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乐园早期建筑群马丁堂马丁堂(Martin Hall),原 61 号建筑,现东北区 334 号。1905 年岭南学堂成立之初,美国纽约董事局出售证券,提供 2.5 万美元,由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于 1905 年设计,落成于 1906年。初因与西院史达理堂相对而称东院;后为纪念建校捐款最多的美国辛辛那提工业家亨利 马丁先生(Henry Martin),改称马丁堂。其时马丁先生为建校捐款亦恰好 2.5 万美元。马丁堂是康乐园内第一栋永久性建筑,亦是中国第一栋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建筑、第一栋采用硬制红砖、混凝土地面的房屋。由此发
2、端,康乐园内的岭南大学建筑便多以红砖绿瓦、中式屋顶和西式墙身的组合为其风格基调。马丁堂初为岭南学堂主要的教学、办公场所,并长期用作图书馆馆舍。其南面入口曾嵌有“MARTIN HALL” 堂匾,现堂匾“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为费孝通先生所题。堂前石狮为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钟荣光先生于广州城内觅得,移入校园安置。1912 年 5 月 7 日,孙中山先生莅临岭南学堂,在此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并于堂前与师生合影。马丁堂于 1996 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建筑学会评为中国优秀近代建筑之一,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
3、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格兰堂格兰堂(Grant Hall),又称大钟楼,原 63 号建筑,现东北区 333 号。该建筑由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于1915 年设计,落成于 1916 年 6 月。20 世纪 60 年代初加建一层。该建筑由美国纽约商人肯尼迪先生之妻约翰肯尼迪夫人(Mrs. John S. Kennedy,又译干尼特夫人)捐建,其姐苏夫勒夫人(Mrs. A. F. Schauffler)捐资购置堂内家具陈设,美国高利士(J. Ackerman Coles)先生捐赠楼顶大钟。堂名按捐赠人意愿,以岭南学堂前身格
4、致书院纽约董事局书记兼司库格兰先生(William Henry Grant )命名,以铭记格兰先生义务为校宣传及筹募经费之功。格兰堂初为学校事务所,二楼东面曾设为图书馆。中山大学迁入康乐园后,格兰堂曾用作学校行政楼。格兰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史达理堂史达理堂(Willard Straight Hall),又称陆达理堂、科学馆、理学馆,原52 号建筑,现西北区 536 号。因与东院马丁堂相对,故亦称西院。该建筑由美国史达理夫人(Mrs. Willard D. Straight)和洛
5、克菲勒基金会( Rockefeller Foundation)于 1925 年共同捐建,由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和霍尔(Howard G. Hall )于 1926 年设计,落成于 1928 年 10 月。史达理堂为岭南大学理学院大楼,是岭南大学开办以来第一座真正的理科实验室,其一层为物理学系,二层为化学系,三层为生物学系,四层为植物标本室,地下室作储藏室。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室曾改作临时课室。史达理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十友堂十友堂(Ten Alumni
6、 Hall),原 54 号建筑,现西北区 537 号。该建筑由岭南大学 10 位校友各出 1 万元,并与数十华侨或商会共同捐建,故称“十友堂” 。该建筑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 )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 1919 年设计,落成于 1929 年 12 月,时为岭南大学建校 25 周年。捐款 1 万元者:(香港)林护、蔡昌、李煜堂、李星衢、马应彪,(美国)梅彩迺,(秘鲁)黄世煦、黎拾义,(广州)邹敏初、邹殿邦。捐款达 1 千元者:(广州)朱璧东,(上海)唐仲良、胡耀庭、陈焕之,(新加坡)中华总
7、商会,(西贡)叶伯行,(美利宾)岑福元,(檀香山)陈宽,(纽约)刘鲁南、美洲协胜统一部、谭文伋、谭光裕堂、安良堂、华人耶教联会、黎鏣、李瓞周、曾丽波,(纽特)陈明大、伍英、方润文、雷维创,(三藩市)秉公堂、中兴公司、周嵩,(沙加免广)余乐三,(舍路)阮洽,(芝加哥)陈环发,(坚沙市)扬菊波,(古巴)亚湾中华总会馆、蒋修身、钟仲芍、陈丁如、林元亨、蒋北斗、万宝华、新星隆、友彰,(巴拿马)宝源号,(秘鲁)谢宝山、邓灿基、袁辉云、永安昌、潘侣安、宝隆号、李家騊,(智利)意基忌中华商会、叶少生、邬八医生、徐昌、欧阳贻孙、梁品三,(巴西)徐亮衡,(英属)点美拉刺中华会馆,(荷兰)苏里南广义堂,(法属介因
8、)钟理堂。十友堂长期为岭南大学农学院大楼,20 世纪 30 年代曾内设博物馆。现堂匾“十友堂”为容庚先生所题。十友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爪哇堂爪哇堂(Java Hall),原 34 号建筑,现西北区 555 号。该建筑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 1918 年设计,于 1920 年动工。1919 年,时任岭南大学副监督的钟荣光先生赴印度尼西亚爪哇各地向华侨
9、募捐建造大学宿舍的经费,得到爪哇总领事欧阳祺、中华商会会长丘燮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郭天如、陈穰、陈三九协助募款,华侨贾领事、刘薇岚、陈三英、简玉阶、丁广柱、王连进等十余位亦于募捐期间鼎力支持。捐建东厅者:(泗水)高利、许汉智;捐建西厅者:(三宝垄)黄奕佳;其他捐建者:(巴城)丘燮亭,(海防)年丰公司、保良会、邓荣嵩、梁密庵、吴顺合,(三宝垄)魏永煌、颜江守、何崇安、李武平、林克念、李昌厚、李亚惜,(泗水)张欢荣、李双辉、谭邦记、刘泗、古宗尧、和美公司、王连进,(万隆)陈郁章、民仪书报社、刘德初,(勃良安)中华总商会。岭南大学为纪念爪哇华侨对大学教育事业的热诚相助,遂命名为爪哇堂。爪哇堂初为大学
10、第一寄宿舍,与荣光堂(第二寄宿舍)、陆祐堂(第三寄宿舍)同为大学寄宿舍。现堂匾“爪哇堂” 为容庚先生所题。爪哇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陆祐堂陆祐堂(Luk Yau Hall),原 33 号建筑,现西北区 565 号。由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于 1930 年设计,落成于 1931 年。该堂由黄容康、黄容章兄弟捐助大部分建筑经费,其余款项由同学筹措基金会筹集。初拟以黄氏兄弟之父黄汉秋命名为“汉秋堂” (Han Chiu Hall),后改以黄汉秋养父“
11、陆祐” 命名。陆祐堂初为大学第三寄宿舍,与爪哇堂(第一寄宿舍)、荣光堂(第二寄宿舍)同为大学寄宿舍。现堂匾“陆祐堂” 为商承祚先生所题。陆祐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哲生堂哲生堂(Chit Sang Hall),原 12 号建筑,现西北区 571 号。该建筑由国民政府铁道部拨款建设,由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于 1930 年设计,1929 年 12 月奠基,落成于 1931 年 8 月。为感谢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孙科的鼎力相助,以其字“ 哲生”命名。孙科为
12、孙中山先生之子,与钟荣光交谊深厚。1927 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孙科出任第一届校董会主席。1929 年国民政府铁道部为培养铁路及公路专门技术人才,委托岭南大学筹办工科学院,双方订立条约十则,规定学院名称、性质、地址、经费等事宜。哲生堂初为岭南大学工学院大楼。1948 年前后,顶楼设有自然博物馆。现堂匾“哲生堂 ”为商承祚先生所题。哲生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荣光堂荣光堂(Wing Kwong Hall),原 21 号建筑,现东北区 350 号。该建筑由埃德蒙兹(Jas. R.
13、Edmunds Jr.)和尤茨(Philip N. Youtz)于 1921 年设计,落成于 1924 年。20 世纪 70 年代加建一层。鉴于尔时学生渐多,原宿舍已不敷用,岭南大学学生自发利用假期于省港等地募款,历时两年,得到校友莫干生、林植豪、陆蓬山、肖瀛洲、杨西严、林植生、简达才、刘季焯、蔡叻谱等资助建成。为纪念钟荣光于岭南大学之功,命名为“荣光堂 ”。钟荣光,字惺可,广东中山人,历任广州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汉文教习、岭南学堂教务长、岭南大学董事会主席,后为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荣光堂初为大学寄宿舍,与爪哇堂(第一寄宿舍)、陆祐堂(第三寄宿舍)同为大学寄宿舍。现堂匾“荣光堂” 为容庚
14、先生所题。荣光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马应彪招待室马应彪招待室(Guest House),又称马应彪招待所,原 81 号建筑,现东北区 388 号。该楼由岭南大学首位华人校董、先施公司创办人马应彪先生捐建,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 )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 1918 年设计,落成于 1922 年。1989 年,马应彪之子马文辉先生捐资加建一层。马应彪先生热心教育,对岭南大学资助
15、有加,带头捐建马应彪招待室,开创独资捐建整座建筑之先河。此外,马应彪还以其夫人霍庆棠的名义捐建了马应彪夫人护养院,与林护、蔡昌等十名侨商共同捐建了十友堂。马应彪招待室落成时为“ 最新最靓的招待室 ”,内设办公室、会客厅、客房。后曾用作岭南大学单身教员宿舍。现堂匾“马应彪招待所” 为商承祚先生所题。马应彪招待所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卡彭特楼卡彭特楼(Carpentier Hall),又称旧女学,原 25 号建筑,现东北区 378号。美国纽约豪拉斯卡彭特将军(General Horac
16、e Carpentier)给学校董事会留下 2.5 万美元遗产,以表彰在林德安(Dr. Andrew H. Woods)领导下出色的医疗工作。岭南学堂遂买地兴建医院楼。该建筑由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于 1910 年设计,落成于 1911 年。卡彭特楼曾用作女生第一宿舍,相对于后来兴建的新女学(广寒宫)而称旧女学。岭南大学早在 20 世纪初即开中国近代教育男女同校之先河,尚未专设女生宿舍时女生则寄宿于钟荣光先生寓所,后建有旧女学、新女学以供寄宿。卡彭特楼于 1934-1936 年前后用作岭南医院护士学校,其后又用作教师宿舍;
17、植物学家、学部委员陈焕镛创办的植物研究所曾设于此。卡彭特楼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怀士堂怀士堂(Swasey Hall),又称小礼堂,原 70 号建筑,现西南区 492 号。该建筑由美国克里夫兰市机床和天文仪器生产商、华纳与史怀士公司总裁安布雷史怀士先生(Ambrose Swasey)捐建,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 1913 年设计,落成于 1917 年。
18、怀士堂初为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会所,内设会友阅览室、游戏室、董事会议室、职员办事室,并兼做礼堂之用。此外,还曾设乡村小学于地下室。1923 年 12 月 21 日,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希望学生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 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现堂匾“怀士堂 ”为商承祚先生所题。怀士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弼士堂张弼士堂(Chang Hall),原 92 号建筑,现西南区 486 号。该建筑由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19、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 )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 1920 年设计,落成于 1921 年。华侨实业家、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先生的夫人张朱澜芝、儿子张秩捃按其遗愿捐赠 7 万元以建校舍,故堂名以张弼士之名命之。此外,捐款 1 千元以上的包括:(日里)黄锦培,(暹罗)钟聚源,(西贡)刘焕、邱应篆、叶伯行、马培生,(海防)梁焕微、钟锦泉、吴仲旒、谭植三、区学泉。1921 年,岭南大学特设华侨学校以便海外华侨子弟归国读书,而后按年龄及学习程度分别转入大学或附中、附小正班。张弼士堂最初为岭南大学附属华侨学校校舍,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
20、皆设于此,教职员亦多居于此。现堂匾“张弼士堂 ”为商承祚先生所题。张弼士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新女学新女学(New Girls Dormitory),又称“广寒宫”,原 101 号建筑,现东南区 210 号。该建筑由广东信托公司建筑师黄玉瑜于 1933 年设计,同年落成。新女学由岭南大学美国基金会向美国友人募捐,钟荣光校长亦在广东发动华人妇女认捐,共同筹建,其中约半数建筑费用由美国新泽西州柯兰城(Orange Wing)捐出。岭南大学早在 20 世纪初即开中国近代教育男女同校之先
21、河。随着女学生人数日渐增多,卡彭特楼(旧女学)已难以容纳,故筹款兴建新的女生宿舍,相对于之前旧女学而称“ 新女学 ”,长期用作大学女生宿舍。新女学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惺亭惺亭(The Xing Pavilion),又称钟亭、烈士钟亭,原 50 号建筑。该建筑由岭南大学惺社毕业生筹资兴建,由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于 1928 年设计,同年落成。岭南大学每届学生都有一个社名,1928 年毕业的班名为“惺社” ,惺亭由此得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即为惺社学
22、生。兴建惺亭,是为报本思源,并纪念母校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位烈士。史坚如毕业于岭南大学前身格致书院,1900 年惠州起义时在广州响应失败被捕,英勇就义,孙中山称其为“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区励周、许耀章分别为岭南大学师生,1925 年 6 月 23 日广州人民举行反帝大游行,区、许在“沙基惨案”中殉难。亭中古钟为岭南大学遗物,据传当年岭大学生上课以撞此钟为号。惺亭原有清末探花商衍鎏先生所题匾额,后佚;现匾为其子商承祚先生所题。惺亭于 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亭八角亭(Fruit Kiosk),原 55 号建筑,现西北区 542 号。该建筑由上
23、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Mission Architects Bureau,Shanghai )设计师埃德蒙兹(Jas. R. Edmunds Jr.)于 1919 年设计,同年落成。八角亭初为艺徒果店,以盈利用作岭南大学学生青年会开办艺徒学校的经费。后因该店售卖熟食,影响环境卫生,1934 年 3 月被学校收回,改办消费合作社。八角亭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马岗堂马岗堂(Lingnan Chapel),又称马岗顶礼拜堂、岭南礼拜堂、新教堂,原85 号建筑,现东北区 338 号。该建筑
24、由岭南社团及海外友人捐建,落成于 1936年。马岗堂初为基督教小礼拜堂,大学晨会亦在此举行。马岗堂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高利士屋高利士屋(Coles Lodge),又译高礼士屋、高士屋,原 37 号住宅,现东北区 313 号。该建筑由美国艾克曼高利士医生(Dr. J. Ackerman Coles)捐建,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设计,广州Purnell & Paget 住宅建筑行修改而建,落成于 1913 年。高
25、利士屋原为岭南学校校医兼副监督、后任副校长的林安德医生(Dr. Andrew H .Woods)住宅。1931 年前后,曾任岭南大学校长、监督的香雅各博士(Dr. James M. Henry)曾在此居住。2001 年,学校斥资,并得香港杨雪姬女士资助修复。高利士屋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孖屋之一孖屋之一(Semi-Detached House No.1),原 35-36 号住宅,现东北区 312号。该建筑为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医业董事会(The China Medical Board
26、 of the Rokefeller Foundation)捐建的三栋孖屋形教师住宅之一,落成于 1919 年。孖屋又称双屋,是两间独立住宅相连成一栋的结构形式,各有独立入门及楼梯,房间间隔左右对称。三栋孖屋现存两栋,分别为东北区 312 号、东南区241 号。孖屋之一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何尔达屋何尔达屋(Holt Residence),原 34 号住宅,现东北区 311 号。该建筑由岭南大学美籍教员何尔达(Alfred H. Holt)之父捐建,落成于 1921 年。何尔达屋初
27、为何尔达住宅;1930 年何尔达任教期满离开后,遂长期作为岭南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理工学院院长富伦(Henry S. Frank)的居所。何尔达屋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积臣屋积臣屋(Jackson Lodge),又译杰克逊屋、泽臣屋、则臣屋,原 20 号住宅,现东北区 308 号。该建筑由时任岭南学校董事会主席的积臣先生(Samuel Macauley Jackson)捐建,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1910 年设计,
28、落成于 1912 年。积臣先生逝世后,董事会决议将此楼命名为积臣屋。积臣屋最初为岭南学校校长晏文士博士(Dr. Charles K. Edmunds)住宅,其后用作美国基金委员会办事所,1936 年前后用作教务长办公室与西童学校。1992 年,学校筹资加建一层。积臣屋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麻金墨屋一号麻金墨屋一号(McCormick Lodge No.1),又称第一麻金墨屋,原 1 号住宅,现东北区 309 号。该建筑由美国芝加哥麻金墨夫人(Mrs. Nettie F. McCor
29、mick)捐建,落成于 1911 年。麻金墨夫人为纪念其丈夫,将其命名为麻金墨屋,后为区别于 1913 年她所捐建的另一建筑,改称麻金墨屋一号。麻金墨屋一号初为岭南学堂附属中学校长、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葛理佩(Henry B. Graybill)的住宅。其后,周寿恺、陈寅恪、王起(王季思)、杨荣国、容庚、商承祚等多名学者亦曾在此居住。1953 年夏至 1969 年春,麻金墨屋一号二楼一直是陈寅恪先生的住所,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亦在此完成。该建筑于 2009 年 11 月 12 日辟为陈寅恪故居。楼匾为饶宗颐先生所题。麻金墨屋一号于 2000 年被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列入近代、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2002 年 7 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