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特曼在中国俄罗斯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化学家、塔尔图符号学派的奠基人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 ,19221993)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他在继承与发展俄国学院派、形式主义、苏联结构类型学研究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取西方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的成果与方法,富于创造性地将其与当代系统科学理论相结合,在符号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自20世纪60年代起,其文化符号学开始在欧美诸国声名鹊起;进入80年代,又渐进东方,引起了中国等亚洲国家学者的关注。中国学者对洛特曼符号学思想的介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初,洛特曼是作为苏联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借西方文论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东风”被介绍给中国文艺理论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的苏联文艺学的历史功能研究和结构符号探讨(1986)一文是中国洛特曼学术思想研究史上较早、较有分量的一篇论文。稍后,刊登于外国文学报道1988年第1期的模式系统行列中的艺术课题提纲、文本的类型学课题、论艺术文本中“结尾”和“开端”的模式意义、我们已经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