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王大根2010 年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简称“课改” )推行八年,经多年大规模的培训,课改成就有目共睹。课改的重点之一是要求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设计课程和教学,更关注学生品质的发展,无疑十分重要。但在实施时遭遇困难,影响了课改的进程和质量。有人查阅了 100 位中学语文教师 1000 多个教案后的结论是: “三维目标普遍不能落实” !包括优秀教师也认为“说实话,我们不懂三维目标” !1也有专家认为三维目标存在“不科学之处”。2 看来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仍存在很大的困惑,有必要
2、深入研究。一、关于三维目标 略二、以往教学的局限课改八年,人们对三维目标的重要性已勿庸置疑。但为何不能很好地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呢?出现“知识与技能” 目标该“实”的不实,削弱或 “异化”了学科本体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出现无意义的讨论、游戏,游离于学生发展总目标之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则出现牵强附会、“贴标签” 或顾此失彼等现象。这除了教师贯用“教学目的” 和“重难点”把握教学,不习惯教学目标之外,另一原因与我们普通推行“单课时教学” 有关。(一)单课时教学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国内中小学教学通常是一课时教一个课题,完成一个作业,通过评价检验学习效果,形成了很强的“单课时意识” 。至今为
3、止,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乃至全国的优秀课评比,都关注教师把握一节课的教学能力。“课 ”是教学的基本单位,研究并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单课时教学” 的研究,并以此作为教学规范来考评教师,那么课改就难有实质性的改变。因为一节课能够完成、能评价的多是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则需要长期培养、熏陶、体验和积累而成。但是实际上在一节课中或无暇关注、或不可能实现,导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落空。所以要求教师树立更关注过程性和整体育人效应的“单元意识 ”,这是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的需要。因此,境外已鲜见单课时优秀教学案例的介绍了。2(二)传
4、统单元教学的局限性以往教材也有单元,是把同类内容编排在一起的“学科单元”。比如,语文中散文单元、记叙文单元等;物理中电的单元、力的单元等;美术铅笔淡彩单元、中国画花卉单元等,都是学习一组既相似又稍有不同或稍有递进的内容,目的是通过反复操练来获得并巩固某种知识和技能。然而其本质仍是单课时、传授性教学的组合。即使有些课题也需要多课时完成、有的课也有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由于不具备上述具“研究创造” 的性质和过程 ,也不可能实现较高水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所以本文认为,单课时教学容量有限,不可能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与“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 相联系、须采用多课时“单元化研究型学习”
5、 过程才能全面落实。三、单元化研究型教学(一)关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0其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围绕某一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去解释信息,师生共同参与知识建构和知识创生。而且认为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钟启泉教授指出:传统的学习观是让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知识建构 ,即主动的问题解决。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过程,从而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 三位一
6、体的过程。”11 可见,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希望由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关于单元化研究性教学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两类:学科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学科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加入人文性或科学性内容,但其目的仍是研究学科本体问题;项目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解决较复杂的社会性或科技类项目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自学科或现实生活,提出较高水平的三维目标和学习任务,需要经历具有“研究创作” 性质的过程。这种研究性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必须通过“单元化” 教学才能完成,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单元化研究性教学”。整合的目的是研究创造的性质和过程大作功夫1
7、首先,单课时很难有学生提出核心问题2 兴趣、动机3 活动性探究性学习需平台4 深度学习持续一段时间思考、解决同一主题问题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3为此,教师应改变原先“单课时意识” 及其一堂课的备课能力、讲授能力、示范能力和学业指导能力等,而树立“单元意识” ,掌握以后现代课程观为基础、以复杂系统为背景、以多课时教学为单位的“教学领导力”,包括复杂的单元教学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能力、动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的能力等。(三)单元化研究性教学的设计传统的备课,就是按教材和教参的要求做好上课的
8、准备,不强调教师的创造。而新课程则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其中经历了早先只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经验主义传统教学阶段,到运用各教育家从不同理论角度研发的教学模式的现代主义阶段,再走向目前提倡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强调教师灵活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模式之后的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后现代主义阶段。教学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在系统分析教学各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地规划、安排与决策。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已发生很大变化,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概念。如图所示,教师需要从地方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等)或社会热门话题中,寻找富
9、有人文性或科技性的研究课题;按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三维目标,策划相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运用学习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游戏规则”(评价指标);提出 “行动口号”激励士气;拟定 “单元问题(往往涉及某种价值观念)”12深化思维;组织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并为小组命名,4增强凝聚力等等,总之,充分利用并优化各种教学要素和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有效的单元教学方案。 (四)单元化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相比原先单课时教学的封闭系统、简单结构和累积变革等特征,“单元化研究性教学” 受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具有小威廉姆多尔(William E. Doll)所说的“4R”特征13,是动态的开放系统,具有适量的不确定性、异常性、
10、无效性、模糊性、不平衡性、耗散性与生动的经验(丰富性,richness)。在师生与环境的对话、人际对话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内部的转型和更新。所以,“单元化研究性教学” 的实施是师生共同不断反思(形成性评价)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无固定起止,每个终点都是一个新起点,每个起点都是从先前的终点中浮现(回归性,recursion)。由于探索的是学科或社会话题,要把课程与其产生或赖以存在的背景相连,考查其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使课程具有教育和文化双重意义(关联性,relation)。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致力于打造心心相印的“教学共同体”,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11、不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深化研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课题,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这并非单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是对未知领域的开创与探索,需要从组合的角度界定严密性解释性和不确定性组合(严密性,rigor),常会出现始料不及的问题或新的灵感,需要教师在问题诊断和教学设计处方之间的持续互动,即教学设计将嵌入教学过程,呈现出“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特征” 。14最终的研究成果将以视觉化的形式(展板、模型、视频、网页等)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研究报告进行反思和总结(发展性评价)等等。显然,这样的学习活动运用了自主、合作和研究性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学到活的知识和技能,在遭遇挫折、克服困难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应
12、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体验,从而全面实现三维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全面理解新课程,积极学习、掌握“单元化研究性教学”及其背后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由传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向更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的“教学领导力”转型。四、结语综上所述,单课时教学不可能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课程目标问题,或仅仅比“双基” 多了几项要求,而是课程观的重大改变。当我们把三维目标和开发“校本课程” 、“学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发展性评价 ”等课改要求联系起来,就能明白新课程的框架结构和内在联系。5它借鉴了后现代课程理念,倡导建构主义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13、,并以“单元化研究性教学”形式,才能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5注释: 王大根(1951-),男,浙江绍兴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课题组核心成员;上海市初中美术教材主编;第一期、第二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美术名师培养基地导师。1 张悦群三维目标尴尬处境的归因探析J南京:江苏教育研究2009(1)P30-342 常锐伦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J南京:中国美术教育2005(6)P7-83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P.8984 左藤正夫著,钟
14、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P2495 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P339-3466 笔者认为,艺术创作也包含研究的性质和相似的过程;而研究也是一种创造。7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P4988 心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P1217 9 哲学大词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P62010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 ”实施指南(试行稿)S200111 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新版)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P48712 即英特尔未来教育中的“基本问题” ,也类似于“先行组织者”、Big Idea 等。13 美 小威廉姆E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P248-261614 美 罗伯特D 坦尼森等著,任友群等译,高文审校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 1 册理论 研究 模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458471 页。1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作者: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王大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