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 99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100 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學習重心: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建議分析內容: 羅馬教廷就與祭祀孔子、拜祭祖先、敬天三方面與清朝產生衝突。 羅馬教廷對中國禮儀的禁令,對讀書人、平民百姓及統治階層帶來的震撼。探討問題建議: 明末清初基督宗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怎樣與中國文化衝突及調和?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
2、撼 101探討問題建議:明末清初基督宗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怎樣與中國文化衝突及調和?徐光啟與利瑪竇於 1607 年合譯幾何原本,以下是該書中二人的合像圖。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102 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利瑪竇:從皇帝到平民,儒教最隆重的事,是在每年的某些季節,給逝去的祖先獻供,有肉、有水果、焚香及絲布,窮人則以紙代替絲布。他們認為這是盡孝道,所謂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中庸,第十九章)他們並非認為死人會來吃上述東西,或需要那些東西;他們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什麼別的方法,來表現對祖先的愛情及感恩之情
3、。有些人曾對我們說,訂立這些禮法主要是為活著的人,而非為死人;即是說,那是為了教導子孫和無知的人孝敬仍然在世的父母。看到有地位的人,事奉過世的仍像在世的,自然是一種教訓。無論如何,他們並不想逝去的人是神,不向他們祈求什麼,祝望什麼,與偶像崇拜無關,或許也能說那不是迷信,雖然最後在成為基督徒後,把這份孝心,改為對窮人施捨,以助亡者之靈。參考:利瑪竇著,劉俊餘、王玉川合譯:利瑪竇中國傳教史(台北:光啟出版社;新莊: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年),第一卷緒論:中國與中國人,頁 85。利瑪竇萬國坤輿圖中的世界地圖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羅馬教廷與清
4、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 103魏浚利說荒唐惑世魏浚(萬曆 32 年1604中進士):近利瑪竇以其邪說惑眾。所著輿地全圖,直欺人以其目所不能見,足之所不能至,無可按驗耳。真所謂畫工之畫鬼魅也。毋論其他,且如中國於全圖之中,居稍偏西而近於北。試於夜分仰視,北極樞星乃在子分,則中國當居正中,而圖置稍西,全屬無謂。談天衍謂中國居天下八分之一,分為九洲,而中國為赤縣神州,此其誕妄,又甚於衍矣。引文大意:近來利瑪竇以他的邪說惑眾。他所著的輿地全圖,簡直是欺騙缺乏遊歷經驗的人們,與畫師畫繪鬼魅同一道理。隨便舉個例子,在他繪畫的輿地全圖中,中國的位置竟然是偏於西北方!我們若果在夜間仰望星空,便可發
5、現北極天樞星正好在子分位置,那麼中國便應在世界的中心,但輿地全圖卻將中國置於稍西位置,真是謬誤!其實早於中國的戰國時代,鄒衍(談天衍)指出中國只佔天下八分一,世界分為九洲,而中國為赤縣神州,已經是荒誕的理論。現在利瑪竇的解釋則比鄒衍更加是錯誤與荒唐。參考:魏浚:聖朝破邪集(香港:建道神學院,1996 年),卷三,頁 37-39利說荒唐惑世。黃貞,請顏壯其先生辟天主教書:邇來有天主教中人利瑪竇會友,艾姓儒略名(按即艾儒略 Giulio Aleni,1582-1649),到吾漳,而鈍漢遂隊皈依,深可痛恨貞一見即知其邪觀音菩薩、關聖帝君、及梓童帝君、魁星君、呂祖帝君等像,皆令彼奉教之徒送至彼所,悉斷
6、其首,或置厠中,或投火內。語及此,令人毛髮上指,心痛神傷,此貞親見者。其教人叛聖,殘忍莫甚,大罪大逆者。內容大意:近來有利瑪竇的天主教會友名艾儒略者,到達福建漳州,令該地蠢鈍漢子聯群皈依,深可痛恨。我很早已經察覺了艾儒略的邪惡,無論觀音菩薩關聖帝君及梓童帝君魁星君呂祖帝君等神像,艾儒略均命信徒送到他處,並將神像斷首,或棄置於茅廁中,或被焚毀,實在令人髮指,心痛神傷,這些均是我所目睹的事情。那些信徒,背叛聖明,殘忍之極,實在大罪大逆。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104 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參考:黃貞:請顏壯其先生辟天主教書,載徐昌治編:破邪
7、集卷三,收入四庫未收書輯刊(據日本安政二年1855刻本影印),第 10 輯第 4 冊(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 年),總頁 364-365。1645 年 9 月 12 日羅馬教廷傳信部就有關中國人的信仰問題發出部令,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各點:羅馬教廷的裁決(1) 絕對禁止進入城隍廟拜祭城隍。(2) 絕對禁止進入孔廟拜祭孔子。(3) 絕對禁止進入祠堂拜祭祖先。(4) 絕對禁止為先人設祭壇、立牌位,更不可以祈禱、供祭先人。參考:蘇爾(Donald St. Sure)、諾爾(Ray Robert Noll)編;沈保義、顧衛民、朱靜譯:中國禮儀之争西文文獻一百篇(1645-1941)(上海:上海古籍
8、出版社 ,2001 年),頁 1-8。1715 年教皇克萊芒十一世,針對中國禮儀之爭,發布了嚴厲的禁令自那一天,1720 年,禁令傳達到康熙皇帝手上,他命令在王朝服務的西洋人將之翻譯,其中對於神的稱呼有以下的規定: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斗斯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並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只稱呼天地萬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 註 ,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懸掛在天主堂內,即取下來,不許懸掛。註:當時中國各地天主教堂都有仿製康熙皇帝賜給湯若望的敬天大匾,並掛在教堂內顯要位置,以表示得到朝廷的承認和保護。中國
9、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 105參考:教王禁約譯文,收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頁 47-8。教皇克萊芒十一世的自那一天禁令,其中關於祭祀孔子有以下的規定:春秋二季,祭孔子,並祭祖宗之大禮,凡入教之人,不許作主祭助祭之事。連入教之人,亦不許在此處站立,因為此與異端相同。凡入天主教之官員或進士舉人生員等,於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不許入孔子廟行禮。或有新上任之官,並新得進士、新得舉人生員者,亦俱不許入孔子廟行禮。參考:教王禁約譯文,收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
10、: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頁 47-8。康熙皇帝指出中國人有很大的理由要敬奉孔子:敬孔子,乎聖人以五常百行之大道;君臣父子之大倫,垂教萬世,使人親上死長之大道,此至聖先師之所應尊應敬也。引文大意:禮敬孔子,是我們各種行為的主要事情,如同臣子對待君主、兒子對待父親的關係,這是晚輩對長輩的態度,即侍奉長輩,死而後已。凡此等等,均是至聖先師(孔子)之所以應受尊敬的理由。參考:康熙為教化王特使嘉樂來華一事致西洋人諭(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1720.12.11),收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200
11、3 年),頁 35。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106 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教皇克萊芒十一世的自那一天禁令,其中關於祭祀祖先有以下的規定: 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許入祠堂行一切之禮。 凡入天主教之人,或在家裡,或在墳上,或逢弔喪之事,俱不許行禮,或本教與別教之人,若相會時,亦不許行禮,因為還是異端的事。再入天主教之人,或說我並不曾行異端之事,我不過要報本的意思,我不求福,亦不求免禍,雖有如此說話者亦不可。 凡遇別教之人行此禮之時,入天主教之人,若要講究,恐生是非,只好在旁邊站立還使得。 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許依中國規矩留牌位在家,因有靈位神主等
12、字眼,文指牌位上邊說有靈魂。要立牌位,只許寫亡人名字。在牌位作法,若無異端之事,如此留在家裡可也,但牌位旁邊應寫天主教孝敬父母之道理。參考:教王禁約譯文,收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第一冊,頁 47-8。康熙皇帝認為中國人供奉祖先神位是理所當然的,原因:中國供神主,乃是人子思念父母養育。譬如幼雛物類,其母若殞,亦必呼號數日者,思其親也。況人為萬物之靈,自然誠動於中,形於外也。引文大意:中國人供奉祖先的神主,來自子女思念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譬如母雞死去,小雞也會因思念母親而呼號數日。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則自然感動於心,而形之於外也。
13、參考:康熙為教化王特使嘉樂來華一事致西洋人諭(康熙 59 年 11 月 18 日1720.12.11),收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華活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第一冊,頁 35。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 1071889 年(光緒十五年),湖北廣濟縣發生藍氏宗譜事件,事緣當地有藍世叨數人,因信奉了天主教,被宗族剔除在宗譜之外,理由是修譜原歷敘祖宗,而入教乃盡丟祖宗,道本相反。引文大意:編修族譜的原因是記錄祖宗的事蹟,而入教是將祖宗丟棄的行為,兩者的道理剛剛相反。參考:中央研究院近
14、代史研究所編:教務教案檔,第五輯(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 年),頁 1093。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108 羅馬教廷與清朝就中國禮儀產生的衝突及帶來的震撼建議討論問題:閱讀資料一,回答以下問題:1. 利瑪竇的服飾是怎樣的?這反映了他對中國文化採取什麼態度?(圖右為徐光啟,穿著明朝官員服飾;圖左為利瑪竇,穿著中國讀書人峨冠博帶的服飾,反映利瑪竇接受中國文化,以中國文化精英的形象,爭取中國文化精英的認同,這是耶穌會一貫的上層傳教路線的體現。)閱讀資料二,回答以下問題:2. 利瑪竇如何調和中國的祖先崇拜與天主教信條之間的矛盾?為什麼他要這樣做
15、?(利瑪竇承認中國人有拜祭祖先的習慣,但並不是認為祖先是神靈,而只是表達對於祖先的敬愛之情,因此極力企圖把拜祭祖先與偶像崇拜天主教反對劃分開來。)閱讀資料三、四,回答以下問題:3. 為什麼魏浚不能接受利瑪竇的輿地全圖?這反映了明朝部分士大夫對外部世界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態?(魏浚於於明神宗萬曆 32 年1604中進士,他對利瑪竇的萬國坤輿圖的看法,完全建立在對於地理常識的無知之上,他感到不可接受的,是將堂堂中國置於偏西位置。魏浚的無知與狂妄,正是明清時期中國知識精英對於外部世界的無知與狂妄的典型例子。)閱讀資料五,回答以下問題:4. 根據黃貞的論述,中國文化與天主教教義之間發生了什麼衝突?你認為這種衝突是否可以避免?閱讀資料六,回答以下問題:5. 若一個中國人在清朝初年完全遵守上述的禁令,他在社會上將受到怎樣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