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教育学院深度访谈材料一、学院概况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2011 年 11 月,原教育科学与传媒工程学院改名为教师教育学院。学院设有综合办公室、教育技术学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动画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教师技能与教学法教研室、教育管理教研室、实验实训中心、团总支及辅导员办公室、培训中心办公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共 11 个教学与管理机构。现有专任教师 51 名,其中,教授 6 名,副教授 9 名,其他高级职称 2 名;博士学位人员 6 名,硕士学位人员 39 名(45 岁以下人员 24 人) ;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 名,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1 名,校级教学名师 2 名。职称 学
2、位 年龄 学缘外校专任教师数教授副教授其他正高级其他副高级其他博士硕士其他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岁56岁及以上本校 境内 境外51 6 9 0 2 34 6 39 6 19 18 14 0 0 49 2目前,学院有小学教育、动画、应用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四个本科专业,2015-2016 学年度在校生 719 名。专业 2011 级 12 级本科 13 级本科 14 级本科 15 级本科2015-2016年度在校生人数(合计) 说 明小学教育 50 60 0(本部) 0(本部) 0(本部) 60动画 87 70 71 73 75 289应用心理 59 55 66 65 56 242教育
3、技术 29 32 30 35 31 128合计: 225 217 167 173 162 719不包含参军人员,交流生学院承担着小学教育、动画、应用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四个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还承担着全校 15 个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师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育教学,同时,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参与和承担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取得突破学院以“一创三改两试点”为契机,围绕“传承北海文化,深化两个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坚持和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潍院精神,大力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传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四大战略,积极开展了、课程体系内容建设、课
4、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考试评价等内容的改革。1.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建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社会岗位对知识能了的需求,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方向的需求,学院进行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新体系的改革,加大实践环节,突出岗位知识能力,建立必修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基础选修课程与方向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知识体系,明确实践环节的要求,突出就业分类方向的教育指导工作,为教学改革打下基础2、课堂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革与研究初步取得成效立足实际,以课堂教学和考试改革为突破口,注重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增加论文性考核,并把能力考核作为重要方向。实施“对话创生践行”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与考试改革
5、和教育技术专业技术类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改革,重新论证和修订教师教育类模块课程,实施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化建设,“说课督导评价立项”四结合的教研模式改革,探索“总结反馈反思改善”相结合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考试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现状。从2011 年开始,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教师教育学院教师课堂教学与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当年有 18 位老师共 21 门课程开始了课程考试和评价改革。目前,90%以上的教师都对个人承担的课程进行了考试评价改革,极大调动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
6、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现有服务全校 15 个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和应用心理学、动画、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训任务的实验实训中心,设有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技术实验室、数字编辑实验室、微格教室、教与学行为观察实验室、 “三字一画”实训室、录播实验室、动画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和面向全校的有线电视播控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605 万元,实验室面积 1300 多平米。建立了 25 处校外实践基地,强化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践环节。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和动画专业的特点,在校内建立中动传媒、火狐、星科三个校内工程实践基地。4、加强学生第
7、二课堂学习内容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就业能力。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科研交流,学术研讨,项目研讨活动。 2014-2015 学年度,举办学术讲座 13 场,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交流活动达 30 多次。积极组织教师协助学生参与学校的 SRTP科研项目申报,每年约有 3-4 个项目获得学校的科研资助。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考试,比如心理咨询师、会计资格证、人力资源证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比如动漫大赛,DV 大赛。学院高度重视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将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创建了“学情教育” 、“星星点灯” 、 “没有天花板
8、的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三、突出了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管理和建设,建立了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教学监控服务体系,有效强化了教学质量的而提高 学院为了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培训提高,课程进修、引进交流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和知识结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和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课程与教学论”成为校级重点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 ,设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高效课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 3 个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专业” 应用型特色专业重点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方向和团队。围绕学院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教学,理
9、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科研教研和资源建设,学校采取了四评价五检查 2 评估 1 考核的系列监督和控制方式,全面落实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1、对应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内容,采取了领导(专家)评价,院督导组评价、教研室同行评价和学生网上评价想组合的四评价体系,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2、对应着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了检查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教师的教案备课情况,检查教学过程教师的调停课情况,检查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检查试题的出题和试卷的批阅情况,检查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执行和质量情况。通过五个检查,规范教学管理的执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
10、提高。3、通过对专业和教师的两个评估,全面核实专业建设和教研室对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有力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深化,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4、通过对学院的年度考核,进一步促进了学院对“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塑校、科学治校”任务的落实,为学院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核心,不断推动内涵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效果。四、学院教学成效突出,三年来,学院一人荣获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两人荣获山东省微课比赛二等奖。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 人、二等奖 2 人、三等奖 2 人的佳绩。教师教学评价优秀率在 40%以上。201
11、3 年,由教育学原理与应用 、 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 现代教育技术 、 教师语言和教师书法五门课程组成的教师职业素养课程群,获得山东省教育厅立项。2014 年,小学教育专业成为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对此,成立了由教师教育学院、学校教务处、潍坊市教育局、市教科院及有关小学领导组成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 人、副主任委员 4 人、成员 10 人,聘请国内外专家顾问 2 名) ,负责指导、筹划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十二五”期间,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等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 12 项,山东省高校科研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
12、目等市厅级教学科研项目 22 项;获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 获山东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1 人,省微课比赛二等奖 2 人,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 人,二等奖 1 人,三等奖 2 人。发表论文 165 篇,其中 A 类 7 篇,B 类 33 篇,EI、SCI 等检索 19 篇,著作 13 部。从 2014 年开始,院高度重视学习资源的规划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基于网络的立体化教学与学习体系,该体系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外语学习系统、课程录制系统、多媒体教室集中控制系统、数字化资源中心等。在把课程资源不断进行
13、数字化的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把教师的无形资源变为学生学习的有形资源。部分教师开始探索和尝试目前,把教师的教学资源(课件、教案、师生问答)等内容,教师通过使用各种社会交流教学软件,进行课堂教学、辅导、答疑等,例如 qq、微信、APP 等;学院统一使用“有道云”平台管理、维护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并尝试、探索应用到课堂教学,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学籍管理、学生成绩、考试管理、排课、选课、调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申报等方面更为规范细致的网络化管理,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科研工作在反哺
14、课堂教学和改革方面也出现了良好的成果,2014 年,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化研究顺利结题,提出了从实践课程标准、目标、实施方法与步骤、评价等方面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加强实践育人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段式”名师成长研究模式研究,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研究模式实施对象是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实施途径是教育见习、教育调研、教育实习、师生共同研究及选修名师成长研究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主要特点是通过四年四阶段对基础教育名师的研究,了解未来教师职业特点,把握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深入探究名师成长的模式、机制、规律等问题,从而为坚定教师教育专业思想,明
15、确努力方向,为将来成为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等级评价,改革高校教师评价制度。逐步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等级标准,实施 ABCDE 五级强制排序,避免了老好人评价,使教师评价更加合理。在实践中,实行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学生评价占总评价的 50%,其它三项评价占 50%,根据等级标准,折合成 ABCDE 标准,使评价更加合理、科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近两年,在全国大学生儿童诗画创作大赛、中国大学生游戏设计大赛、齐鲁大学生软件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学生荣获国家级比赛奖项 7 项、省级比赛奖项 35 项、市级比赛项目 26 项。2013
16、届毕业生姜振华被山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授予“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荣誉称号。学生在专业方向就业,升学深造,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就业方面都表现了良好的就业竞争能力。一次就业率高。五、学院教学改革特色(一)发扬和传承北海文化、服务地方需求的“三位一体,双向联动”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坚持开放办学,加强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关系的同时,坚持“传承北海文化,深化两个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内涵,以服务区域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主动参与地方基础教育改革、教师培训、志愿支教等社会服务
17、活动,本着合作、共享的原则,建立了同地方教育部门“三位一体,双向联动”教师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市地中小学,本着合作共享、共赢的原则建立教育共同体。具体措施就是,明确三方的职能,搞好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作用,牵线联姻作用,目标引领作用。发挥教师教育学院和中小学的资源、师资优势,开展教学、科研、师资教育的工作。所谓双方联动就是在教师教育学院、地方教育主管、中小学校之间,建立利益共同的合作项目,形成双方联动,共同促进的机制。例如,在教师教育学院与潍坊市教育局之间,共同建立了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校地共建工作室、潍坊中小学校长培训办公室
18、、潍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开展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建立潍坊中小学成长辅导总站,开展全市学生成长的健康辅导教育。学院与奎文区教育局联合设立以学院教师名称命名的“欧晓霞心里名师工作室” 。教师教育学院同部分中小学共同建立“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学校” 。共同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科研、学生实习指导,名师共享高校教师进中小学课堂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了潍坊市高校和中小学教育互动的良好环境和机制。2014 年,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教师教育和区域基础教育联动机制的研究顺利结题。主要开展了对校地共建工作机制的研究:即双向挂职的管理机制,如双向挂职、校地共建工作室等;双向参与的研究机制,如学科团
19、队、精品课程建设、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建设等;双向延伸的培养培训机制,即基础教育提前参与准教师培养,高校教师延伸服务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成长。“十二五”期间,学院坚持以基础教育为切入点,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中小学的合作共建,开展“潍坊市中小学公益心理援助服务行动”诸城舜王学校支教,安丘音乐、英语公益支教活动等横向合作项目 6 项,经费 130 余万元。2012 年开始,全校从基础教育学校聘任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 101 人,参与学生实习实践环节(见习、实习、教育调查等)的指导,加强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培、省培、地培”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师继续
20、教育体系。 “十二五”期间,学校承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国性培训 1070 人,省级培训 850 人,地方教师、校长培训 7000 多人。(二)初步形成了学生专业发展的“四段式”名师成长教学模式在不断加强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本模式的实施途径是教育见习、教育调研、教育实习、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实施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环节课程化建设。通过选修名师成长研究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通过四年四阶段对基础教育名师的研究,了解未来教师职业特点,把握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深入探究名师成长的模式、机制、规律等问题,从而为坚定教师教育专业思想
21、,明确努力方向,为将来成为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六、存在的问题(一)在专业教学方面(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教育学院组建时间比较短,不仅承担三个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还承担着全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的任务和全国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的任务,任务重,头绪多,要求高,有些工作成效还不明显。二是教师参与教学、教研和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动和组织,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教研团队建设需要加强。三是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教师教育基地建设需要校内外联动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2)建设思路与
22、目标学院将以创建应用型特色名校和学校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现有校内 3 个专业建成校内重点建设专业,1 个专业冲击省特色专业,协助学校将教师教育基地建成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教师教育改革试验区和示范点。为此,学院将进一步加强硬件(制度、培养方案、实习见习基地、实验实训设备与条件等)和软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服务能力等)建设,进一步促进校内资源的融合与校外资源的联合,逐步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不断做出贡献。(二)在教师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建设。(1)基地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目前,
23、基地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教师教育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教研和科研团队、实践和培训团队建设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高。学校将以全国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特殊教育基地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和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能力亟待提高由于高校教师教育长期与基础教育脱节,高校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轻应用,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师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能力亟待提高。学校将按照省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和潍坊学院服务潍坊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地共建,在学习中服务,在服
24、务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能力。(3)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和落实重建教师教育体系,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还有诸多机制和体制方面的瓶颈和问题需要逐步的突破和克服;加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为主线的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目标、课程建设为载体”的总目标,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劳动。另外,广大一线教师自觉、深入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动和组织。(4)校地共建常态化机制建设目前,基地校地共建机制基本形成,需要继续深化完善,在以下三个方面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校地联合培养,以促进每位学生
25、的健康成长;校地联合研究,突出重点,加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校地资源共享,师资共享,条件共享,成果共享。附件一 学校内、外教师教育实习基地一览表校内专业实验室、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基地一览表建制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投入资金(元) 分室名称分室所在楼宇分室所在房间号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影像媒体实验室 天一楼 7418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电声媒体实验室 天一楼 7421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录音室 天一楼 7429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演播室 天一楼 7117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有线电视播控室 天一楼 7427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微格教室 天一楼 7425教育技术实验室 1997 三字一画实验室 天一楼 7107数字编辑实验室 2003 数字媒体实验室 天一楼 7415数字编辑实验室 2003 多媒体实验室(一) 天一楼 7419数字编辑实验室 2003 多媒体实验室(二) 天一楼 7420动画实验室 2009 81.17 动画设计实验室 天一楼 7417动画实验室 2009 三维动画实验室 天一楼 7120教学与学习行为研究实训室 2013 41.9教学与学习行为研究实训室 天一楼 7107心理学实验室 2012 128.24 心理学实验室 天一楼 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