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53944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陈 键(大连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 大连)摘要:从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实际出发,基于现代创新理论和科技创新活动规律,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了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两个维度,涵盖 9 个层次、33 项指标。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采用逐级加权求和法对 38 所“985 工程” 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获得了每所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及排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

2、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科研活动的主力军,也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完善的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价与分析,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提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1。伴随时代的发展变化,创新理论不断被完善,先后经历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国家创新系统等不同发展阶段。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指人的思维及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

3、、具有区别于前人或超越自身的途径和方法;创新不仅是一个发明发现的过程,更是一种改进及再创造的过程;创新由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和合作创新组成;创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含组织的、管理的、市场的创新 2。本研究主要探讨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现代科技创新理论同样适用于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而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体现于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能力。本研究认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指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科技资源,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等科研过程,创造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形成科研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4、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大学科研绩效、学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制度创新能力的重要尺度。(二)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基于现代创新理论和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结合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特点,本研究认为,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活动是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也是从科技资源投入到科技成果产出的动态过程。科技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科技创新实力的体现,从科技创新活动过程出发,认为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反映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科技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投入,是

5、有效完成科研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体现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因此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由人力资源、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4 要素构成。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是衡量论文产出、专利、科技奖励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是科技创新成果和学术影响力的体现,因此,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由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科技奖励、成果转化、论文质量 5 要素构成。(三)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其科技创新活动水平的依据,包含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两部分。指标选取建立在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各构成要素基础上,所选指标要全面涵盖人力资源、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科

6、技奖励、成果转化、论文质量 9 个层次,同时,需要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3,借鉴国内权威文献所选取的指标,初步海选出大量指标,并运用定性的指标筛选方法,精选出在权威文献中出现频率高的优势指标,删除与科技创新能力内涵弱相关且关键信息含量低的指标,并通过定量的变异系数法,选出变异系数大、鉴别力强的指标,确保所选指标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内涵。赋予指标权重是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每位专家给出的权重结果,进而求出 10 位专家权重的平均值,并对所有指标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权重体现了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

7、便于科学、有效地评价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基于对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本研究建立了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涵盖 9 个层次、33 项指标,并为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如表 1 所示:表 1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X1 两院院士(人)(0.056)X2 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0.032)X3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人)(0.025)X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0.015)X5 国家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个)(0.010)人力资源(0.107)X6 研究与发展

8、人员(人)(0.006)科技创新投入能力(0.450)X7 国家重点学科(个)(0.034)X8 国家重点实验室(个)(0.032)X9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个)(0.017)X10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个)(0.028)X11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个)(0.014)科研平台(0.105)X12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个)(0.009)X13 “973”计划项目(0.023)X14 “863”计划项目(0.025)X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0.012)科研项目(0.079)X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0.008)X17 科研活动经费拨入(千元) (0.016)科研经费(0.09

9、1) X18 科研课题经费拨入 (千元) (0.021)X19 Nature & Science 收录论文(篇)(0.043)X20 SCI 收录论文(篇)(0.032)X21 ESI 收录论文(篇)(0.021)科技论文(0.102)X22 SSCI 收录论文(篇)(0.016)X23 发明专利授权(项)(0.036)发明专利(0.084) X24 发明专利申请(项)(0.007)X25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0.226)科技奖励(0.225) X26 社会科学贡献奖(项)(0.065)X27 发明专利出售(项)(0.019)X28 科技成果鉴定(项) (0.013)成果转化(0.095)X

10、29 技术转让收入(千元)(0.018)X30 Nature & Science 收录论文被引频次(0.053)X31 SCI 收录论文被引频次(0.025)X32 ESI 收录论文被引频次(0.022)科技创新产出能力(0.550)论文质量(0.112)X33 SSCI 收录论文被引频次(0.021)(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本研究所建立的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如下特点和优势:1.本套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指标科学、全面,由基础性指标和优势指标组成,既能体现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基础竞争力,又能突出其科技创新的竞争优势。基础性指标能够反映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活动

11、的基础资源投入,体现于科研人员、科研项目投入等方面,由“研究与发展人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指标表示,优势指标代表着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体现研究型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如“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科学技术奖” 、 “SCI 收录论文”等,并且指标体系以优势指标为构成主体。2.大部分指标来源于国内权威文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出现频率高,针对性强,有较高的认可度。从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特点及规律出发,选取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发明专利授权” 、 “Nature & Science 收录论文” 等反映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2、、 “国家自然科学奖” 、 “国家技术发明奖 ”合并成“国家科学技术奖 ”,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加入“论文质量 ”,进一步反映了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影响力。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筛选方法。运用主观判断和变异系数法,对大量指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筛选,选取能够体现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特点的优势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突出不同指标的重要性,确保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 4.妥善处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合理分配指标数量。既选取“两院院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 “SCI 收录论文被引频次” 等重要理工类指标,又采用“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

13、“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SSCI 收录论文被引频次”等重要人文社科类指标,保证公平、合理地评价不同类型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5.利于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本套指标体系解决了指标定量化难的问题,各项指标均可量化,数据均已获得,并经过标准化处理,排除了单位不一致及数量级差异的干扰,确保了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二.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增强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导向性、可比性原则。评价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有助于学校明确自身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完善科研战略,逐步提

14、升科技创新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教育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为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科研资金及政策支持,及时公开科研信息,增进社会对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了解。我国“985 工程 ”研究型大学科研人力资源实力雄厚,科研平台优越,科技论文产出率高,学术影响力大,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充分体现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活动特点及科技创新水平。因此,选取“985 工程” 研究型大学为评价对象。由于国防科技大学的原始数据不全面,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不将其列为评价对象,只研究 38 所“985 工程 ”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情况。(一)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地评价大学科技创新能

15、力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选择评价模型时应遵循理论上可行、方法上简单实用的原则 4。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逐级加权法、最大方差法、模糊评价法等,对比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劣势,本研究采用逐级加权法,有助于获得科学、客观、可信的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首先,应用最大值转化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式: Yij=Xij / Ximax (1)其次,进行逐级加权求和,各项二级指标逐级加权求和的公式:Bhi= mhijChij (2) hiBhi 表示通过合成得到的二级指标指数,m hij 表示各三级指标权重, Chij 表示各三级指标指数。对各项一级指标进行逐级加权求和,公式:A

16、i= nhiBhi (3) Ai 表示通过合成得到的一级指标指数,n hi 表示各二级指标权重,B hi 表示各二级指标数。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逐级加权求和,公式:T= piAi (4)T 表示科技创新能力总得分,p i 表示各一级指标权重, Ai 表示各一级指标指数。(二)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开展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提高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贯穿于科研活动的投入产出全过程,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因此,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就是对科技创新投入能力评价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评价的综合。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计算公式如

17、下: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得分为:各二级指标指数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公式: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人力资源0.107+ 科研平台0.105+ 科研项目0.079+ 科研经费 0.091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得分为:各二级指标指数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公式:科技创新产出能力=科技论文0.102+ 发明专利0.084+ 科技奖励0.225+ 成果转化 0.095+论文质量 0.112科技创新能力得分为:各一级指标指数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计算公式: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0.450+ 科技创新产出能力 0.550本研究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多数指标采用 2011 年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 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5

18、、 “985 工程” 大学官网、教育部网站等,各项指标均已经过标准化处理。以 38 所“985 工程” 研究型大学的各项指标指数为分析数据,依据上述科技创新能力各级指标的计算公式,可得出各项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得分,进而获得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及排名,如表 2 所示:表 2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及排名研究型大学 科技创新能力 排名北京大学 0.0458 2清华大学 0.0574 1复旦大学 0.0356 4浙江大学 0.0285 5上海交通大学 0.0404 3南京大学 0.0192 6中山大学 0.0144 9武汉大学 0.0127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0.0168 7吉林大学

19、0.0109 15华中科技大学 0.0122 12四川大学 0.0147 8中国人民大学 0.0081 22山东大学 0.0121 13南开大学 0.0103 17中南大学 0.0107 16北京师范大学 0.0081 21哈尔滨工业大学 0.0115 14西安交通大学 0.0125 11厦门大学 0.0088 19同济大学 0.0096 18东南大学 0.0074 24天津大学 0.0077 2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0.0071 26大连理工大学 0.0087 20华东师范大学 0.0060 27中国农业大学 0.0071 25华南理工大学 0.0060 28兰州大学 0.0046 34西北工

20、业大学 0.0047 33湖南大学 0.0052 31北京理工大学 0.0041 35重庆大学 0.0050 32东北大学 0.0053 30中国海洋大学 0.0053 29电子科技大学 0.0035 36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0.0032 37中央民族大学 0.0009 38分析表 2 可知,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前三位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所院校拥有众多高层次创新型科研人才,科研平台优越,高水平科技论文产出率高,在“ 发明专利授权 ”和“国家科学技术奖”方面表现优异,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优势明显,与学校较强的科研综合实力和国家、地区科技政策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科技创新

21、能力位于 4-10 位的大学依次是: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从指标原始数据可知,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 两院院士 ”分别为 35 人、 27 人,其“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分别为 43 人、17 人,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数量多,创新能力较强。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的“ 国家重点学科 ”分别为 48 个、65 个、46 个,重点学科数量多,学科理论根基扎实,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强。科技创新能力位于 11-20 位的大学依次是: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这

22、10 所大学的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发展均衡,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上等水平。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SCI 收录论文”分别为 26028 篇、24094 篇、20213 篇(1945-2012) ,排名处于前列,表明学校基础学科建设成效明显,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强;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大连理工大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 分别为 17 项、18项、11 项(2009-2011) ,表明三所大学在国家级前沿科技领域科研实力深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社会贡献突出;厦门大学、同济大学的“Nature & Science收录论文被引频次” 分别为 1018 次、363 次,体现

23、学校自然科学类高级别学术论文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科技创新能力位于 21-30 位的大学依次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这些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下等水平,科技创新投入能力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有待提高, “人力资源” 、 “科研平台”、 “科技奖励”所涵盖的重要指标不具有竞争优势。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科技创新的特点,深入挖掘科研优势,注重创新型科研人员的开发与引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率及转化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位于 31-38 位的大学依次是:湖南大学、重庆

24、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这 8 所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落后,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产出成果较少。因此,应该结合学校学科特色、科研发展战略、区域经济条件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积极申请国家级科技课题,提高科技论文质量,推动产学研合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高科技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结论本研究基于现代创新理论和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结合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特点,并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科学、客观、全面地建立了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投入能力

25、和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两个维度,涵盖人力资源、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科技奖励、成果转化、论文质量 9 个层次,囊括 33 项基础指标和优势指标。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应用逐级加权求和法对 38 所“985 工程” 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获得每所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及排名,并结合学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及所处内外部的科研环境,对评价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本研究的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有助于研究型大学明确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所处生态位,及时调整科研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也为教育部门科学制定科技政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26、。参考文献:1约瑟夫A熊彼特.财富增长论:经济发展理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2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55-59.3卢方元,张利平.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5):51-53.4Debaorahk. Padgett. Qualitative Methods in Social Work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Reward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1 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作者信息:陈键(1988-) ,男,辽宁省辽阳市人,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大学智力资本等研究,电子邮箱:,联系电话:15942609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