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中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管理灾害教育关键字:自然灾害; 社会心理与行为 ;社会公众; 管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1976年唐山的大地震和1998年发生于三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带给社会的不仅是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也严重伤害到人们的心理及精神世界。从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的角度看,了解灾害受难者的心理反应,有助于正确把握和引导灾害进程中的大众社会心理,维护社会有机体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一.自然灾害与心理危机心理学家G.Caplan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发生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出现紊乱而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1。由于自然灾害往往具有发生突然,难以预料、危害大且影响广泛等特点,极大地超出个人及团体的应付能力,常常引起社会上许多人普遍出现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即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