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大学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二一二年九月目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 .1固体废弃物处理理论课教学大纲 .12环境毒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0环境规划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27环境评价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3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38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理论及实验课教学大纲 .43清洁生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56工程制图与 CAD理论课教学大纲 .60化工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76环境工程学 A 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86环境工程学导论理论课教学大纲 .95专业见 习计划 .106环境统计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 .11
2、2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 .124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128环境影响评价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37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44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154环境土壤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166环境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75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86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 .195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199环境学概论 B教学大纲 .208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1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22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
3、g)课程代码:122110201M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学 时:48 学时(总学时 48,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学 分:2.5 学分(总学分 2.5 分,其中理论 2 学分、实验课 0.5 学分)考核方式:课程论文适用专业:环境科学(2009 级) 前修课程: 环境监测 化工原理建议开课学期:7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讨论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典型控制设备的结构特征,以及典型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计算,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源,以及
4、污染状况,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综合防治措施;掌握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有关计算,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生成的原理及控制措施;了解大气扩散的基本原理;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具有选用除尘设备的能力;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了解典型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了解大气污染物及其主要污染源,大气环境标准及综合防治措施。2、了解大气污染与燃烧的关系,学会燃烧计算,掌握燃烧污染物控制基本途径。3、基本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4、基本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污染物的典型净化工艺
5、流程和设备。5、基本掌握设计、选择和运行大气污染净化系统。2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内学时数章节 标题 理论授课 实验(或实践) 课外学时数第一章 绪论 2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4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2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0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4第六章 除尘装置 8 4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4 8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2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2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2 4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2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 0总 计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 ,郝吉明、马广大,高等教
6、育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羌宁,季学李,徐斌 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因本课程发展变化较快,正式开课可能会更换教材。五、教学方法与考核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的化学事实,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要求学生认真读书,课前预习泛读,课后复习精读,从中学会自学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3考核:平时表现(15%) ,期末成绩(65%) ,实验课程占 20%。六、大纲正文第一章 绪论(2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有关大气污染的定义、主要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相关的标准等基础知识
7、,结合实际,建立有关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目前存在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教学内容、 大气污染、 污染物、来源及其危害重点难点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二、大气污染物常见的分类及形式三、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第二章 燃烧过程中污染物形成机理(4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的形成机理,重点理解和掌握燃料性质、燃烧过程的影响因素、燃烧所需空气量、烟气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以及燃烧过程硫氧化物、颗粒物、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一氧化碳和汞的形成机理。教学内容、 燃料的性质、 燃料燃烧过程、 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 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 燃烧过程中其
8、它污染物的形成重点难点一、燃料燃烧的性质及影响燃料燃烧的主要因素二、燃烧过程中 SOX、颗粒物等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三、理论空气量与烟气量的计算4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2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包括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大气的运动和风场等知识点。要求能够判断大气稳定度、理解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熟练运用风速廓线模式,为学习下一章打基础。教学内容、 大气圈结构与气象要素、 大气的热力过程、 大气的运动和风重点难点一、气温直减率和大气稳定度的概念,两者关系,及对大气扩散的影响二、逆温的定义,种类,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三、理论空气量与烟
9、气量的计算第四章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自学、复习)目的要求 了解大气扩散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重要的知识点有正态分布理论、高斯扩散模式、烟云抬升高度、扩散参数、封闭扩散、熏烟扩散、城市扩散模式、山区扩散模式、烟囱高度和厂址选择等。要求掌握高斯扩散模式及其常见形式,学会初步估算烟云高度,能够根据地形、背景浓度以及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气象因素及模式计算大气污染浓度,可以根据不同要求估算烟筒高度,并对厂址选择提出初步方案。教学内容、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高斯扩散模式、 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城市及山区的扩散模式、 烟囱高度的设计重点难点一、点源的高斯扩散模式及浓度估
10、算二、烟囱的设计计算5三、厂址选择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4 学时)目的要求 学习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及除尘装置性能表示方法,并重点理解颗粒物在各种力场中的空气动力学行为分离、沉降、捕集等,为学习下一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粉尘的物理性质、 净化装置的性能、 颗粒捕集理论基础重点难点一、粉尘粒径分布的定义、表示方法二、净化装置技术性能的表示方法及计算三、粉尘粒径分布,颗粒在各种力场中的空气动力学行为第六章 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8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目前工业界广泛使用的除尘装置,包括机械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和湿式除尘器。本章的重点在于各类除尘器的
11、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应用范围,以及操作条件变化对除尘器性能的影响等。通过本章学习为选择、设计和有效运行各类除尘器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机械式除尘器、 电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 过滤式除尘器、 除尘器的选择与发展重点难点一、重力沉降室的工作原理,性能,设计计算二、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性能,设计计算及选型三、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结构,除尘过程,驱进速度和捕集效率的计算公式及其设6计第七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4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气态污染物控制的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操作等单元操作过程。重点学习气体扩散、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以及选择吸收剂、吸附剂和催化剂的一般原则
12、,为学习今后各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吸收法: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吸收动力学及吸收设备等、 吸附法:吸附过程、吸附理论、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等、 催化法:催化剂、催化作用原理、反应的物化过程及动力学、设备等重点难点一、吸收过程中存在的气液平衡关系二、吸收过程中的传质速率方程第八章 硫氧化物污染控制(2 学时)目的要求 重点学习各类二氧化硫污染控制过程的化学变化、影响这些变化的条件,以及吸收剂和吸收设备的选择。通过本章的学习还应了解各类控制技术的经济性、可靠性,能进行控制工艺的比较,初步具备选择二氧化硫控制工艺的能力。教学内容、 硫循环和硫排放、 燃烧前和燃烧中脱硫技术与工艺、 燃烧后烟气脱硫技
13、术及其研究进展、 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综合评价、 中国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政策、措施与重大行动重点难点一、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的方法,工艺及原理第九章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2 学时)目的要求 学习氮氧化物的来源、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过程,以及各类控制技术。要求理解燃烧条件对氮氧化物形成的影响,能够估算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量,并掌握7各类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具备选择控制工艺与设备的初步能力。教学内容、 氮氧化物性质及来源、 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烟气脱硝技术重点难点一、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二、烟气脱硝技术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控制(2
14、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蒸汽压如何影响 VOC 的排放,如何预防 VOC 污染,掌握各类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能够进行控制方案的选择和比较。教学内容、 蒸气压及蒸发、 VOCs 污染预防、 VOCs 污染控制方法和工艺:燃烧法,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和生物法重点难点一、挥发性有机物的性质和危害二、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预防及其污染控制方法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2 学时)目的要求 了解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理解汽油机、柴油机排气污染的形成及控制,包括现行的和发展中的技术,了解改善交通方式对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对机动车污染控制建立全面、系统的控制观,从车、油、路及其管理交通需求等全方位控制机动车污染。教学内容、 城市交通趋势与机动车污染状况、 内燃机污染物形成机理、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评价重点难点8一、汽车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自学)目的要求 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污染三个问题,并理解相应的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控制或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建立宏观框架,为参与全球环境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内容、 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 臭氧层破坏问题、 致酸前体物与酸雨重点难点一、温室效应二、臭氧层的破坏七、其他说明实验项目会随着设备的更新情况进行调整。实验项目大纲见附录。八、编制与审核编制人: 柯强 审核人: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