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内科考试题(附答案)1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B 脑动脉粥样硬化C 先天性脑底动脉瘤D 脑血管畸形E 血液病。2 一位胸推结核患者,表现为截瘫,双侧胸 5 以下感觉障碍,其病变位于:A 第 2 胸推B 第 3 胸推C 第 4 脚推D 第 5 胸椎E 第 6 胸椎3 癫痫小发作(失神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 丙戊酸钠B 三甲双酮C 安定D 硝基安定E 乙琥胺或苯琥胺4 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A 脊髓反射弧的损害B 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C 基底节受损D 锥体束损害E 脑干网状结构损害。5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A 高血压病B 脑动脉粥样硬化C 各种脑动脉炎D 血压偏低E 红
2、细胞增多症6 脑出血的内科疗法中,最重要是:A 降低血压B 控制出血C 控制脑水肿,预防脑疝D 加强护理,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E 气管切开,吸氧7 一位脑出血的病人,很快昏迷,双侧瞳孔极度缩小,四肢瘫痪,高热,呼吸障碍,出血部位应考虑;A 内囊内侧和丘脑附近B 外囊附近C 桥脑D 小脑E 内囊内侧扩延至外囊附近8 根性坐骨神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A 椎管内肿瘤B 风湿或受寒C 腰椎间盘突出D 腰既关节炎E 黄韧带肥厚。9 脊髓半侧损害的感觉障碍为A 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B 受损节段的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C 受损平面以下的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D 受损节段
3、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E 受损平面以下对侧深、浅感觉均障碍。10左侧偏瘫、右侧外展神经麻痹和右面神经周围性麻痹时,病变部位在A 右内囊B 右中脑C 右桥脑D 右延髓E 左延髓。11一位病人有行走不稳(夜晚黑暗时加重 ),行走时双目注视地面,跨步阔大,举足过高,踏步作响,应考虑为:A 小脑性共济失调B 前庭功能障碍C 感觉性共济失调D 下肢痉挛性轻瘫E 鸭步。12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脑脊液为:A 淋巴细胞明显增多B 多核细胞明显增多C 糖、氯化物降低D 蛋白及细胞均增高E 蛋白增高而细胞正常或接近正常13节段型分布的痛温觉障碍,无深感觉和触觉障碍,病变部位在:A 后根B 后角C 脊神经节
4、D 脊髓丘脑侧束E 脊髓丘脑前束14深反射亢近见于:A 后根受损B 前角受损C 肌肉病变D 恼或脊髓损害E 后束受损15左侧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A 伸舌偏右,伴右侧舌肌萎缩B 伸舌偏左,伴左侧舌现萎缩C 伸舌偏左,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D 伸舌偏右,无舌肌萎缩,有肌纤维震颤E 伸舌偏左,伴左侧舌感觉减迟16运动性失语,其病变部位在:A 左侧大脑半球B 右侧大脑半球C 主侧(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D 角回E 第一、二颞回后部17某病人颈 5-胸 2 的脊髓灰质前连合受损时出观A 双上肢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B 双上肢痛温觉缺失或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C 病变平面以下躯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D 病
5、变平面以下躯体痛、温觉减退,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E 一侧上肢所有感觉缺失。18意向性震颤见于:A 大脑半球受损B 小脑半球受损C 深部感觉受损D 基底节受损E 前庭神经受损。19右侧颈 5-胸 2 后角受损时产生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20重症肌无力常与哪一种疾病同时存在A 甲状腺肿瘤B 甲亢C 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D 系统性红斑狼疮E 多发性神经炎21一病人需强烈刺激或反复高声呼唤才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反应迟钝,只
6、能作简单的回答,这种意识状态是属于A 嗜睡B 浅昏迷C 昏睡D 意识模糊E 以上均不是22浅感觉纤维在脊髓丘脑束中的排列是:A 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前向后B 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后向前C 按颈、胸、腰、骶次序,由内向外D 按骶、腰、胸、颈次序,由内向外E 以上均不对23人体的运动功能位置在前中央回的排列是:A 头面在上部,下肢在下部B 躯体在上部,头面在下部C 下肢在上部,头面在下部D 头面在上部上肢在下部E 上述排列均不对24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哪一种是近来认为也能奏效的药物:A 苯妥英钠B 维生素 B12C 酰胺咪嗪D 苯巴比妥E 安定25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A 丙戊酸钠B 氯
7、硝安定C 苯妥英钠或苯巴比妥D 安定E 扑痫酮。26下列各反射的神经支配哪一个是错误的A 膝反射(腰 2-4)B 提睾反射(腰 1-2)C 踝反射(骶 2-4)D 肛门反射(骶 4-5)E 肱二头肌反射(颈 5-6)27面神经炎急性期,下列哪一种药较为重要A 青霉素B 加兰他敏C 维生素 B12D 强的松E 地巴唑28运动性失语病人与闭锁综合征病人都是不能说话,能理解别人说的话,他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A 前者发音器官肌肉无瘫痪,后者则瘫痪B 前者一侧偏瘫,后者双侧偏瘫C 前者可用手势表达,后者用眼球上下运动表达思想D 一人清醒,另一人昏迷E 以上都不是。【B 型题】问题 2931:A 急性多
8、发性神经根神经炎B 急性脊髓炎C 周期性瘫痪D 重症肌无力。29运动障碍晨轻暮重30神经干有压痛和牵引痛31有传导束型感觉障碍【C 型题】问题 3235A 颈 6-胸 1 神经后根受损B 颈 6-胸 1 后角受损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无32分离性感觉障碍33投射性疼痛34颈 6 胸 1 节段的肌肉萎缩35颈 6-胸 1 节段的痛、温度觉障碍【K 型题】36癫痫的用药原则哪些是正确的 开始治疗时剂量要大 坚持长期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 完全控制后即可停药 按发作类型选择药物。37一位头痛病人,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要鉴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是腰穿损伤所致,应根据哪些 通过 3 个试管连续收集脑脊液加以
9、观察 脑脊液的蛋白量 脑脊液上清液的颜色 脑脊液糖、氯化物含量。3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为 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阵发性剧烈疼痛 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每次疼痛 56 分钟39一位根性坐骨神经病病人,进行性加重,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首先应进行哪些检查 腰穿通畅试验 患肢电变性反应及肌电图检查 腰椎拍片 脊髓腔造影。40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措施为 尽快控制发作 给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防止休克,大量输液41癫痫大发作和癔病性痉挛发作的鉴别为 意识丧失 抽搐符合强直和阵挛的规律 发作时间短 发作前无精神刺激。42一位病人突然口角歪向左侧,
10、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应有哪些症状、体征 右侧额纹消失 左眼闭合不紧 右眼闭合不紧 右侧面部麻木43下列哪些体征由脑干病变引起 一侧周围性烦神经麻痹,对侧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偏身肌萎缩 左侧面部感觉缺失,右侧躯体痛温觉障碍 一侧上肢扑翼样震颤44肢体中枢性瘫痪表现为 深反射亢进 有肌纤维震颤 病理反射阳性 肌肉萎缩,肌张力减退45下列检查中,哪些可用来检查小脑功能 指鼻试验 快复动作 跟膝胫试验 步态检查46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下列哪些药物在治疗上有价值 镇静剂(安定等) 甘露醇 6-氨基己酸 低分子右旋糖苷47下列眼外肌中哪些是由动眼神经支配的 内直肌 下直肌 上直肌 下斜肌。48以下哪
11、些药物可用于治疗震颤麻痹 吡啶斯的明 安坦 氯丙嗪 左旋多巴49震颤麻痹主要的临床症状为 震颤 强直 活动减少 病理反射阳性 c50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特点为 为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受损所致 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上肢屈肌、旋前肌、下肌内收肌、伸肌群肌张力增高 被动运动时,有犹如弯曲铅管或齿轮镶嵌转动感。51慢性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的临床特点为 进行性发展的病程 病灶从一侧开始,向另一侧发展为横贯性脊髓损害 椎管内有阻塞现象,脑脊液蛋白增高 脊髓腔造影可证实52一位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当出现偏瘫肘,鉴别脑溢皿和脑血栓形成的主要根据是 瘫痪发展速度的快慢 有无意识障碍 脑脊液有无变化 有无脑膜刺激征53一位
12、疑为右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除偏瘫外,下列哪些症状有助于此诊断 右眼一时性失明 右侧偏身感觉障碍 右侧 Horner 征 右侧同侧偏盲。54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 沿坐骨神经通路的放射性疼痛 沿坐骨神经行程有压痛点 拉塞格征阳性 膝反射减退或消失55下列哪些属于病理性反射 掌颏反射 昂白征 夏达克征 克匿格征56Horner 征表现为 瞳孔缩小 眼裂狭小,眼球凹陷 同侧眼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瞳孔对光反应消失57下列哪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价值 颈强直 血压升高 血性脑脊液 偏瘫58下列疾病中能引起继发生癫痫者为 脑肿瘤 脑型血吸虫病 脑脓肿 脑血管畸形59一侧脊髓丘脑束受损,将致使受
13、损节段平面以下对侧哪些感觉发生障碍 触觉 冷觉 被动运动觉 痛觉60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表现为 受损肌肉持续无力 眼外肌、面肌、延铸支配各肌最常受累 受累肌肉多出现萎缩 抗胆碱脂酶药物有效【解答】1C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底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少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及血液病等。2B 由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髓长度的增长比脊柱慢,因此成人的脊髓比脊柱短,每个脊髓节段的位置比相应的脊椎为高:下部颈髓节段较颈椎高一个椎骨,上部胸髓节段(胸 1-6)较胸椎高二个椎骨,下部胸髓节段(胸 7-12)较胸椎高三个椎骨。3E 乙琥胺或苯琥胺对失神小发作最有效,可作为首选药物。
14、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对各种癫痫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次选药物。三甲双酮虽有效,但因毒性大,目前已少用。安定和硝基安定用于治疗肌阵孪性小发作及非典型小发作。4D 病理反射是由于锥体束受损,对脊髓失去抑制而产生。脊髓反射弧损害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表现为腱反射增强。基底节受损产生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脑干网状结构损害主要引起意识和呼吸障碍。5B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部小动脉变化及各种脑动脉炎,少见的病因为红细胞增多症。血压偏低可作为脑血栓形成的诱因。6C 由于脑出血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水肿和脑疝,因此使用脱水剂来控制脑水肿和降低
15、颅内压,是内科治疗的最重要措施。吸氧、止血、降低高血压,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以及保持呼吸道通杨,亦是有益的疗法7C 桥脑出血轻者出现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瘫痪,重者病人很快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极度缩小,高热和呼吸障碍。内囊及其附近出血表观为意识障碍、偏瘫及一侧瞳孔扩大。小脑出血则以急性颅内压增高及共济失调为特点。8C 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黄韧带肥厚亦可引起。腰骶关节炎是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之一。风湿或受寒可能引起原发性坐骨神经痛。9C 传导深感觉的纤维由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后束上行,于延髓下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换神经元后,交叉至对侧。传导痛、温觉的纤
16、维从后根进入脊髓,于后角换神经元后经脊髓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楔束和薄束,上行至丘脑。10C 外展神经核位于桥脑中下部,其纤维向腹侧行走。面神经核在桥脑深部下外侧,锥体束位于它的腹侧。当右侧桥脑腹侧受损,便出现右眼外展不能,右侧周围性面瘫和左侧偏瘫。内囊等病变不引起外展及面神经麻痹。11C 此病人的步行符合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蚓部病变,行走呈醉汉步态;小脑半球或前庭病变,行走向患侧偏斜。两下肢痉孪性轻瘫行走时,出现剪刀步态。鸭步见于肌营养不良症,因骨盆带肌无力,走路左右摇摆。12E 淋巴细胞、多核细胞增多以及蛋白、细胞同时增高,见于脑脊髓膜或脑脊膜的炎症。糖、氯化物降低发生于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
17、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13B 这是由于损害传导痛温觉第二级神经元或未交叉的纤维所致。脊神经节及后根的病变,出现相应节段的各种感觉障碍。脊髓丘脑前、侧束受损,则产生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痛、温觉障碍。14D 由于网状脊髓束及锥体束对脊髓反射孤的抑制被解除,故出现深反射亢进。后根、后角和肌肉病变,因损害深反射弧,故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束受损引起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和深反射减弱。15B 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痪表现为伸舌偏同侧,伴同侧舌肌萎缩。舌下神经中枢性瘫痪伸舌偏向对侧,无舌肌萎缩。舌头感觉是由三叉神经支配,16C 言语功能的完成虽与两大脑半球有关,其中起主要作用是某些皮层区。运动性失语病变位于
18、主侧或优势半球(善于用右手者为左半球,用左手者为右半球)的额下回后部。当主侧第一、二颞回后部有病变,引起感觉性失语。主侧角回病变产生失读症。17B 因传导双上肢痛、温觉及部分触觉的神经纤维在颈 5-胸2 的灰质前连合处交叉经过,此处病变将损伤它们,而传导双上肢深感觉和另一部分触觉的纤维在同侧后索走行,不受前连合病变的影响18B 因小脑半球与肢体运动的协调有密切关系。受损时出现意向性震颤。19D 支配右上肢的颈 5-胸 2 的痛、温度觉及部分触觉神经纤维在同侧后角换神经元,而深感觉纤维和部分触觉纤维直接进入后索,故右侧颈 5-胸 1 后角受损会造成右上肢的痛、温度觉障碍而深感觉和触觉保留。20C
19、 病理检查发现 15的重症肌无力病例伴发胸腺肿瘤,其余病例的 80也显示胸腺髓质中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仅少数病例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甲状腺功能亢进。21C 嗜睡者被唤醒后,表现正常;浅昏迷者则唤不醒;意识模糊者并不以睡眠过多为特征;只有昏睡者符合题中所述情况。22C 浅感觉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脊髓侧索组成脊髓丘脑束的排列是以骶、腰、胸、颈的次序由外向内。23C 人体的运动功能位置在前中央回的排列有如倒立的人,下肢在上部,头面在下部。24C 题中五种药物均可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其中苯妥英钠应用的历史较长,效果不错,近年来人们认为酰胺咪嗪也能奏效较好。25C 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不仅是控
20、制大发作较好的药,而又毒注低,价格低,从而比同样能控制癫痫大发作的丙戊酸钠和扑痫酮优越。口服安定在癫痫大发作的常规治疗中,只起辅助抗痫药的作用。氯硝安定宜用于肌阵挛性小发作。26C 踝反射是由骶 1-2 节段的神经支配的。27D 面神经炎为非化脓性炎症,不必用青霉素。病的急性期,面神经总有水肿,受到骨管的压迫,如不及时消除,可加重面神经的损伤。强的松既能抗炎,也有消水肿的作用。小量地巴唑口服和加兰他敏肌内注射只能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宜用于急性期过后。维生素 B12 也无抗炎和消水肿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期诸药中强的松最为重要。28A 本题所问的“主要区别”是指这两种病人不能说话的原因有何不同。瘫
21、痪分布和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虽然也是他们之间的区别但不是主要的。两种病人都无意识障碍。29D 运动障碍晨轻晚重是重症肌无力病态性疲劳的表现,反映了神经-肌肉联接点在重复运动后受到阻滞,休息后又恢复传递冲动能力的特点。周期性瘫痪的轻重不是与运动多少有关,而是与钾离子分布异常有关。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和急性脊髓炎,都是由于神经结构的损害而造成运动障碍,其恢复有赖于病变的消除,不会有晨晚的区别。30A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时神经干是病变所在处,因此有压痛和牵引痛。其它三种病神经干不受损。31B 因这四种病中只有急性脊髓炎会损害传导束。32B 后角的感觉细胞均为痛、温度觉和部分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这
22、里没有深感觉的通路,因此后角受损时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33A 投射性疼痛是神经根中感觉纤维受刺激时出现的一种疼痛。后角受损时疼痛少见,即使出现,性质与投射性疼痛不一样。34D 后角和神经后根的损害都不涉及到前角周围运动神经元,故不出现肌肉萎缩。35C 因后根内有痛、温度觉第一级神经元的传入纤维,而后角内有痛、温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36C 癫痫的治疗应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剂量宜从常用量的低限开始;治疗时间要长;为防止毒性反应,需要定期检查血、尿和肝功能;完全控制发作后,大发作需 2 年,小发作需 1 年以上,才逐渐减少药量和停药。37B 两者的鉴别为:流出的脑脊液分别用三个试管连续收集,若红色
23、逐渐变谈,最后转清者属穿刺损伤,前后皆呈均匀红色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红色脑脊液经离心后,上清液变为无色属损伤,黄色则为出血;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不能作为鉴别点。38A 本病表现为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的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每次持续几秒到 2 分钟间歇期完全不痛,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持久,病变区域内有感觉障碍,检查可发现原发疾病的特征。39B 此病人的诊断应考虑推管内病变。腰椎拍片可发现脊椎疾病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腰穿通畅试验可确定椎管是否阻塞,因此这两项应先作检查。脊髓腔造影只能在上述检查后必要时进行。肌电等检查不能确定诊断。40A 抢救应尽快终止发作,以免因循环衰竭呼吸障碍和
24、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或严重脑损害。安定 10-20 毫克缓慢静脉注射是控制发作的首选药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必要时气管切开,可防止因脑缺氧加重癫痫发作。但输液量要控制,以免引起或加重脑水肿。41E 这几点加上发作时瞳孔放大,对光反应消失,都是癫痫大发作的特征。癔病性痉挛发作表现为意识清楚,瞳孔正常,四肢乱动或呈角弓反张,持续时间长,发作与精神刺激有关。42B 病人口角歪向左侧,提示右侧下部面肌瘫痪,故病变在右侧,若同时伴右额纹消失及右眼闭合不紧,说明右侧上部面肌亦瘫痪,便可确诊为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麻木属三叉神经症状。左眼闭合不紧与口角歪斜不符合,故不能作为诊断依据。43B 一侧脑干病
25、变由于损害颅神经运动核、皮质脊髓束、三叉神经下行纤维及其降核、脊髓丘脑束,因此出现同侧的周围性颅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以及同侧的面部和对侧身体痛、温觉缺夫。偏身肌萎缩及扑翼样震颤并非脑干症状。44B 中枢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一般无肌萎缩。若瘫痪肌肉有明显萎缩,张力低,伴肌纤维震颤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无病理反射,则属周围性瘫痪。45E 小脑的功能与维持平衡、肌张力和使动作协调密切相关,本题 4 项正是检查这些功能的。46A 镇静剂使病人安静,可减少再出血的机会。甘露醇可减轻脑水肿。6-氨基已酸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剂,有一定的防止再出血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有增
26、加出血的可能,放不宜应用。47E48C 安坦和左旋多巴可用于治疗震颤麻痹。吡啶斯的明和氯丙嗪不宜用。49A 病理反射多见于锥体束受损时,而在震颤麻痹时锥体束不受损。50A 被动运动时呈有弯铅管或转齿轮时样的阻力,是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的特点。51E 慢性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多为肿瘤所致,因此表观为体积逐渐增大的占位病变,造成以上所有特点。52A 脑溢血发病快,多有意识障碍,由于血液常破入脑室,脑脊液可含有红细泡。脑血栓形成则发病较慢,多无意识障碍,脑脊液亦多属正常。脑膜刺激征不是这两种病的特点。53B 右侧视野和右侧偏身的感觉属左大脑半球的功能范围即由左侧颈内动脉供血保证,与右侧颈内动脉无关。右眼一
27、时性失明,表明右侧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的缺血,右侧 Horner 征可由颈内动脉壁上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缺血受损所致,所以这两点支持右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54A 膝反射的反射弧与腰 2-4 节段和股神经有关,与坐骨神经(腰 4-骶 3 神经根组成) 无关,因此坐骨神经痛不影响膝反射。55B 昂白征,即闭目难立征是双下肢深感觉障碍的表现,克尼格征属脑膜刺激体征,两者均不是病理反射。56A Horner 征是支配眼和面部的交感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瞳孔对光反应的传入是沿视觉纤维,传出部分是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没有交感神经参加。57B 血压升高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多数病人就诊时血压不高,
28、偏瘫是脑实质受损的体征,所以这两者不能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58E 脑部刺激性病灶,不论其性质如何,都能引起继发性癫痫。59C 被动运动觉的传导通路在后索,与脊髓丘脑束无关。触觉的粗觉部分虽然随着脊髓丘脑束受损而受到影响但其识别觉部分是沿深感觉的道路传导的,因而保留所以当脊髓丘脑束受损时,用一般的检查方法查不出触觉障碍。60C 重症肌无力并非全身肌肉平均受累,而往往有所侧重甚至严格的局限,以累及眼外肌、面肌、延髓所支配的各肌最常见。受损肌肉的基本现象是病态疲劳,即在多次动作后呈暂时性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碱脂酶药物后又即恢复、而不是持续性无力。受累肌肉虽可发生萎缩,但并不多见。神经科辅助诊断
29、措施腰椎穿刺通过腰穿可测量颅内压力,检查脑脊液的各种成分,注入造影剂作脊腔造影,或将治疗药物作鞘内注射。腰穿的相对禁忌证包括穿刺部位的感染,出血性素质,颅内压增高,以及阻塞脑脊液流通的型 Chiari 畸形。如有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局灶性神经障碍,应先作 CT 或 MRI 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以免轻易作腰穿而激发经小脑幕裂孔或枕大孔的脑疝。如怀疑为细菌性脑膜炎,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不要因为等待腰穿或脑脊液报告而延误治疗。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中,CT 扫描常能明确诊断,从而可以免除腰穿,腰穿有可能使血块对破裂的动脉瘤的填充压迫作用降低而促进再出血。正常脑脊液外观透明无色;当细胞数300/l 时呈
30、雾状或混浊。取得血性脑脊液时应区别损伤性穿刺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性穿刺属常见(由于穿刺针损伤了椎管前壁的静脉丛) ,可资鉴别的特征是脑脊液的逐步变清(比较第 1 管与第 4 管脑脊液的红细胞计数可以证实) ,而且将脑脊液即刻离心后上清液不呈黄色症。如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的血性脑脊液,先后收集到的各管脑脊液其血性程度均匀一致,而且在出血后经过数小时由于红细胞的溶解会产生黄色症,在显微镜检下还能看到皱缩红细胞。略带黄色的脑脊液也可能是由于老年性色素原,陈旧性出血,严重黄疸或蛋白含量过高(100mg/dl)。脑脊液的细胞数,葡萄糖与蛋白质的定量对许多神经科疾病的诊断都能提供有用信息。如怀疑为感染
31、性疾病,应将脑脊液离心后的沉淀物作各种涂片染色检查:细菌(革兰氏染色) ;结核菌(抗酸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隐球菌(印度墨汁染色) 。收集较多量的脑脊液(10ml)作检查能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特别对抗酸杆菌及某些真菌,不论是涂片染色或培养。在双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或病人有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时,脑脊液蛋白定量的增高可能不多,不足以在革兰氏染色检查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从而产生假阴性结果。在脑脊液的沉淀物中加入一滴无菌的血清可以防止这种问题的发生。如怀疑出血性脑膜脑炎,应将脑脊液作湿性固封以检查阿米巴原虫。乳胶凝集反应与协同凝集反应能快速确定致病细菌,特别当涂片与培养检查结果都呈阴性时(例如在未经
32、充分治疗的脑膜炎病例中) 。需氧的和厌氧的脑脊液培养都要进行,既要查抗酸杆菌,也要查真菌。除肠道病毒外,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的机会属于罕见。病毒抗体测定板市场已有供应。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测试以及隐球菌抗原测试往往已被作为常规检查。正常人脑脊液/血液葡萄糖含量的比数约为 0.6,除非病人有严重的低血糖症,一般脑脊液葡萄糖含量能维持在50mg/dl(2.78mmol/L)水平。脑脊液蛋白定量的升高(50mg/dl) ,是疾病存在的一个敏感指标,但对具体病种无特异性意义。超过 500mg/dl 的蛋白定量的增高不常见,可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晚期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肿瘤引起的椎管完全阻塞或血性脑脊
33、液。-球蛋白(正常 15%,寡克隆带以及碱性髓鞘蛋白的特殊检查有助于脱髓鞘性疾病的诊断。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能对脑沟、脑室、灰质、白质、骨质以及钙化结构作出快速且无创伤的成像。CT 能查出脑积水、皮层萎缩、脑穿通囊肿、以及占位效应所造成的中线结构的移位变形。组织密度的降低可见于水肿、梗塞、脱髓鞘病变、囊肿形成以及脓肿。密度的增高则是新近的出血与钙化病变(如颅咽管瘤)的特征。静脉注射碘化增强剂可使血管、血管畸形、肿瘤以及血脑屏障受损区域显示出来。CT 也可检出头颅与脊柱的先天性畸形、骨折、骨关节增生的压迫以及肿瘤引起的骨质侵蚀。通过鞘内注射甲泛葡胺造影剂后,CT 可勾画出压迫脑干,脊髓或脊神经
34、根的各种异常(如脑膜癌肿病,椎间盘脱出) ,还可发现脊髓空洞症。但磁共振所提供的脊髓空洞症的成像质量最好。CT 也可用于指导治疗(例如在急性脑卒中病例中,在应用抗凝或溶栓治疗之前排除脑出血) ,监测治疗措施的有效性(例如脑积水的脑室内分流,癌肿脑转移的放射治疗,或者脑脓肿的抗生素治疗) 。磁共振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能对神经结构提供比 CT 分辨度更佳的成像,而对病人不引起危险。MRI 对显示脑干病变以及后颅凹其他异常的帮助尤其大,因为这个部位的 CT 扫描常为骨纹伪迹所干扰。MRI 能发现脱髓鞘斑块,早期梗塞,亚临床脑水肿,脑挫伤,初期的经小脑幕脑疝,颅颈交界处异常以及脊髓空洞症。有
35、时,炎症,脱髓鞘与肿瘤病变只有在静脉注射顺磁性造影剂(如钆) 增强以后才能被发现。MRI 主要的缺点是费用昂贵,需要特殊的房屋设置。对安装有心脏起搏器者,脑内有磁铁性动脉瘤夹或体内有任何可移动的金属修补物的病人来说,MRI 是禁忌的。对椎管内压迫脊髓并且需要紧急干预的一些病变(肿瘤,脓肿) ,MRI 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可以显示头部与颈部的一些主要动脉与它们的分枝。虽然 MRA不能取代脑血管造影术,但是在某些没有必要去承受脑血管造影风险与费用的病例中,它是很有用的(例如病人突发新的剧烈头痛,怀疑为脑动脉瘤,但 CT 与腰穿都未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病人拒绝接受脑血管造
36、影术)。作为脑卒中病例的一项辅助检查时,MRA 有夸大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倾向,因此通常不会错过大动脉的闭塞性疾病。磁共振静脉造影术 能显示颅腔内主要静脉与静脉窦。可以免却脑血管造影术而对脑静脉性血栓形成作出诊断,而且它对监测血栓的消散与指导抗凝治疗应用时间的长短都很有用。脑回声图描记针对不同大脑部位的超声波所引出的回声可以通过示波器予以描记。在 2 岁以下的儿童中,特别在新生儿重点监护病区内,这种可在床边进行的操作对检测脑出血与脑积水很有用。在较大的儿童以及成人中,其使用已被 CT 扫描所取代。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PET 是利用放射同位素示踪剂摄取量来测定活体大脑的血源,葡萄糖代谢与氧
37、代谢的一种研究用诊断措施。虽然它能提供有关癫痫、脑肿瘤及脑卒中的重要信息,但对临床诊断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且,正在发展中的功能性 MRI 可以提供动力性生理性脑成像,有可能会将 PET 淘汰。脑血管造影术在注射造影剂后进行 X 线摄影可显示脑内的动脉循环与静脉循环。通过数字减影处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注射少量造影剂就能获得高分辨度的成像。脑血管造影术对 CT 与 MRI 能起的补充作用,是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定位及其血管供应情况,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脑血管造影术仍被认为是金标准。在病人经过轻度镇静并接受局部麻醉后,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导向
38、主动脉弓。注射造影剂后可使主动脉弓及各大动脉的起源都显影(此时病人会感到一阵灼热不适感 )。也可将导管引入各别的颈动脉与椎动脉,以了解动脉的开通程度,解剖形态以及自颈部至颅内的血流情况。直径小至 0.1mm 的血管也能被显影。在某些医疗中心,神经放射科医生也兼作介入手术,在血管造影术以后,根据疾病过程的需要,进行血管成形术,支架安置,动脉内溶栓或动脉瘤闭塞操作。二维多普勒超声扫描这种非创伤性操作可用于检测颈动脉分叉处有无夹层撕裂、狭窄、闭塞以及动脉壁溃疡。本法安全,可在门诊部进行快速操作,但无法提供血管造影术所能显示的细节。用于检测颈动脉系统短暂缺血性发作的病例,它比眶周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眼体积
39、描记术更为优越,对异常情况作跟踪随访复查也很有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可用于评估脑死亡的残余血流,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脑中动脉的血管痉挛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卒中。脊腔造影术通过腰穿将造影剂(碘苯六醇,碘异酞醇或其他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对脊髓进行 X 线摄影。脊腔造影术可显示椎管内各种异常(例如,椎间盘突出,脊椎关节强硬形成的横条,髓内或髓外的肿瘤,动静脉畸形,脊膜癌肿转移以及蛛网膜炎) 。造影剂不需清除,能增加检查的分辨度(特别对脊神经根) ,配合 CT 扫描可澄清一些否则难以判断的病变(例如,脊髓空洞症与脊髓肿瘤的鉴别) 。脊腔造影术的禁忌证和腰穿相同。如果病人已有脊腔完全
40、阻塞,脊腔造影术有可能会使病情加重,特别是如果脑脊液放出过多并过快。负责检查的放射科医生必须对存在完全阻塞的可能性经常有所警惕。在椎管内各种异常的检查方面,MRI 已大部分取代了脊腔造影术。脑电图(EEG)描记脑电图能发现癫痫,睡眠障碍,代谢性与器质性脑病所伴发的大脑电活动改变。要记录相当一段时间的大脑电流的电位。在头部安放对称分布的 20 个电极(加上一个头顶电极 )。正常人清醒时的脑电图显示 812Hz,50V 的正弦形 波,在枕-顶区呈现出消长;额部有12Hz,1020 V 的 波,另有散在的47Hz 波。要注意两侧半球的有无不对称现象(提示器质性病变),有无过度的慢活动(14Hz,50
41、350V 的 波可见于意识不清,脑病与痴呆病例),以及有无异常的波型。有些异常波型是非特异的(例如痫样尖波 );但另一些则有诊断意义(例如,失神癫痫的 3Hz 棘- 慢波,Creutzfeldt-Jakob 病的周期性 1Hz 尖波 )。脑电图对一些发作性并且病因不明的意识障碍的判断特别有用。如果怀疑为癫痫,而常规脑电图记录正常,采用一些激活皮层电活动的措施( 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睡眠与睡眠剥夺)有时会引发出癫痫发作的证据。应用鼻咽电极有时可检测到颞叶的痫性灶,后者在常规脑电图上可无异常表现。应用24 小时连续性脑电图监测(不论是否同时进行录像监测 ),往往能帮助确定一些一过性记忆缺失,主观的
42、先兆征象或者异常的发作性动作行为是否属于癫痫性质。诱发电位的测定视觉,听觉或触觉刺激均能激活相应的神经解剖传导束与电转站,引发出小的皮层电位波形。通常这些较小的电位都被脑电图的背景噪音所掩没,但通过计算机对一系列与脑电图时相锁定的刺激进行叠加以后,能将背景脑电活动消除,而显示出诱发电位。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时限以及幅度能反映出受检的感觉通路是否保持完整的生理功能。对于检测隐匿的脱髓鞘性病变,检查不合作的婴儿的感觉系统功能,证实一些装腔作势病人的功能障碍,以及随访疾病的亚临床病程来说,诱发电位的检查特别有用。例如,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可以揭露多发性硬化病例中未被疑及的视神经损害。如果怀疑脑干有病损,
4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作为一项客观的测试。当器质性疾病(例如累及神经丛与脊髓的转移性癌肿 )侵犯神经轴的多个水平时,体感诱发电位的检查将生理障碍所在精确地定位出来。肌电图描记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当临床上难以确定肌无力的征象究竟是由神经,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点病变引起时,进行电生理检查往往有助于诊断,能够确定具体受损的神经与肌肉,是临床或亚临床的损害。肌电图描记是通过针电极的插入受检肌肉,在示波器上可以显示出肌肉电位活动的波音,同时可在扬声器上传出电活动的声音变化。要记录肌肉静息时与主动收缩时的肌电活动。正常情况下,静息的肌肉不表现出电位活动;肌肉作轻收缩时出现单一运动单位的电位活动。随着肌肉收缩力量
44、的加强,运动单位电位活动数量也增多,形成干扰相波形。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其表现是插入电位的增多与异常的自发电活动(肌纤维颤动与肌束颤动 )的增多。当肌肉收缩时,参加的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干扰相削弱 ),出现巨大动作电位(存活的轴索发出分支去支配邻近的肌纤维,从而使运动单位有所扩大)。在肌肉疾病中,受损的是个别的肌纤维,与运动单位无关;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有降低,但干扰相表现如常。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中,对周围运动神经可以在其通向肌肉径路上若干点施加电击刺激,并记录肌收缩开始出现的时间。根据神经冲动经过可以测量到的神经长度所需的时间可以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在通过最接近肌肉的神经节段上神经传导所需的时
45、间称为远端潜伏期。对感觉神经也可进行类似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若肌无力是由肌肉疾病所引起,神经传导速度都正常。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神经传导速度常有减慢,而且由于无髓鞘与有髓鞘轴索受累不等可出现动作电位的分散。对神经施加重复的刺激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点有无病态的疲劳现象(例如在重症肌无力中可见到重复刺激引起的肌收缩反应的进展性减退)。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常见病症的定位诊断一、颅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一)视神经损害的定位:视神经通路自视网膜、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觉皮质,径路很长,易于受损,但由于行走各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损害后的视野改变也各异,故由此可判断视路
46、损害的部位。1视神经损害:病侧眼视力减退或全盲(图 2) ,伴直接光反应消失,但间接光反应存在,眼底可见视乳头萎缩。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炎,脱髓鞘性病变以及外伤、肿瘤压迫等。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中央损害时,视神经双鼻侧纤维受损,产生双颞侧偏盲(图 2) ,多见于鞍区肿瘤,特别是垂体瘤。如病变扩及视交叉外侧累及病侧的颞侧纤维时,则患侧眼全盲,对侧眼颞侧偏盲。见于鞍区肿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3视束损害:病灶同侧视神经颞侧纤维和对侧视神经鼻侧纤维受损,产生病侧眼鼻侧偏盲,对侧眼颞侧偏盲,即对侧同向偏盲(图 2) ,伴有“偏盲性瞳孔强直” (光束自偏盲侧照射瞳孔,不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自另侧照射时
47、则有对光反射) 。多见于鞍区肿瘤。4视放射病变:也出现对侧同向偏盲,但因瞳孔光反射的传入纤维已进入丘脑外侧膝状,故无偏盲性瞳孔强直(图 2) 。此外,视放射向后其上方和下方纤维逐渐分开,故可出现同向上象限性盲(下方纤维受损)或同向下象限性盲(上方纤维受损) 。多见于内囊血管性病变和颞顶叶肿瘤。5视觉皮质损害:一侧病变时视野改变同视放射病变,出现对侧同向偏盲或上下象限性盲,但恒有黄斑回避。双侧视皮质损害时,视力丧失,但对光及调视反射存在,称皮质盲;刺激病变时,可出现光幻视或形象纪视。多见于枕叶的脑血管病、肿瘤及变性病变。(二)眼动障碍的定位诊断:眼球运动由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完成,眼动障碍可由上
48、述神经单个或同时损害引起。临床以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麻痹多见。1动眼神经损害:(1)核性损害:动眼神经核群为一细长的细胞团块,位于中脑的上丘水平大脑导水管周围,双侧自上而下的排列为提上睑肌核、上直肌核、内直肌核、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各核两侧相距甚近,而前后距相对较远。因此,中脑病变时,多表现为双侧的某些眼肌单个麻痹,而前端的 Edinger-wesphal 核常不累及,故瞳孔多正常。见于脑干脑炎、脑干肿瘤及脱髓鞘病变。(2)核下性损害:表现为眼睑下垂,眼球外下斜位、向上、向下、向内运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因走行各段邻近结构不同的表现也不同:中脑病变:为髓内段动眼神经纤维受损,常累及同侧尚未交叉的锥体束,故出现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Weber 综合征) 。见于中脑梗塞,肿瘤及脑干脑炎等。颅底病变:仅有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于大脑后动脉瘤,小脑幕切迹疝等。海绵窦病变:早期可仅有动眼神经麻痹,但此处病变常累及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故多为全眼麻痹。此外,因同侧三叉神经、支也受损害,而有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