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文****钱 文档编号:66507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PTX 页数:198 大小:96.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构成》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平面构成》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平面构成》教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平面构成》教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平面构成》教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平 面 构 成,课 程 内 容一、形态的创造与构成(徒手绘制) 1 工具与工具的轨迹 2 点 3 线 4 肌理 5 点、线、肌理的 运 用 6 图底关系 7 面 8 点线面形态的综合表现 9 图片切割二、形的再创造(电脑制作) 1 再造点、线 2 图底练习 3 骨格练习 4 点、线、面的简单应用,三、文本整合(摄影形式) 1 排版练习 2 摄影捕捉生活中的点、线、面 3 文本 整合,概述 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从设计基础学的角度上说,就是“二维设计基础”。主要解决“平面”的造型问题。 “二维设计基础”主要概括了原来的“三大构成”教学中“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一些相关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

2、,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补充与知识更新。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与创造的能力。通过对相应意义上的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理解,并在二维平面的区域内解决诸如形态、肌理、节奏、面积、空间等问题。通过对不同的抽象元素组合与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了解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在图形创造的同时,赋予图形情趣、生命与寓意的途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按“二维”即“平面”的概念来圈定知识范围,在”二维”的范围中还包含有具象形态这一部分的内容,而在这个课程中,我们暂不讨论这些自然、具象形态范围的问题。 在“二维设计基础”中,首先要谈的是二维形态中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称之为的点、线、面以及与它们密切

3、相关的肌理和色彩。可以这么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由相对的点、线、面组织而成的,但往往这些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空间、面积关系,材质、肌理关系,色彩与色调直接影响着一幅图形的好与坏,所有的这些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二维设计基础课程是对设计共通基础的一种学习,但基础又应该是为未来的设计所用的。,在课程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个练习都是力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所需的知识,尤其是对造型方法的学习,对设计审美理念的培养。因此,这些不同的练习也都只是学习力法的过程,而非最终目的。方法,是相对的准则,不是一成不变、机械死板的规律。所以,“活学”是学习的灵魂,活学就是理解,就是融会贯通,就是“知其

4、然,知其所以然”。 在本课程所设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与手段对二维的形态要素进行学习。 首先,是“徒手”的练习,这是最直接、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方法。很自然,可以是从铅笔入手,HB、2B、4B、6B,可以是钢笔、毛笔;也可以用树枝、石头、纸板、手指;总之,凡是可能留下行为轨迹的“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徒手练习用的工具。 其次,是对电脑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表现工具。与“徒手”的工具相比较,它更具“现代”成分,但相对也更加理性与“冷漠”。,除了以上的二种工具外,数码相机已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这也是一个能被我们所利用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点、线、面、

5、肌理、色彩的精彩画面,假如我们没有一双关注生活的敏锐眼睛,我们可能会变得“视而不见”。数码相机能够帮助我们记录生活的精彩,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在今天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发掘那些具有潜在的形式美,这也是我们课程的要求之一,这种对“慧眼”的培养,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二维设计基础,是基础、是理念、是方法。但应该说,这是一种在大的准则下相对的方法。艺术的结果往往有别于数学的公式,我们常常在寻求1+l未必等于2的新的答案。因此,在学习准则与方法的同时,时刻以创新的精神去要求自己,这才是正确的理念与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形态的创造与构成(黑白徒手练习)

6、1、工具与工具的轨迹 谈到造型的表现,就涉及到表现工具问题。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工具的概念与范围已大大地向前迈了一步。可以说,从传统的工具到现代的工具,包罗万象,为我们的造型表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对于一个从事图形创造的人来说,工具有什么样的范围,在二维设计中谈论工具,又有哪些工具可为我们所用呢?可以这么说“不择手段”应该是我们的创作理念。因此,任何现成的“工具”,甚至不是工具的“工具”,凡是能够在纸上,或者说是在“画面”上(因为我们的创作行为未必全是在纸上)产生形态的行为轨迹的物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创作工具。这是我们对待创作应该采取的一种开放的态度。,再进一步,我们可以把工具大

7、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从商店买到的工具,也就是从真正意义上,人们所认为“工具”的工具; 另一类则可笼统地称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制造”的工具,包括那些只是为了某种效果与目的而临时使用的“工具”。 在第一类工具中,我们又可以大致分出两种不同的种类来,一方面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再就是一些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现代化”工具。前者包括大家熟悉的如:铅笔、钢笔、毛笔、木炭条、炭精条、色粉条、麦克笔、油画笔、油画棒等不同的常规工具,而后者有如: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等一系列随着时代发展被发明并不断地更新的现代工具。在自己可以创造的工具中,变数与机动性是很大的,往往取决于我们实

8、际的创作需求。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使用一次性筷子,被折断后蘸上墨汁,便可以画出具有特殊效果的线条;一小块瓦楞纸、一段麻绳、一节树枝、甚至我们的手指,都可能为我们的画面营造不同效果的轨迹。,因此,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开发新的工具、新的表现方法咸了我们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对新工具、新的表现手法的开发,为我们在艺术表现的开拓上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 关于表现方法与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设计教学中,往往在表现方法与手段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仅反映在对待工具的认识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反映在表现手段上的单一。就“徒手”表现的概念而论,表现方法与手段往往停留在以“

9、绘”为主的层次上。而从造型表现的实质来看,我们的表现思路、方法、手段都应该更加宽阔。“绘”可能只是许多手段中的一种,除此之外,如拓、印、贴、剪、刻等不同的手段都应该在我们的造型表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即使是停留在某一种单纯的工具上,拿铅笔而言,对不同软硬的铅芯的选择、不同的握笔方法、不同的落笔行为都会派生出不同的结果,这一点,正是我们平日的基础训练中需要认真探索的。当我们对不同工具、不同表现手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需要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获得宽广的表现与施展空间。,不同工具,不同表现手法,对我们的造型创作有重要意义。,不同工具,各种工具的表现手法,2点(1) 点的概念 点,是视觉元素中最基本的元

10、素之一。 点是相对的,它与周边的物件、环境相比较而存在。同一个物体,在一种情境中可以是一个点,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一个面。比如说,在茫茫大海中的地平线卜,一艘巨轮也只能是一个“点”的概念。而当我们在码头上面对同一艘巨轮时,它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面”。在这个充满相对论概念的世界中,一切都存在着变数。(2) 点的特征 点,除了大小的概念外,还有其形态上的特征。我们说,点的形态也是相对的,从大的概念可以分为几何形态与自然形态两大类。在几何形态中,圆、方、三角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点的形态,还有一些其他的形态也都可能成为点的形态。当然,不同形态的点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圆点,给人以圆满、饱和的印象;方

11、点,则有安定、坚实、稳重的特征;三角,往往给人一种尖锐的感觉,并从某种程度上说带有一定的方向性。另外,还会有不少呈自然形态的点,点的形态应该是千变万化的。 点,虽然小,但都有自己的情感特征。点的大小疏密、方向等不同的组合能够构成不同的节奏与韵律。,点的应用,(3) 点的形态 细小的形象,我们称之为“点”,但“细小”是比较而言的。同一形象在不同的框架里,就有不同的效果。,“点”的特点是只有位置没有面积。在图形中“点”仍有不同大小的面,但多大才可成为“点”,仍应依据画面整体大小和其他要素比较而定。“点”表示位置,它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结;存在于两条线的交叉处。“点”的连续会产生线的感觉;“点”的集合

12、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大小不同会产生深浅的感觉;几个“点”之间会有虚面的效果。,点的应用,点的练习,点的应用,点的应用,点的应用,练习1作业要求在对点的概念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 的工具与 表现手法的利用以不同形态的点为基本元素,进行多种形 式的图形组合的练习。作业步骤对相同、不同的点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 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作业数量8张, 9X9 cm作业课时4课时作业提示虽然这只是一个有关点的练习,除了与表现手法有关以外,还 涉及到点的组合问题,涉及到图形构成的骨格与形式法则等知 识。虽然在以后的几个章节中会专门讨论到这方面的知识,但 在这个练习过程中,结合实际需

13、求作些讲解,引导学生有意识 地关注这些问题。,3线(1)线的概念 线,从理论上说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是造型形态的重要元素之一。作为造型元素,线有长度、形状、肌理与方向。(2)线的特征 线,可分为直线、曲线或自由线型,线也可以是实线或者断续的虚线。不同的线型有着不同的形态与视觉特征。 垂直线:富于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细线:精致、挺拔、税利。粗线:壮实、敦厚。线的表现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型组

14、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线的形象,线的练习,线的运用,练习2 作业要求在对线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 用不同的工 具、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以不同形态的线为基本元素的图形组 合。作业步骤对相同的线、不同的线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 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作业数量8张,9X9 Cm作业课时4课时作业提示在通过对点的练习的实践之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学 会在练习中不仅要对线进行组合,更重要的是尝试着在简单的 组合中让图形“说话”。,4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的质地、纹理的直接体现。肌理在图形中与痕迹、质地、纹理、形态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许

15、多情况下,往往是因为肌理的差异,直接反应出物与物、图与图之间的差异。 在二维图形中,肌理的存在与体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在很大层面上,肌理是与形态相互依托的。也就是说,在我们评价一幅图形的时候,可能会从这两个方面做出判断。一幅被认为好的作品,往往是在肌理特征上有一定的特色,同时又在形态特征与审美特征上具有独到之处,两者利用各自的优势,达到了最佳配合的结果。这也从另一面解释了为什么有时面对一个在形态上很具特色的图形,因为在肌理上的不足会显得不够耐看,而另一幅很有肌理效果的图形,却由于在形态上没有特色而削弱了其优势。,肌理练习,练习3作业要求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有材质感、有肌 理的效

16、果,同时在形态上有特点、有魅力、有趣味的图形。作业步骤对不同的材质、肌理效果的开发,对不同的图形形态的开 发,以及它们之间合理的组合关系的开发。作业数量8张, 9X 9 cm作业课时4课时作业提示制造出不同的质地感与肌理效果,使它们不仅仅停留在一般 的质地、肌理效果上,是我们提高画面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 我们在练习中要学会把握的。 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不同的肌理画面。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们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画”只是一种手法,拓、印、刻、染等方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肌理运用,5点、线、肌理的应用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个学习设计的基础课程,而基础最终是作为今后设计的一种铺垫和积累,设计才是终

17、极目的。因此,在今天的设计基础教学中,如何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充分了解基础与未来设计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做了点、线、肌理的学习之后,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快速、简单的应用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练习4作业要求用已完成的点、线、肌理的作业,做一个小的”设计,体会一 下“准设计师”的感受。作业步骤在已完成的点、线、肌理作业中,选择合适的图形与被设计 的载体(也可以根据个人专业方向而定),将前者合理的置入 载体的形态之中。作业数量8个作业课时4课时作业提示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此前所做的作业,也可复制所 选中的图形。需要注意的是图形的大小与物件载体的比例尺 度关系。,点、线、肌理的应用练

18、习,小测试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地穿插一些小测试,如限定一种载体与创作时间,学生针对同一个目标进行创作,不同的结果能为大家打开思维提供很好的帮助。这是一个小小的“考试”,也是一场特殊的竞赛。这些小小的比赛往往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测试一 在已完成的小尺寸的点、线练习中,选择其中的一幅作为图形基础,完成一张30x30厘米大小的图形。黑白、彩色均可,工具、手法不限。在一个小时内完成,注意掌握图形元素与画面的尺度关系。测试二 用徒手的方式,以点、线、面、肌理等元素,用黑、白的形式完成四只一次性杯子的设计。手法、工具不限。,创意课堂,创意课堂,以自己选择的一张小尺寸的点、线、练

19、习为基础,放大成一张30X30厘米的图形。在放大过程中,注意掌握图形元素与画面尺度的关系。,以点、线、面、肌理等元素,完成四只黑、白的一次性杯子的设计。,6、图底关系 一个图形有着它的两面,一个是“图”,另一个是“底”。所谓图,就是指图形本身,比如说白纸上有一朵花,花就是这张画面的“图”的部分,而陪衬着花的其他部分一一这里就是白纸部分,也就成了我们所称的“底”。 在画面中,图与底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在谈论图形时常常说到的“图底关系”。由于图与底之间这种互补互存的关系,它们之间构成了对守恒空间。存造型行为中,人们往往会把精力集中在对“图”的关注上,而忽视对剩余的部分一一“底”的把控,尤其是在

20、对“底”的不同形态、空间、面积的整体协调方面,如何把握将对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图底关系的应用,7面 (1) 概念 面,从理论上说是线移动轨迹的结果。面有长度与宽度,是个实实在在的准”空间”。 (2) 特征 面有形状上的区别,大致可分为几何形态的面与自然形态的面。与点、线相比,面显得更加充实、稳重、整体。 面在平面的形态中所占的“空间”,以及它本身可能出现的大小、形态、分布状况,决定了它在图形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维设计中,对面的空间把握的好坏,往往左右着画面的效果,决定着设计成败。 作为图形中的三大要素,相对形态的点、线、面经过设计者精心的组织,能够派生出丰富多彩的图形,而我们今天学习、

21、了解点、线、面的特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组织者。,(3)形态 面形态的表现要点,关键在于各种面的形态分类的个性特征的掌握,并通过形于形的组合,赋予一定的情感或寓意,进行再创作。,练习5作业要求用12x 12cm的黑、白色方形作分割练习,以寻找新的面积、 空间关系。作业步骤作业可以分四个小练习进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系列练习。 小练习一:将一个黑色与一个白色方形错位重叠,按处于下部的方形 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 小练习二: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一次切割,并使其中一部分移位 后,按下部方形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 小练习三: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两次切割,其余同上; 小练

22、习四: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多次自由切割,其余同上。,作业数量各6张,12X12 cm作业课时4课时作业提示这是一个简单、快速、易操作,又极具训练意义的练习。 这个练习不需要特殊的工具,也没有复杂的操作程序,只用 黑纸、白纸、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简单工具,以切割、 粘贴方式完成。虽然做起来似乎轻而易举,但这时的作业目 的不是简单地完成作业,而是通过练习,了解图与底的相辅 相成的关系,了解面积关系在画画中的重要性,领悟通过简 单的大、小面积的组合给画面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面的练习错位切割,面的练习1次切割,面的练习2次切割,面的练习多次自由切割,8、点线面形态的综合表现 点线面三位一体共同创

23、作,进行综合表现。 表现要点; 要注意主次关系,如以细线为主,加小部分的面表现,可以表达轻巧活泼的形式效果。以面为主,与粗线的结合,可以表达浑厚、稳定的造形效应。(1)、点线面情态表现构成 形态的情感即是人对形态产生的心理反映。这个反映是由客观到主观,主观回到客观的过程,是艺术创作上的“情与物的辨证法。 因此,人的感情与心理反应对形态的感受是一样产生重要作用的。不同形态经过组织,反应了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相应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作品中,使图形有了情绪表现,有了一定的生命力。,a、线条的变化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态、情感 松弛;没有弹性、放松的线条。 悠闲:自在与随意的线条。 犹豫不定:有一定紧

24、张感的线条。 恐惧:颤抖、不安的心情。 烦恼:思绪杂乱无章。 平静;平和恬静的水平线。 畅快:自由并流畅、优美的线条。 紧张:神经高度警觉。b、形态变化表现情态、情感 如严谨、活跃、安定、动荡、速度。c、面积变化表现情态、情感 如饱满、膨胀,渺小、退缩、注目,其大无比,显有重量感。,d、主形态所处的位置变化表现情态、情感 位于中心:集中、庄重。 重心偏上:飘浮、活泼 重心在左或右:反弹 重心向下:下坠、稳重e、肌理的变化表现情态、情感 光:平滑、纯静 毛:轻松、朴实 粗:粗犷、庄重 细:尖锐、精致 滑:畅快、随意 涩:阻力,练习6: 用点线面来表现:1、轻快、活泼, 2、急躁、浮动, 3、热情

25、、活力, 4、平静、安详。共4组8小张,每小张尺寸为12X12cm,然后装裱在四开卡纸上。用黑白表现。,(2)、点线面的性格表现 可以以人的性格的综合印象来组织形态关系的。 优雅和善:温柔、温顺、体贴、随和(传统日本妇女)。可以考虑用自 由曲线、曲面,均衡构成关系。 沉默孤僻:内向、孤傲、理智、自我封闭(德国人)。可以考虑用数理构成。 自信刚强:棱角分明、好强好胜(美国牛仔)。可以考虑用垂直水平组合,块面大对比强关系。 浪漫豪放;富于想象、活泼开朗、识情趣(意大利人)。可以考虑用放射状的有刺激感的构成形式。,(3)、点线面抽象形式表现构成 构成手法: 1、点线面组合法:点线组合、线面组合、线组

26、合、点线面综合。2、粗细线组合法:粗细组合、细线组合、规则组合、渐变组合、曲线组合。3、软硬线组合法:长、短、方、圆、曲直、断续、转折、凹凸。4、虚实形表现法:正负形关系。5、分割组合法:数理形式或均衡形式。6、投影表现法:空间表现法。7、肌理表现法:粗、细、光、涩等。8、情感表现法:卡通形态、机器形态、拟人化形态、甲骨文形态等。9、变形表现法10、变异表现法,练习: 点线面的抽象表现:选择一个花瓶(或人物头像、苹果)为基本形态,用点线面等构成手法,做出12个不同的抽象形式表现构成。画在四开卡纸上。用黑白表现。,9、图片切割 在一个较抽象的黑与白的面积练习之后,穿插一个快速的图片切割练习,是为

27、了让学生更好地将之前所学的关于面积、空间的要领,在一些实际的图像中体验与感受。这个练习操作比较简便,不需太多的技术方面的要求。通过这个练习,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对画面空间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计中,空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得好,画面会更具有视觉上的感染力,形式上也会显得更加具有现代感。对画面空间的理解有正确的认识,可以避免在设计中陷入复杂与繁琐的局面。,在这个练习的具体操作上,可以选一幅图片,输入电脑,利用电脑可复制画面、改变尺寸的功能,对图片重新构图、截取,以使得一张图片经过参与者的介入后,转换为多张不同视觉效果的图片。当然,如果有电脑等技术条件上的限制,也可以采用直接在图

28、片上进行切割的方法。寻找图片时,应该注意尽量使风格宽泛。一般来说,应该选择较简单、较整体的图片,比如建筑,就往往是很好的题材。 在练习中,对学生讲解画面元素的大小、比例、疏密、点与线等关系的概念,说明这些元素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对画面的空间、面积有着直接的影响。,练习7作业步骤选一幅图片进行切割,以得到视觉效果不同的画面。作业数量2组(每一组图片切割成四个画面,每个画面尺寸为8X8厘米)作业课时2课时,或作为一个课外的辅助练习作业提示在这个练习中,关键问题是把握好图形中的空间、面积的分割 关系,图片切割练习作业,图片切割练习作业,图片切割练习作业,二、 形的再创造 (电脑练习)1、再造点、线 在

29、经过了前面两个阶段用“徒手”的方式进行的形态与色彩的学习,在这个章节中,我们继续回到与前面相同的主题“形”与“色”之中,所不同的只是将原来所用的“徒手”方式改变为使用电脑这个“现代化”的工具。 在今天这个时代,新的工具与工艺不断地被发明创造,从整体上,为我们拓展了比以往更为宽阔的思路与创作空间。我们无法去比较传统的徒手创作方式与电脑的创作方式谁优谁劣,但毋需置疑,面对可能出现的宽泛的设计需求,我们的知识面、表现手法以及思维方法应该是越全面、越宽泛越好。,用电脑进行点与线的构成练习,从审美的要求到对形态构成的形式法则与前期的练习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工具以及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电脑的创作形式与

30、“徒手”的方式相比较,也许在感受上与操作方式上会显得更加理性,电脑能为我们提供易于复制,又可以“反悔”的功能,而且能够把图形做得干净、工整,这是其显著的特点。实际上,在真正的设计需求中,没有绝对可靠的工具、方法、形式,一切都应该在人设计师的把控之中。 因此,尽情地享受每一种工具可以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吧!,练习8作业要求从形态中最简单的元素“点”入手,运用电脑软件的不同工具与功能,去分别寻找与组织“点”的画面。作业步骤当一个“点”的基本形态被确定后,运用不同的组织关系,如简单的重复、渐变等,以此派生出各种不同的图形。作业数量6张,9x9 Cm作业课时3课时作业提示在“点”的创造与组织中,尽量考虑在

31、追求形式的基础上为图形注入生命力。,电脑”点“的练习,电脑”点“的练习,练习9作业要求从形态中最简单的元素“线”入手,运用电脑软件的不同工具与功能,分别寻找与组织线的画面。作业步骤当一个“线”的基本形态被确定后,运用不同的组织关系,如重复、渐变等,以此派生出各种不同的图形。作业数量6张, 9x9cm作业课时3课时作业提示再造点线、图底、骨格,共12课时在线的创造与组织中,尽量考虑在追求形式的基础上能够为图形注入生命力。,电脑”线“的练习,线的应用,2图底练习 图底的关系问题,我们已经在前面的章节做过了学习。在这里,我们将运用电脑这个工具来做一系列的图底关系的练习。练习10作业要求用电脑作为表现

32、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底关系练习。1不改变图的大小,只改变其位置。2可以改变图的大小与位置。作业步骤创造一个简单的形态元素,可以是图形、字母或数字,在特定的一组方形尺寸空间中,合理安置这一元素,研究在变化的状况中图与底的关系。作业数量6张,12X12cm作业课时3课时作业提示在练习中注意研究当图形的位置变化时图与底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黑与白的分布关系。,图与底正像与负像,不改变图的大小,只改变其位置,可以改变图的大小与位置,改变图的大小和位置,5,改变图的大小与位置,3、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1)形 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定义:两个或更多的基本形在相遇时可以产生不同的关系。分类:分离、接触、覆叠、透叠、联

33、合、减缺、差叠、重合。,分离,接触,覆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形态组合法(群化) 定义:用相同的单位形,不同的数量,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独立形态的方法。 组合方式:对称性 群化组合 错位性 群化组合 方向性 群化组合 变异性 群化组合 注意事项: 先选择好单位形,再做相同单形不同数量的组合单形必须具有连续发展性,具有不同方向的形与形组合的可能性。 按照课题一练习的连接法、联合法、分离法进行群化组合,将更富于变化。 注意正形与负形的关系。正形一般为图,形态注目性强。负形一般为地,属第二层次。,群化,群化,群化,练习11 群化组合:自选一个单形进行四种方式(对称、错位、方向、变异)的组合

34、构造。 用黑白表现,电脑手工皆可。,(2)骨格 骨骼 定义: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 作用:编排图形,决定基本形在设计彼此之间的关系。 分类:规律性骨骼、非规律性骨骼 规律性骨骼:重复、渐变、发射 非规律性骨骼:近似、密集、对比、自由性骨骼,规律性骨骼重复、渐变、发射,非规律性骨骼近似、密集、对比、自由性骨骼,(3)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重复相同元素的多次重复或空间均等的排列组织关系,重复可 以增加图形的形式感。 特点:整齐、规则、条理。近似基本形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相像但 不相同。渐变是在“重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化形式,如 对基本元素的

35、形状、大小、方向、间距、色彩的渐变重复关系。 特点:具有韵律感、节奏感与运动感。发射 形象围绕中心扩展的构成手法。 特点:有较强的放射性、刺激感、动态感。 形式:离心式:从中心往外扩散。 向心式:向中心靠近。 渐层式:层层环绕中心。,变异是一种在“规则”中求“不规则”,在有序中求变化,有意识地制造特殊视 点,起到“画龙点睛”或是“聚焦”作用的法则。 它是二维设计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手段,能变呆板、单调为灵活、生动。 形态、色彩、大小、方向、材质的不同都可能起到“特异”的作用。密集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规律而言更灵活、更自由、更多变的骨格。 画面基本元素的主次、疏密、方向、面积、大小等等的组织安排均能影响

36、画 面,使其产生新的画面节奏与构成关系。,对比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不以骨骼线为限制,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 疏密、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对比二构成的。 对比求差异,近似求协调。,重复构成,重复构成,重复构成,重复构成,重复构成,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渐变构成,渐变构成,发射离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向心式,发射渐层式,变异,变异,变异,密集,密集,密集,对比,练习12作业要求借用一个元素,以这个元素为基点,应用不同的骨格 规律(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变异、密集、对比), 进行单一反灵活多变的元素组合练习。作业步骤从规则骨格组合到自由骨格组。作业数量每组7张,12x1

37、2 cm作业课时3课时作业提示基本元素的选择在形态上一定要单纯否则很容易陷入图 底关系混乱的局面。,示范作业,示范作业,示范作业,示范作业,示范作业,四、文本整合 学习“二维设计基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今后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醒学生关注设计应用的问题,或是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考虑这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安排了一个”文本整合”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经历了各种基础练习之后,根据自己对点、线、面,形、色、质的认识,以文字、色块、图片作为版面中相对的“点、线、面”元素,进行一次“真实的拍摄与排版的练习,这对他们更好地理解基础与设计的关系,理解二维

38、设计中的面积、空间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这一练习也可以促使学生从主题选择,拍摄与组织图片,撰写文字,版式编排等方面作一次综合的锻炼。,1、排版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最后一个“文本整合”的作业,在这个阶段之初,安排了一个“徒手”的排版练习,希望通过对图、文剪贴、组合的方式,快速、直接地了解版式中的不同要素,体会一下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不需要太多技术要求的练习,重要的是对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图片、文字的裁取与选用,以及对这些图片、文字从点、线、面的意义上去理解,并在既定空司中去协调它们,营造出一定的版面节奏与氛围 。,练习12作业要求从印刷品中截取图文元素 ,并用这些元素进行排

39、版练习。作业步骤从点、线、面的角度截取元素,进行分类与版式编排。 在选材上可以考虑针对某个主题,同时考虑画面的色调问 题。作业数量30x30 cm,有两个对页建议课时4课时作业提示充分考虑每个对页之间的整体关系。,2、拍摄捕捉生活中的点、线、面 在“文本整合”的作业中,我们要求学生以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点、线、面、图片为元素,经过各自的构思,编辑成能够讲述一个小小”故事”的文本。因此,如何到生活中去截取有意思的图片,是这个作业成功与否的个重要环节。 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把平凡中闪光的东西,经过我们的“慧眼”去发掘出来,并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对于“准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课题。,生活中的点、线、面拍摄练习,练习13作业要求发现与拍摄生活中的点、线、面,并使图片有一定的形式、情 趣与魅力。作业步骤可以是先有大致的构想,再去生活中寻找“元素”,寻找“故 事”。也可以先去生活中发现“元素”,再编辑”故事”。作业数量不限,根据文本的实际需要而定建作业课时拍摄工作,在从课程进行到中间阶段时,便开始对学生有所 要求,主要依靠平日的积累。作业提示把“平凡”的东西提高,是这个拍摄作业最重要的要求。在下 一步的文本练习中,如何将不同的”元素”连贯地穿插组合到 一起,形成一个小的“故事”是关键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