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西省太原市 20062007 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化 学 试 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Ca 40第卷(选择题 共 76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
2、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符合题意)1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无氟冰箱。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B C D2下列物质(或其主要成分)与对应的化学式相符合的是 ( )A苏打 NaHCO3 B硅石 SiO2 C胆矾 CuSO4 D漂粉精 HCIO3下列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发生反应的是 ( )AO 2 B S CF 2 DBr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只有一种元素的单质呈液态B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36C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3、28Mg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12D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的分子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构成的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普通玻璃是纯净物,组成可用 Na2OCaO6SiO2 表示B硝酸铯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2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电解 KI 的水溶液,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1:16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B过氧化钠盛放于塑料袋内,并保存在密闭的容器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有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7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碳酸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B二氧化硫
4、可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C氟化钠可用于预防龋齿D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8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 22.4LH2 中含中子数为 2NAB12g 金刚石中含有 CC 键的数目为 4NAC42g C 2H14 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 9NAD1mol CH 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 10NA9某溶液与 Al 反应可生成氢气,在此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是 ( )AK + H+ NO3 SO42 BBa 2+ AlO2 NO3 OHCNH 4+ Fe2+ Cl MnO4 DNa + Mg2+ CH3COO Br10下列叙述中正确
5、的是 ( )A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D同温同质量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11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 ( )AH 2O B PCl5 CPCl 3 DBF 312已知主族元素 A、B、C、D 的离子 aA(n+1)+、 bBn+、 cC(n+1) 、 dDn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 为正整数) ( )200703093A原子序数:a Bn+ C(n+1) DnC单质的还原性:B A;单质的氧化性:D C
6、D离子的还原性:A (n+1)+ Bn+;离子的氧化性:C (n+1) Dn13酸根 RO3 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 NO3 的电子数多 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 N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1BR 的最高化合价与 N 的最高化合价相等CRO 3 和 NO3 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DR 和 N 为同族元素14已知 Pb3O4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Pb2+,Pb 3O4、Cl 2、FeCl 3、S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 2 + 2FeI2 = 2FeCl3 + 2I2 BCl 2 + H2S = 2HCl + SCPb 3O4
7、 + 8HCl = 3PbCl2 + Cl2+ 4H 2O D2Fe 3+ + 3H2S = Fe2S3+ 6H +1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除去 N2 中的少量 O2:通过灼热的 Cu 粉,收集气体B除去 CO2 中的少量 HCl:通入 NaCO3 溶液,收集气体C除去 FeCl2 溶液中的少量 FeCl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 KCl 溶液中的少量 MgCl2:加入适量 KOH 溶液,过滤16以下气体发生装置中,不易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量的是 (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7把 CO2 分
8、别通入到Ba(NO 3)2 溶液、Ba(OH) 2 溶液、溶有氨的 BaCl2 溶液、苯酚钠饱和溶液、氯化钙溶液中,可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 )4A和 B 和 C D18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B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注入蒸馏水并搅拌C为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加热后,先在空气中冷却,后放入干燥器中D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 Cl 和 SO42 ,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钡溶液1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SO 32 + 2H+ = H2O +
9、SO2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 2 + 2H+ = Ca2+ + 2H2O向稀氯水中加入稀盐酸:NH 3H2O + H+ = NH4+ + H2O碳酸钙溶于醋酸中:CaCO 3 + 2H+ = Ca2+ + H2O + CO2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钙溶液:Ca 2+ + HCO3 + OH = CaCO3+ H 2O硫化钠的水解:S 2 + 2H2O H2S + 2OHA B C D20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测定溶液的 pH,溶液显强碱性。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无刺激性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Ba (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
10、淀。取所得溶液上层清液继续滴加 Ba (NO3)2 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 SO32 离子 B不能确定 CO32 离子是否存在C不能确定 Cl 离子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 HCO3 离子是否存在21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NaCl KOH KSCN Mg(NO3)2 (FeCL 3 溶液)BKNO 3 CaCl2 NaCl Na2CO3 (AgNO 3 溶液)CNaBr CuSO4 AlCl3 (NH4)3PO4 (KOH 溶液)DNH 4Cl NaHCO3 Na2SO
11、3 Na2SiO3 (H 2SO4 溶液)22若 20g 密度为 g / cm3 的 Ca (NO3)2 溶液里含 1 g Ca2+,则 NO3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 / L B mol / L C2.5mol / L D1.25mol / L40020070309523300mL 某浓度的 KOH 溶液中含有 84gKOH。现欲配制 1mol / L KOH 溶液,应取上述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 )A1:4 B 1:5 C2:1 D2:3第卷(非选择题 共 74 分)三、填空题(共 18 分)24 (8 分)(1)工业上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等半导体的原料是 ,制造高性能
12、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 。 (填化学式)(2)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并使其生成正盐,需要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硫酸、磷酸的体积比为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并符合仪器的使用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如果苯酸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E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F在 250mL 烧杯中,加入 216mL 水和 24g NaOH 固体,
13、配制 10%NaOH 溶液25 (10 分)A、B、C、D、E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E 同主族,B、D 同周期,且 B 和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A 与 D 可形成 A2D、A 2D2 型共价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1)D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E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C 2 的电子式为 ,在 E2D2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4)由 A、B、C、D 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写出一种即可) 。四、推断题(共 22 分)26 (8 分)A、B、C、D、E5 瓶透明溶液,分别是 HCl、BaCl 2、NaHSO 4、Na 2CO3、A
14、gNO 3溶液中的一种。A 与 B 反应有气体生成 B 与 C 反应有沉淀生成6C 与 D 反应有沉淀生成 D 与 E 反应有沉淀生成A 与 E 反应有气体生成 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是同一种物质请填空:(1)在和的反应中,生成的沉淀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2)B 是 ,D 是 。(3)D 与 E 反应的离子方程是 。27 (14 分)下图是 AI 九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 为非金属固态单质,C、F、E 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请填空:(1)C 的固体属于 晶体,C 的电子式是 。(2)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3)G 与 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5、。E 转变为 H 和 I 的化学方程是 。(4)C 转变为 F 和 G 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是氧化还原反应,须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五、实验题(共 26 分)28 (10 分)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 SiO2) ,某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方案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加入过量盐酸;(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V mL。方案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用 c mol/L 盐酸 VmL(过量)溶解样品;(3)取溶解后的溶液 mL,用 cmol/L NaOH 溶液滴定,恰好用去107VmL。方案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高温(1000)煅
16、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方案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 g;(2)加入足量 c mol / L 盐酸 V mL 使之完全溶解;(3)过滤并取滤液;(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 cmol/L Na 2CO3 溶液 VmL;(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 mg。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上述 4 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 ,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方案 。方案 。方案 。(2)为减少方案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 (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 Na2CO3 溶液体积 VmLB精确配制浓度为 cmol/L Na 2CO3 溶液C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洗涤液也应并入(
17、4)中29 (16 分)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 、NH 4Cl 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CO 2 为原料先制得NaHCO3,再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 NaHCO3 的实验步骤: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各仪器内装入药品。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 C 中溶解中,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 C 中出现固体。继续向 C 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第三步:过滤 C 中所得的混合物,并用蒸馏水洗涤晶体,得到 NaHCO3 固体。第四步:向滤液中通氨
18、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 NH4Cl 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8(1)装置的接口连接时 a 接 。D 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 。(2)第二步中必须先让 (填编号)装置发生反应。(3)C 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 ,C 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4)第二步中蒸馏水洗涤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5)向滤液中通氨气的目的是 。 (填序号)(a)增大 NH4+的浓度,使 NH4Cl 更多地析出(b)使 NaHCO3 更多地析出(6)测试纯碱产品中 NaHCO3 含量的方法是:准确称取纯碱样品 W 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 1 2 滴酚酞指示剂,
19、用物持的量浓度为 c mol/L 的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 CO32 + H+ = HCO3 反应的终点) ,所用 HCl 溶液体积为 V1mL,再加 1 2 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上述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又用去 HCl 溶液的体积为 V2mL。写出纯碱样品中 NaHCO3 质量分数的计算式:(NaHCO 3) = 六、计算题(共 8 分)30 (8 分)现有 a mol 由 H2 和 Cl2 组成的混合气体,使之在适宜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用足量的 NaOH 溶液吸收反应后残余气体,消耗 b mol NaOH。试解答下列问题:(1)通过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20、H2 和 Cl2 物质的量的关系 生成 NaCl 的物质的量 n(H2) = n(Cl2) n(H2) n(Cl2)(2)推断当 n (H2) n(Cl2) B mol(2)当 a mol H 和 Cl2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 n (Cl2) n (H2)时,设混合气体中 H2 物质的量为 x mol,则 n (Cl2) (ax) molH2 + Cl2 = 2 HCl HCl + NaOH = NaCl + H2Ox mol x mol 2x mol 2x mol 2x mol 2 分与 NaOH 溶液反应的 n (Cl2) (ax) molx mol = (a2x) mol,由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可知,生成(a2x) mol NaCl共生成 n (NaCl) = 2x mol + (a2x) mol = a mol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