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2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 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书序的特点,学习本文洗练,自然、清新、生动的语言。难点:如何看待作者借题发挥,阐明的生死观。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书序,而要被作序的书是因宴集赋诗结集而成,因而这篇序言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
2、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所以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是学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两晋时期,骈丽藻饰之风盛行,而本文作者却以这种朴素自然的散句为主的形式出现实属难能可贵,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恰好与作者真实可感的思想达成完美和谐的统一,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这一点。本文有一定的消极色彩,教学中必须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在作者深沉的感叹中的积极情绪。这是全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在书法方面,他的行草蔬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有人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他书写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
3、书”的美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 “二圣” 。有关“ 序跋” 。序,犹如今日的“引言” 、 “前 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 跋”或“ 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2.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3、背景简介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 , “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
4、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 “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 兰亭集 ,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此序即后来在文学史,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 兰亭集序 。此序一反兰亭集中“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玄言诗作派,也脱离了追求骈骊的窠臼,是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其深刻的生命感悟读来的确让人心为之恸。补充: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
5、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4、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从滕王阁序导入查阅并积累王羲之、 兰亭集序相关文学常识。古代的文人雅士,总喜欢吟诗作对,文人聚会,常即兴作诗,汇聚成集,然后推选出一位来作序。我们曾学了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 。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那就是在东晋时期的兰亭集会,书圣王
6、羲之写下了书法史止、文学史上不朽的名篇兰亭集序 。兰亭集会和兰亭集序对后来的文人聚会有很大的影响。疏通文意,分析文言现象。解答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并指出重要的文言现象逐段梳理文言现象,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将重点句子预先准备好,供学生研究分析第 1 段 朗读第 1 段找出文中对应词句面对这样的聚会,作者的心情如何?为什么,请概括回答。“信可乐也”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将王羲之笔下的暮春和丘迟笔下的暮春名句作比较,让学生体会王羲之句之妙处。找出文中对应词句,熟读成诵。分小组讨论王羲之笔下的暮春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比
7、较一下,谈谈你的感受。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笔下的景象自然清新,优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境界开阔,仿佛欣赏一幅工笔的山水画;而丘迟笔下的暮春则显得绚丽,热闹,让人感受到春的活力与多彩,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彩画。找出文人雅士活动,从而体会“乐”的原由。找出文中对应词句 这样的聚会,文人雅士的活动有哪些?赏景、饮酒、作诗、登高分析第 2 段。 回忆滕王阁序中王勃情感的变化“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作者是“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比较异同。作者的心境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由“信可乐也” ,转而“
8、岂不痛哉” ,原因在于“死生亦大矣” 。让学生通过两种态度的比较,理解东晋特殊时代中文人处境的艰难。阅读第 2 段,找出这两种人生态度。小组讨论,比较两者异同。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人生态度有什么异同? 一类“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这类人,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之为“隐士”,在三国魏时的“竹林七贤”中,嵇康“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 。一类“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这类人,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之为“狂士”,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可以作为代表,滕王阁序中提到“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异: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9、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结合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介绍时代背景。分小组讨论 世事变化,人生苦短。一句“岂不痛哉”概括出了作者此刻的情感。探讨“痛”的原因。魏晋时期,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即便是这样,仍然难逃一劫。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就被曹操所杀,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嵇康也死于司马氏之手。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整个社会风气是非常消极的。那个时候文人好老庄、谈玄学,尚服药、崇饮酒。王羲之正是为此而“痛” ,但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他只能说得含蓄些。作者通过两种人生态
10、度的比照,写出了士人的现状就是:欣于所遇,而又情随事迁。这实际上是消极的人生态度,看到士人这样,而人的生命又经不起消耗,所以心痛不已。分析第 3 段。抓住感情脉络。朗读第 3 段,找出第 3 段感情基调讨论,如何理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悲。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来,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终将殒灭这一规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但王羲之还说出了一句话,它是整篇文章的亮点所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其中暗含有生
11、之年应当做点实事,不宜空谈玄理。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旷达性格。总结书序特点,指出行文之妙。找出文中与书序这一特殊文体相对应的词句。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集的目的,试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巧妙。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说明作诗缘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后一段。“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结尾回到兰亭宴集收笔,行文舒卷自如,辞气畅达
12、。 课堂反馈主导学生活动:当堂练习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课后测评布置作业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板书 兰亭集序王羲之乐 良辰美景 赏心乐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悲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课堂反馈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虚诞(dn) 癸丑(ku ) 万殊(sh ) 峻岭(jn)B.彭殇(sh ng) 会稽(j) 形骸(hi) 晤言(w)C.哀悼(do) 修禊(x ) 驰骋(ch ng) 符契(qi)D.嗟叹(ji) 酒觞(shng) 急湍(tu n) 曲水( q)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3、.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曾不知老之将至(到,来临)C.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3.比较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及其所之既倦。A. 和相同 和也相同B. 和相同 和不同C. 和不同 和相同D. 和不同 和也不同4.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引以为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4、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 和相同 和也相同B. 和相同 和不同C. 和不同 和相同D. 和不同 和也不同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 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 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 ,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课后测
15、评阅读课文,完成 67 题。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7.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 “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 “欣” ,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然后急转,
16、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 “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6 分)(1)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912 题。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
17、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记 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 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18、“为写 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 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及长,辩赡
19、 赡:丰富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待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3 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止一吊,遂不重诣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
20、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4 分)答: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3 分)答: (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3 分)答: 课堂反馈
21、答案: 1.B.(A.癸 gu C.契 qi D.曲 q)2.D.(致:情趣)3.D. (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间;代词;动词,往,到达)4.D.(介词,把;能够;介词,因为;连词,用来。 )5.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课后测评答案6.B.“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错,可译为“心里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7.D.文章结尾说明作序的缘由,感慨渐深,给读者以长久的回味。8.(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B.(目:认为、品评)10.C.(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11.D.(“述深以为恨”中的“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 )12.(1)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用笼子装着鹅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3)如果天下人能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