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59013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为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山东省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 年) 山东省煤炭行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充分 发挥学校在煤炭行 业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优势,提升学校服务山东省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 党的十九大精神,落 实新发展理念,抢抓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战略机遇,立足学校煤炭相关专业特色优势,以服 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以学科建设为 基础,以人才 队伍为保障,以技术服务为载体,助力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煤炭经济效益提升、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为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做出贡献。二、主要目标到 2022 年,紧密结合煤炭行业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需求,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创新要素支撑体系,助力煤炭工 业持续健康 发展。到 2028 年,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以煤炭为主要特色的学科 专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围绕煤炭行业发展的科技研发能力显著增强,产出一批助推煤炭行 业转型升级 、科学 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形成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效体制机制,服 务煤炭行业经济可持

3、 续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围绕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规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聚焦煤炭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为煤炭行业输送新旧动能转换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依托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 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坚持项目驱动、技 术先行,围绕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智能开采、绿色开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煤矿装备机械化、

4、自动化,煤矿大数据、信息化,煤化工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开展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助力山东抢占世界煤炭科技制高点。(三)提高智力保障水平围绕山东省煤炭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煤 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 实验室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为煤炭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和培训服务, 满足山东省煤炭行 业新旧动能转换员工知识更新的需要。引育专业化高水平人才,整合校内外 专家资源,加 强智库建 设,为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保障。(四)紧密与重点煤炭企业合作充分依托学校煤炭相关专业优势特色, 紧密对接重点煤炭企 业发展需求, 进一步巩固与山东能源集团、兖矿集团等山东省重点煤炭企 业的合作,拓展

5、与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等为代表的煤炭中央企业的联系,增 强学校服务 重点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和水平。三、重点行动(一)构建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人才培养体系1.调整学科专业针对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申 报机器人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应急管理工程、煤矿智能开采等本科专业 或专业方向,通 过调整或增设专业 方向对现有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在现有相关本科专业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设置煤炭行业急需的专业课程。以涉煤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 专业群为依托, 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适应煤炭行业需求、热爱煤炭事业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

6、才。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等)2.创新培养模式对接煤炭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深入 实施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涉煤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投身煤炭事 业的热情。 强化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等已通 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完善煤炭行 业产学研协 同育人机制, 发挥产业教授、企业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开展研究生分 类培养,以知 识更新、学术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提高学术型研究生质量;以知识运用、解决 实际问题和职业胜 任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提升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 (责任单位:教务处 、研究生院等)(二)夯实服务煤炭行业新旧

7、动能转换的科技支撑体系1.绿色开采技术不断加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的前沿研究, 为煤炭企业绿色开采提供理 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保水开采、洁净开采、充填开采、煤矸石回填和处理等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并进行技术推广,助力实现煤炭行 业的高产、高效、安全,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责任单位:科研处、矿业学院等)2.煤矿采空区(塌陷区)治理技术依托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煤 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 实验室、山 东省矿山空区治理与环境保护协调创新中心, 围绕充填材料及工艺设备 、空区精确探 测与破坏机理,采空地层稳定与地表变形机理和塌陷预警及防治、采空区 综合治理

8、及工程建 设适宜性评价、建筑垃圾及其他工业固废在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塌陷地复 垦及生 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着力构建矿山空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采煤塌陷地大型工程建设 技术体系,充分运用 农业复垦、生态复垦、产业复垦等治理模式,建设采煤塌陷区地上大型工程建 设 示范基地以及沉陷土地综合利用示范园区,为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 单位:科研处、泰安校区、矿业学院、地科学院、化工学院等)3.“三下”特殊开采技术依托采矿工程研究院,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沉陷 规律,以及 满足路桥下、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所需的合理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拓展沉降控制理论和

9、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 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 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 、工 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矿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建筑物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 (责任单位:科研处、泰安校区、矿业学院、土建学院、化工学院等)4.矿井深部开采灾害治理依托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 矿山顶板事故防治技 术科技研发平台,研究深部矿井及衰老矿井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构建冲 击地压监测预 警与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新体系,研 发水压致裂、

10、大直径钻孔卸压成套技 术;研究深部复合灾害发 生与防控机理,建立深部复 杂水文地质矿井突水危险源辨识模型,研发矿 井出水封堵技术与工艺;研究深部 矿井换热采热技术与装备,研究温度作用下巷道支护体长期服役工程可靠性,研 发深部高温岩体梯度降温原理与 综合技术。 针对深部煤矿面临高地压、高承压水、高温的不利开采条件,重点解决深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水害防治、热害防治技术,保障深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责任单位:科研 处、矿业学院、地科学院、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等)5.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依托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山 东省矿山物 联网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整合采矿、机械、自动化、大数据和人

11、工智能等学科科研力量,围绕无人工作面,加快开展智能机器人研发,全面推进“ 以机代人”“以机 换人”,推进由“ 人力驱动”向 “科技驱动”转型;开展实时获取和更新采掘工艺数据的技术研究,包括地 质条件、煤岩 变化、设备方位、开采工序等;开展根据开采条件 变化自动调控采掘过程的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开采环境可视化技术研究。实现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采掘环境的智能感知、采掘装备的智能调控、采掘作业的自主导航,由采掘装备自动、独立完成采掘作业过程的智能化开采。 (责任单位:科研处、 矿业 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机电学院等)6.矿山粉尘治理技术依托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2、开展 矿 井采掘工作面防尘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粉尘治理技术研究,包括煤 层结构与煤尘的基本微观性 质、射流 雾化及喷雾降尘的基础理论、厚煤层组合式注水技术及工艺、薄煤 层开采工作面防尘技术及工 艺、 综掘工作面防尘技术及工艺、综采(放) 工作面防尘 技术及工艺等, 为减少粉尘污染、减少粉尘爆炸事故、改善井下环境状况和保障煤矿工人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责任 单位:科研处、 矿业学院等)7.矿山安全预警技术依托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围绕“ 互联网+”和“AI+”在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突破“ 监察信息 实时高速处理网关、典型违章行为自动识别量化评判、高可靠高性能煤矿安全

13、管控云平台架构”三大关键技术,制定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分级管控等标准体系,研发“互联网+” 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等系统,打破智慧矿山各平台间的数据壁垒,加 强智慧矿山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分析,利用机器学习分析各数据 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面向地方与国家煤矿安全风险管控融合的云平台,提升煤矿安全监管 监察分级管控的可信性、智能性、精准性和 协同性,助推新一代矿山安全信息技术发展。 (责任单位:科研 处、 矿业学院、计算机学院等)8.智能矿山信息技术依托山东省智慧矿山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山 东省矿山物 联网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开展智能矿山信息技术研究,实现矿 山信息技术智能化,保障 矿 山生产安全。包括:基

14、于数据融合的煤矿典型动力灾害多元信息挖掘分析技术、数字 矿山关键技术 及应用、基于三 维 GIS 的矿山装备远程可视化控制系统研究;煤矿井下设备综合监控系统及设备研发, 实现井下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检测及其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保障设备可靠性、安全性、高效 节能;煤岩声发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岩破裂所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实现对 采场动力灾害的预测预报;煤 矿井下流体管路实时监测系统,研究能 够实现动态监测、实时显示、欠压报警、迅速判断故障的管路检测系统,保证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矿井水害自动监测报警系统、矿用本安型 压力测量仪、 矿井粉尘浓 度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基于 GIS 的接地线安全监控系统及变电

15、站综合预警系统等。 (责任单位:科研 处、 矿业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等)9.高端煤矿装备制造依托山东省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山 东省矿山辅助运 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 东省采掘机械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 东省高校矿山机电技术与装 备重点实验室、山 东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主要研究包括:煤 矿无人化、智能化开采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提升煤炭开采装备水平,助推装 备制造升级;煤矿井下运输 系统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和井下弯曲带式运输提升技术与装备研究,为煤矿井下提供复杂工况成套装备,开展矿山设备检测监控、矿山

16、 环保与安全技术、 矿山设备虚 拟样机技术研究;矿山动力机械振动及噪声控制技术研究,为加快发展 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安全、高效、环保型现代化矿井的建设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责任单位:科研处 、机 电学院等)10.煤炭深加工(高端煤化工)、 洁净煤加工技术依托山东省高校微结晶强化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山 东省煤制甲醇催化 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低碳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要研究包括:煤化工技 术、化工分离工程及 设备、高分子及精细化工、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等;煤的加工、定向转化与洁净 利用;环境与矿物材料、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矿物浮选的工艺与理论研究,浮 选新药剂的合成及作用机理研究;重 选工艺

17、与设备, 矿井煤质技术管理;煤转化及煤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煤非燃料利用研究、介孔材料合成利用研究、新型煤基材料合成与利用研究、矿物资 源综合利用研究、超 纯煤制备 技术研究和煤温和液化研究;矿物(煤)分选理论与工艺研究、新型浮选药剂 和浮选设备研究、尾 矿干排工 艺研究以及微细粒尾矿高效浓缩脱水。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系列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服务于山东省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 (责任单位:科研 处、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等)11.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依托山东省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 东省岩土与 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 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高校重点实验室、地下工程高校重点 实

18、验室等研 发平台,主要研究包括:基于先 进实验仪器设备开展的软岩物理力学特性、岩体 结构面剪切渗流力学特性等 试验研究;地应力现场量测, 围岩松动圈及其发展演化的现场观测,围岩压力、多点位移、收敛变形、锚杆(锚索)受力、支架受力等 矿山压力观测;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巷道围岩稳定性或变形破坏预测理论研究,软岩工程支护失效机理研究;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过程、支 护 效果评价的真三轴大型相似模拟试验研究;岩体分级标准、巷道稳定性判据研究;基于微孔隙、微裂隙注浆理论的围岩改性、堵水技术与新型材料;基于增阻大变形锚杆(锚索)、模袋拱架、钢拱架、抗底臌装置等新型支护产品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19、 实现软岩巷道支护的完 备技术, 为煤炭系统软岩治理提供支持。 (责任单位:科研处、土建学院等)12.凿岩爆破与井巷快速掘进新技术依托地下工程研究院、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安全 监测监控及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包括:大断面井巷工程掏槽爆破技术、井巷光面爆破与快速掘进成套技术、井巷定向断裂成缝爆破技术、井下超深孔综合性控制爆破、露天采掘控制爆破、井下采煤微差爆破、煤层深孔预裂爆破增透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矿山爆破岩石的动力学特性、破碎效果评价与控制,爆破灾害(空气冲击波、飞石和地震波)动态响应 、危害定量 评估、预测与控制方法;矿山建筑物(烟囱、煤仓、水塔、运输皮带走廊、大跨车间等)

20、爆破拆除技 术;岩巷直眼掏槽的快速 凿岩钻车、气液 联动凿岩台车、矿用气动锚杆锚索凿岩机及配套钎具的成套技术研制与应用。 实现凿 岩爆破与井巷快速掘进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煤矿巷道开拓效率。 (责任单位:科研处、土建学院等)13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依托山东矿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研究基地和山东省矿区和谐发展强化建设研究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运行模式,能源管理方法、能源管理体系、节能技术管理、能耗成本控制,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煤炭成本管理、材料管理绩效考核、煤炭企业材料定额及物资管理全过程控制,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生态文明煤矿及资源利用规划研究、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煤炭物

21、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实现山东矿区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责任单位:科研处、经管学院等)(三)完善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智力保障体系1.建设行业特色智库结合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求, 实施“ 山海英才工程”,引进一批煤炭领域以“两院院士”“千人计划”“ 长江学者” “泰山学者”为代表的具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实施“菁英计划”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营造使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脱 颖而出的氛围和环境,促进青年技术骨干成长,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青年煤炭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学校煤炭领域的专家资源优势,整合国内外煤炭行 业专家力量,创新组织形式,打造优

22、势明显、特色鲜明、目标明确的人才智库,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强智库交流对接平台建设,为政府、煤炭企业提质增效提供高质量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 (责任单 位:人才工作办公室、科研 处、各学院)2.拓展继续教育培训根据国家煤炭行业发展要求和山东省煤炭企业发展趋势,积极对接煤炭生产及安全监管等政府主管部门、煤炭企业及其他涉煤企 业对人才培训的新需求,整合学校各类培训资源,合理设置培训模块,开展涉煤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 术、新方法、新思想方面的培训,推动煤炭行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经济新常态,服务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持续推进奠定基础。 (责任 单

23、位:继续教育学院、各学院)(四)提升服务重点煤炭企业新旧动能转换水平1.服务山东能源集团“3+5” 发展战略。充分依托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山东能源集团改造提升煤炭、煤电、煤化工“ 三大传统产业”,培育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 现代物流贸易、 现代金融服务“五大新兴产业” 发 展目标,夯实学科支撑, 强化技 术引领,努力推 动煤炭绿色高效开采,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高端装 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现代物流贸易产业不断壮大,现代金融服务产业 高效规范。 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方面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完善与山东能源集团的人才

24、交流模式,不断 强化在干部交流、学历教育、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加快相关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必要人才支持。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学生工作处、技术转移管理处、各学院)2.服务兖矿集团“3+3” 发展模式。围绕兖矿集团推动煤炭开采、煤炭 转化和装备制造三个传统动 能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人工智能、数据信息和新型能源三个新兴动能迅速崛起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 积极筹措资源,汇聚力量,提供支持。助力推动煤炭利用“ 安全绿色智能”,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示范矿井建设;助力推动煤炭转化“高端精 细集群” ,促进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推动装备制造“高优先进智能”,提升核

25、心竞争力;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开放融合”, 协同做好智慧型矿山、智慧型化工、智慧型制造、智慧型金融等产业;促进数据信息“资源集成共享”, 协同做好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促进新型能源“前瞻绿色再生”,共同致力生物 质能、氢能、太阳能等循 环经济领 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发挥好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与企业协 同发展,助力 兖矿集团形成快速崛起、优势彰显的现代产业集群。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 处、学生工作处、技 术转移管理处、各学院)3.加强与国内重点煤炭企业及省内地方煤炭企业联系合作。进一步强化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集 团、中煤科工集团等大型央企和同煤集团、冀中能源

26、集团等省外重点国有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把握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利用青岛国际港口城市区位优势,凝练学校学科优势和人才 优势,与相关企 业深入融合,着力推进企业产业链国际延伸,企业价值链高端提升,助力打造具国 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 继续加 强与济宁矿业集团等地方煤炭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紧密对接,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等支持。 (责任单 位: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学生工作处、技 术转移管理处、各学院)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 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

27、主要 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主要 职责是对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行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统 筹协调。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 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合作发展处,承担领导小组日常综合协调工作。(二)加强理论研究依托新旧动能转换研究中心,加 强与煤炭行业集团所属的 创新中心、研究中心交流合作,凝聚校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发挥人才和智力 优势, 坚持问题导向,紧贴煤炭行业产业需求,运用大数据分析和现代信息系统,加强煤炭行 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相关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和行动方案。(三)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学校各类媒体平台的作用, 设立服务煤炭新旧动能转换 重大工程宣传专栏,介 绍学校相关政策

28、,交流各单位服务举措,表彰工作先进典型,为推进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营造良好的氛围。(四)加强监督考核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 任务,加 强监督考核,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切实提升学校服务煤炭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的质量和效率。附件: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件:山东科技大学服务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罗公利副组长:尹 华 王少鹏 周东华 姚庆国 曾庆良成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 伟 王以功 尹增德 孙鹤汀 李 平 李克周吴正龙 侯贵生 诸葛福民 曹茂永 程卫民 樊铭渠领导小组下设工作推进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合作发展处,吴正龙兼任办公室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