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716595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宜昌市第一中学 2013 级高二年级 5 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高志龙 审题人:余志清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 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 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

2、存2 礼记坊记中说:“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与。 ”材料反映了A家庭伦理关系中鲜明的尊卑等级观念 B政治隶属关系对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C家庭收支情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D俸禄和田宅收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3. 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 ”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 ”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 ”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 ”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A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B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C天之立君,以为民

3、也 D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4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 ,孔子主张“德治” ,孟子提出“仁政” ,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 、 “郡守、县令,民之师帅” ,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5. “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 ”材料表明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6宋朝有一条规矩,

4、“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7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B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8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

5、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9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10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他提出了推倒贵族

6、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三大主义” ,成为文学革命的纲领。据此可知文学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普及科学知识 B方便民众阅读C推广白话文体 D服务政治革命11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12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古希腊民主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 ”作者所指的

7、“弱点和局限性”不包括A民主的范围 B民主的性质C民主的过程 D民主的形式13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 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C两者受教育程度不同 D两者对知识认识不同14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15近代欧洲曾出现“罗马法复兴”的现象。如 14 世纪,在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 ,

8、注重罗马法与现实社会的关系;l7 世纪,在荷兰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理性法学派”主张从人类理性出发研究罗马法;19 世纪,在德国以萨维尼为代表的“历史法学派”则主张在民族法学中复兴罗马法传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法A基本内容仍有其生命力 B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C某些原则仍具借鉴意义 D成为史学研究理论指导16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足斥(tuo)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意在通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17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据此可得出的

9、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 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18那时(16 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 ,明显受影响于A宗教改革的冲击 B罗马教皇的感召C人文主义的传播 D启蒙运动的开展19公元前 367 年,罗马共和国通过的李锡尼乌斯绥克斯图斯法案规定:已付的债息一律折成本金,未偿清部分分三年归还;限定占有公地的数量;执政官中必须有一人出身平民。这一法案通过的意义是A. 成为成文法的起点

10、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C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D. 确立了直接民主制2019 世纪初期英国诗人约翰济慈写道:“除了心灵情感的神圣性和想象力外,一切都不可靠。啊!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为了感情而非思想。 ”与其理念最接近的作家是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托尔斯泰 D.鲁迅2117 世纪和 20 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A. 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22唐代曾开办“算学馆” ,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

11、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A科技发展的停滞 B科举制度的衰落C官僚政治的腐败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23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24. 下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该纪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年份 纪事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

12、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1937年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1938年 香港版出刊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 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5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 “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A维新思想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 小题,共 50 分)

13、26.(23 分)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 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 (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 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 书、 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 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 为三。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5 分)材

14、料二 在斯 图亚特王朝前期( 1603-1688 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 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 的秘密机构。由于会 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 “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 1689-1714 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 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 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8 分)材

15、料三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1638 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1729 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1859 年 设“总税务司署” ,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1861 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1901 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 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 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 邮传部、法部等。1911 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 责任内阁作为 君主

16、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据材料三并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10 分)27 (12 分)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情况: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 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 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 还注意到,中国人 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 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

17、不得不高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 们提倡“ 师夷”,是 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 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 渐被人们 所接收。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 “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 1897 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

18、法自强为 宗旨的学会 33 个,新式学堂 17 所,出版报刊 19 种,到 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 300 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外部原因。 (12 分)28.( 15 分 ) 20 世 纪 的 战 争 与 和 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 发展。在 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二战后至今,尽管小冲突和地区性的战 争不断,但却没有爆 发第

19、三次世界大 战。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材料二 由于美苏冷战 和东西方对立,雅 尔塔体制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大国合作有所加强。但是,随着美国与俄罗斯的战略竞争激烈,对中国的防范力度加大,五大国之间的合作又现弱化;此外,新 兴大国的崛起也要求大国合作机制增 强代表性。能否实现有效的大国合作,是雅尔 塔体系的精神在新形势下面 临的重大挑战。澎湃新闻网日本突破战后体制,中国 应推动国 际体系转型促进大国有效合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能够“基本完成任务”的原因。(6 分)(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形势下维系这种精神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9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