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专家评审意见2018 年 6 月 12 日,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委托,在上海市杨浦区召开了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 (以下简称报告表 )专家评审会。上海海事局、上海市农委水产办、上海市海洋局、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崇明区海洋局、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建设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环评单位)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 5 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编制单位关于报告表主要内容的详细汇报
2、,经认真讨论及评议,形成专家评审意见如下。一、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1.项目概况长江口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位于长江口北港入海口的北港北沙水域。地理坐标经纬度范围为 312258312436N;12159211220223E,距离崇明岛约 10 km。本项目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内容为投放人工鱼礁等海洋生物栖息地修复设施。本项目选址位于长江口国家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开展长江口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性人工鱼礁建设,属于人工鱼礁建2设项目。项目用海方式为:两个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群和竹阵鱼礁群相互作用,根据长江口滩涂特性和水流特性以及牧场资源环境现状,通过
3、以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为核心,竹阵鱼礁予以包围的形式,最大化保障生物栖息效率和维护整体礁区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的作用。本建设项目共占用海域面积为 0.13km2。本项目建设人工鱼礁 7.936 万空方,其中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群长 272m,宽 120m,共 2040 组,中间连接梁 420 组,5.2224 万空方,占地面积 65280 m2。竹阵鱼礁群长 1696m,宽20m,共 9328 根,空方 27136m2,占地面积 33920 m2。整个礁区总占地面积 133760 m2,形成长 380 m,宽 352m 的整体鱼礁群。整个人工鱼礁群共有 2 个四孔式
4、圆台型构建礁群和 5 个竹阵鱼礁群组成。本项目人工鱼礁的总固体物质投放量为 1815m3。人工鱼礁于崇明岛陆上预制浇筑。鱼礁单体制作完成后由驳船运输至项目建设地点,在海上现场完成人工鱼礁组装与海上排布。人工鱼礁组装运用高压水枪喷灌法施工,即先运用水枪喷灌出坑洞,接着插入竖桩,然后在竖桩上架设横梁,最后将圆台扣架在横梁上。项目投资 2098.9 万元,总工期为 12 个月。二、工程分析施工期水下作业会扰动海底沉积物,导致表层沉积物的重新悬3浮,引起局部水体内悬浮物浓度上升。但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较小,施工期短,单位时间内悬浮物的产生量很小,悬浮泥沙在潮水作用下稀释,粗颗粒(粒径0.03mm)会逐渐
5、沉降落到海床上,细颗粒(粒径0.03mm)会随海水的流动继续向外输运扩散,只要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强度,工程不会对水质和沉积物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并随着施工期结束而结束。施工期的固体废物可分两类,一部分为礁体制造时产生的建设垃圾,另一部分为人工鱼礁制作、运输及投放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海上施工的生活垃圾严禁入海,应由施工单位集中收集,回港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可大大减少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时间短,范围小的特点,只要在施工期加强环境管理,固体废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的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施工船舶、施工机械等相关设备。工程施工机械中柴油发电机的影响范围最远为:在 55d
6、B 条件下为1950 m,施工船舶干扰半径为 430 m。由于工程施工海域远离常住居民区,再加上工程施工结束后该影响也随即消失,因此工程实施的声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内人工鱼礁打桩进滩涂,打桩过程对底栖生物产生较大一定的冲击力,导致底栖生物被掩埋或者翻出。然而,由于本项目规模较小,建设周期短,打桩范围小,因此礁体投放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是短期的和局部的。4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区内禁止捕捞等生产经营活动,因而施工期人工鱼礁投放过程中,施工作业不会存在干扰渔船生产作业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海域施工期间施工船舶对交通航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期间,进出施工水域的施工船只增多
7、,客观上增加航道船舶的航行与避让难度。同时施工区域远离航道,而且施工船舶属于小型船舶,因而对航道及通航船只的影响微乎其微。项目建设水域权属明晰,所在水域隶属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已经办理上海市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符合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 。该海域没有其他行业用海情况,与其他行业用海无冲突。建议补充长江口已实施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的效果情况。三、评价技术方法和路线1.评价范围报告表确定的海域评价范围:以工程中心点向东、西、南和北方各拓展 5 km,评价范围约 100 km2。2.评价重点本项目为人工鱼礁工程,依照建设项目的具体类型及其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8、评价内容为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3.评价等级5本建设项目人工鱼礁的总固体物质投放量为 1815m3,小于 0.5万 m3,因此本项目需编制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各评价指标的评价等级定为 3 级。建议补充确定评价等级的依据和说明。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报告表分析评价了工程所在海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和冲淤、水文动力、水环境质量现状、沉积物质量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等自然环境状况。根据现状环境评价结果可知,工程所在海域在低潮时,裸露在水面上的水边线高程约为 1.5 米左右;地层结构为一体,没有分层、没有障碍物,底质单一,为砂质;平均流速为 0.9m/s,落潮时最大超过 1.3m/
9、s,涨潮初期流速最小;调查水域 84%的调查站点水质较为清洁,而个别站点的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浮游植物共 4 门 45 种 ,生物密度均值为3.791105ind./m3,浮游动物共 5 类 20 种,生物密度均值为84.27mg/m3;2017 年 11 月调查到底栖生物 9 种、游泳生物 9 种,其中鱼类 5 种,虾蟹类 3 种,贝类 1 种,主要优势种为中国花鲈和棘头梅童鱼。五、环境影响分析预测1. 水文水动力环境当人工鱼礁投放后海区局部流场会发生一定变化,但由于人工礁体高度小、规模不大,人工礁体对海区水动力场的影响是微弱的,6只是改变局部海水流动。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10、,在人工鱼礁的迎流面和背流面分别产生上升流和背涡流,上升流和背涡流能促进上下层海水交换,加快营养物质循环速度,提高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另外,鱼礁的异质性物理结构会使鱼礁发挥诱鱼、集鱼效应,从而养护渔业资源。2. 对冲淤环境和沉积环境的影响人工礁体投放沉积至海底,增加了底层生境的异质性,礁体对局部海流具有一定阻滞作用,如在背涡流区,由于流速下降,会导致背流面悬浮沉降速度加快,并导致部分淤积;但由于项目建设位置处于外海区,此处水体含沙量较低,并由于礁体始终处于涨潮流和落潮流的作用,泥沙淤积量不大。综合来看,礁体对建设海域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有限,不会对冲淤和沉积环境造成较大影响。3
11、. 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投放的人工鱼礁在海域内形成了一种不同的、具有垂直结构的礁体结构,增加了鱼类生境的异质性。人工鱼礁对海洋生态的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1)增加水体域初级生产力 人工鱼礁礁体投放后,改变了局部的海流流向,对营养物质具有重新输移、分配作用,导致礁体周围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上升,从而增加礁体区水体初级生产力。2)提高附着生物丰度7投放的人工鱼礁为立体的混凝土模块,其礁体表面可为大型藻类(海带、紫菜等) 、贝类(牡蛎、红螺、贻贝)和藤壶提供附着附着空间,这些附着生物一方面可通过高密度的聚集生长,形成具有较高空间异质性的生物礁结构,支持着较高生物多样性的底栖动物群落,从而吸引着更多鱼类、虾类、
12、蟹类进入人工鱼礁内栖息、避难、索饵和繁殖。3)增殖生物种群、养护渔业资源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鱼礁已成为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增殖的重要途径。本项目通过投放大型的方形框架鱼礁单体,可有效限制和阻止底拖网作业,降低项目海域渔业生物的捕捞压力;同时,异质性的礁体结构提高幼鱼的摄食率和成活率,从而达到增殖渔业生物自然种群的效果。建议:补充施工期间对通航环境的影响分析。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根据工程分析内容,本项目可预见的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船舶碰撞引发的溢油风险和鱼礁不稳定风险。前者是施工过程中引起的突发或缓发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危害,后者是由于海洋自身条件对本项目造成的危害。七、环境保
13、护对策措施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礁体委托有资质单位制作,由该单位负责礁体制作流程每一个8环节的污染控制,并严格执行下列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处置,废水排入市政收集管网,在夜间避免进行制作以防影响周围居民生活。为防止船舶碰撞事故发生,施工及运输船舶均使用正规合法船舶,航行严格遵守海上安全交通法 ,建立详细的溢油应急计划。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严格执行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 ,含油污水定期排放至岸上或水上移动接收设施,不得排入海域。2. 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定期监测建设海域人工礁体的稳定性。严格管理浮标等设施,防止渔船进入礁体区发生碰撞事故。实施包括潜水、渔具、探渔
14、仪、侧扫声纳、标志放流、渔业生产统计在内的定期科学调查,对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实施定期监测与生态效果评价。及时更新鱼礁集鱼效果信息,以便安排后期增殖放流技术等工作。完善渔业环境监管机制。了解施工期和营运期防治污染措施的有效程度以及用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预测该区域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管理和人工鱼礁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八、评审结论1. 报告表编制质量9报告表编制规范,依据充分,评价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范围合理,采用的环境评价方法正确,技术路线合理;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对象界定较完整。工程概况和工程分析清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正确,海水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含渔业资源)调查站位
15、、调查要素基本符合要求,引用的资料来源清楚;水质环境和生物质量的分析评价内容完整。环境影响分析预测方法适宜,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针对性;提出的风险防范对策措施具有针对性。公众参与调查符合要求。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比较全面。2. 项目环境可行性评审组认为,拟建工程属于生态修复项目,有利于长江口水域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工程选址合理,符合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 。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集中在施工期,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措施的前提下,这些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随着施工期结束而结束。拟建工程将按照报告表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环境风险控制对策措施和其他相关保护措施的要求,实施环境保护,并按照环评报告表中的监测方案和计划,委托具有海洋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实施。综上,该项目用海面积小,总固体物质投放量少,施工期对海10洋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影响较小;运营期人工礁体可营造鱼类、藻类和贝类的栖息生境,修复近岸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九、报告表完善意见1.建议补充工程对保护区影响专项评价内容。2.根据专家和各部门代表提出的意见,完善环评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