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77970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016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2-2016 股权代持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于 2016 年 11 月 发 布 的 关 于 完 善 产 权 保 护 制 度 依法 保 护 产 权 的 意 见 指 出 ,“必 须 加 快 完 善 产 权 保 护 制 度 ,依 法 有 效 保 护 各种 所 有 制 经 济 组 织 和 公 民 财 产 权 ,增 强 人 民 群 众 财 产 财 富 安 全 感 ”。最 高人 民 法 院 发 布 的 关 于 充 分 发 挥 审 判 职 能 作 用 切 实 加 强 产 权 司 法 保 护 的意 见 指 出 ,要 坚 持 平 等 保 护 、全 面 保 护 、依 法 保 护

2、,“既 要 保 护 物 权 、债 权 、股 权 ,也 要 保 护 知 识 产 权 及 其 他 各 种 无 形 财 产 权 ”。在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发 展 中 ,股 权 是 产 权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股 权 的 依 法 保 护 和 规 范 行 使 既 关 系股 东 、公 司 、债 权 人 等 主 体 利 益 的 切 实 维 护 ,也 与 公 司 的 正 常 运 营 休 戚 相关 。在 近 几 年 的 司 法 实 践 中 ,我 们 发 现 因 隐 名 投 资 引 发 的 代 持 股 纠 纷 持 续增 长 ,其 中 不 乏 特 定 身 份 人 员 为 规 避 法 律 纪 律

3、 规 定 “持 暗 股 ”继 而 引 发 纠纷 的 情 形 。为 优 化 公 司 治 理 ,规 范 投 资 行 为 ,提 示 代 持 风 险 ,堵 塞 管 理 漏洞 ,切 实 保 护 股 东 、公 司 、债 权 人 等 市 场 主 体 的 合 法 权 益 ,特 撰 写 本 白 皮书 。一 、 2012 2016 年 股 权 代 持 纠 纷 案 件 概 况(一)代持股纠纷案件数量持续增长2012 年 至 2016 年 ,我 院 审 结 的 代 持 股 纠 纷 案 件 共 97 件 1。从 该 类案 件 的 年 度 分 布 来 看 ,代 持 股 相 关 纠 纷 案 件 呈 逐 年 增 长 趋 势

4、。其 中 ,2012年 为 10 件 ,2013 年 为 13 件 ,2014 年 为 20 件 ,2015 年 为 24 件 、2016 年为 30 件 ,年 均 增 长 率 超 过 30%。具 体 情 况 见 下 图 :1 该类案件一、二审主要由我院民四庭审理,本文数据均以我院民四庭审理案件的数据为准。2图一:20122016 年上海二中院审理代持股纠纷案件数量增长图(二)代持股纠纷案件涉及类型分布通过对 2012 年至 2016 年审结的代持股类案件进行分析,该类纠纷的主要类型包括:股东资格认定纠纷,主要表现为隐名股东请求显名,该类 型案件数量为 61 件。 代持股相关协议的效力确认纠纷

5、, 即隐名或 显名股东请求法院确认(或否认)代持股协议的效力,该类型案件数量为 6 件。股东主张行使股东权纠纷,比如隐名股东作为实际投资人主张行使知情权等权利,该类案件数量为 12 件。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的纠纷,比如,公司债权人请求显名股东承担出资不实的责任, 显名股东披露隐名股东,所涉及的显隐股东双方之间以及与债权人之间的纠纷,该类案件数量为 8 件。代持股被转让的善意第三人保护纠纷,比如显名股东将代持的标的股权进行转让或者设定质押担保,隐名股东主张股权归其所有时,所引发的有关善意第三人(受让人、 质权人)保护的问题,该类案件为 7 件。投资资金性3质的纠纷,比如一方主张其系隐名股东,经由显

6、名股东投入公司的资金性质是股权出资,而显名股东主张该笔款项是借款,此类案件为 3件。有关代持股纠纷案件具体类型分布如下:图二:代持股案件具体类型分布图(三)股权代持原因分析在我院审结的代持股纠纷案件中,股权代持的原因呈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特定身份的主体因规避法律、政策或纪律规定,将股权 交由他人代持。比如公务人员为规避公务员不得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特定行业有执业准入限制的人员为规避限制性规定,境外投资人为规避对外资限制准入领域的投资规定,而借用他人名义投资入股公司。二是名为代持实际为其他法律行为作担保。比如甲向乙借款,双方签订协议,甲名下的股权转让给乙,暂交由乙代持,待甲归还借款后,

7、 则乙将股权归于甲的名下。三是代为投资。例如 A 拥有闲置资金,委托 B 代为 向某公司投资。 该类纠纷往往易引起系代持股纠纷还是委托理财纠纷抑或借贷纠纷的混淆。四是为节约成本。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节约相关成本(比如税务成本)或隐匿自己的财产收入,案 件 类 型 分 析 数 量请 求 显 名 , 61,62.89%协 议 效 力 确 认 , 6,6.19%主 张 股 东 相 关 权 利 ,12, 12.37%公 司 债 务 承 担 , 8,8.25%善 意 受 让 人 保 护 ,7, 7.22%资 金 性 质 纠 纷 , 3,3.09%请 求 显 名协 议 效 力 确 认主 张 股 东 相 关 权

8、 利公 司 债 务 承 担善 意 受 让 人 保 护资 金 性 质 纠 纷4将其股权交由他人代持,后引发纠纷。(四)股权代持纠纷涉诉标的额情况通过对代持股类案件的代持股权价值进行分析,大多数案件代持股价值在几十万元,且大多是非控股地位;也有少数案件代持股价值在几百万元甚至千万元以上的。具体而言,代持股权价值在 50 万元以下的案件为 57 件,50 万元至 100 万元的案件为 15 件,100 万元至 1000 万元之间的案件为 17 件,1000 万元以上的案件为 8 件。见下图:图三:代持股权标的额分布图二 、 股 权 代 持 纠 纷 案 件 所 引 发 的 相 关 法 律 风 险按 照

9、 我 国 公 司 法 的 规 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的 股 东 以 其 认 缴 的 出 资 额 为限 对 公 司 承 担 责 任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的 股 东 以 其 认 购 的 股 份 为 限 对 公 司 承担 责 任 。因 此 ,股 东 的 出 资 以 及 所 持 股 权 比 例 是 股 东 享 有 股 东 权 利 并 承 担相 应 责 任 的 主 要 依 据 。股 权 代 持 突 破 了 出 资 人 、股 东 身 份 、股 权 的 特 定 联案 件 诉 讼 标 的 额0-50万 , 57,58.76%50万 -100万 ,15, 15.46%100万 -1000万 , 1

10、7,17.53%1000万 以 上 ,8, 8.25%0-50万 50万 -100万 100万 -1000万 1000万 以 上5系 ,影 响 到 交 易 的 安 全 和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的 稳 定 性 。通 过 对 近 年 我 院 审 理 该类 案 件 的 分 析 可 见 ,股 权 代 持 行 为 会 对 代 持 双 方 (隐 名 股 东 与 显 名 股 东 )、公 司 以 及 其 他 外 部 主 体 的 利 益 造 成 相 应 的 法 律 风 险 。(一)对隐名股东即实际投资人的风险1、隐名股东主张股东身份(显名)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当隐名股东主张股东身份即请求显名时,存在公司

11、治理结构中的“人合性” 障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隐名股东主张变更股东、要求公司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及要求办理工商登记的, 应当经过公司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在隐名股东无法提供公司其他过半数股东同意的相关证据下,即使该隐名股东是涉案股权的实际出资人,其向法院主张成为显名股东或者要求记载于股东名册、公司章程的,仍旧存在困难。 (见附案例一)2、隐名股东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存在法律障碍。出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考虑,对于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签订的代持股协议,如没有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一般应认定有效。但是,如果公司其他股东事先不知道

12、显名股东背后还有隐名股东存在,或者知晓后对该隐名股东的身份不予认可的,则代持股协议的很多约定无法及于公司或公司的其他股东。例如,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有关于公司分红的约定,但 这种约定对公司或其他股东往往无效。隐名股东只能根据代持股协议的约定,要求代持人在获取的股利中分取约定的部分给隐名股东,而不能根据其与代持人的约定直接要求公司对其分红。又如,隐名股 东还面临无法行使股东知情权的风险。有的实际出资人6并未记载于股东名册或者工商登记资料,虽怀疑其他股东在公司经营中有损害其利益的行为,但隐名股东在未显名的情况下,若起诉直接主张行使股东知情权的,因其不具备公司法规定的享有股东知情权的主体资格,也会

13、面临败诉风险。3、代持股权被转让或被质押,善意第三人将优先于隐名股东受保护。 隐名股 东在依法显名之前,其股东身份和权益并不被外人所知,故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实践中,显名股东擅自以转让、设定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股权时,当受让的第三人无从知晓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股权代持关系时,按照善意取得原理,善意第三人可以获得受让的股权(或行使质权)。尽管隐名股东可以依据代持股协议要求代持人赔偿损失,但如果代持人没有偿债能力,风险只能由该隐名股东承担。 (见附案例二)4、显名股东成为被执行人时,为保护债权人,代持股权可以作为被执行财产。 在股权代持过程中,如果显名股东因自身债务而涉诉,进而因败诉而成为被

14、执行人时,显名股东所代持的股份很有可能被作为执行财产被冻结、拍卖。此时, 隐名股东 不能以代持协议为依据主张代持的股份不属于显名股东的被执行财产。如果该股权被拍卖成交,竞买 款首先应作为执行财产偿付显名股东的债权人。虽然隐名股东可以向显名股东主张赔偿股权损失,但很有可能因显名股东没有偿债能力而难以弥补相应的损失。(二)对显名股东即代持人的风险1、债权人依法请求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时,显名股东面临承担清偿责任风险。根据公司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公司需7要对外承担债务而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时,如果股东对公司有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的,债权人可要求该股东在出资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如果部分发

15、起人股东在设立公司时出资不实的,则债权人可要求发起人股东在不实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相互连带承担清偿责任。显名股东在对外的工商登记信息中登记为公司股东,如果该显名股东所持股份存在出资不实情形的(实际可能是隐名投资人未真实出资或抽回出资),则公司债权人可根据工商登记的股东信息,要求显名股东(代持人)在出资不实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显名股东以其仅是代持人没有出资义务作为抗辩的,难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见附案例三)2、显名股东会面临难以退出公司的风险。与前述隐名股东要求显名,需经 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相似,显名股东如果不愿再继续代持,欲退出公司或者让隐名股东显名,也要受到该条件的限制。如果其他股

16、东事先不知有股权代持情形,事后又不愿意实际投资人显名的,则该代持人仍然难以退出。另外,一些股权代持协议约定在某些条件成就时, 显名股 东将其名下股权变更至隐名股东名下。但在实践中,对相关条件是否成就存在较大争议,显名股东无法完成举证的,也会导致显名股东的退出困难。 (见附案例四)(三)对公司及外部人的风险1、公司易卷入讼累。 实际投资人与显名股东通过订立股权代持合同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基于此种约定,实际投资人、显名股东、公司、公司其他股东、外部债权人等之间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继而会引发一系列纠纷。在不同类型的隐名投资法律8关系中,隐名投资还会涉及代理、合伙、信托等法律关系。实

17、践中,无论是隐名股东要求确认其股权,还是要求公司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公司都难以避免涉及诉累。在我院审理的该类案件中,近六成案件将标的公司作为被告,近四成案件将标的公司列为第三人。因此,对于公司而言,当股东有股权代持行为的,就难以避免会卷入诉讼。2、以人合性为基础的有限公司股东之间的信任会受到破坏,不利于公司的稳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 特征,股东之间的相互了解及信任是公司得以正常经营及发展存续的基础与前提,而打破或者影响公司“人合性 ”的行为,很可能 导致公司发展陷入困局。因此,为了保持股东之间的彼此信任,很多公司在成立之前,均会通过股东之间的协议对股东的出资、条件或者范围加以限定。在

18、公司成立之后,还 会通过公司章程等内部文件对于新增股东、股权对外转让等与“ 人合性 ”相关的事 项予以规定。出于各种目的的股 权代持行为,往往是对股东之间了解与信任的一种破坏。对于公司而言,若其他股东事先并不知晓股权代持事项,显名股东既未向其他股东披露实际出资人的信息,亦未披露股权代持协议的条款约定,一旦显名股东要求退出公司或隐名股东要求确认股东资格,特别是在实际出资人与其他股东缺乏信任时,矛盾就会凸显,从而有损于公司的稳定与发展。3、股权代持无益于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商事交易的安全与效率,是维护 健康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经工商登记的股东资格、出资情况、持股比例等信息,应受到“商事外观主 义”

19、 与“公示公信原则” 的保护,从而 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与提升交易效率。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9之间的股权代持关系,隐藏了股权出资的真实情况,增加了交易行为的复杂性,造成了交易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交易的外部相对方对于了解交易对方的资信状况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精力、财力等成本,进而影响交易的安全以及交易的效率。三 、 股 权 代 持 纠 纷 审 理 的 司 法 导 向股权代持行为虽然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可以满足投资者隐藏身份以获取某种投资收益的目的,但是从涉案纠纷来看,市场主体还是应当权衡利弊,慎玩股权“ 隐身术”,一旦涉诉相关权利往往难以得到司法保障。(一)司法不鼓励股权代持行为虽然股权代持行为系当事人在

2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行为,法律对一般的股权代持行为并未禁止,但是股权代持行为对代持人、实际投资人等均会带来法律上的风险,当事人在实施股权代持行为时需权衡利弊, 谨慎代持。股权代持行为使得公司登记的名义股东与实际投资人不一致,在市场交易中会使交易对象对公司的信息产生误判;一旦代持行为被披露,对于公司商业信誉也会产生影响,这些都不利于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法院在掌握司法尺度时一般不鼓励股权代持行为。(二)对于代持股协议的效力采取内外区分原则在代持股纠纷中,法院一般会区分代持股行为的内外效力之别。这种区分涵盖了两个层面,一是区分代持股协议在协议当事人之间的效力和对公司其他股东的效力。代持股协议的约定对

21、于协议当事人(实际投资人与代持人)之间一般是有效的,但如果公司其他股东10对代持股行为并不知情,则代持股协议往往对公司其他股东难以发生效力,对公司也难以发生效力。二是区分代持股行为与股东对外应负的责任。即使代持股协议约定由实际投资人承担出资义务,或者约定显名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概不负责,但如果该代持的股份出资不实,公司的债权人仍可以要求显名股东在出资不实范围内承担责任。内外区分原则是法院审理涉代持股纠纷的一项重要原则。(三)对于规避法律纪律规定的代持股行为予以遏制对于刻意隐瞒自己的特殊身份,规避法律纪律规定进行代持股的行为,法院除了依法办案之外,还会将案件中获得的信息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向相关部门反映。例如对于公务人员利用代持股形式参与经商办企业,特定行业监管人员、中介人员利用代持股形式代持监管或服务对象的公司的股份,规避有关身份隔离的法律纪律规定,境外人员通过代持股形式持有境内属于外资限制准入领域的公司的股份,等等。我们在司法中一经发现这些问题,除了依法不会支持实际投资人成为显名股东之外,还将向相关法律纪律监督机构反馈在案件中获得的信息,由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纪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