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ME-HPLC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90420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PME-HPLC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SPME-HPLC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SPME-HPLC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SPME-HPLC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SPME-HPLC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9SPME-HPLC 联用萃取机理的探讨陈 超 李攻科* 陶敬奇(中山大学化学系,广州 510275)摘 要 涂层的萃取机理有多种,按照涂层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吸收机理(适合 PA、PDMS 涂层)与吸附机理(适合 PDMS/DVB、CW/DVB、CW/TPR 涂层);按照萃取体系的不同(无限体积、充分 搅拌的体系与有限体积、静止体系)也可以 发展出另外两种萃取机理。本文初步探讨了以上的几种萃取机理。并结合实验数据,对机理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萃取机理近年来,在样品预处理方面,最值得瞩目的是固相微萃取技术 (solid-phase microextra

2、ction, SPME) ,它是加拿大 Waterloo 大学的 Pawliszyn1于 1990 年提出的,是一种无溶剂,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新样品预处理技术,克服了传统样品预处理技术(如吹扫捕集、顶空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萃取等)耗时、效率低、溶剂用量大、操作繁琐等缺点。本文结合实验数据初步探讨了 SPME-HPLC 联用技术的作用机理。按照涂层不同可分为吸收机理和吸附机理,如 PA、PDMS 涂层是基于吸收机理,而 PDMS/DVB、CW/DVB、CW/TPR 涂层是基于吸附机理2-5 。按照体系分类,即无限体积、充分搅拌体系及有限体积、静止体系也发展出另外两种萃取

3、机理。1. 基于不同体系的萃取机理1图 1 描述了 SPME 的萃取模型。在这个柱状系统中,a、b、d 分别是硅杆、涂层、样品瓶的半径,L 是涂层部分的长度, 是待测物在涂层/ 水相的分配常数,D1 和 D2 分别是待测物在涂层和水相中的扩散系数,C1和 C2 分别是分析物在涂层和水相中的浓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97702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90292) ;感谢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创新基金(批准号:01027)的支持。第一作者 陈超(1980 年出生),男,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98 基地班联系人 李攻科 Email: 图 1 SPME 萃取模型21

4、0以下的讨论基于两种假设:(1)萃取动力学仅是一个质量扩散过程。 (2)当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增加时,涂层的物理特性不会改变,即聚合物涂层不会膨胀,待测物在涂层中的扩散系数也不随待测物浓度改变而改变。上述假设下,SPME 的萃取动力学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达,这个微分式满足费克第二扩散定律: tCzyxC22(1)由于模型是一个圆柱,因此上式可以转换为: tCrrD2211(2)D 是待测物的扩散系数,C 是待测物的浓度。考虑到涂层的圆柱外形与扩散过程,沿着涂层(z 轴)方向上的浓度是不会改变的。同时沿着从中心开始的径向角( 角)方向上的浓度也不会改变的。式(2)可简化为: tCDr12(3)对式(

5、3)进行半径的积分,被涂层吸附的待测物总量可以用一个时间函数来表达:rdtLMba,21(4)L 是涂层长度,a 是硅杆半径, b 是涂层半径。从上述公式可以衍生出两种模式,即一个无限体积充分搅拌体系和一个有限体积静止体系。1.1 无限体积、充分搅拌的体系由于待测物在水中的扩散被忽略,因此这种模式描述的是一个非常快的萃取过程。该模式适用于大体积搅拌充分的溶液,或快速移动的液体,如蒸汽或河水。萃取开始时,待测物在涂层中的浓度为: 011,Ctr(5)萃取时 C10=0,解吸时 C100。涂层外表面的待测物的浓度是一个常量,由涂层附近液态相的待测物浓度和待测物在涂层/水相的分配常数决定:tbrtb

6、r,21 (6)无限体积和充分搅拌的假设确保了 C2(r=b,t)是一个常数,它等于萃取前的待测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C20。同时待测物分子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硅杆:2110,1tarC(7)将式(5) (6) (7)代入等式(2) ,采用变量隔离法得到时间函数的涂层中待测物的浓度轮廓:这里 m 是 bYaJYbJ110的根,J,Y 是贝赛尔函数。图 2 描述了等式 (8)。纵坐标是平衡浓度C/C2 0,横坐标是涂层上的相对深度(r-a)/(b-a) 。图中的曲线代表不同的萃取时间 D1t/(b-a)2。曲线代表不同萃取阶段涂层中待测物的浓度。溶液中待测物的浓度一个常量(即不会随时间改变而变化)

7、,等于溶液的初始浓度 C2 0。在萃取前,涂层中无待测物(曲线 A) ;开始萃取瞬间,仅仅在涂层表面附近有待测物(曲线 B) ;随着萃取的延长,待测物分子扩散到涂层深处(曲线 C-E) ;最后达到平衡(曲线 F) 。曲线斜率随萃取时间延长很快降低,斜率越大,证明涂层对待测物的萃取速率越快。就如费克第一定律给出的一样: drCD1(9)F 是待测物分子的流动量(mol s-1 m-2) 。当平衡时斜率趋零,扩散停止。图中浓度轮廓曲线下方面积对应已萃取量与最大萃取量(曲线 F)的比值。大约 50%的待测物在0.1 时间后被萃取(曲线 D) ,随后耗费了 5 倍多的时间才达到总萃取量的 90%(曲线

8、 E) 。对式(8)进行半径的积分,得到萃取质量的时间函数式:bJaYmm2021bJamm2021 0 0102120120121 exp, m mmmrJYaJraJtDCtrC 图 2 涂层吸附浓度曲线图 (涂层中最初浓度为零) . X=D1t/(b-a ) 2A.X=0; B. X=0.01; C. X=0.05D.X=0.1; .D. X=0.5; E. X=(8) 1 1112021201 expm bambamba rYrJtDCrCLM (10)212图 3 是式(10)的图形表达。纵坐标是已萃取质量 M1 与平衡质量 M1的比值。横坐标是萃取时间,与图 3 相对应。D1t/(

9、b-a)2=0.5 时,萃取量为总量的 90%。分析图 2、图 3 可以看出扩散系数越小,平衡时间越长。因此,采用交联度、粘度更高的的聚合物作为涂层,虽然提高了涂层的热稳定性,使其能适合分析非挥发性化合物,但同时延长了平衡时间。图 4(见下页)是 SPME-HPLC 测定不同化合物,萃取效率随萃取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与理论曲线相比,两者的大致趋势是吻合的。由于本实验体系是在一个快速搅拌,有限体积(4 mL)中进行。不可能满足无限体积,充分搅拌这样一个理想条件,因此不可能完全符合理论曲线。在无限体积,充分搅拌这样的条件下,无需考虑待测物重新吸附到涂层上的问题。但是在有限体积下,这种竞争吸附,吸附/

10、解吸的过程是不断的发生,直至达到最终平衡。图 5a 中,对于苊烯、芴、蒽和菲,在 30-120 min 内已达到萃取平衡。而对于芘、苯并(b)萤蒽、苯并(k)萤蒽和苯并()芘,在 240 min 内仍未达到萃取平衡。当萃取时间超过 120 min 时,苊烯、芴、蒽和菲的峰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达到平衡后的时间内,这些物质被分配常数较大的多环芳烃如苯并(b)萤蒽、苯并(a)芘等所替代,从涂层上再次解吸下来的原因造成的。这些 PAHs 在有限的体系中,不断进行吸附/解吸,因此曲线出现波折摆动。图 3 在充分搅拌,无限体积中萃取质量百分比与萃取时间的关系.213从式(8)和图 3 得出,在无限体积

11、、充分搅拌的前提下,吸附过程的速度仅仅取决于待测物在聚合物涂层中的扩散系数。平衡时间正比于涂层厚度的平方,如果通过增加涂层厚度来提高灵敏度,萃取时间必然要延长。但是,如果增加硅杆的直径,而硅杆上面涂层厚度不变,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仍然恒定不变;或者增加涂层的长度均能在不延长平衡时间的前提下,提高萃取容量。这对于实验很有指导意义,为研制更好的 SPME 涂层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上讨论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假设在无限体积、充分搅拌下的情况。但是忽略了待测物在溶液中扩散的影响。实际上,在涂层周围总是有一层薄薄的,静止的水膜。在充分搅拌下,水膜的厚度会减小,但是不会消失。因此下面的讨论正是考虑待测物在此水膜中

12、的扩散。1.2 有限体积、静止的体系萃取前,涂层中无待测物:0),(1trC (11)待测物存在于溶液中: 022),(Ctr(12)由于质量平衡,待测物在涂层内外表面的流动是一样的: tbrDtbrC,21(13)图 4 萃取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a PAHs 1 苊烯;2 芴;3 菲;4 蒽;5 芘;6 苯并(b)萤蒽;7 苯并(k)萤蒽;8 苯并() 芘b 屈 c 并(k)萤蒽 d 二嗪农 e 对硫磷214待测物不能在硅杆和样品瓶中渗透: 0,2tdrC(14)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解上式:(1) i=1 (r=a) , (硅杆与涂层界面) 112121 nnn CrrDCrD(15)(2)

13、i=1,2,3,.,M-1 (arb , (涂层中)1121121121 nininini rriCri(16)(3) i=M (r=b) (涂层与溶液界面) 012211 nMnnMn CrDrrDr(17)和 02C (18)(4) i=M+1, i=M+2,i=M+3,.,N-1(brd (溶液中)(5) i=N (r=d ) (溶液和样品瓶界面) 1222121 nNnNnN CrrDCr(20)由于在萃取过程中,待测物在溶液中的浓度随时在改变,因此等式0201AV不再适合。为了得到待测物在溶液中的残留量,根据萃取前后的质量平衡关系,得到:2021Vn(21)C2是在平衡时溶液中待测物

14、浓度,C20 是初始时溶液中的待测物浓度。V2 是溶液体积。21C(22)将式(22)代入式(21) ,得到:210Vn(23)为了保证定量萃取,必须要满足即 V1 V2) 。因此可以得到1212222122 1 nininini rrirCriD (19)21502021ACVn(24)这个是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2. 基于不同涂层的萃取机理3在 SPME 中,涂层萃取分析物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机理:吸附和吸收。图 5 描述了萃取过程中使用吸收和吸附类型的 SPME 涂层时,起始及稳定状态时待测物相对于涂层的位置变化。吸附是待测物分子直接键合到涂层表面,吸收则是分子进入涂层的主体内。在实际萃取中,

15、每种涂层都同时具有吸附与吸收两种行为,只不过看那种占主要,完全以吸附或者以吸收机理工作的涂层是不存在的。以下的讨论是两种理想状态。2.1 吸附机理6-7极性 SPME 涂层中,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涂层从水中萃取是氢键作用力)起重要作用。由于涂层表面能发生吸附的作用点是有限的,因此当所有的吸附点都被占有时,萃取就达到了平衡(除非可以通过毛细作用渗透到孔隙中) 。这意味着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和 SPME 涂层萃取量之间不会有很宽的线性关系。此外,吸收是非竞争过程,而吸附是竞争过程,与涂层结合能力强的分子可以取代结合能力弱的分子。因此,样品中的其它共存物将影响待测物的萃取量。采用吸附等温线可以将涂层上

16、待测物的平衡浓度和溶液中的平衡浓度联系起来。Langmuir 吸附等温线可以很好的描述 PDMS/DVB 和 CW/DVB 涂层的萃取平衡。在 Langmuir 模型中,涂层表面的吸附点是有限的,且有如下假设: 被吸附分子不可移动; 所有的吸附点吸附能力相同; 每个吸附点最多吸附一个分子; 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不影响其平衡常数。第三点假设意味着只能在涂层表面形成单一吸附层。空的吸附点 S 与待测物分子 A 图 5 吸附与吸收萃取机理的比较左图是萃取过程的始态; 右图是萃取过程的终态(稳定态)a. 吸收 b. 大孔吸附 c. 小孔吸附216“反应”生成 Aad:adAS (25)吸附平衡时

17、,Aad 的浓度(单位 molcm-2)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KAad10(26)S0是表面吸附点的总浓度,KA 是吸附平衡常数,A是样品中 A 的浓度。实际上采用面积浓度来描述 SPME 萃取过程是很麻烦的。如果假设孔隙大小分布均一,我们就可以用体积代替表面积,两边乘以 fV( 为表面积,Vf 为孔隙体积) ,用体积浓度取代了面积浓度。由于涂层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因此这个假设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我们定义 CfA 为萃取头上待测物浓度,它在涂层上的最大值为 Cfmax: fadfAVC(27)ffS0max(28)平衡时定义SAC代替A表示 A 在样品中的浓度,同样定义fA为涂层中 A 的平衡浓

18、度:SffACK1max(29)显而易见,fA不是线性函数,除非 KA S远远小于 1(当吸附平衡常数很小,或者待测物浓度很低的时候) 。整理式(29)得: SAfffACKCmaxax1(30)以fAC1对 SA作图得直线,斜率为 f,截距为 1f。方程(29)难以直接应用,因为它需要知道待测物在样品中的平衡浓度。采用起始浓度 C0A 表达平衡时的萃取量更实际些。平衡时的质量守恒方程为: ffASASVCVC0(31)由方程(29)得待测物平衡浓度为: )(maxfAfASK(32)综合(31) (32) ,变换得:217)(max0fAfASffACVKCn (33)n 是平衡时涂层的萃取

19、量。方程(33)两边都有 f,可以得到二次方程。解方程,两个根中只有下式有意义: KVCVKC SAfSASfASAfAf 2)()( 20max20max0max (34) 实际萃取中上,只有一种物质被萃取的情况是很少是。由于吸附是竞争过程,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存在必定影响待测物 A 的吸附量。下面讨论两种物质竞争吸附萃取,再引申到多种物质同时竞争吸附萃取。在化合物 B 竞争吸附下涂层上待测物 A 的浓度用下式表示: SBSAff CKC1max(35)KB 是 B 的平衡常数,SB是样品中 B 的平衡浓度。如果样品中多过两种化合物,就在分母上加上SiCK项。A 的质量守恒仍然用方程(31)表示

20、。同样得到 nA: )()1( max0 fAfASBfAffA CVKCVn(36)解方程,两个根中只有下式有意义: A SBSAffSBSASAffAfff KCKVCVCVKn2)1()(1()( 220max20max20a (37)尽管它表面上很复杂,但可以从公式中看出吸附萃取萃取的过程。SPME 萃取方式有直接萃取与顶空萃取两种方式,顶空萃取的数学表达更加复杂。2.2 吸收机理8在基于体系不同的机理中建立的模型中,假设了涂层中的扩散速度是影响整个萃取过程的速度因素。在搅拌溶液中,萃取头周围有一层薄的液膜,正是在这层液膜中的扩散速度控制了整个萃取过程快慢。这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建立

21、吸收模型时,待测物在涂层内部的扩散可以忽略。在下述讨论中,我们认为液相(待测物溶液)和固定相(涂层)是两个独立的部分。最初的动力学吸收过程可由下式表示:dXf,t/dt = k1Xa,t k2Xf,t (46)k1 是吸收速率常数(从水相到固定相) ;k2 是解吸速率常数(从固定相到水相) 。Xf,t、Xa,t 分218别是时间为 t 时待测物 X 在涂层中和水相中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无限大,则方程(47)成立:Xa,t= Xa,t=0 (47)式中:Xa,t=0 是在萃取时间为零时待测物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将式(47)代入式(46)得:Xa,t= Xa,t=0(k1/k2 )(1-e-k2t)

22、 (48)由于萃取效率相当低( Xa,t= Xa,t=0) ,因此式(48)成立。此方程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释有机化合物吸附到 SPME 萃取头的动力学过程。当萃取时间无限大时,式(48)变为:Xf,t/Xa,t=0 = k1/k2 =KSPME (49)因此,根据上式可以用来计算待测物在涂层/水的分配系数。在一个充分搅拌的溶液中,涂层内的扩散是分配过程的速控步骤,观察到的吸收过程很快。然而在静止溶液中,动力学行为和速度控制完全不同。已经证实在低速搅拌时,平衡时间会增加,这表示在这种条件下,待测物在水相的扩散是速控步骤。参考文献1 Louch D, Mothagn S, Pawliszyn J.

23、 Dynamics of Organic Compound Extraction from Water Using Liquid-Coated Fused Silica Fibers, Anal Chem, 1992,64(10):1187-11992 张道宁,吴采樱,艾飞. 固相微萃取中高分子涂层的研究,色谱,1999,17(1):10-133 黄悯嘉,游静,梁冰,欧庆瑜. 固相微萃取的涂层进展,色谱,2001,19(4):313184 Chong S L, Wang D, Hayes J D. et al. Sol-Gel Coating Technology for the Prepar

24、ation of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Fibers of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Anal Chem, 1997,69:3889-38985 王震宇.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涂层的新型固相微萃取方法及其应用, 色谱,1999,17:280-2836 Liu Y, Shen Y F, Lee M L. Porous Layer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Using Silica Bondes Phases. Anal Chem, 1997,69:190-1957 Tadeus G, Xiaomei Y,

25、 Pawliszyn J. Theory of analalyte extraction by selected porous polymer SPME fibers, Analyst, 1999, 124:643-6498 Wouter H J. Partitioning of Organic Chemicals to Polyacrylate-Coated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Finber: Kinetic Behavior and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al. Chem., 1996, 68: 4458-44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