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湖文摘2012017学年第五期.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29902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汾湖文摘2012017学年第五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汾湖文摘2012017学年第五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汾湖文摘2012017学年第五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汾湖文摘2012017学年第五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汾湖文摘2012017学年第五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汾湖文摘(2016-2017 学年)第五期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过去,我们多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然而,新课程实施十多年来,在实践中,学习方式的变革仍然停留在一些较浅层次的探索上,如加大学生自学的力度、教师尽可能少讲,甚至出现了对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机械化使用等等,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大多仍然停留在表面化的浅层的学习上。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必须推动课程改革持续走向深度课改,推动课堂变革持续走向深层变革,推动学生的学习持续走向深度学习。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深度学习是让学生有获得感的“学习” 。根据北京

2、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对“学习”一词“真义”的探源,我们可以知道,真正的学习,应该发生在“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让学生获得经验,并且能够让学生“习” ,能够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学术界和卓越教育教育联盟对“深度学习”的解释,深度学习,应该是主动学习,抓住事物“本质”的学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根据华南师大皇甫全教授的介绍,学习学术研究的成果“学习中心与知识创造”认为,学习中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学生,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因此,对“学习主体” “学习对象” “学习方式”“学习场所”的考察和研究,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最核心的功课。科学的“学习” ,不仅包含了经验的获得,也

3、包含了经验的使用;不仅强调了学习的方式,也强调了学习的动机。教师们只有如此深入地研究和重新认识“学习” ,才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学习观,才能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深度变革,并最终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进道德课堂建设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道德课堂,是“合乎道,至于德”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课堂,是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道德课堂最终要实现质的飞跃:教师把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把教学变体力劳动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课堂变知识课堂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 ;学生的学习变

4、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单纯依赖教师为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基于此,我认为:深度课改,在于课堂学习模式的变革;深度学习,在于学科思想的获得,在于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获得,在于三维目标的达成。那么,能够达成(或指向于、趋向于达成)三维目标的学习,才是具有

5、获得感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至此可以说,道德课堂较好地彰显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较好的体现了教育的“知识、技能、品格、文化”的四大元素。 因此,真心地期待我们的老师们能够深度地领会和体悟道德课堂理念的精髓,深入实践道德课堂,尊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小组、学习流程、评价标准三大建设,重建教与学、师与生、动机行为与结果三大关系,实现低碳高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三大目标,推动课堂深层变革,走向深层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那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道德的环境中的有道德的教学,课堂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才能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

6、的过程,才能让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推进创客教育是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创客运动,是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技术和创意的革命。幸运的是,对于教育人而言,创客运动天然地与儿童自然的天性和学习的力量高度吻合。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到创客运动我们是在见证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第四次教育革命。 透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和创客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四次教育革命所带来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即基于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广泛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模式。在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课程内容的同时,既改变着学

7、生的身份,也改变着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方式。学生在“创中学”时,就逐渐从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向知识内容的学习者兼传播者、创造者转变。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可以在搜索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的基础上,成为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建构者,成为知识的物化者,学生才真正走上了创客之路,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才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深度学习。 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展方式、成长方式。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承载的是我们的教育梦想。汾湖文摘(2016-2017 学年)第六期创生态环保校园 建绿色校园文化主题词:创建、生态、环保、绿色、校园文化美

8、丽的湘中九龙山下,有一方快乐、幸福的乐土,近两千名快乐的初中生张开理想的翅膀,沐浴着绿的春风,这里就是湖南省隆回县桃花坪中学,是魏源的故乡。这里是环保的校园,是幸福的乐园。生活在环保校园里,不仅能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个性得到了发展,精神得到了升华。近两年,桃中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教风学风、班风班纪,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在特色学校构建中,校长如何寻找到自己学校的特色,寻找到既适合学校现实情况,又在学校未来发展中不落伍的特色点,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近年来,桃花坪中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县环保部门的关心扶持下,走出了一条创生态

9、环保校园,建绿色校园文化的新路子。一、争取多方支持,确立绿色环保主题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如何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我任职以来的体会是,一定要立足学校实际,体现学校自身的风格、特色,力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学校特色密切结合起来。校园文化跟校长自身的信仰、道德、人格等综合素质分不开,实际上,校园文化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其治校经验的辛勤积累。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以校长为代表的校领导集体带有倾向性的行为示范,将会极大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校长及其领导班子还通过制定有关政

10、策和制度去激励全体师生,使学校朝着所向往的预定的形象发展,最后使学校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一种对外界的象征。因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我校地理位置紧靠环保局、气象局、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所在的城市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臭水横流,黑烟横空。我们决定从环境教育入手,推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多年来,在卫生部门及环保部门、气象部门等的支持下,全体师生利用“422”地球日、 “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时机,以歌舞、小品、书画等形式,走上街头,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校内以班队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校在以上部门的扶持下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学校有小“环保员” 、

11、 “气象观测员” 、 “园艺师” 、 “卫生员”等,学校的行为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认真组织落实,积极实施生态环保活动多年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摸索,创建了我校环保教育的教育教学模式。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文化学校着力建生态教育乐园,我校濒临大河,学校秉承“发掘内涵,理念先行,科学规划,以人为本,自然融合,特色鲜明”的校园建设策略,以建生态校园为目标,突出一个“绿”字,使整个校园体现高品位、个性化的文化与审美格调。学校种植了树木、花卉近百种,8600 多株,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学校都沉浸在绿色与鲜花的海洋中,绿色覆盖率达 66%,让师生在绿色的潜

12、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校园里的树木和盆栽上有文字说明。教学楼走廊上张贴了绿色学校的知识。每年的科技节,学生们都围绕环保绿色主题开展探究、制作及创新活动。这些会说话的墙壁,熏陶和培养着学生们健康情感,形成和提升着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渗透和传播着绿色校园文化,灌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2、绿色环境众所周知,用植物、花鸟装饰美好环境,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影响。我校在这方面下了工夫。由于资金有限,我们主动向林业局局长彭和生同志汇报学校工作,争取林业部门的支持。彭局长对教育有着一颗赤诚之心,满腔热情,不仅为我校送来了苗木花卉,还为我们送来了园艺师、园丁。我们不放过学校任何一个角落,操场四周、升旗台

13、两旁,每间教室和办公室窗台上,楼梯拐角的平台上都放置了各种生机盎然的盆栽。屋顶和四周还实施了“立体绿化” 、 “垂直绿化。 ”3、绿色课程桃花坪中学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出体验式主题教育模式,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建构环保知识,提升环保素养。“桃中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素材,建构环保教育课程。绿色生态校园、父辈生活与工作的地方、生活居住的社区、城市都成了环境教育的课程资源。魏源湖、禹府食品公司、隆回三辣公司、湘丽食品公司、自来水公司、方大公园、魏源公司、魏源医院、怡然花园、苗木花卉基地等地相继成为学生们探究环境知识,实现自

14、主教育的基地。在探究活动中建构了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如魏源湖的生态环境 、 魏源公园的珍贵树种 、魏源医院的环境保护 、 澄水河的治理等,出版了许多校本教村。这些教材既有鲜活的事例,又有科学道理,师生在共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环保意识逐渐形成。初一(299 班)学生在魏云娥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节约用纸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调查了校园纸张的浪费情况,用手抄报进行节约用纸的宣传,并设立废纸的回收等,积极回收废纸。现在魏老师班上的学生不仅养成了节约用纸的好习惯,还把环保意识带回家。桃中校长要求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以筛选出各学科有关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梳理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知识体系,精

15、心设计教学活动。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教案必须包括环境教育目标及实施策略,教导处定期检查,及时推荐优秀环境教育课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展示家庭水费单,分析水费单中的每一个数据,统计每月用水量和水费,然后推算学校、市、省乃至国家的年用水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了解用水量的巨大和世界水资源的匮乏,进而提高了他们的节水意识。4、绿色管理桃中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强化组织,制度和过程管理,建立了常态化环境教育机制。学校由校长牵头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学期环境教育总方案和组织期末自我评估,指导及协调部门工作。如:由政教处负责主题性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绿色班级的创建

16、;由教导处负责制定环境教学指导纲要,指导各科组和年级组在集体备课时拟定绿色课程计划,并对实施状况作评估;教科室协同政教处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环境教育培训工作;由总务处以节约能源为中心,结合校园绿化、净化,不断地完善节能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学校建立、完善了一体化的绿色管理制度,如环保特色班级评比制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功能室管理制度、学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生态化办公室评比制度、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实施细则等等。学校构成了有效的环境 教育实施网络,确保环境教育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多年的环境教育实践,我们深深的体会到, 初中开展环境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

17、是可行的。它不仅可以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以推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家校互动的环保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情感和动手能力多方面的教育,他们把环保意识带回家庭,拓展了社区化的系列环保行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一个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爱我校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校园文化氛围已在桃花坪中学形成,环保意识已在广大师生脑海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这是多年来学校坚持环境熏染、文化涵养、课程渗透、实践体验和生活应用的环境教育理念,构筑绿色文化、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相融合的生态化教育乐园的结果。汾湖文摘(2016-2017 学年)第七期践行生活化教育

18、,打造品德生态课堂摘 要:“生活即教育” 。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德育。 “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 “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生态课堂”是“生活化”课堂的追求。打造“生态课堂” ,是落实品德教育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生活化教育 生态课堂 小学品德课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德育,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而且

19、道德学习与教育的关键在于树立学生待人处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遵守多少规则,即要形成一定的换位观、生态观、共赢观、多元观“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生活化”教学因目标而生,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打造“生态课堂” ,是落实品德教育观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本质的思考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根据小学生思想行为、心里特征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各种思想行为正处于构建时期,面对这一特殊年龄和心理阶段的学生,教师只有将理论经验、生活实践与学生的直接体验结合起来

20、,才能让他们回味人生经历,感受社会天空的阴晴雨雪,体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并引导他们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体味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达到自主反省、自主认识、自主引领向上的教学目的。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功能与效力如下:一是可以有力调动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符合他们形象直观的生活化思维特点,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探究事物的能力。由于现实生活丰富多彩,从中采摘的素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有效防止学生陷入思维僵化的困境,让他们用心灵体验社会、感触社会、影响社会,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推动

21、他们成长、成才。二、小学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追寻 小学思想品德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它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小学思想品德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错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 三、践行生活化教育、打造品德生态课堂的策略 1.采摘生活化的素材,体验生活情境。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支

22、配自己的思维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教材中描绘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教材的精髓。 选编在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容,大都与生活密切联系。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他们需要关爱时,如果仅限于理解、感悟语音文字,则可能学生收获不大,教师不妨把学生带到设有障碍的操场上,让学生扮演盲人,进行一次盲人的体验活动。这样无需我们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一定会像品茶那样,愈品愈觉得香浓,回味无穷。又如在教学苏教版思品与社会三年级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时,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故,学生一边观看,

23、一边思考,从学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同时,还激发了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珍惜之情。2.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学空间。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特别是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素材,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将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班级中的岗位时,我在介绍相关情况后,布置好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大量相关内容,再得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

24、网络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材料,有效克服了教材选材的单一、枯燥、缺乏真情实感的弊端,自主查阅资料,进行网络交流,转变了思想品德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3.联系社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生活,离不开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所有这些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开放的、自由的心态参与其中。 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是情境法, “情境”是一种教育的契机,是贴近学生教育内容的场景。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途径。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创设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追求的“理”通过“情”内化。如在全

25、区小学思品课竞赛中,我执教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在讲解遇到危险情况该怎么办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教材中“他救了 30 多人”这一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一故事短片,把学生引入现实的学习场景,亲历“危险时刻”的真实情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学生在自主建构中实现了道德的成长。这样设计收到了囿于书本之中所难达到的效果。 其次是案例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某种现象或事件,即案例为基础和线索,以教材理论观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知、情、信、意、行”继续任务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贴近学生的生活,跟进社

26、会热点的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情感上有所感动,心灵上有所震动,进而思考,并自主感悟,从案例中的人物身上获得启示。如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心中有“规则” 时,我在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时,从身边学生交作业的规则、上学过马路的规则等入手,让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和要按规则行事的意义,进而拓展到各行各业,了解行行有规则,事事有规则,而且要时时处处遵守规则。 再次是实践调查法。思想品德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

27、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参观、采访,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研等,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苏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六课平安回家常用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的意义,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牢?我采用了做一做展一展说一说连一连演一演的方法。说一说、连一连,就是请学生将交通标志和相关内容连起来,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实践。演一演,就是带领学生玩交通游戏。教师根据学生钟情游戏的特点,在电脑

28、上设置生活中城市红绿灯等交通标志图,制定起始线和终止线,让学生按键模拟生活,在道路上行驶。在红绿灯交通标志处设置提示:走对了,奖继续行走;走错了,罚回到原处。这一教学设计,使学生人人参与,全员互动。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4.拓展生活空间,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与生活紧紧相连。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是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要做到具体化、现实化,切莫抽象化、神圣化,否则会让学生感到生涩难以理解。当今社会是一个兼收并包的价值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已有的教材,拓宽选材内容、生活空间,建立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校内与校外的沟通,课堂教学力求贴近

29、学生,力戒机械说教,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接受思想的熏陶、洗礼、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开展生活化教育,打造生态课堂,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升华学生品德,转变学生行为。 汾湖文摘(2016-2017 学年)第八期陶行知教育理论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

30、活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

31、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这是陶行知在这本书中的一段话。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只有引导学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32、,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园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生活是活的教育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

33、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时,我的孩子偏偏喜欢“节外生枝” ;当我给孩子们出示课件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漠然,没有兴趣我想究其原因是自我感觉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道德的楷模、知识的源泉、正义的化身” ,这美好的角色一直使我在孩子们面前透着一脸的“霸气” ,一直处于“主宰”课堂的地位。我们

34、不是“上帝” ,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正像萧伯纳说过:“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一个伴侣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

35、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汾湖文摘(2017-2018 学年)第一期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高教育质量(节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全力落实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根据建议的部署, “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要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一)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现代化的

36、教育是公平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 13 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建议对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 ,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样受到良好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 “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

37、性幼儿园发展” , “办好特殊教育”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三是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强化政府促进教育公平的主体责任, “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 。 “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二)提高教育质量,必须着力优化教育结构体系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建立人才培养的协调机制,扎根中

38、国大地办大学,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建议将优化教育结构体系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作出了三个方面部署。一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三是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形成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长效机制;以支撑创新驱

39、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 “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支持高校参与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科学民主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三)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建议重点

40、从四个方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部署。一是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完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健全国家教育督导制度,引导社会参与监督学校管理和改革

41、,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保障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合法权益。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三五”时期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任务,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能力,努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

42、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二)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努力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教育部门要依法行政,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学校要依法办学,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推动章程建设,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

43、民教育体系,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引导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 ,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成长,维护教师权益,吸引、鼓励、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让尊师重教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

44、、靠教育。我们要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教育报2015 年 11 月 11 日第 1 版汾湖文摘(2017-2018 学年)第二期让品德课走进学生生活内容摘要:我们眼中的品德与生活课和品德与社会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的,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本着这样一个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利用生活事件、运用

45、生活问题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进一步“学会生活” 。关键词:教育;生活;回归生活 ;来源生活;生活化;活动化;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多年来我一

46、直从事品德课的教学工作,更加意识到品德课程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一、让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新课程与生活课程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1、教学内容生活化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课堂教学内容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中用心去体验、感受。我在一年级上册说说我的家一课的教学中,无论是交流家庭情

47、况,还是观察、调查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爱好,都重视关注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生活中来,引导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例如在教学“家庭对对碰”环节中,学生所表演的剪发动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这就是她长期观察父母理发,基于生活中对父母的了解,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其他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联系自己父母的职业,也调动了他们的生活储备。这就是把学生的生活素材转为课堂教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体验每个生活细节,并学习有价值的生活。2、课堂形式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新课标品德与生活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 ”“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

48、活动来实现,活动时的教和学的是中介。 ”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老师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品德。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体验感悟的载体,都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在教学为说说我的家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我注重设置独特的活动材料;如活动一中我用自己家的一张全家幅引路,学生兴致盎然,纷纷展示自己家的照片 ,也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能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每个家庭的不一样,但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时我再适时点播、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不但关注各自家庭的基本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关系,而且还学会了有条理的向别人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