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共8页).doc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6658080 上传时间:2021-09-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共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共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共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共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国文学史考试期末重点(第二学期)(共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1. 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2. 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3. 湖畔派诗人:英国文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