇论文,并且同时参与发表多篇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
14、tions 等文章,迄今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 22 篇,引用超过 3600 余次。担任过包括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ACS Nano, Carbon, Chemistry of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在内的多个杂志的审稿人。讲 座 9:Designing functional cathode catalysts for Li-O 2 batteries专家简介:李福军,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 年 9 月,他于香港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从 2012 年 1 月至
15、2015 年 3 月,他在日本东京大学工学系 Yamada 教授课题组从事高能密度锂空气电池基础研究。从 2015 年 3 至 8 月,他转入日本筑波 AIST 周豪慎教授课题组开展锂空气电池新型机理方面的前沿研究。8 月底,他以 “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特聘研究员的身份加盟南开大学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和国家 2011 天津绿色化学与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到目前为止,他在锂空气电池电解质、先进电极材料及新型反应机理探索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已发表科学论文 16 篇,包括 Nature Commun. (1 篇) ,Adv. Mater. (1 篇),Energ
16、y Environ. Sci. (3 篇) ,Adv. Energy Mater. (2 篇), Nano Lett. (1 篇),影响因子大于 10 的 8 篇以及其它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等多篇文章。其中,有 3 篇文章入选 2014 ESI 年度前 1%高引用论文;1 篇被MaterialsViewChina 知名网站报道; 1 篇被中国电化学会评为热点论文和同时被日本 AIST 和南京大学作为重要科学研究成果报道。已申请日本专利和美国专利各一项。每年拟招收 3名推免硕士和 2 名博士生及博士后。讲 座 10:Lithium-mangane
17、se-rich layered oxides materials as cathode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专家简介:尉海军,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 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曾先后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GRINM)、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工作。2014 年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海聚工程”计划,并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长期从事二次电池及关键材料(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和作为骨干完成了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基金(2 项) 、国家 86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1 项) 、国防科工局
18、民口配套项目( 2 项)国家自然基金(1 项)和日本内阁府“FIRST”项目(1 项)7 项国家级项目,涉及电动车与大型储能用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动力电池单体、动力电池系统以及电动车应用等研究领域,组织并协调完成了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市为期一年的 2 辆燃料电池新能源客车运营项目,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1 项。目前,已在 Angew. Chem. Int. Ed.(3 ) 、Energy & Environ. Sci.(2 ) 、Chem. Commun.( 2) 、J. Mater. Chem.(5) 、ChemSusChem(1) 、Phy. Chem. Chem. Phy.(1)和 J. Power Sources(2)等国际知名能源化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80 多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联系人论文 45 篇) ,他人引用 1000 多次,申请专利 16 项,已授权 4项,并应邀在 J. Phys. Chem. Lett.和 J. Mater. Chem.国际期刊上撰写前瞻性研究进展论文 2篇,是 20 多种材料、化学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和仲裁人。近年来,与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 、东京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美国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JFCC)和中科院物理所等在内的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