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湄江高级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高二历史命题人:毛娥月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24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m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A第 I 卷(选择题) H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g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x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2、” 。 U乙:“工、商皆民生之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 。 9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 6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 wA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D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E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m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D2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争论了上千年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仍然没有结果。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两位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他们是( ) P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Q
3、C荀子和墨子 D老子和孔子 Q3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知,两者都( ) 2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 S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V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j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t4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下列主张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gA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民为贵,社翟次之,君为轻 D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5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
4、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6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7 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A 诗经 B 春秋C 礼记 D 四书集注8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相对论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
5、界的全新认识。其实,早在我国春秋战国事情,就有类似的思想。以下哪家思想最类似他的相对论思想?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庄子)9一个时代的服饰演变可以看出政治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嬗变:西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变革” ,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 。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理学盛行 B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 C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10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
6、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1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 “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 ,“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 。这一主张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12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以下属于他的主张是(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7、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3 (本题 12 分)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
8、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9、,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 分)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2 分)(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4)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3)据材料三,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14.(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10、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卷四十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回答问题:(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 分)(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4 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 分)(3)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 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 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11、想的演变历程。 (4 分)分析在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 分)15 (本题 13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其精华部分仍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传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二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
12、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孔子家语材料三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 ;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 ;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 ;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 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2 分)(4)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有哪些?(3 分)我们该怎样对待儒学?(2
13、 分)3简答题15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4 分)17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1 分)18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 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试题解析部分答案部分1.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宋明理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丁
14、四种言论对应的历史人物是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AB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答案:C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本善还是恶的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的两位思想家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A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 A。答案:A3.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
15、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孔子和老子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ABC 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D。答案:D4.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表述体现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表述“不可使知之”不能体现民本思想,符合题意,正确;CD 两项表述都能体现民本思想,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 B。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8 -答案
16、:B5.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答案:C6.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天生民性,有善质”、“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是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ABC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7、;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D。答案:D7.考点:宋明理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书集注的作者是宋朝的朱熹。一定不会列入汉明帝和儒生们的研讨范围。ABC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D。答案:D8.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类似。ABC 三项表述都不符
18、合题意,均排除;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D。答案: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9 -9.考点:宋明理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变革”,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之美” 能够反映出以上文化审美的历史现象分别是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AB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 项表
19、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C。答案:C10.考点:宋明理学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家倡导的“理”就是“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道德,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A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 B。答案:B11.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
20、力。根据材料文字“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主张人欲与天理并存。ABC 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 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答案:D12.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0 -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应是王夫之的主张。A 项表述是李贽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表述黄宗羲的主张,不
21、符合题意,排除;C 项表述是顾炎武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表述是王夫之的主张,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D。答案:D13.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核心,根据材料一文字“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认识论,根据材料一文字“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思想,根据材料二文字“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并结合所学
22、知识归纳作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学风,根据材料文字“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时代责任感,根据材料文字“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2)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提倡“工商皆本”(3)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4.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宋明理学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认识,根据材料文字“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主张,根据材料文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