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饕餮是一种贪吃的野兽,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以言报更也。”宋代金石学家将青铜器上表现了各种野兽及其头部的纹饰统称为饕餮纹。实际上它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抽象的手法,形成幻想中的怪兽,给人以神秘威严之感。最具特点的是兽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青铜器上的此类纹饰有多种组合,有的有首有身,有的有首无身,还有的无目有身等,这显然与古史记载的所谓“有首无身”的饕餮不符,所以我们觉得称为“兽面纹”更贴切,因为它指出了这种纹饰的构图形式。(图一)图一兽面纹的基本构图 商周时期,兽面纹神态生动,形状复杂多变,或似鹰、似凤,或像牛、像羊、像虎;或抽象,或写实,或简约,或粗犷,或变形,或分解。但是它的基本构图是以鼻梁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着角、目、口、耳等,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子,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式的没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兽面纹都是按照这一布局设计的,只有表现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