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2 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国、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坚持“民生 为本,人才优先” 的工作主线,突出抓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和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重点,更好地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全面提升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科学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二、工作目标1创业就业。全市创业意识教育 10 万人次,SYB 创业培训 1 万人,培训后
2、创业成功率 60%以上;扶持创业 5000 人,创业带动就业 2.5 万人;新增城镇就业 6.5 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 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 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 95%。 2社会保障。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新型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 95%,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 95%;城乡各类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96%;职 工失业保险覆盖率达到 98%。23人才服务。全市引进普通高校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才 1.1 万名,柔性引进外国专家 52 名;新增高技能人才 8300 名。4职业培训。全市开展各
3、类职业能力培训 11 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 2.5 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2 万人次、农村劳动力培训 3 万人次。5人事管理。全市基层公务员培训 600 人,公务员初任培训率 100%、任职培训率 90%;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 96%,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率 10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2 万人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培训 3600 人;新建考试基地标准考场 60 个。6劳动关系。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98.5%以上,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 90%以上,全市在岗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总额增长 14%左右;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面90%,劳动
4、 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 92%以上,其中调撤结案率 70%以上。7公共服务。全市基层平台建成率 100%,基层平台专兼职人员到位率 100%;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信息网络贯通率 100%;网上咨询、投诉等事项和舆情处理率 100%。三、工作重点(一)实施创业富民行动,着力建设创业促就业先进市和示范区1突出政策激励创业。完善创业扶持、创业奖励、创业补贴、3创业贷款等激励政策,市本级预算安排创业扶持资金 1000 万元,重点扶持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三类群体创业。提升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开展创业型辖市区和创业型镇(街道)创建工作,力争全市所有辖市区均达到创业型辖市
5、区建设标准,60%的镇(街道)达到创业型镇(街道)建设标准。2突出创新推动创业。推进创新、创业“两创” 融合,引导创业向高新技术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链靠拢,使更多新技术、新创意成为创业新亮点,扶持和引导更多的创业者由生活保障型创业向创富创新型创业升级。3突出文化引领创业。培育具有镇江特色的创业文化,营造政府扶持创业、社会尊崇创业、公众热心创业的良好环境,倡导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树立创业光荣、致富光荣的创业思想,培育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形成人人想创业、谋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社会风尚。4突出培训提升创业。开展“万人创业意识普训” 、“创业培训进校园” 等活动, 扩大 SYB(
6、创办你的企 业)、IYB (改善你的企业)和 GBO(绿色商 业选择)免费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水平和创业成功率。5突出服务扶持创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丰富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功能,制定辖市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基层创业服务载体建设标准,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全市力争新建创业培训、创业见习(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 200 万平4方米。开展结对帮扶创业活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二)实施就业服务行动,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6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就业资金支出绩效评估体系,全市预算安排就业资金 1.4亿元以上。
7、将城镇就业优惠政策和服务制度延伸到农村、覆盖到农民,落实农民就业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农村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和农民创业服务四项制度,完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奖补政策。7积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将公益性岗位制度由城镇向农村延伸,扩大公益性岗位扶持规模,会同民政部门面向全市开发 431 个基层民政公益性岗位。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完善就业登记备案和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城乡人力资源登记联网。8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制定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一 对 一” 就 业援助和帮扶措施,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制度,实施高校毕业生和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
8、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消除农村零转移家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充分转移乡镇和城乡统筹就业示范市、区创建工作,力争建成 6 个以上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9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机制。完善失业人员动态5物价补贴机制,探索将失业监测由失业项目扩展到岗位需求和录用状况。优化失业监测企业样本,将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由 30家扩大到 100 家。建立重点缺工企业动态监控制度,健全企业用工需求监测制度,实现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和失业监测预警全覆盖。(三)实施社会保障行动,构建“人人共享” 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10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保基础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制度,将新增劳动年龄段被征
9、地农民全部纳入“城保 ”,重点解决低收入困 难人 员和社会特殊人员的社保问题。修订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出台生育保险办法,逐步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制度范围。推进高风险行业和服务业农民工及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11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对接工作。落实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管理配套措施,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管理。12开展社保扩面征缴。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完善扩面工作机制,对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等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开展拉网式扩面。做好在华就业外国人参保工作。1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和发放工作。探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
10、农保)待遇、城乡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居民(在校学生)医保财政补助标准。614优化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理顺社保经办服务体系,加强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确保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 95%以上,档案接收率 93%,实现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开展“ 社保基金网上监管推 进年” 活动,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四)实施人才引领行动,构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人才高地15实施领军人才集聚计划。推进新一轮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331 计划” ),推进“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组织申报“ 省双创计 划” 、“
11、企业博士集聚计划”、 “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做好国家“ 千人计划” 推荐申报 和人才引进工作。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加强国外智力柔性引进,加快本土人才国际化步伐,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扩大政产学研合作领域。16坚持“产业+项目+人才”引才模式。落实“千百亿工程” 、信息软件业、新能源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办好“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 “双高人才 对接洽谈会”、 “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镇江对接洽谈会”等招才引智活动,开展 “百家企业高校行、百所高校镇江行”活动,集中 组团赴人才密集地区引进人才,推进引智成果示范基地(单位)建设。17推进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加强
12、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政策。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7绝活绝技价值实现及名师带徒机制。建设一批示范性、带动性强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加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和培训工作指导与管理,制定技工院校改革发展配套措施。推进镇江技师学院异地迁建工程,强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建设,重点打造省内一流的高品质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18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实施培训补贴实名制,推行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让每名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享有一次以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实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使企业技能岗位职工得到一次提升性培训机
13、会。实施校企合作培训工程,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举办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19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成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俱乐部。探索建立“人才特区” , 制定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居住、落户、住房、税收、保险等方面的更具开放性、针对性的特殊优惠政策。高标准开展专家选拔工作,加强专家创新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创新专家队伍。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完善博士后工作站培育计划,制定博士后工作站鼓励扶持政策,力争新设博士后工作站 3 家。(五)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行动,提高城乡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水平20强化政策调控。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14、发挥工资基准线指导作用,正常经营企业工资年增长不低于 15%。8建立全市统一的薪酬调查系统,制定科学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探索发布计件单价等指导性劳动标准。21强化共决协商。实施集体合同“彩虹计划” 和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行动。探索工资成本预算管理,将普通职工工资增长、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增长纳入集体协商内容。推进工资分配向一线职工、技术工种和关键岗位倾斜,加大对高技能、高业绩职工收入分配激励力度。22强化支付保障。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应急周转金、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工资预留等制度,完善企业欠薪报告制度,逐步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从建筑业扩大到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组织。建立欠薪预防、预警机制,建设
15、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关系运行数据库,加强预警发布和跟踪、服务、督察。加大欠薪行为执法检查,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六)实施人事管理创新行动,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23积极探索“阳光透明 ”的考录与流动 机制。完善公务员考录、调转任制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公开招聘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务员考录、调转任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争择优机制。建立健全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公务员考录与流动、职数管理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人事考试制度改革,创新考试方法和手段,提高人事考试的透明度、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24积极探索科学的动态与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公务员动9态
16、管理。深化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完善岗位设置配套政策,大力推行事业单位聘用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和人员聘用工作。推行事业单位全员竞聘上岗试点,形成岗位选人、人选岗位的竞争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工作活力。25积极探索常态化教育与培训机制。实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人人争当群众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和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完善以行政许可、社会通用、岗位聘用为基础的准入资格评价制度、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和职务评价制度,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26积极探索完善的考核评价与激励约
17、束机制。探索建立分级分类、操作性强的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制度,强化激励和约束措施。(七)实施合法权益保障行动,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7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深入开展“春暖行动 ”和“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覆盖行动”,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继续推进集体合同“ 彩虹计划” 。完善用工登 记备案和劳动合同10报告制度,建立集体合同审查、特殊工时管理和规模裁员受理等工作规则。加强基层劳动关系协调员、集
18、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完善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规范,将创建活动向镇(街道)和工业园区、行业延伸。28建设劳动关系诚信体系。将劳动关系运行信息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建立覆盖所有镇(街道)和社区(村)、触点延伸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信息数据采集体系。建立企业劳动用工诚信评价制度,对各类企业劳动用工诚信度进行科学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推进“百企示范、千企培育、万企参与” 劳动 保障诚信工程建设,建立劳动关系诚信示范企业,以典型引领,着力建设规范有序、公正公平、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29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完善劳动关系“三色预警”制度,健全案件快查、快办、快处和大要案督办制度。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检查服务活动,指导帮助企业规范劳动用工和参保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执法巡查。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创建活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实体化和协理员专职化建设,提升两网化监管效能。30构建多元化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多元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体系,构建市、辖市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调解网络。推进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