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729570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课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第一节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目标提示】(一)识记: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二)理解:列举事实,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通过实例,说明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分别说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物质条件、客观规律和自身素质的制约;(三)运用:列举社会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比较说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否认或夸大主观能动性都是错误的。【知识体系】1.是什么 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想做主观能动性的含义精神状态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主观主观能动性 2.为什么 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必须

2、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3.怎么做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重点难点突破】(一)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1、了解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理解主观能动性的含义,不仅为学习后四课奠定了基础,也为理解全书的理论结构提供了一把“钥匙” 。2、要明确主观能动性三个表现的含义,并注意“这种能力和活动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 “这种能力的实现和活动的开展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3、主观能动性的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表现):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所说的“想” 。想问题就是认识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类积极

3、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还表现在,在实践基础之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因而能指导人们的活动。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做、行动、实践,或者叫办事情,就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的根本点是它的创造2性,人以自己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越来越具有创造性,这表现在:一是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东西;二是改造人类社会

4、,即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人们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有利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决心、意志、干劲等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等。这些精神状态始终贯穿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并对这些活动有巨大影响。4、关于主观能动性的第一个和第二个表现,在学习中要准确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这两个表现首先可以简化为“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 “改造世界的能力

5、和活动” 。第一个表现,无论是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是认识世界的活动,都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先有“做”后有“想” 。第二个表现,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先有“想”后有“做” 。(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1) 、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我们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要想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必须先了解、认识规律,并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而这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此外,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还需要一定的客观物

6、质条件,这同样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是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们只有对客观规律把握的程度越高、了解得越深,越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越能取得积极的效果。从质的差别上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量的差别来看,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2)、防止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的制约作用,放弃发挥主

7、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观点。这个关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从质的差别来看,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从量的差别来看, “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二是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规律办事。分析和批判两种错误观点,即“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和“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

8、活动,这些活动要顺利进行,最根本的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人们3在实际活动中遭受挫折,往往是同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密切相联。(四)为什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需要)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我们应该从现有条件出发,改变不利条件,创造出新的有利条件。 (即利用规律改造

9、世界的需要)3、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需要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即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需要)总之,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五)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考虑:第一,要坚持一个根本的哲学观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第二,要按照一个根本的制约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去想去做。第三,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使用一定的物质工具。第四,要通过实践这个根本途径。第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四、迷津问题点拨(一)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 、 “意识能动作用” 、

10、“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1、三者的内涵和表现不同: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意识(正确或错误)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它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表,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略) 。2、外延不同: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

1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都包含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人与物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这也是人类很早就意识到的一个事实和观点。 “人区别于物”中的“物” ,既可以泛指人之外的一切事物,也可以理解为专指动物,在这里最好从“动物”意义上使用和理解。(三)本质与规律的区别本质和规律二者虽然都是事物的内在联系,都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第一,含义不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第二,从认识的程度

12、看,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不等于认识了规律。规律不仅是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还4要从各种本质的关系上去把握。即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较之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要深刻。(四)利用规律与“改造规律” 、 “创造规律”的区别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认识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存在条件。在认识的基础上,就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从而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这就是“利用规律” 。“利用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它不是“改造规律” 、 “创造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规律” 、 “创造规律” ,否则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就

13、会遭到规律的惩罚。(五)注意几个易错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规律的客观性与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听从规律的摆布( )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只要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与预期的效果( )【跟踪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三个方面:“想” 、 “做” 、和“精神状态” 。据此回答 13 题1、材料中主观能动性所说的“做”是指A、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B、

14、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D、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2、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在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利用对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世界A、 B、 C、 D、3、下列说法中强调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精神状态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女娲补天 C 物及必反 D、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

15、能动性。据此回答 46 题: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是 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 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在做事情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暂时的失败A、 B、 C、 D、5、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意发挥,制约因素主要有客观规律 客观条件 人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 主观因素5A、 B、 C、 D、6、下列说法不符合上题观点的是A、只讲需要,不讲可能;只讲干劲,不讲条件;只讲热情,不讲科学 B、花开花落各有时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7、俗话说“劈柴

16、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敢想敢干B、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办事能否取得成功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C、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D、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810 题:8、 “揠苗助长”之所以错误在于A、夸大了客观实际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9、 “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A、他尊重客观规律,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

17、造性思维能力,认识和掌握了一切规律C、他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他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10、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同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利用或创造规律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1人类可以利用水力资源、煤炭资源,可以利用核能发电,可以制造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并返回地面;可以制造各种化工用品;可以培育各种农作物新产品,复制生物(克隆技术)等。这些都说明了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B人能认识规律,对事物的发展做出科学预见C人能认

18、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主宰世界12人们曾经为能够围湖造田而豪气冲天,也曾为能够利用森林木材的经济价值而沾沾自喜。然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恩格斯语)这表明A 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C尊重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D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忽视客观规律132006 年 9 月 1 日,南水北调中线唐河倒吸工程和釜山隧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进人全面建设阶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

19、通过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向沿线供水,将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人类能够创造条件,发挥规律对人们有利的作用C入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规律的客观性 D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活动越来越不受规律的制约142006 年 9 月 5 日人民口报报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地区干旱少雨,植被退化严重。针对这情况,有6关部门计划在三江源地区新增设五处人工降雨点,以控制荒漠化蔓延。但人工降雨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天空中要有成雨条件,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人工降雨就不可能进行,从哲学看。这

20、是因为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B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15厄尔尼诺现象主要表现为太平洋中部和东部靠近赤道的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由此引发全球气候反常,带来干旱、洪涝等多种灾害。厄尔尼诺现象般每隔 4 年 5 年周期性出现。2004 年 7 月份太平洋中部靠近赤道的海域平均水温比正常年份高出 0.7 摄氏度,有关专家由此预测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开始。有关专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测表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 B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C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16

21、、2007 年 8 月 29 日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发布的最新市场监测,随着各项鼓励生猪养殖政策的落实,国内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批发价格出现回落。人们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促使肉价回落,这表明( )人们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合规律 人们能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精神状态决定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是人和动物共有的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7、我国石油地质专家利用地 质力学理论分析认为:位于藏北高原的羌塘盆地,据预测可能蕴藏着一个亿吨大油田,羌塘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海相盆地,这里沉积岩历史长,具有较好的生油储油条件。广大石油地质科技工作者不畏严寒

22、,克服高原反 应,在极端 艰苦的条件下,抱着为祖国为国家多找油、多出油的热情和奉献精神,首次在雪域高原发现长达 100 公里的石油藏 带,并成功 钻探出油气井。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我国在藏北高原成功钻探出油气井是怎样体现主观能动性的?(12 分)718、匠不巧则宫室不善。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画圆形必须用圆规)为方必以矩(画方形必须用矩尺)为平直必以准绳(画直线必须用绳墨)这段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请作简要分析。 (12 分)19、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时 05 分,中国第一 颗探月卫星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准 确 进 入 预 定轨 道 。 11 月

23、 5 日 11 时 37 分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卫星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这表明我国已具 备对距地球 38 万公里卫 星进行精确测控的能力, 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水平有了新的突破。这 一 事 实 说 明 “人 定 胜 天 ”( 16 分 )820、草地作为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部分,具有净化空气、清洁水源、保持水土、防尘护沙、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方面的功能。但目前占我国国土 14 的草地被大量开 垦,加上 过度放牧,遭到掠夺式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2 分)9参考答案(一)1-5:CCD

24、CB 6-10:ACCAD 11-16:CBBBDA(二)17、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运用地质力学理论预测羌塘盆地蕴藏石油体现了这一点。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广大石油工作者成功钻探出油气井体现了这一点。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广大石油科技工作者在钻探油气井时不畏严寒,克服高原反应,体现出的热情和奉献精神体现了这一点。18、 (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略) (2)人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把事情做好。 “匠不巧则宫室不善”体现了这一道理。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

25、条件。 “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体现了上述道理。 人们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19、 (1) “人定胜天”中的“人定”是指“人谋” ; “人定胜天”所要说明的是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2)这一命题有一定道理。因为它看到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具有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并且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如果从这一角度审视,该命题是成立的。世界上虽还有未被人们认识和改造的事物,但却没有不可认识和不可改造的事物。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

26、,正是人们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典范。(3)对这一命题的肯定应是有条件的,不能绝对化。一方面,每一代人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看不到客观历史条件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就易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建立在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当人的认识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时,并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方能“胜天” ,反之,当违背规律时,人不仅不能“胜天” ,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所以,单纯地强调:“人定胜天”是片面的。20、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盲目开垦、过度放牧都是无视客观规律的表现,因而造成严重后果。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克服错误的生态价值观,用科学的生态观指导人类的行动,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