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714812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蝶恋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蝶恋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蝶恋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蝶恋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蝶恋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蝶恋花教学目标:1.披文入情,由辞体情。2.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w 重点、难点 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感悟全诗意境。 教学资源 这首词是晏殊非常重要的作品,它最重要的一点是属于婉约词,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上片,先写秋晓庭圃中含愁的菊花和似在啜泣的兰草。兰和菊含有品格高洁之类的象征意味,这里词人将它们人格化, “愁烟” 、 “泣露”写出了女子的哀愁。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清晨,罗幕间暗荡着一缕人能觉察得到的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里是借燕子来写人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女子敏感的心理,一是借燕子的双飞写女子的孤独。词人用含蓄的笔法细腻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愁和心中的孤寒。接

2、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时间上又从“今晨”回到“昨夜” ,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是因为“离别” ,二是“怨”变得较为强烈。女主人公似乎有点埋怨得无理,把不满甚至转嫁到穿越朱户的月光上,但恰恰是这种任性的埋怨,让人看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无眠的情景。下片, “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凋落树叶声响的回忆,一个“凋”字写出了景,也道出了人的心情。 “独上高楼”的“独上”对应了上片中的“双飞”和“离别” ,而“望尽天涯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与“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一起把女主人公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人认为,一望

3、无际的空阔境界让主人公痛苦的同时也给了她另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毕竟“天涯路”的“望尽”能使她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了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总之,这三句话有伤别之苦与痛,但这种伤别意绪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有的是阔大的气象和高远的境界。登楼远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 ,然而, “山长水阔” ,怎么能知道“彩笺” 、 “尺素”寄往何处?这种强烈的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更加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悲苦,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的照应, “知何处”的慨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晏殊绝大部分作

4、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的。如“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这首词也不例外,也是写女子的“离恨” 。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 ,所包含的轻佻冶艳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抒发主人公的恋情。这一点在蝶恋花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另外,与“花间词 相比,晏殊词作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的,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有时词境甚至表现得尤其大气,体现了士大夫的涵养。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5、。这在蝶恋花中表现得也很明显。这首词与晏殊的其他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于悲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尽管有此等的区别,但全词依然表现着晏殊词作雍容和缓、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意境之美这一总的特点。在这首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 I 司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 、 “明月穿户” ,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在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导入。借助 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

6、 ppt ppt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观看 ppt ppt 简介作者晏殊解题 听讲 “蝶恋花”是词牌名,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名词。导读课文主导学生活动:文本研习阅读、分析、概括、发言。1.起句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 ,这里用“愁烟”、 “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2.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 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特别点出“双

7、飞”有什么意味?(先说这两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3.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有没有别的信息?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 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

8、是“ 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这与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机杼相类。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问:词句中哪些词与上面照应?“昨夜”承上“到晓 ”,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 ,反照“双飞”;“望尽天涯路” 正从上文的一夜无眠生出。“昨夜西风凋碧树” 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 凋”字如何理解?“昨夜西风凋树” ,不仅是

9、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肃杀, “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与上文有何关系?这句所写的境界有什么特别处?既然主人公有着浓郁的离愁别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 便独上高楼” 。以上抒写的只是忧伤低迴之音,这里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人说,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

10、望。所以,这几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冼尽铅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为全词的警句。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与上句的联系,两个分句之间怎样的关系?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路” 照应, “知何处 ”的感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尽的情致。主导学生活

11、动:艺术特色阅读、分析、概括、发言。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 “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总结全词1.内容2.手法思考、标注、发言。1.内容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上片写长夜相思之苦运用移情于景德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愁思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

12、出来。把思念远人的殷切心情和无处寄情达意的失望惆怅,表现得委婉而又尽致。2.手法:本词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 ,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 、“明月穿户” ,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拓展延伸: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思考、标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层境界: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 ,谈立志。(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 忘尽天涯路 。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 ,谈执著。(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 为伊消得人憔悴 ,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出于辛弃疾的青玉案 ,谈欣喜 。 (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 课堂反馈 背诵全词并默写课内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