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风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及其在儿科使用的展望摘 要 分析整理消风散的药效学和临床运用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探讨、实验研究和临床三方面出发,对近年来消风散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探讨消风散外用治疗小儿皮肤病的可能性。 关键词 消风散 皮肤病 内服 外用 中图分类号:R286; 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1-0023-03 ABSTRACT The literatures on the pharmacodynamic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iaofeng powder are analyzed. Its appl
2、ication in skin disease is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ory,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stud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external use in pediatric skin disease is discussed. KEY WORDS Xiaofeng powder; skin diseases; oral taken; external use 消风散出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之杂疥毒门,其原方组方如下: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
3、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原文主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疮疥,搔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 。随着近年来对本方的药理、药效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愈发广泛,现将近年来该方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消风散的药理实验研究 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作用 TH1/TH2 平衡漂移是机体免疫反应调节的基本方式1。曾丹等2通过对四物消风散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报道其可以通过增加血清 IFN-g 和 T-bet/GATA-3 降低 IL-4、GATA-3,调节 TH1/TH2 平衡失调的状态。温炬等 3报道消风散可抑制由致敏大鼠同种 PCA
4、 反应,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具有抗型变态反应作用。银屑病是在环境因素刺激下由遗传背景控制的免疫失衡性疾病。郝平生等4通过造模豚鼠耳背皮肤使其产生银屑病样病理改变,报道加味凉血消风散可通过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抗炎及抑制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发挥良好的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伍景平等5采用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的慢性皮炎湿疹小鼠动物模型实验,分析检测小鼠耳部皮肤组织、脾脏组织细胞的白三烯受体CYSLTR1、CYSLTR2 的表达,报道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对CYSLTR1 和 CYSLT
5、R2 受体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抗炎、止痒作用 此外,临床观察报道显示消风散治疗非感染性炎症疗效显著。田庆均等6通过临床病例研究发现通过消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沉、CRP 等炎症指标,提示消风散对治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急性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组胺可以影响体内多数免疫及炎症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反应7,增强多种细胞和组织合成及分泌 IL-1a、IL-1b、IL-6 、RANTES 或 IL-8 等促炎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促进过敏-炎症反应8。温炬等9通过注射组胺构建鼠爪水肿模型,评估消风散对速发相组胺抑制强度,报道高剂量消风散显著抑制小鼠毛
6、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具有拮抗组胺的作用。 消风散内服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荨麻疹 卢金海等10报道将小儿荨麻疹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消风散加减联合地氯雷他定组)和观察组(地氯雷他定组) ,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4.3% vs 75%) ,治疗组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温炬等11将 80 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报道消风散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2.4% vs 65.6% ) ,患者血清 IgE 水平降低差异显著(治疗前 875.87167.8,治疗后 359.1392.03) ,提示消风散可能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清 IgE 含量,抑制
7、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对慢性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 异位性皮炎 龚小红等12报道异位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凉血消风方组)和对照组(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组) ,结果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3% vs 75%) ;随访 3 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6% vs 60.7%) ,提示凉血消风散对治疗成人异位性皮炎疗效显著。 湿疹 杨晓寰等13报道将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消风散加减组) ,对照组(咪唑斯汀缓释片组)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 9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3%。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治疗组(0.860.45)分低于照组(0.970.50)分,提示消风
8、散加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药物性皮炎 吴益萍14将吉非替尼相关皮疹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均予皮炎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外用,同时治疗组口服中药凉血消风散,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3% vs 27.3%) ,凉血消风散治疗药物性皮炎疗效明显。王晨等15报道消风散加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显效率优于对照组(咪唑斯汀缓释片,88.89% vs 50%) ,治愈率优于对照组(38.89% vs 5.56%) 。牛章杰等16报道消风散加减可治疗接种甲流疫苗过敏与口服阿莫西林过敏。 银屑病 张景峰等17通过对比治疗银屑病前后PASI(psoriasi
9、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情况,报道凉血消风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疗效显著,与阿维 A 胶囊组疗效相当,优于乙双吗啉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ASI 和DLQI(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下降,且 DLQI 改善率和 PASI 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 痤疮 痤疮多属肺经风热、湿热上蒸、血瘀阻滞所致,可辩证运用祛风清热、除湿解毒、活血祛瘀法治疗。郑仕琪18报道加味消风散治疗热上蒸型痤疮临床有效率达到 93.3%。 其他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 杨群等19报道糖尿
10、病合并皮肤瘙痒症患者通过消风散加减及止痒方外洗治疗,止痒有效率达 94.7%;汪培国20报道尿毒症引起的皮肤瘙痒可通过透析基础上加用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有效率达 90%,高于单纯透析组(60%) ,且治疗前后比较 PTH 值(甲状旁腺素)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黎燕玲等21报道消风散加减治疗风热型妊娠身痒总有效率 97.56%,疗效优于马来酸氯苯那敏治疗。 消风散在皮肤病中的外用法 王静22报道消风散内服配合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组用消风散加减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用 2%酮康唑乳膏,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 vs 80%) ,治疗组临床疗效满意。于晓林23将 60 例慢性肛周
11、湿疹患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消风散外洗,对照组使用肤疾洗剂外洗,观察评估瘙痒、皮损面积及其形态。治疗组痊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90% vs 86.67%,P0.05) ,提示消风散外洗对慢性肛周湿疹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讨论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风疹、湿疹的发生是由于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故见皮肤瘙痒不绝、疹出色红、或抓破后津水流溢等,治疗宜用凉血清热疏风之法。消风散方中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作为君药,开发腠理、疏散风邪以止痒。苍术散风祛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以生石膏、知母清热生津。以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寓“治
12、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荆芥、蝉蜕疏风清热,透疹止痒。甘草生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便热得清,风得散,疹消而痒止。 随着药理药效研究的不断深入,消风散已经逐渐在眼科、口腔科、五官科、肛肠科、肾内科、妇产科等多个学科疾病的治疗中运用,并且取得满意的效果24。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荆芥、防风两味药物均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均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影响免疫功能、镇静等药理作用25。蝉蜕具有抗炎、镇静、免疫抑制作用26。苦参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27。牛蒡子苷元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对热休克反应的抑制活性28。清代吴尚先理论骈文记载:“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所异者,法
13、耳” ,外治法立方依据和选择用药与内治相似,药物要从肌表直接作用和吸收,所以外治组方一般药量大、药力强,以图快速取效。小儿皮肤娇嫩,风疹、湿疹等多种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较为常见,因外用药物取效快捷,使用方便,对于服药依从性不高的小儿较为适用,有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的前景。 参考文献 Vega E, Gmez-Villalobos Mde J, Flores G. Alteration in dendritic morphology of pyramindal neurons from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rats with renovascular hyperten
14、sionJ. Brain Res, 2004, 1021(1): 112-118. 曾丹, 周维康, 李惠,等. 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慢性湿疹患者 TH1/TH2 平衡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6): 226-230. 温炬, 陈宝田, 李慧,等. 消风散对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11): 2306-2308. 郝平生, 张婧, 朱梅, 等. 加味凉血消风散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病理及 PCNA 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1): 238-239. 伍景平, 程宏斌, 李煜, 等. 犀角地黄汤
15、合消风散对慢性湿疹动物模型小鼠耳部及脾脏组织细胞白三烯受体调控作用研究J. 四川中医, 2013, 31(3): 40-43. 田庆均, 周小勇, 赵芬, 等. 消风散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白细胞升高急性荨麻疹 20 例病例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13(4): 257-258. Akdis CA, Blaser K. Histamine in the immuneregulation of allergicin flammation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2(1): 15-22. Bayram H, Devalia JL,
16、Khair OA, et al. Effect of loratadine on nitrogen dioxide-induced changes in electrical resistance and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from cultur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4(1): 93-99. 温炬, 陈宝田, 兰海梅, 等. 消风散抗炎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J. 广东医学, 2009, 30(12): 1172-1174. 卢金海,
17、 黄碧梅, 曾娟萍, 等. 消风散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 32 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7): 1415-1416. 温炬, 陈宝田, 林中方, 等. 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 IgE 水平的影响 J. 中药材, 2008, 31(12): 1930-1932. 龚小红, 匡琳, 刘翔. 凉血消风方治疗成人异位性皮炎的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30(3):61-63. 杨晓寰, 张敏, 姚海洪, 等. 消风散加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 60 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中药, 2011, 8(20):154-155, 158. 吴益萍. 凉血消风散加减
18、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临床观察J. 新中医, 2013, 45(2): 53-54. 王晨, 范建国, 孙征涯. 消风散加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36 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12): 891. 牛章杰, 刘?Q, 陈枚, 等. 消风散加减治疗药物性皮疹验案 2 则J. 河南中医, 2012, 32(8): 1090. 张景峰, 李敏然, 宋玉霞. 消风散治疗银屑病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13): 59-60. 郑仕琪. 加味消风散治疗面部痤疮 30 例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17): 27-28. 杨群, 刘丹. 消风散加减治疗糖
19、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38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25(4): 84. 汪培国. 消风散加减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 30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24(9): 70-71. 黎燕玲, 覃钰芹, 黄翎. “消风散”加减治疗风热型妊娠身痒 41 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14, 46(4):41-42. 王静. 消风散加减内服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 40 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10(4): 239-240. 于晓琳. 中药消风散外洗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黄晓青, 朱凯云. 消风散的药理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 江西中医药, 2012, 43(1): 69-71. 于柳, 王哲, 武志强, 等. 药对荆芥-防风的现代研究现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 29(5): 150-155. 杨璐, 李国玉, 王金辉. 蝉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 农垦医学, 2011, 33(2): 184-186. 陈慧芝, 包海鹰, 诺敏, 等. 苦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概况J. 人参研究, 2010(3): 31-36. 王潞, 赵烽, 刘珂. 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