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4 年秋学期阶段练习五高 三 历 史一、选择题(共 60 分)1、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引自 庄子人间世) 这一思想体现了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 “知行合一”的学说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2 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记载:鲁邦大旱,哀公谓孔子:“子不为我图之?”孔子答日:“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这观点的是A “民贵君轻 B “致良知” c “天人感应” D “格物致知”3 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
2、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这里第二个人位该是A朱熹 B王阳明 c王夫之 D顾炎武4 在答耿中丞中,李贽说:“夫天生一入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的这一思想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打破了对孔子的迷信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5 黑格尔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 “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的哲学活动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格拉底
3、的哲学以研究自身的生活为主要命题B黑格尔肯定了苏格拉底哲学对古希腊城邦的现实影响C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哲学持否定的态度D苏格拉底的哲学关注世界的本源6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古学复兴”的这场运动A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B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D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7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 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 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切隔阂除 去” 。下列主张中体现了“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切隔阂除去”的是A
4、取缔切宗教仪式 B因行称义 C 信仰即可得救 D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8 早在 l 766 年,瑞典公民就取得了查阅所有官员财产和纳税状况的权利,任何公民都有权查看首相的财产及纳税清单,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下来,迄今已有 240 多年。瑞典的这一制度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中的什么原则A反对私有制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三权分立9 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
5、发展”这项发明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导致骑士阶层的衰落 B促进了远洋航行C有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 D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10唐朝学者吕总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该书法家是A钟繇 B怀素 c欧阳询 D。苏轼11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他对兄侄在安史之乱期间为国家壮烈牺牲,身首异处,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下列作品中,与祭侄文稿书法风格致的是A王羲之兰亭序B柳公权玄秘塔碑C怀素自叙帖D李斯峄山碑12近代著名匦家陈师曾曾在文中写到:“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
6、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入画。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A. 文人画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首重意境C文入画吸取了外来绘画风格 D. 文人画缺乏绘画技艺13、在西欧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号召各教会教士应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并把土地收归国有,而不应向罗马输送任何钱财。这最主要反映了他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希望国家复兴 B宣传“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权威C主张建立新教教会,倡导思想自由 D宣扬“王权至上” , 提倡勤奋节俭14、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 “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
7、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15、 “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 ”这一假设的提出( )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16、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8、17、2009 年 8 月 6 日,温家宝总理来到著名物理学家朱光亚家中,看望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建国初,中共中央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 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为建设新中国创造和平环境18、2012 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评价他的作品通常变现实为幻想,表现出人物无逻辑顺序的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一种亦幻亦真的特色。下列艺术作品的风格与该评价最为相似的是( )A 向日葵 B 自由引导人民C 拾穗者 D 格尔尼卡19、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中国革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
9、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A B C D20、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严复)这一言论( )A是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B是对守旧派冥顽不化的抨击C是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正面交锋 D动摇“中体西用”的理论根据21风云激荡的百年中
10、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22、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认识的突破。他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做法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单一公有制的错误思想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无限上纲挂线的作风D制止了把“市场经济
11、”混同于“资本主义”的认识23一位美术评论家说:“这幅画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 ”这一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24、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25、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
12、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26、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27、1912 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 B创立
13、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28、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毕加索弹曼陀铃的少女A B C D29、卢梭在爱情悲剧小说新爱洛伊丝中,不仅发出了崇尚真实情感,贬抑矫饰理性的呼声,而且表现了厌恶虚伪的文明社会,赞美纯洁的大自然的倾向。下列作品与该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相同的是30、关于右图所示绘画作品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追求一种由几何形体构造的美感B注重从一个视点观察和表现事物C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D表现轮廓与块面堆积交错的趣味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 ,未经允许二、材料题(共 60 分)31 (15 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14、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 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二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 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李贽道古录材料三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 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 识与规则 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
15、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 分)(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5 分)(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 (6 分)32、晚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 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 朝政时事。 清代考证学, 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
16、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居今日而言经世, 必深通六经制作之精意,证以周秦诸子及西人公理公法之书以为之经,以求治天下之理;必博 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古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 细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可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史宪法章程之 书,及各国 报章以为之用,以求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夫然后可以言经世。 1897 年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材料三 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 别,国内起义和外国侵略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考 证学派致力于古文物研究,对为知识而求知的举动
17、引以为豪。但在这日新月异的 时代里,他 们却演奏着不和谐 的音符。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 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 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广泛兴 趣和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 代的特色。因此,晚清的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由分裂而 趋向整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学术文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原因。(3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重视研究“经世” ,其内容和目的有哪些重大发展。(3 分)(3)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思想的主要特征。(1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主要特征。(8 分) (要求:
18、史论结合,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50 字以内。)3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 分)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性格规定着近代以来日本的性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61 年闰 4 月 27 日公布了政体书。 这是明治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法令。它根据五条誓文原则,参考了 令义解、 西洋事情(福泽 渝吉著)等。规定:“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使政令无出二途之患” ,以 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太政官(相当于总理大臣)之下,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体现君主和官僚构成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原则。吴廷璆日本史材料二
19、 在统治人民方面,在公布五条御誓文(即五条誓文)的同时,对一般平民公布了五榜揭示。此文规定:要遵守 “五伦之道”: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日)依田憙家简明日本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建立近代政治体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政治体制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变革社会关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平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双重影响?(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存在怎样的“性格”?(2 分)34、 【 中外历史人
20、物评说】 (10 分)唐太宗与魏征谱写了一席君臣佳话,成就了一段锦绣盛唐,但君臣一心、交相辉映的背后也隐藏着难以言表的复杂心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 纳。材料二 上问魏征曰:“ 人主何 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 资治通鉴卷一九二材料三 长期以来初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使得唐太宗对魏征采取了这种君臣的平衡关系。李世民希望利用魏征 笼络山东豪杰,并达到制约山东士族集团的目的。“太宗之受谏。不一定是以受谏为目的,而是表 扬自己虚心明察作好
21、皇帝的门面”,同时“他既有弑兄胁父的行为,又曾读圣贤书,不能无愧于中,且受良心谴责,因之更要表彰他种种行为,无非自卫。 ”吴健毓析唐太宗与魏征君臣关系请回答:(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用人特点。 (3 分)(2 )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兼听广纳”的主要目的。 ( 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为实现这一目的在制度探索方面的努力。 (2 分)(3 )据材料三,分析君臣一心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难以言表的复杂心境 ”?(3 分)3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他(克 伦威尔)的个人品 质也许是高尚的,也没有权力欲。但(英国)革命的狂风巨浪把他冲到权力的顶峰,而 这
22、个权力却似乎正是革命试图 要遏制的那个权力。(1640 至 1653 年的)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这里面是否有内在的必然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克伦威尔把英国 缔造成为一个为其欧洲邻邦所畏惧、所赞扬的强国。这点就连王党分子克拉林顿伯爵和被称为皇家海军救星的日记作家塞缪尔佩皮斯竟也乐于承认。(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材料三 当十八世纪启蒙运 动时期,克伦威尔竟被看作是个伪君子、撒谎者。而到二十世纪,人们又试图更科学地把他放在某些 马克思主义或社会学的模式里予以适当 评价。要研究一位伟人的生涯,我们 就得下决心一定要找出什么是 这位人物事业
23、之中的最重要的方面。在这篇导论里,我只试图把我所看到的克伦威尔 一生事业中的重要之点加以简短阐述。(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这两种“专制”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4 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把英国缔造成为一个为其欧洲邻邦所畏惧、所赞扬的强国”所采取的对外措施。 (3 分)(3)据材料三,概括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3 分)高三历史答题纸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31.(15 分) (1)(2)(3)32(15 分)(1)(2)(3)33.(10 分)(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班 级_姓 名_考试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