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46426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archives buildings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3.1 基本要求 .3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34 节地与室外环境 .54.1 控制项 .54.2 评分项 .55 节能与能源利用 .95.1 控制项 .95.2 评分项 .9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26.1 控制项 .126.2 评分项 .12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57.1 控制项 .157.2 评分项 .158 室内环境质量 .188.1 控制项 .188.2 评分项 .199 施工管理 .239.1 控制项 .

2、239.2 评分项 .2310 运行管理 .2610.1 控制项 .2610.2 评分项 .2611 提升与创新 .2911.1 基本要求 .2911.2 加分项 .291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范全国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用于评价档案馆新建、改扩建过程中的建筑和基础设施。1.0.3 绿色档案馆的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其作为城市重要公共设施,合理规划、确保功能、遵守流程、安全配置各类设施,采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相关措施,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

3、供安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之与自然和谐共生。1.0.4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2.0.1 绿色档案馆建筑 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档案资料提供适宜、安全和便捷的存储空间,同时为档案馆建筑使用者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档案馆建筑。2.0.2 绿色档案馆建筑环境 以保障档案安全和服务档案工作人员及档案利用人员需求为目标,由绿色档案馆建筑室内外空间共同营造的声、光、电磁、热、空气质量、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2.0.3 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

4、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2.0.4 再生水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2.0.5 非传统水源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等。2.0.6 可再利用材料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2.0.7 可再循环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2.0.8 被动措施通过优化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利用阳光、风力、气温、湿度、地形、植物等现场自然条件,来降低建筑 、空调和照明等负荷,提高室内外环境性能,而采用的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措施。2.0.9 主动措施为维持室内特定

5、的环境需求,而采用的消耗能源的机械措施。33 基本规定3.1 基本要求3.1 一般规定3.1.1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档案馆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3.1.2 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评价范围应包含档案馆建筑应有的主要功能用房,如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展览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及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如所有功能用房未能集中于单栋建筑,则绿色档案馆评价对象应包含所有主要功能建筑。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3.1.3 申请评价方应进行建筑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建筑规模,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

6、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3.1.4 绿色档案馆建筑应选用质量合格并满足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禁止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淘汰和限制的材料和产品。3.1.5 绿色档案馆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3.1.6 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对申请运行评价的建筑,尚应进行现场考察。3.2 评价与等级划分3.2.1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

7、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 7 类指标组成。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每类指标的评分项总分为 100 分。为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管理的提升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3.2.2 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加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43.2.3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按总得分确定等级。设计评价的总得分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之和;运行评价的总得分

8、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行管理七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经加权计算后与加分项的附加得分之和。3.2.4 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 Q1、Q 2、Q 3、Q 4、Q 5、Q 6、Q 7 按参评建筑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乘以折算系数,折算系数为 100 分除以理论上可获得的总分值。某类指标理论上可获得的总分值等于所有参评的评分项的最大分值之和。3.2.5 加分项的附加得分 Q8 按本标准第 11 章的有关规定确定。3.2.6 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的总得分按式 3.2.6 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七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w1w7

9、按表 3.2.6 取值。Q w1Q1w 2Q2w 3Q3w 4Q4w 5Q5w 6Q6w 7Q7Q 8 (3.2.6)表 3.2.6 绿色档案馆建筑分项指标权重节地与室外环境w1节能与能源利用w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w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w4室内环境质量w5施工管理w6运行管理w7设计评价 0.16 0.28 0.18 0.19 0.19 运行评价 0.13 0.23 0.14 0.15 0.15 0.10 0.10注:表中“ ”表示施工管理和运行管理两类指标不参与设计评价。3.2.7 绿色档案馆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3 个等级的绿色建筑都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

10、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 40 分。当绿色档案馆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 50 分、60 分、80 分时,绿色档案馆建筑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54 节地与室外环境4.1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4.1.2 场地应无洪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4 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4.1.5 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 的要求。4.2 评分项土地利用 34 分4

11、.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筑的容积率评分规则如下:1 高于 0.5 但不高于 0.8,得 5 分;2 高于 0.8 但不高于 1.5,得 10 分;3 高于 1.5 但不高于 3.5,得 15 分;4 高于 3.5,得 19 分。评价总分值:19 分。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绿地率评分规则如下:1 高于 30%但不高于 35%,得 2 分;2 高于 35%但不高于 40%,得 5 分;3 高于 40%,得 7 分。评价总分值:7 分。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分规则如下: 1 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不小于 0.5,得 3 分;2 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

12、面积之比不小于 0.7,同时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小于 70%,得 6 分。评价总分值:6 分。4.2.4 对于改扩建项目,其评分规则如下:61 在规划时,应保证拟拆除的建筑物主体结构已达到建筑耐久年限,得 1 分;2 合理的利用保持了原使用性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了新的档案馆规划,得 2 分。评价总分值:2 分。室外环境 16 分4.2.5 档案馆建筑不对周边建筑产生日照遮挡,满足国家级及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日照设计标准,得 1 分。4.2.6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分规则如下:1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 0.2,得 1 分;2 室外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

13、标准城市液晶照明设计规范 JGJ/T 163的规定,得 1 分。评价总分值:2 分。4.2.7 借阅区以及办公区等类用房不宜紧邻城市主干道,如条件许可,应增加隔声措施。评价分值:1 分。4.2.8 对馆区内真空泵站、锅炉、燃气轮机、柴油发电机、制冷机、水泵等各种动力源控制噪声,使场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的规定。评价分值:1 分。4.2.9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评分规则如下:1 在寒冷和严寒的多风地区,档案馆主要出入口宜考虑设置遮风设施;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档案馆主要出入口宜考虑设置遮阳设施,得 1 分;2 冬季典型

14、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 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 2,得 2 分;3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 5Pa,得 1 分;4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 2 分;5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 0.5Pa。得 1 分。评价总分值:7 分。4.2.10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评分规则如下:1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 10%,得 1 分;达到 20%,得2 分;2 超过 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

15、不小于 0.4;得 2 分。 7评价总分值:4 分。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14 分4.2.11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分规则如下:1 档案馆场地主要出入口和公共交通站点之间修建人行通道,并满足建筑主要出入口与公交站点步行距离小于 500 米,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超过 800m,得2 分;2 场地出入口 800m 范围内设有 2 条或 2 条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得 2 分;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 2 分。评价总分值:6 分。4.2.12 档案馆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应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的相关要求。评价分

16、值:2 分。4.2.13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分规则如下:1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得 2 分;2 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得 2 分评价总分值:4 分。4.2.14 采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设置城市自行车或电动车自助租借系统,方便工作人员与查询人员的出入,其评分规则如下:1 城市自助租借系统与档案馆步行距离小于 800m,得 1 分;2 自助租借系统中,自行车或电动车可使用数量不少于 10 辆的,得 1 分;评价分值:2 分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24 分4.2.15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

17、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3 分。4.2.1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的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进行外排总量控制,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 55%,得 3 分;达到 70%,得 6 分。评价总分值:6 分。4.2.17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超过 10hm2 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评分规则如下:1 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或有调蓄雨水功能的水体等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小于 30%,得 3 分;2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并设置相应的径流污8染控制措施,得 3 分;3 室外活动用地、道路铺装材料的选择在满足用地功能要求的基

18、础上,选择透水性铺装材料以及透水铺装构造,透水铺装率不小于 50%。得 3 分。评价总分值:9 分。4.2.18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评分规则如下:1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并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且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得 2 分;2 建筑绿地采用复层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方式,得 2 分。3 停车场、人行道和广场宜采取乔木遮阳措施。步行道与自行车道林荫率不小于60%。得 2 分。评价总分值:6 分。 场地安全 12 分4.2.19 合理选择档案馆的建馆场地。1 档案馆馆址周边 1500 米内没有严重空气污染企业,得 2 分;2 馆

19、址周边 50 米内没有甲、乙、丙类液体储蓄罐区,液化石油气储蓄区可燃、助燃气体储蓄区,可燃材料堆场、输气(油)管道,得 2 分评价分值:4 分4.2.20 合理规划档案馆功能分区。 1 档案库房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得 1 分;2 锅炉房、变配电室。车库、食堂操作间等用房未与档案库毗邻,得 1 分;3 除更衣室外,档案库区内无其他用房,且其它用房之间交通未穿越档案库区,得 1 分;4 各类用房之间传送档案不通过露天通道,得 1 分;评价总分值:4 分 4.2.21 合理设计场地地形。1 档案馆室内与外地面高差小于 0.5m,得 2 分;2 档案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高出 15mm,得 2 分;评价总分值: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